老舍经典散文

2024-06-16 老舍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舍经典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舍经典散文1

  幽默在字典上有十来个不同的定义。据我看,它首要的是一种心态。幽默的人既不呼号叫骂,也不顾影自怜。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但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于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所以萨克莱说:幽默的写家是要唤醒与指导你的爱心、怜悯、善意你的恨恶不实在、假装、作伪你的同情与弱者、穷者、被压迫者、不快乐者。

  沃波尔说:幽默者看事,悲剧家觉之。这句话更能补证上面的一段。我们细心看事物,总可以发现些缺欠可笑之处;及至钉着坑儿去咂摸,便要悲观了。

  反语、讽刺、机智、滑稽剧、奇趣这几个字都和幽默有相当的关系。

  反语是暗示出一种冲突。这就是说,一句中有两个相反的意思,所要说的真意却不在话内,而是暗示出来的。它比幽默要轻妙冷静一些,能引起我们的笑,可是得明白了它的真意以后才能笑。

  讽刺则比幽默厉害,它必须用极锐利的口吻说出来,给人一种极强烈的冷嘲;它不使我们痛快的笑,而是使我们淡淡的一笑,笑完因反省而面红过耳。幽默者有个热心肠儿,讽刺家则时常由婉刺而进为笑骂与嘲弄。讽刺家好似看透了世界,而去极巧妙的攻击人类的短处。因此,讽刺多是破坏的。马克·吐温可以被人形容作:粗壮,心宽,有天赋的用字之才,使我们一齐发笑。他以草原的野火与西方的泥土建设起他的真实的罗曼司,指示给我们,在一切重要之点上我们都是一样的。这是个幽默者。

  机智是用极聪明的.,极锐利的言语,道出象格言似的东西,使人读了心跳。中国的老子庄子都有这种聪明。讽刺已经很厉害了,可到底要设法从旁面攻击;至于机智则是劈面一刀,登时见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才够味儿。不论这个道理如何,它的说法的锐敏就够使人跳起来的了。有机智的人大概是看出一条真理,便毫不含忽的写出来;幽默的人是看出可笑的事而技巧的写出来;前者纯用理智,后者则赖想象来帮忙。机智的应用,自然在讽刺中比在幽默中多,因为幽默者的心态较为温厚,而讽刺与机智则要显出个人思想的优越。

  滑稽戏,在中国的老话儿里应叫作闹戏,如《瞎子逛灯》之类。这种东西没有多少意思,不过是充分的作出可笑的局面,引人发笑。《西游记》的奇事,《镜花缘》中的冒险,《庄子》的寓言,都可以叫作奇趣。可是,在分析文艺品类的时候,往往以奇趣与幽默放在一处,这大概是因为奇趣的范围很广,文艺作品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

  有上面这一点粗略的分析,我们现在或者清楚一些了:反语是似是而非,借此说彼;幽默有时候也有弦外之音,但不必老这个样子。讽刺是文艺的一格,诗,戏剧,小说,都可以整篇的被呼为asastire(讽刺);幽默在态度上没有讽刺这样厉害,在文体上也不这样严整。机智是将世事人心放在X光线下照透,幽默则不带这种超越的态度,而似乎把人都看成兄弟,大家都有短处。闹戏是幽默的一种,但不甚高明。

  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虽不必是个艺术家,他还是能在行为上言语上思想上表现出这个幽默态度。这种态度是人生里很可宝贵的,因为它表现着心怀宽大。一个会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决不会为件小事而急躁怀恨。往小了说,他决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挨了邻儿一拳,而去打邻儿的爸爸。往大了说,他决不会因为战胜政敌而去请清兵。褊狭,自是,是四海兄弟这个理想的大障碍;幽默专治此病。

  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一个幽默写家对于世事,如入异国观光,事事有趣。他指出世人的愚笨可怜,也指出那可爱的小古怪地点。世上最伟大的人,最有理想的人,也许正是最愚而可笑的人,堂吉珂德先生即一好例。幽默的写家会同情于一个满街追帽子的大胖子,也同情因为他明白那攻打风磨的愚人的真诚与伟大。

老舍经典散文2

  妈妈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警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妈妈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妈妈,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妈妈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妈妈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人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订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妈妈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里,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的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妈妈独立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妈妈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嫩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实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铜活久以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妈妈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妈妈相依如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他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他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他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妈妈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妈妈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为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于改掉的。

  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妈妈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妈妈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妈妈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妈妈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继承权,妈妈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妈妈并不软弱。妈妈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过两次。妈妈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妈妈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竽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妈妈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的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妈妈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以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妈妈。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妈妈。妈妈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妈妈。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妈妈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妈妈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圆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妈妈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示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妈妈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妈妈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加重一切的事情都是妈妈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妈妈的右手。但是妈妈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妈妈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妈妈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妈妈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掷千金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二十三岁,妈妈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妈妈,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二十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妈妈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妈妈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详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妈妈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妈妈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妈妈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若不是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妈妈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妈妈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妈妈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妈妈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妈妈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妈妈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老舍经典散文3

  我最初读老舍的《赵子曰》、《老张的哲学》、《二马》,未识其人,只觉得他以纯粹的北平土话写小说颇为别致。北平土话,像其他主要地区的土语一样,内容很丰富,有的是俏皮话儿,歇后语,精到出色的明喻暗譬,还有许多有声无字的词字。如果运用得当,北平土话可说是非常的生动有趣;如果使用起来不加检点,当然也可能变成为油腔滑调的“耍贫嘴”。

  以土话入小说本是小说家常用的一种技巧,可使对话格外显得活泼,可使人物个性格外显得真实凸出。若是一部小说从头到尾,不分对话叙述或描写,一律使用土话,则自《海上花》一类的小说以后并不多见。我之所以注意老舍的小说者尽在于此。胡适先生对于老舍的作品评价不高,他以为老舍的幽默是勉强造作的。但一般人觉得老舍的作品是可以接受的,甚至颇表欢迎。

  抗战后,老舍有一段期间住在北碚,我们时相过从。他又黑又瘦,甚为憔悴,平常总是佝偻着腰,迈着四方步,说话的声音低沉,徐缓,但是有风趣。他和王老向住在一起,生活当然是很清苦的。老舍对待谁都是一样的.和蔼亲切,存心厚道,所以他的人缘好。

  有一次北碚各机关团体以国立编译馆为首发起募款劳军晚会,一连两晚,盛况空前,把北碚儿童福利试验区的大礼堂挤得水泄不通。国立礼乐馆的张充和女士多才多艺,由我出面邀请,会同编译馆的姜作栋先生(名伶钱金福的弟子),合演一出《刺虎》,唱做之佳至今令人不能忘。在这一出戏之前,垫一段对口相声。这是老舍自告奋勇的,蒙他选中了我做搭档,头一晚他“逗哏”我“捧哏”,第二晚我逗他捧,事实上挂头牌的当然应该是他。他对相声特有研究,在北平长大的谁没有听过焦德海草上飞?但是能把相声全本大套的背诵下来则并非易事。如果我不答应上台,他即不肯露演,我为了劳军只好勉强同意。

  老舍嘱咐我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而且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用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使出全副气力斩钉截铁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则全场必定爆出一片采声哄堂大笑,用句术语来说,这叫做‘皮儿薄’,言其一戳即破。”我听了之后连连辞谢说:“我办不了,我的皮儿不薄。”他说:“不要紧,咱们练着瞧。”于是他把词儿写出来,一段是《新洪羊洞》,一段是《一家六口》,这都是老相声,谁都听过,相声这玩艺儿不嫌其老,越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玩艺儿越惹人喜欢,借着演员的技艺风度之各有千秋而永远保持新鲜的滋味。

  相声里面的粗俗玩笑,例如“爸爸”二字刚一出口,对方就得赶快顺口答腔的说声“啊”,似乎太无聊,但是老舍坚持不能删免,据他看相声已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不可稍有损益。是我坚决要求,他才同意在用折扇敲头的时候只要略为比划而无需真打。我们认真地排练了好多次。到了上演的那一天,我们走到台的前边,泥塑木雕一般绷着脸肃立片刻,观众已经笑不可抑,以后几乎只能在阵阵笑声之间的空隙进行对话。

  该用折扇敲头的时候,老舍不知是一时激动忘形,还是有意违反诺言,抡起大折扇狠狠的向我打来,我看来势不善,向后一闪,折扇正好打落了我的眼镜,说时迟,那时快,我手掌向上两手平伸,正好托住那落下来的眼镜,我保持那个姿势不动,采声历久不绝,有人以为这是一手绝活儿,还高呼:“再来一回!”

  我们那一次相声相当成功,引出不少人的邀请,我们约定不再露演,除非是至抗战胜利再度劳军的时候。

  老舍的才华是多方面的,长短篇的小说,散文,戏剧,白话诗,无一不能,无一不精。而且他有他的个性,绝不俯仰随人。我现在检出一封老舍给我的信,是他离开北碚之后写的,那时候他的夫人已自北平赶来四川,但是他的生活更陷于苦闷。他患有胃下垂的毛病,割盲肠的时候用一小时余还寻不到盲肠,后来在腹部的左边找到了。这封信附有七律五首,由此我们也可窥见他当时的心情的又一面。

  前几年王敬羲从香港剪写老舍短文一篇,可惜未注明写作或发表的时间及地点,题为《春来忆广州》,看他行文的气质,已由绚烂趋于平淡,但是有一缕惆怅悲哀的情绪流露在字里行间。听说他去年已作了九泉之客,又有人说他尚在人间。是耶非耶,其孰能辨之?兹将这一小文附录于后:

老舍经典散文4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老舍先生很幽默,我从这本散文集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列举几篇给我印象深刻的与大家分享:

  在《钢笔与粉笔》中,老舍先生幽默地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钢笔不能帮他养家,如果不写字,还会生锈;粉笔则比钢笔强,我喂它,它也喂我。钢笔和粉笔代表了老舍先生的两个职业:作家和老师。

  在《青岛和我》中,老舍先生将青岛比喻为“美丽的沙漠”,因为下海不敢去,跳舞踩别人的脚,去剧社唱戏把别人吓得不敢来了,在家唱戏房东让搬家......

  在《落花生》一文中,老舍先生如是表达对花生的喜欢:我是个谦卑的人。但是,口袋里装上四个铜板的落花生,一边走一边吃,我开始觉得比秦始皇还骄傲。假若有人问我:“你要是作了皇上,你怎么享受呢?”简直的不必思索,我就答得出:“派四个大臣拿着两块钱的铜子,爱买多少花生吃就买多少!”这简直像极了我家孩子的爸爸,当我把这段话念给孩子听的时候,孩子也听得哈哈大笑,足见语言之幽默。

  在《神的游戏》中,老舍先生如此写道“可是,我作过戏剧。这只有我和字纸篓知道。”相信你看完后,眼前一定会浮现出老舍先生写了又扔,扔了又写的场景。

  在《观画记》中,老舍写到:“卡我们看不懂的事物,是很有趣的`;看完而大发议论,更有趣。”下面的这段动作描写非常精彩,而且极具表演性,当我们去看画展时也可以模仿一下喽:设若是中国画,我便靠近些看,细看笔道如何,题款如何,图章如何,裱的绫子厚薄如何。每看一项,或点点头,或摇摇首,好象要给画儿催眠似的。设若是西洋画,我便站得远些看,头部的运动很灵活,有时为看一处的光线,能把耳朵放在肩膀上,如小鸡蹭痒痒然。这看了一遍,已觉有点累得慌,就找个椅子坐下,眼睛还盯着一张画死看,不管画的好坏,而是因为它恰巧对着那把椅子。这样死盯,不久就招来许多人,都要看出这张图中的一点奥秘。如看不出,便转回头来看我,似欲领教者。我微笑不语,暂且不便泄露天机。如遇上熟人过来问,我才低声的说:“印象派,可还不到后期,至多也不过中期。”或是:“仿宋,还好;就是笔道笨些!”我低声的说,因为怕叫画家自己听见;他听不见呢,我得唬就唬,心中怪舒服的。 在《科学救命》一文中,老舍希望发明个机器,用手一摸,碰上人线,手指一热,热到脑部,于是立刻就能有个好笑话。对此我深有同感,对于一不会唱歌,二不会跳舞的人来说,在晚会上防止尴尬的做法就是准备个笑话以应急,如此机器,岂不是可以救命吗?

  在《吃莲花》一文中,老舍先生讲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用北平搜来的盆,黄河拉来的泥,趵突泉的水养了两盆白莲,居然开花了,于是约朋友来赏莲作诗,谁知友人却将莲花摘下要用香油炸了吃,老舍先生似乎忽然中了暑,天旋地转,说不出话。

  幽默之处不再赘述,如果不过瘾请读这本书吧!

老舍经典散文5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作者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的魅力。他生动细致,形象逼真地描述了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可爱。特别是写猫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对比的方法,充分表现了猫的行为令人难以捉摸。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作者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传神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表达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语言通俗晓畅。课文先讲大猫的古怪性格,很有特色。文中写道,它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谁都不搭理。既什么都怕,又十分勇猛。这一部分,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又具体分了三个方面,举出实例,来具体讲猫性格的古怪。讲其性格的每一个特点,作者总是能够举出一些猫生活中的.实例来,使人觉得描写真实可信。说猫“老实”,文章中用了“的确有时候很乖。”

  一方面,肯定了猫的老实,另一方面又点出它“有时候”很乖,为下文讲猫“古怪”的性格,埋下了伏笔。“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儿也不过问”,勾勒出了一个乖乖猫的形象,但是,作者笔锋一转,讲到猫“贪玩”时,“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等语句,又把猫描述的过分的贪玩。如此强烈的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作者笔锋的转换,我们有了解到了猫的另一层性格,虽然贪玩,但是,它确是一直很尽职的猫。“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些语句,又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尽职的猫。作者三转笔锋,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看似矛盾的三种性格,在猫的身上完美的结合了起来。

  第二方面讲大花猫高兴和不高兴的样子。先讲猫高兴时“温柔可亲”的样子。“猫“温柔可亲”表现在它会“蹭你的腿”“让你给它抓痒”“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说明作者非常喜爱猫,甚至把猫踩脏稿纸留下的脚印都看作“小梅花”。猫“温柔可亲”还表现在它会叫各种各样好听的声音,也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作者用“丰富多腔”、“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等几个词语来形容猫叫唤的声音,可以看出作者对猫观察得非常细致,也表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它不高兴时,却是谁说多少好话都一声不出。说猫什么都怕时的“总想躲起来”,与勇猛时的“就是遇见蛇也干斗一斗”,彼此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怎么能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在对猫性格的描述中,作者的语言完全不像是在描述一只猫,而像在描述一个人,一个作者最喜欢的孩子。

  小时候的猫更加惹人怜爱。“耍个没完没了”、“摔疼了也不哭”、“绝不会责打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些词句,哪里是在描写一只猫,分明是在说人嘛!作者抓住了“可爱”、“淘气”两个词,为我们勾勒了小猫的形象。玩线团、玩鸡毛、装桌子、装门、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以及所到之处的“枝折花落”,无处不让人体会到小猫的可爱、淘气,以及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老舍先生写的《猫》有很多独到之处,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视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舍经典散文6

  老舍散文的好词:

  恬不知耻  天长地久  天赐良机  心旷神怡  心领神会  心满意足  心平气和  如鱼得水

  如愿以偿  如醉如痴  如坐针毡  任重道远  依依不舍  依依惜别  一往情深  取长补短

  热火朝天  千辛万苦  千言万语  千载难逢  事倍功半  失之交臂  诗情画意  轻描淡写

  受宠若惊  受益匪浅  人心所向  荣华富贵  洗耳恭听  如虎添翼  荣辱与共  小巧玲珑

  老舍散文的好句:

  1) 乐器只有一鼓一板,腔调又是那么简单,可是他唱起来仿佛每一个字都有些魔力,他越收敛,听者越注意静听:及至他一放音,台下便没法不喝彩了

  2) 他的每一个字像一个轻打梨花的雨点,圆润轻柔;每一句是有声有色的一小单位;真是字字有力,句句含情

  3) 故事中有多少人,他要学多少人,忽而大嗓,忽而细嗓,而且不只变嗓,还要咬音吐字各尽其情;这真是点本领!希望再有上成都去的机会

  4) 看书:在蓉,住在老友侯宝璋大夫家里

  5) 虽是大夫,他却极喜爱字画

  6) 有几块闲钱,他便去买破的字画;这样,慢慢的他已收集了不少四川先贤的手迹

  7) 这样,他也就与西玉龙街一带的古玩铺及旧书店都熟识了

  8) 他带我去游玩,总是到这些旧纸堆中来

  9) 成都比重庆有趣就在这里——有旧书摊儿可逛

  10) 买不买的且下去管

  11) 就是多摸一摸旧纸陈篇也是快事啊,真的,我什么也没买,书价太高

  12) 可是,饱了眼福也就不虚此行

  13) 一般的'说,成都的日用品比重庆的便宜一点,因为成都的手工业相当的发达,出品既多,同业的又多在同一条街上售货,价格当然稳定一些

  14) 鞋、袜、牙刷,纸张什么的,我看出来,都比重庆的相因着不少

  15) 旧书虽贵,大概也比重庆的便宜,假若能来往贩卖,也许是个赚钱的生意

  16) 不过,我既没发财的志愿,也就不便多此一举,虽然贩卖旧书之举也许是俗不伤雅的吧

  17) 归来:因下雨,过至中秋前一日才动身返渝,中秋日下午五时到陈家桥,天还阴着

  18) 夜间没有月光,马马虎虎的也就忘了过节

  19) 这样也好,省得看月思乡,又是一番难过!

  20) 返灌县城,只留一夜,即回成都

  21) 过郸县,我们去看了看望丛祠;没有什么好看的,地方可是很清幽,王法勤委员即葬于此

  22) 成都的地方大,人又多,若把半个多月的旅记都抄写下来,未免太麻烦了

  23) 拣几项来随便谈谈吧

  24) 成都文协分会:自从川大迁开,成都文协分会因短少了不少会员,会务曾经有过一个时期不大旺炽

  25) 此次过蓉,分会全体会员举行茶会招待,到会的也还有四十多人,并不太少

  26) 会刊——《笔阵》——也由几小页扩充到好几十页的月刊,虽然月间经费不过才有百元钱

  27) 这样的努力,不能不令人钦佩!可惜,开会时没有见到李 人先生,他上了乐山

  28) 《笔阵》所用的纸张,据说,是李先生设法给捐来的;大家都很感激他;有了纸,别的就容易办得多了

  29) 会上,也没见到圣陶先生,可是过了两天,在开明分店见到

  30) 他的精神很好,只是白发已满了头

  31) 他的少爷们,他告诉我,已写了许多篇小品文,预备出个集子,想找我作序,多么有趣的事啊!郭子杰先生陶雄先生都约我吃饭,牧野先生陪着我游看各处,还有陈翔鹤,车瘦舟诸先生约我聚餐——当然不准我出钱——都在此致谢

  32) 瞿冰森先生和中央日报的同仁约我吃真正成都味的酒席,更是感激不尽

  33) 看戏:吴先优先生请我看了川剧,及贾瞎子的竹琴,德娃子的洋琴,这是此次过蓉最快意的事

  34) 成都的川剧比重庆的好得多,况且我们又看的是贾佩之,肖楷成,周慕莲,周企何几位名手,就更觉得出色了

  35) 不过,最使我满意的,倒还是贾瞎子的竹琴

老舍经典散文7

  读《老舍散文》——《多鼠斋杂谈》有感

  作者老舍在文中写道,他戒酒,戒烟,弄个半死不活,最后还得戒茶?又对猫的早餐,最难写的文章,最可怕的.人,衣行狗帽,昨天和傻子一一作了感叹。

  作者在“一戒酒”里写道他自己不喝酒即昏,喝酒即晕了!酒更和他的肠胃病成了死敌,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最后还是医生来解劝。这一对冤家,弄得他不生不死的最后还是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把那位“酒先生”赶走了,那位“酒先生”垂头丧气,“肠胃先生”洋洋得意。

  作者在“二戒烟”里写道物价上涨,抽不起香烟,甚至连“长刀”也要100块。他说道:“火儿了!戒烟!”而心里却有一个天使和一个恶魔。天使说:“物价这么贵,还是别抽了,还伤害身体哩!”恶魔说:“好歹也是老作家了,抽一点没事的。”最后,作者还是控制住自己的心魔,忍着没抽。

  作者在“三戒茶”里写道自己已经被戒酒,戒烟弄个半死不活。想早点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于是又开始想自己还能戒什么,想到了戒荤,经过思考后他觉得不能戒荤,只能戒茶了。他觉得现在的茶香又不香,倒有一股咸味,还不如那皮蛋来泡茶哩。于是,作者又开始戒茶了。

  作者在“四猫的食物”里写道自己家的小猫咪咪早餐都是贰只蛙,壹只老鼠。而自己还戒酒,戒烟,戒茶,甚至还要戒荤,有必要吗?

  这篇文章充分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披露社会。我们要学习作者,有着不畏的精神!

老舍经典散文8

  老舍的“第二故乡”是古城济南,他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了。

  老舍一生67年,他先后在北京度过了42年,剩下的25年是:英国5年、新加坡1年,山东7年--济南4年半、青岛2年半,汉口半年、重庆7年半,美国4年。

  然而,在老舍一生的散文里,他几乎完全没有写纽约,也几乎没有写过伦敦(写了一点留英回忆)、新加坡,写汉口、重庆、成都的极少,写青岛的有两、三篇,就是北京--也写的并不多;唯独济南,他不但写了,而且一写就是一个长长的系列,而且,都写得那么典雅,那么精精致,那么动人,那么富有诗意!

  这实在是文学史上一个奇特而又奇妙的现象。甭说与老舍自己比,就是与任何一位客居济南,甚或山东籍、济南籍的现代作家相比,也是并世并无第二人的。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恐怕只能说:济南与老舍天生有缘,老舍对济南情有独钟。

  这是一段一位现代著名作家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奇情奇缘。

  

  老舍写济南,首先推出的一组散文,共七篇,总题叫:《一些印象》。

  在《一些印象》里,老舍用了一种近乎诗的语言,把一个遥远的如梦如幻的中古老城,整个地由远而近地推到读者面前: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这个济南“印象”,不仅酷似一幅写意的宋人水墨山水,而且也颇像一幅印象派的现代油画。

  老舍不仅写了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夏天,还在《春风》中写了济南的春天,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光影驳离,色彩斑斓。

  为了凸现济南独有的魅力,扩展读者想象的空间,老舍不仅信手拈来瑞士、西湖与济南作对比,还不断请出伦敦、芙劳那思(意大利)、南京、北平、青岛等城市与济南相映衬、相参照,使画面的意境更加幽远。

  诗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济南,不能不写济南的山和水。

  老舍似乎天生对山有一种由衷的亲近,对水有一种深切的景仰。他的散文中对济南山水的描写,如其说是写,不如说是在“读”,是相看两不厌的“对话”,就难怪是那么鲜活,那么灵动,那么传神,那么富有人情味了。

  请看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山的吧: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着,躺到永远。”(《春风》)

  ——这是秋天济南的山。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些印象(续六)》)

  ——这是冬天济南的山。

  “绿树的尖上浮着一两个山峰,因为绿树太密了,所以看不见树后的房子与山腰,使你猜不到绿荫后面还有什么;深密伟大,你不由的深吸一口气。”“拐过礼堂,你看见南面的群山,绿的。山前的田,绿的。一个绿海,山是那些高的绿浪。”(《非正式的公园》)

  ——这是夏天济南的山

  再请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水的:

  “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一些印象(续四)》)

  ——这是济南的秋水。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了来了。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一些印象(续五)》)

  ——这是济南的冬日之水。

  试问,从古至今有哪一位文人雅士,能象老舍这样对济南的山水如此相熟、相亲、相知,而又写得这么富有诗意、这么触手可及的呢?

  如果济南的山水有知,仅凭这些不朽的文字,它们就完全可以认定是遇到一位千古知己了!

  然而,我们的.老舍并未就此止笔。

  千佛山、趵突泉和大明湖,是济南的三大名胜。老舍对当时的这三大名胜似乎颇有微词,称它们: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但,他还是忍不住有专门的文字描写了它们。

  除了在多篇文中都为千佛山写上几笔外,老舍还有专篇写趵突泉,专篇写大明湖的。

  在《趵突泉的欣赏》里,他写下了那段脍炙人口、可传千古的文字: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是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写了济南的山水之胜,老舍并没忘济南的物产之美。

  那鲜、白、伟丽、晶亮、细润、甜津津的济南大葱,那大明湖的水产“三美”--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还有那亭亭玉立,既可观赏又可佐酒吃的白莲花(见《吃莲花的》)等等,无不见诸于文字。

  这样,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那大城楼、石城墙,那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以及历山、鹊山、华山、历下亭、铁公祠、北极阁、开元寺古石塔,夏目的荷花,春天的杨柳,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大明湖游船上漂亮的对联等等--济南的山山水水、风风物物,就尽入老舍笔下了。

  二

  然而,如果老舍散文中的济南仅仅限于这些山水之胜,那他就不是具有深刻文化批判意识的老舍,而仅是一个浪漫派的田园诗人或散文家了。

  无论是出于对济南真挚的热爱,还是对当时灰色现状的强烈不满,对中华民族这个古老民族精神和文化心态的深刻思考,老舍都不会不关注这自然美景之下的“人”,都不会不正视那些自然之美中被“人工”造就的不美之处。

  或许是与旅居欧洲的经历有关吧,老舍一到济南,即痛感到济南道路的狭窄、失修和交通工具的落后。

  他在《到了济南(之一)》、《到了济南(之二)》和稍后的《路与车》中,即以幽默的文字描写了济南的瘦马破车,慷慨不平的旧石路,狭窄得车上的人稍微一歪头便有撞到墙上之危险的小巷,在幽默、夸张中,饱含针砭。

  在《趵突泉的欣赏》中,老舍描写了名泉周围的壅塞破烂,嘈杂纷扰,浊气熏天,痛心地说:“这又是个中国人的征服自然的办法,那就是说,凡是自然的恩赐交到中国人手里就会把它弄得丑陋不堪。”

  在《大明湖之春》和《更大一些的想象》里,老舍写到当时的大明湖已经不湖:“本来这湖是个‘湖’,而是被人工作成了许多‘水沟’”,“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

  在《广智院》中,老舍写了济南没有开启民智的社会教育,民众缺乏起码的科学常识,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理由轻慢“洋鬼子”办的广智院。

  在《药集》中,老舍写了那成捆成捆的用作治病的中药材--橘皮上一层黑泥,柴胡上沾着马粪,人们毫无卫生观念。

  在《耍猴》中,老舍写了没有文化的市民不知体育为何物,视现代体育为“耍猴”。

  在《估衣》中,老舍写了无知的乡民在商埠争相购买东洋破烂--日本估衣,并不知抵制仇货是怎么回事儿。

  在《国庆与重阳的追记》中,老舍写了民众缺乏起码的启蒙和爱国教育,国难当头照样热热闹闹地登千佛山,并没有多少人把“九、一八”、“五、三”这些国耻日记在心上。

  在《三个月来的济南》和《吊济南》中,老舍痛陈济南的亡城之危,写了面对外侮民众的麻木、散漫和缺乏组织,写了士兵的英勇抵抗,写了官员的敷衍和军阀的昏聩。

  在这些文章中,老舍很留意济南的市政建设,关心社会下层民众的疾苦,更关注他们精神上的贫瘠和缺乏启蒙。

  由此不难看出,在这一系列散文中,老舍是用了两套笔墨、两种色调,“一半恨一半笑的”来写济南的。他用充满诗意的,十分欣赏、赞美的亲切语调来写济南独一无二的山水之胜,而惋惜由于当局的马虎、敷衍、无规划以及民众的贫困、因循、愚昧使这天然之美大为减色;他用幽默、冷峻的笔调来写社会的灰暗、落后和民众的愚昧、麻木,而予以善意的针砭和调侃。

  这些或幽默或庄重、或愤世或嫉俗的文字,无一不透露着一种含泪的微笑,一种急欲疗救而导致的焦灼,和因爱之深而产生的恨之切。

  三

  老舍作为济南一位并世无二的知音与知己,不仅表现在他为济南写了一系列无人可以企及的优秀散文,勾画出一个30年代相当完整的济南,那些描写济南山水的不朽文字脍炙人口,可传千古;更体现为他对济南,有一种深刻的文化上的感知与认同。

  由老舍来济南之前的经历看,古都北京旗人文化圈里的生活养成了他早年的文化性格,出国前他对中原文化了解的并不多。1930年初老舍乘海轮由新加坡回国,不久即应邀来到济南。济南以它质朴的情怀接纳了这位在海外漂泊了六年的游子,氤氲着浓郁中原文化气息的古城开阔了老舍的文化视野。

  在这块厚土上很容易找到自己新生命的契合点的老舍,很快就融入到济南的文化环境中。在这里,他愉快地生活了四年,勤奋地创作了四年,深阔地吸纳、思索了四年。济南四载,成为他整个人生历程中一段最为自由、温馨、安定而难忘的美好时光。

  这一切不能不深深地影响到老舍对济南的感情和认识。应该说,对城市和城市的生活方式,老舍自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判断和城市审美观。对一些城市,他是不喜欢甚或排拒的,而对济南,则是认同的。

  在《吊济南》一文中,他这样写道:“它似乎真是稳立在中国的文化上,城墙并不足拦阻住城与乡的交往;以善作洋奴自夸的人物与神情,在这里是不易找到的。这使人心里觉得舒服一些。一个不以跳舞开香槟为理想的生活的人,到了这里自自然然会感到一些平淡而可爱的滋”。他充满深情地说:这里“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存在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

  这种文化和感情上的认同,使老舍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也当成了大半个济南人,他称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即是“第二故乡”,他就常常忍不住要为济南“献计献策”--

  在《大明湖之春》中,老舍出主意说:“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

  在《趵突泉的欣赏》中,他进言道:“前年冬天一把大火把泉池南边的棚子都烧了。有机会改造了!造成一个公园,各处安着喷水管!东边作个游泳池!有许多人这样的盼望”;

  在《更大一些想象》中,老舍设想:“城在山下湖在城中。这是不是一个美女似的城市?你再看,或者说再想,那城墙是不是个仙境?”“河岸上,柳荫下假如有些美于济南妇女(这自然是指当时济南劳动妇女笨拙的穿戴--笔者注)的浣纱女儿,穿着白衫或红袄,像些团大花似的,看看自己的倒影,一边洗一边唱?”;……

  这是何等的拳拳之心和忧我济南之怀!

  当然,现在看来,由于时代的局限,老舍的这些设想未必全部妥当,但在总体意识上,却不失为一种高明的现代城市治理观。

  不仅如此。

  离开济南之后,对一个新生的、更清醒更合理的济南的憧憬,对济南无比的怀念,更在老舍的心中凝聚、幻化成一个美好的“济南梦”--

  “我将看到那城河更多一些绿柳,柳荫下有白石的小凳,任人休息。我将看见破旧的城墙变为宽坦的马路,把乡郊与城市打成一家;在城里可望见南山的果林,在乡间可以知道城内的消息。我将看到大明湖还田为湖,有十顷白莲。我将看见趵突泉改为浴场,游泳着健壮的青年男女。我将看见马鞍山前后有千百烟囱,用着博山的煤,把胶东的烟叶制成金丝,鲁北的棉花织成细布,泰山的樱桃,莱阳的梨,肥城的密桃,制成精美的罐头;烟台的葡萄与苹果酿成美酒,供全国的同胞享用。还有那已具雏型的制钟制钢,玻璃磁器,棉绸花边等等工业,都能合理的改进发展,富国裕民。我希望济南成为全省真正的脑府,用多少条公路,几条河流,和火车电话,把它的智慧热城的清醒的串送到东海之滨与泰山之麓。”(《吊济南》)

  老舍在《三个月来的济南》中,坚定地说:“从一上车,我便默默的决定好:我必须回济南,必能回济南!济南将比我所认识的更美更尊严,当我回来的时候”。

  然而,遗憾的是,此一去,老舍终于没有能再回到济南。

  但,他毕竟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留给后人了。使后来我们每一个想了解济南,喜欢济南的人,都不能不读读这些优美的文字。

老舍经典散文9

  老舍是一个含蓄、内敛的人,不属情感型作家,绝不擅长直抒胸臆式的铺陈渲泻。然而,阅读老舍的《我的老舍的母亲》一文时,我们却可以分明地感受到老舍那在朴实、平淡的语言外衣下汹涌澎湃着的感情的潮水。是什么力量使老舍的感情如此奔放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一下那神秘的力量吧!

  一、母爱如海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危难当头,老舍的母亲毫不畏惧,“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老舍的母亲就是这样“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不正是无私母爱的折射吗?

  在家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老舍的母亲知道后却不但没有责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让老舍的母亲“作了半个月难”才筹齐的巨款,不正是无私母爱的结晶吗?

  “三姐是老舍的母亲的右手”,但是,“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悲壮的一幕,不正是无私母爱的胜利吗?

  而最催人泪下的,则要数老舍的母亲在除夕之夜送“我”返校的情景。“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时,老舍的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老舍的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与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一漓尽致。而“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 “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老舍的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老舍的母亲的这一声“去吧,小子”,听起来极平常,仔细品味,却不由得让人潸然泪下:老舍的母亲是多么地渴望儿子与自己一起热一热闹闹地过春节,然而,当她明白“我”必须返校时,她却故作平静地让“我”离去。老舍的母亲这平静的反应下,遮掩着多少的理解,遮掩着多少的深情啊!老舍的母亲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让老舍泪眼朦胧,又怎能不让读者为之鼻酸呢!

  其实,老舍的母亲所爱的又何止于自己的子女?姑母常闹脾气,单在鸡蛋里挑骨头,她都默默地忍受着,还自我解嘲地说,“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而“给亲友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这默默忍受、乐于助人的背后所闪耀着的,不都是老舍的母亲的爱的光芒吗?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甚至连话语也说得不多,老舍的老舍的母亲就是这样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爱着自己的子女,爱着自己的家庭,爱着自己的亲友,爱着自己的邻居……总之,老舍的母亲有着大海一般无私、宽广的胸怀,无时不在为自己所爱的一切默默地奉献着。

  二、老舍的母亲是师

  “我”的老舍的母亲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并不识字,但她却是“我的真正的教师”,对“我”进行了“生命的教育”,在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等方面都给了“我”巨大的影响,让“我”继承了一种可贵的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的美德,从而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

  老舍之所以成为老舍,就是因为有老舍的母亲这位“真正的教师”,正如老舍所写,“我之能长大成|人,是老舍的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老舍的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老舍的母亲传给的”。是啊!如果没有老舍的母亲,怎会有日后的老舍!想到这点时,老舍心中能不激|情洋溢吗?而我们能不把对老舍的满腔热爱自然地转化为对其老舍的母亲的仰慕与缅怀吗?

  母爱如海,老舍的母亲是师。然而,老舍的母亲只知付出,从不索取,“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令老舍情不自禁地连呼“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

  纸轻情重,老舍对老舍的母亲的深深眷恋岂是这薄薄的纸所能承载的!这也许就是老舍的情感突然变得奔放的根源吧。

老舍经典散文10

  在今日的文化里,相片的重要几乎胜过了音乐、图画与雕刻等等。在一个摩登的家庭里,没有留声机,没有名人字画,没有石的或铜的刻像,似乎还可以下得去;设若没几张相片,或一二相片本子;简直没法活下去!不用说是一个家庭,就是铺户、旅馆、火车站、学生宿舍,没有相片就都不像一回事。电车上“谨防扒手”的下面要是没有几片四寸的半身照相,就一定显着空洞。水手们身上要是不带着几张最写实不过的妖精打架二寸艺术照相,恐怕海上的生活就要加倍难堪了。想想看,一个设备很完全的学校,而没有年刊或同学录,一个政府机关里而没有些张窄长的这个全体与那个周年的相片!至于报纸与杂志,哼,就是把高尔基的相误注为托尔斯泰的,也比空空如也强!投考、领护照、定婚、结婚、拜盟兄弟,哪一样可以没有相片?即使你天生来的反对照相,你也得去照;不然,你就连学校也不要入,连太太也不用娶,你乘早儿不用犯这个牛脖子——“请笑一点”,你笑就是了。儿童、妇女、国货、航空,都有“年”。年,究竟是年,今年甲子,明年乙丑,过去就完事;至于照相,这个世纪整个的是“照相世纪”;想想,你逃得出去吗?

  还是先说家庭吧。比如你的屋中挂着名家的字画,还有些古玩,雅是雅了,可是第一你就得防贼,门上加双锁,窗上加铁栅,连这样,夜间有个风声草动,你还得咳嗽几声;设若是明火,进来十几位蒙面的好汉,大概你连咳嗽也不敢了。这何苦呢?相片就没这种危险,谁也不会把你父亲的相偷去当他的爸爸,这不是实话么?就满打没这个危险,艺术作品或古玩也远不及相片的亲切与雅俗共赏。一张名画,在普通的人眼中还不如理发馆壁上所悬的“五福临门”,而你的朋友亲戚不见得没有普通人。你夸奖你的名画,他说看不上眼,岂不就得打吵子?相片人人能看得懂,而且就是照得不见佳也会有人夸好。比如令尊的相片加了漆金框悬在墙上,多么笨的`人也不会当着你的面儿说:“令尊这个相还不如五福临门好看!”绝对不会。即使那个相真不好看,人家也得说:“老爷子福相,福相!”至不济,也会夸奖句:“框子配得真好!”

  以此类推,尊家自己,尊夫人,令郎令嫒,都有相片,都能得到好评,这够多么快活呢?!况且相片遮丑,尊家面上的麻子,与尊夫人脸上的小沙漠似的雀斑,都不至于照上;你自己看着起劲,朋友们也不必会问:“照片上怎么忘掉你的麻子?”站在一张图画前面,不管懂与否,谁都想批评批评,为表示自己高明,当着一个人,谁也不愿对他的面貌发表意见;看相片也是如此。

  有相片就有话说,不至于宾主对愣着。

  “这是大少爷吧?”

  “可不是!上美国读书去了。”

  “近来有信吧?”

  打这儿,就由大少爷谈到美国,又由美国谈回来,碰巧了就二反投唐再谈回美国去,话是越说越多,而且可以指点着相片而谈,有诗为证:句句是真,交情乃厚。

  最好是有一二相片本子。提到大少爷,马上拿出本子来:

  “这是他满月时候照的,他生在福州,那时先严正在福州做官。”话又远去了,足够写三四本书的。假若没有这可宝贵的本子,你怎好意思突乎其来地说:先严在福州作过官?而使朋友吓一跳,当是你的脑子有毛病。

  遇上两位话不投缘,而屡有冲突起来的危险的客人,相片本子——顶好是有两本——真是无价之宝。一看两位的眼神不对,你应当很自然的一人递给一本。他们正在,比如说,为袁世凯是否伟人而要瞪眼的时候,你把大少爷生在福州,和二小姐已经定婚的照片翻开,指示给他们。他们一个看福州生的胖小子,一个看将要成为新娘子的二小姐,自然思想换了地方,一个问你一套话,而袁世凯或者不成为问题了。要不然,这个有很大的危险。假若你没有相片本子,而二位抓住袁世凯不撒手,你要往折中里一说,说二位各有各的理,他们一定都冲着你来了;寡不敌众,你没调停好,还弄一鼻子灰。你要是向着一边说话,不用说,那就非得罪一边不可,也许因此而飞起茶碗——在你家里,茶碗自然是你的。你要是一声不出,听着他们吵,赶到彼此已说无可说而又不想打架的时候,他们就会都抱怨你不像个朋友。你若是不分青红皂白而把客人一齐逐出去,那就更糟,他们也许在你的门口吵嚷一阵,而同声的骂你不懂交情。总之,你非预备两个本子不可!

  赶到朋友多的时候,你只有一张嘴,无论如何也应酬不过来,相片本子可以替你招待客人。找那不爱说话的,和那顶爱说话的,把本子送过去;那位一声不出的可以不至死板板地坐在那里,那位包办说话的也不好再转着弯儿接四面八方的话。把这两极端安置好,你便可以从容对付那些中庸的客人了。这比茶点果子都更有效。爱说话的人,宁可牺牲了点心,也不放弃说话。至于茶,就更不挡事;爱说话的人会一劲儿的说,直等茶凉了,一口灌下去,赶紧接着再说。果子也不行,有人不喜欢吃凉的,让到了他,他还许摆出些谱儿来:“一向不大动凉的,不过偶尔的吃一个半个的,假如有玫瑰香葡萄之类!”你听,他是挖苦你没预备好果子。相片本子既比茶点省钱,又不至被人拒绝,大概谁也不会说,“一向讨厌看相片!”

  相片里有许多人生的姿体,打开一本照相,你可以有许多带着感情的话。假若你现在的事由不如从前了,看看相片,你可以对友人说:“这是前十年的了,那时候还不像这么狼狈!”这种牢骚是哀而不伤的,因为现在狼狈,并不能抹杀过去的光荣,回忆永是甜美的,对于兄弟儿女,都能起这种柔善的感情:“看,这是当年的老六,多么体面,谁能想到他会……”你虽然依旧恨着老六,可是看着当年的照片,你到底想要原谅他。看着相片说些富有感情的话,你自己痛快,别人听着也够味儿。设若你会作诗的话,顶好在相片边题上些小诗,就更见出人生的味道。

  不过,有些相片是不好摆进本子去的,你应当留神。歪戴帽或弄鬼脸的,甚至于扮成十三妹的相片,都可以贴上,因为这足以表示你颇天真,虽然你在平日是个完全的君子人,可是心田活泼泼的,也能像孩子般的淘气,这更见英雄的本色。至于背着尊夫人所接到的女友小照,似乎就不必公开的展览。爽直是可贵的,可是也得有个分寸。这个,你自然晓得;不过,我更嘱咐你一句:这类的相片就是藏起来也得要十分的严密,太太们对这种玩艺是特别注意的。

老舍经典散文11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的流着。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来的。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但是泉的所在地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美景。这又是个中国人的征服自然的办法,那就是说,凡是自然的恩赐交到中国人手里就会把它弄得丑陋不堪。这块地方已经成了个市场。南门外是一片喊声,几阵臭气,从卖大碗面条与肉包子的棚子里出来,进了门有个小院,差不多是四方的。这里,“一毛钱四块!”和“两毛钱一双!”的喊声,与外面的“吃来”联成一片。

  一座假山,奇丑;穿过山洞,接联不断的棚子与地摊,东洋布,东洋磁,东洋玩具,东洋……加劲的表示着中国人怎样热烈的“不”抵制劣货。这里很不易走过去,乡下人一群跟着一群的来,把路塞住。他们没有例外的全买一件东西还三次价,走开又回来摸索四五次。小脚妇女更了不得,你往左躲,她往左扭;你往右躲,她往右扭,反正不许你痛快的过去。到了池边,北岸上一座神殿,南西东三面全是唱鼓书的茶棚,唱的多半是梨花大鼓,一声“哟”要拉长几分钟,猛听颇像产科医院的病室。除了茶棚还是日货摊子。

  说点别的`吧!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的上来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新近为增加河水的水量,又下了六根铁管,做成六个泉眼,水流得也很旺,但是我还是爱那原来的三个。

  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经过一些货摊,便出了北门。前年冬天一把大火把泉池南边的棚子都烧了。有机会改造了!造成一个公园,各处安着喷水管!东边作个游泳池!有许多人这样的盼望。可是,席棚又搭好了,渐次改成了木板棚;乡下人只知道趵突泉,把摊子移到“商场”去(就离趵突泉几步)买卖就受损失了;于是“商场”四大皆空,还叫趵突泉作日货销售场;也许有道理。

  (老舍写于1938年的散文集《佛无灵》中有《一些印象》,《非正式的公园》,《趵突泉的欣赏》,《小麻雀》,《头一天》等68篇散文作品)

老舍经典散文12

  书似一盏明灯,照亮人生前进的道路;书又似一座小桥,连通了心与灵的两岸;书更似一叶帆,推进着一艘优扬的小船不断前进。

  读书,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宜乎大众的作家的作品,情感细腻,语句朗朗上口,生活是美好的,他俗不乏默,情不失活动力,这就是脱颖而出的文法。

  读过不少老舍的散文,甚是喜欢。风景的《又是一年芳草绿》、《大明湖之春》让人们感到祖国的美丽,让人进入胜地,麻木的《耍猴》让人气愤,人们太愚昧无知了,讽刺的《鬼与狐》让人发笑,但笑完之后,又要沉思起来。在这些故事中,可能是因为他的笔力触及深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险恶的可悲,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缘故吧,散文中有隐匿着某种独特的神秘,不断渗进入心,让人读后觉得其中有血有泪,有哭有闹,爱恨两境界。

  《书》,学习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虽然爱学,但却不喜欢古文。读书时,像老舍小时读法不同,他读书不按先后,书中爱看看,不爱就不看了,跳过几页,这是一种十分不好的学习方法,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方法便渐渐不用了,我们越来越爱读书了。

  趵突泉是美的,老舍眼里它也是美的,但有些悲,让人感到悲。不知为何他的文章多是悲,少欢。使人不解,但又让人知前时的'事,让人心欢。趵突泉,水突突冒。水,淡淡,红墙白瓦倒映水中,好像地上有的,水里也会有。一片落叶,水动了,一圈圈水波,随着目光泉在突出,但老舍笔下,只喜欢它流出的小溪。但随着走,发现了,我也明白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趵突泉就是范例,再清的水,再绿的树,只要,人们打起小地摊,那美,就不复存在了。地上有了杂物,无言可说,能干什么?虽乱,但久立四望,天下第一泉,又不得不赞叹天然的美。《趵突泉的欣赏》让我感到了祖国的美丽,感到当时社会的可恶,甚至把我带入那些陈年旧事的意境之中,不知不觉中,触到了一颗湿润的心。兴许,老舍当时,也为祖国而叹息,想 让祖国走向光明吧!不然,他为何为国而悲呢?

  人世间当年有众坏人打扮入党,让他写出《鬼与狐》。

  随页飞,大明湖也乃济南一绝,美丽动人,山上佛寺,湖光映高山、白云。济南主要是水,大明湖和趵突泉都是美丽的,是济南一绝,都是美的。但是,老舍能看出真正的美丑,丑是丑,美是美,从不胡说。从美中看丑,丑中看美,但一定都是爱国的。无论是什么,大明湖很美,但它发现了水泥沙石,田地让美失去原色,美不在美了。唉!叹气,人们心中的大明湖,在哪儿呢?大明湖之春,不在了,不在了!

  老舍笔下的散文,太凄太凄,心中不仅有悲了,无可奈何,谁?老舍说心悲叹息。

老舍经典散文13

  见惯了很多的富人,整天泡在酒吧等休闲娱乐场所,似乎他一生的事业就是怎样想方设法地花钱,挥霍无度是他们的得意之作。虽然这种说法对于一部分自己辛苦创业勤俭过活或热心公益事业的富人很不公平,但过此等生活的富人还是不在少数,给人留下一种感觉——他正承受空虚与无聊的袭击。物质上的富足与精神上的贫瘠于他们自身则表现为花天酒地,似乎灵与肉不再契合,内心显得空荡荡的一无所有。而在他人看来,则难免要为世道不公世风日下而大发感慨。

  所幸的是,整个世界还是能保持万物的平衡的。有精神上的乞丐,就必然有精神上的富翁,即使他们的物质是那般匮乏,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甚至连住都成问题,有时还得流亡在外,但他们却有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能为世界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老舍,鲁迅,郁达夫,甚或是一些并没有留下什么大名的可敬的人。

  “生平不讲究吃喝,只爱穿几件整洁的衣服,流亡中,连这点讲究也牺牲了。虽然也没多大的苦痛,可是身上一痒,就疑心是有虱子!”“早晨吃豆浆与油条也须花两角多了!自元旦起,废止朝食。空着肚皮写作,脑子似乎倒更清楚。和尚们有每日只进一餐的。由写家而出家,照现在的情形看来,倒许是条顺路。”多么辛酸的文字!这就是语言大师老舍曾经的生活!他曾说过“先上吊,再戒烟”,可见烟于他几乎胜于生命。但当他真的连最劣质的烟都买不起时,当他为了生活每天都得拿笔写时,当他患有贫血却连买猪肝都成大问题时,当他连一日三餐都难以维持时,当他身体有恙却依然硬撑着时,当他想拜访朋友却掏不出车费时,该有多么无奈! 可是,他却为我们留下了多少无价之宝——一篇篇美文佳作!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养花》、《猫》、《草原》、《林海》等好多名篇呢!透过他的文字,可以感受到他的幽默、正直、纯真、爱国、爱民、爱自然,以及他那虽穷困却富有生机与情趣的生活——他家的花鸟虫鱼猫也都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了!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文人墨客都热衷于寄情山水,老舍也不例外。在他的眼里心里,大自然是那样慷慨大方,给予了他许许多多,而他,简直就是大自然母亲最虔诚的儿子,始终热爱着美丽的家园。因了这份热切的爱,博大的爱,深情的爱,大自然的景色成了他的精神慰藉,变得那般惹人怜爱,那般叫人痴迷,那般值得赞美。

  你听:“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得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座北方的老城济南,一个应是相当平常的冬天,在作者眼里却如婴儿般可爱,如娇妇般动人。这需要一颗对生活、对自然何等火热的心啊!再有《林海》中的来到大兴安岭的亲切、舒服之感,《草原》里的民族团结的浓情和草原的风土人情,都证实了老舍先生精神上的富足。在这般博大的'情怀面前,生活上一时的困窘又算得了什么!

  是呀,作为教师,自古以来就是清贫的,高付出,低收入,似乎就是老师的本分。譬如书,往往是老师的最爱,可常因囊中羞涩而只能驻足于书店,久久舍不得离开,更不用说生活中的其他高消费狂享受了。但,老师却自有一种真情滋润着,并由此而变得精神起来,从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幸福的滋味。那就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融合,情与情的交流,思与思的碰撞。这是一般人所难以感受得到的。这些,全是精神层面的收获,也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但这不正是一种富足吗?用心投入一份工作,不在乎物质上的回报,其实也不会亏待自己。正如老舍先生那样,虽然日子过得清苦,有时连写作也是为了生计,但他从来就是个富翁,而且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该有多么值得骄傲!

  现如今,也有不少的人使精神与物质这一对矛盾得到了统一。他们拥有物质上的财富,也为全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而绝不会仗着有钱做无聊的甚至不可见人的事。于是,灾区重建步子迈得更大更快了,希望学校崛起在贫困山村,非洲难民的吃住医疗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多么希望世界上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无论是黑白棕黄各色皮肤还是亚欧美非各大洲各国各类人,都远离贫瘠,永远富足!这或许可以成为全世界每个人的一个最美好的梦吧!

老舍经典散文14

  记得第一次读老舍的《断魂枪》是在小学,一齐阅读的还有《微神》,比之,吾更爱《断魂枪》矣!那时的知识储备不多,只能用欣赏记叙文的方法使自己陶醉其间,届时已爱看武侠剧目,自然对拳脚功夫不错的孙老者抱有好感,即便是沙子龙最后站在夜静人稀的自家院子一气把六十四枪刺完,我也依然对他能否打败孙老者产生怀疑。年少的我们都喜争强好胜,但这一直都没影响我对该篇文章的喜爱,来来回回读了不下几十遍。到了中学,有幸在课堂上倾听老师对《断魂枪》的讲解,他分析了艺术构思的精度,思想挖掘的深度,语言运用的.纯熟,还说《断魂枪》最后的“不传!不传!”是表达了中国千年来文化传承的真是写照。当时的我若有所思。

  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在于它经得起时间的磨练。时则今日,又见“故人”,《断魂值就太高了,所以,觉得就是一个湖而已,没有特别之处。千佛山也是,但是我似乎走的路线不对了,并没有看到很大的那个大佛,那天因为不熟悉路线乱走,给绕道了后山,就往上爬,结果后山很陡,爬到一半往下看吓了一跳,也不敢再下去了,小心翼翼的继续向上,终于到了一个人多的地方才发现正是千佛山的山顶了。

  非要说出济南的秋天跟别处有什么不同,我是在也说不出。正如请人眼里出西施一个道理,你假若对那个城市有很深的感情,觉得它的哪个季节都是好的。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北京的秋天也很好啊。

老舍经典散文15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古怪。说大花猫老实吧,大花猫有时的确很乖。大花猫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大花猫也不肯回来。说大花猫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大花猫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多么尽职。大花猫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大花猫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大花猫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大花猫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大花猫还会咕噜地给自己解闷儿。这可都凭大花猫的高兴。大花猫要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大花猫一声也不出。

  大花猫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大花猫又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大花猫小时候可逗人爱哩!才来无们家时刚好满月,腿脚还站不稳,已经学会了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大花猫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就到院子去玩了,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还抱着花枝打秋千。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被大花猫折腾的枝折花落。

  我从来不责打大花猫。看大花猫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大花猫生气呢?

【老舍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老舍散文《林海》11-25

老舍精美散文《春风》09-03

老舍散文之写字09-20

老舍散文美学新论03-23

老舍散文《我的几个房东》03-24

老舍散文《想北平》赏析09-19

老舍散文之到了济南03-24

老舍散文《英国人》11-10

老舍散文《济南的冬天》赏析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