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老舍先生一封信

2021-10-21 老舍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书信打过交道吧,书信是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你知道书信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致老舍先生一封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老舍先生一封信1

尊敬的舒先生:

  您好!希望您在百忙中,抽出一点点时间,赐予我和您交流的一次机会,恳望得到您的指教。

  我是您的一位忠实读者,学了您的作品《骆驼祥子》里的一段《在烈日和暴雨下》后,竟被祥子的命运牵扯得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于是向同学借了一本《骆驼祥子》,细细品读后,才体悟出您的文笔精彩至极。原来笔尖上也能滴出血和泪……

  《骆驼祥子》中找不出您的风趣和幽默,文字及其平易,澄清如无波湖水,平易而不死板,遣词炼字注意色彩,声韵,有股浓郁的京味。您“语言大师”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而最令我难以释怀的还是祥子的悲惨结局。从祥子的身上,我似乎读出了您的真正意图……

  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您这样写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并没有回避祥子与虎妞之间的本能欲望与一点点相互依恋之情,但同时也深刻地描写到,即使是这样的男女之情,也同样建于金钱利益关系之上,所以虎妞要始终把钱拿到自己手上,“钱在自己的手中,势力才在自己身上。”虎妞与祥子的结合,无疑加剧了祥子的悲剧。小说通过祥子思想性格变化过程的真实描写,揭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首先,祥子的悲剧是对旧社会不合理制度的有力控诉。小说从多方面提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在农村,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使祥子一家倾家荡产。被迫来到城里后,仍逃脱不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命运。这一切现象的产生决非偶然,它们都是黑暗的旧社会制度的产物,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尚未觉悟的个体劳动者——祥子,只能“痛苦的活着,委屈的死去。”任凭他如何拼命挣扎,都摆脱不了苦难命运。旧制度、旧社会不但吞食了祥子的车子和积蓄,还吞噬了劳动人民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德和奋发向上的意志。

  其次,个人奋斗的道路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内在思想根源。祥子的悲剧正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彻底否定。作为一个尚未觉醒的个体劳动者,祥子有着改变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但他却没有看清当时的社会本质,更不懂得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获得翻身解放。他认为“有他的身体与力气做基础,只要自己省吃俭用,……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这种思想认识在当时的个体劳动者中间是很有代表性的。然而,在那万恶的旧社会里,个人奋斗却根本不是劳动人民摆脱穷困的求生之路。所以,祥子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尖锐矛盾。从作品的具体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祥子的拼命奋斗和挣扎中,他所抵御的决不是孤立的某个人,而是整个社会——一张无边的黑暗的罗网。

  这是一段无法忘记的年代,也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一个善良的勤劳的青年,就这样被社会所吞噬。他的坎坷一生,他的悲惨命运是那个特定年代旧北京无数个下层人民的宿影。不知道我的解读是不是符合您创作的意图,望舒先生不吝赐教。

  您总是以您特有的笔调来表现北京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您理解旧时代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心灵。难怪您被称作“人民艺术家”。您在不同的处境甚至被压抑的情况下,犹能回眸历史足迹,触笔人世沧桑,尽展民族的荣辱与悲哀,在眷恋憎恨与同情的矛盾交织中,进行最为痛苦的反思与追问。这正是您的伟大之处,也是我十分敬仰您的主要原因。

  在文学这条道路上,我会沿着您的足迹追寻,您是我心中的灯塔,是我理想的航标。

此致

敬礼!

您忠实的读者:毕丽婵

  20xx.4

致老舍先生一封信2

敬爱的老舍先生:

  您好,请原谅我的冒昧,这么晚了还打扰您休息。您知道吗?我和我的同学都是您的忠实读者,您的作品《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已经被同学们公认为是经典中的经典。尤其是《骆驼祥子》,我尤为喜爱,这部小说吸引了我,更吸引了无数您的读者。

  我在这部小说中产生了一些感悟以及疑问,希望您能帮助我解决,节选自其中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文章我感悟很深,在本文中,您抓住了祥子所处的环境的特点,突出了祥子这类贫苦人民在这样的天气中的活动,对祥子描写的十分细致,在这篇文章中,我读出了您在揭露和控诉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读出了您对祥子的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在描写时,您通过祥子一系列的活动及心理活动,写出了在那个黑暗的社会,劳动人民奔波劳碌,可最终还是“顾不过命来”。这些,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可是,老舍先生,向祥子那样一般朴实的小伙子,充满了干劲和活力的年轻人,那样一个上进的祥子,为什么不能和心爱的小福子厮守终身?又为何被迫娶了虎妞,又让虎妞难产而死?可又为何,让祥子这样盼望有自己的车的青年,却只能“望车兴叹”三起三落?您说,在那个黑暗的社会,祥子的堕落,适一种必然,我不懂。好人有好报,为什么从祥子身上却只能看到悲剧呢?可当我读了祥子的堕落过程后,我又似乎懂了,在那样黑暗的社会,普通的劳动人民是生存不下去的,正如那和祥子真心相爱的小福子,为了年迈的父亲和两个小弟弟,她只能进白房子了。而最终,被压迫到几点的小福子,只能以死来逃避如此残酷的现实。这时的祥子,还幻想着与小福子可以继续幸福的生活,可是……祥子也“今天若能熬过去,就多熬那么一天”了。祥子堕落了。这,都源于那黑暗的社会。而您,用一支笔,揭露了那黑暗的现实社会,那犀利的笔锋,直指那旧社会的一切黑暗。您的作品,永远是经典。

  天色不早了,就养我带着对您无尽的崇敬,与您说再见吧。

此致

敬礼

致老舍先生一封信3

敬爱的老舍先生:

  您好!

  我是您的一位忠实读者,看了您《骆驼祥子》里的一段《在烈日了暴风雨下》后竟被祥子的命运牵扯得难以入睡,于是向同学们借了一本《骆驼祥子》,细细品读后,才发现您的文笔精彩至极。

  您的文字时常让我沉思许久,继而为您的'联想力和创造力叫绝。

  我非常喜欢您书中的景物描写,我常常思考那些人人都见过的景物怎么在您的笔下就另显一般颜色,另具一般情趣呢?如:

  黑云开始显出疲乏来,绵软无力地打着不甚红的闪。一会儿,四边的云裂开,黑的云峰镶上金黄的边,一些白敢在云下奔走,闪到南边去,曳着几声不甚响亮的雷。

  每每读到此处,都好像自己已飘飘忽忽羽化而登仙了。

  您的描写中有关动词的运用,也总让我恍然大悟,好像透彻心肺的感觉。就像那“曳”字,让我产生一串串的联想,留下满口余香。非常简单的一个动词,用在另处见不到它的妙处,可您突破常规的用法总使它熠熠生辉,仿佛插着翅膀的精灵,插下无尽的魔法金粉。再如:

  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以上那些动词激发的思想火花岂“痛快”二字所能表达。这些词写出了大雨的恣肆,写出了祥子悲惨的命运。我曾挖空主思企图找一些词替换而不影响其表达,可我苦苦搜寻的词安在您的句子中怎么就那么逊色呢?

  您的比喻也令人叫绝,我记得您把灯光下的小雪粒比作万颗金砂,开始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细细体味一番,更觉妙不可言。

  我也喜欢您对人物的刻画,您笔下的人物都各具特色,找不出哪儿有“双胞胎”人物。

  不仅是您的文笔让我佩服,您的思想也让我为之倾倒。

  您总是以您物有的笔调来表现北京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您理解旧时代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心灵。难怪您被称作“人民艺术家”。您在不同的处境甚至被压抑的情况下,犹能回眸历史足亦,触笔人世沧桑,尽展民族的荣辱与悲哀,在眷恋憎恨与同情的矛盾交织中,进行最为痛苦的反思与追问。这正是您的伟大之处,也是我十分敬仰您的主要原因。

  在文学这条道路上,我会沿着您的足迹追寻,您是我心中的灯塔,是我理想的航标。

  此致

敬礼!

  您的读者:陈慧

【致老舍先生一封信3篇】相关文章:

1.致老舍先生一封信

2.致老舍先生的一封信

3.难忘老舍先生

4.老舍:马裤先生

5.给老舍先生的一封信

6.老舍《马裤先生》赏析

7.老舍先生的资料

8.老舍先生的作品

上一篇:致老舍先生一封信 下一篇:读《老舍先生的思乡情》有感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