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课文背景知识

2021-12-22 兰亭集序

  1、兰亭:

  景幽、事雅、文妙、书绝。

  从绍兴城向西南,约20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有一座幽雅别致的古典园林,林中有一亭,相传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曾在此种植兰花,故名曰“兰亭”。

  现在的兰亭,内有一块御碑,据说是康熙皇帝钦旨铸造的,高6.8米,宽2.6米,厚0.4米,重量达三万六千余斤,为世界上最重的石碑。碑的.正面刻有康熙帝癸酉年摹写的《兰亭集序》全文,四周则楼有龙凤、牡丹、祥云等图案,华贵恢宏。

  2、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他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书法名手。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他爱鹅,从鹅的形态中悟出笔的走势。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集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蛇……”

  3、《兰亭序》由来: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

  4、文体“序”:

  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5、《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王旷之子,王敦、王导之侄,东晋初太兴四年生,太元四年卒,年五十八岁,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遗书,劝使应命,乃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羲之素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度浙江,便有终老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那里,谢安未仕时也住那里。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特撰此序,以申其志。

【《兰亭集序》课文背景知识】相关文章:

精选背影课文背景知识06-02

背影的课文背景知识06-02

2017最新《木兰诗》课文背景知识05-21

兰亭集序课文读书有感10-11

初中语文课文赠汪伦基础知识背景02-22

《兰亭集序》 课文教学设计09-25

《少年王勃》课文背景资料12-04

《离骚》课文知识06-02

课文《兰亭集序》教案设计范文09-21

课文《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译文08-08

必修二语文兰亭集序翻译及知识点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