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赏析赏析

2020-12-26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随着B.虽趣舍万殊 趣:同“取”

  C.终期于尽 期:注定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盛大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1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分)

  参考答案

  14.D 盛:热闹

  15.C

  16.(1) 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享视和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2分,“极”和“信”各1分)

  (2)我一向认为把生和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2分,“一”和“齐”各1分)

  二:

  13.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 B.虽趣舍万殊 趣:兴趣,趣味

  C.终期于尽 期:至,及 D.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1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 不能喻之于怀 D. 当其欣于所遇

  16.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前两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

  B. 文章第三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

  字,引发出种种感慨。

  C. 文章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

  D. 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由“痛”而转为“悲”,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

  以至于最后难能自持。

  17.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3分)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分)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4)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3分)

  参考答案

  13. B和C(趣:趋向,取向。)

  14. C(①和②中的 “以”分别是“介词,因”和“介词,用来”, ③和④中“之”分别是“动词,往,到达”和“助词,的”,所以都不相同。)

  15. B(定语后置。其它三项都为状语后置。)

  16. D(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而非难以自持。)

  17.(1)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少的年老的都聚集在一起。(3分,“少长”和“咸”各1分,句意1分)

  (2)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完全可以穷尽视听的欢乐,实在是快乐啊。(3分,“极”和“信”各1分,句意1分)

  (3)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3分,“一”和“齐”各1分,句意1分)

  (4)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产生情致的原因却是一样的。(所以,1分;致,1分;大意1分)

  翻译: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饮酒一杯,咏诗一首,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清明爽朗,和风习习。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恬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不能明白于心。本来就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他们做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由缘,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聚会的诗文。

  作者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初为秘书郎,庾亮请为征西参军,累迁长史,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征为吏部尚书,不就,授护国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晚年称病去官,放情山水,弋钓为乐。卒赠金紫光禄大夫。有诗文集十卷。清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称其书札有远见卓识,“诚东晋君臣之良药”;赞其“兰亭咏诗,韵胜金谷”。于此可见王羲之文学成就。又以擅长书法名世,草隶尤精,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游龙,论者评为古今之冠。他所创作和书写的《兰亭集序》,既是书苑珍品,也是文坛杰作,千百年来向为人所盛赞和传颂。

  【赏析】

  浙江绍兴西南渚山上的兰亭,周围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谢安、孙绰以及本家子侄凝之、献之等四十一人宴集于兰亭,饮酒赋诗,各抒怀抱。羲之除赋诗二首外,事后并为诗集写了这篇序。序文生动而形象地记叙了这次集会的盛况和乐趣,抒发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暂的感慨。在玄学盛行、崇尚清谈的东晋,王羲之能反对“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可谓独标一帜。本文斥老庄“一死生”、“齐彭殇”为“虚诞”、“妄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露出不甘虚度岁月的积极进取意向。南朝初期,雕辞琢句的骈文已逐渐风行,这篇序文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自辟蹊径,叙事状景,清新自然,抒怀写情,朴实深挚,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一致。

兰亭集序古文赏析 《兰亭集序》原文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