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及注释

2023-07-0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起古诗词鉴赏,大家都很熟悉吧?古诗词鉴赏主要是根据古诗词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深入的体会赏析其中的含义。古诗词鉴赏怎么做会更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一.玄月九日:指农历玄月九日重阳节。

  二.忆:缅怀。

  三.山东:指西岳以东作者故乡蒲州。

  四.异乡:异乡、本土。

  五.为异客:作异乡的主人。

  六.逢:遇。

  七.倍:分外。

  八.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九.茱萸(zhū yú ):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作者简介:

  王维(七零一-七六一),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字画。唐代闻名诗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历来到处颂扬。诗作第一句间接抒怀,简洁而又极尽描摹地抒写了自己旅居异乡的思家情怀。这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非常概括地表达了飘泊异乡的游子的客寓心情。《古诗十九首》有诗句云:每逢佳节倍思亲古诗 “所遇无端物,焉得不速老”,天涯游子之所以会产生思乡之情,此中一个很紧张的原因在于异乡所遇的生疏感。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风土人情、生存风俗差异很大,所谓“五里差异音,十里差异调”说的就是这种现象,这种差异与差异使得孤独的游子每每不自觉地将自己视为“异客”,从而在生理上产生“不如回去”的思乡感叹。

  二零零四年一月二零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见上讲话,在提到台湾时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现在,我们越发思念台湾同胞。我们将刚强不移地与包罗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一道,配合推进祖国的完全同一大业。”

  【鉴赏导示】

  此诗是王维早期作品中为人传诵的一首。是他十七岁时的诗作。虽写得非常朴素,与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但千百年来,人们在做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与《相思》一样,也是借节令(景物联系两地)遥寄相思之情,语愈浅而情愈深。

  【鉴赏】

  这是唐诗中抒发思念亲人的典范之作。千百年来,以它质朴、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强烈地感染着读者,成为脍炙人口之作。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抒发了诗人重阳佳节之时对远在家乡的亲人们的思念之情。首句用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很足。诗人把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身处异地孤独处境的感受,都凝在这个“独”字里面。两个“异”字,道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在异地生活的质朴而真切的感受。第二句承接上句,用朴素而又高度概括的语句表现出诗人逢佳节更加思念亲人的恋乡情结。语言精练,情真意浓。前两条,诗人用了艺术创作中的“直接法”,直奔中心,迅速形成高潮,出现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写法,以平与不平,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诗人遥想的是远在故乡中的弟兄们,想象着他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行列之中。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需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理。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有异曲同工,而王维的诗似乎更不着力。

  • 相关推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及注释】相关文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10-1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10-1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及注释08-1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01-0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赏析12-1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小学古诗10-2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注释,赏析10-1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拼音版01-2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赏析03-3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与解析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