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有哪些精彩的内容呢?老师是如何教学的呢?关于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有助于老师对于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教学进行反思和修改不足之处。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关于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时空坐标系上的一个点。这一天,有可能是一个决定命运的拐点,也可能是一个进退维谷的难点,还可能是一个跌入低谷的冰点,当然,最好不要是人生旅途的污点。我们一起来画出今天,在时空坐标系上的位置。今天是公元2012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初九,一个很普通的日子;地点,岳阳县八中,一个只有在岳阳县城关镇的地图上才可以找到的地方;但是,因为我们今天的学习,也许,今天会成为我们生活里的一个重点。沿着坐标系的时间轴上溯,我们来到了921年前的一天,也就是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地点是承天寺,在这一普通的时间和这一普通地点的交点上,站着一个不普通的人——苏轼。
投影:苏轼小像。
师:这一天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因为在那个有月亮的晚上,睡不着的苏轼和朋友张怀民夜游了承天寺,并且写下了84个字的日记《记承天寺夜游》,所以这个这个普通的夜晚,和那轮永恒的明月一起,凝成一个焦点,在中国文化史的天空,熠熠闪光!
师:说到苏轼,我想用两个最字短语来形容,他是中国文人里边,最有才华的一个人,也是中国文人里边,最倒霉的一个人。
师:先说他的才华,请看大屏幕。
投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指名学生读,中间穿插背诵苏轼的《题西林壁》和《饮湖上初晴雨后》。学生读毕,出示——
投影:
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师:请你们通过朗读,体现出你们从刚才的资料介绍里得到的关于苏轼的关键信息。
生: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重读加点字)
师:我们再来说说他的人生境遇,请一个同学来朗读大屏幕上的资料。
投影:
苏轼21岁时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苏轼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所以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历任密州(山东)、徐州(江苏)、湖州(浙江)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1079年,有人故意曲解苏轼的句子,诬陷他攻击新法,导致苏轼入狱,他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神宗死后,哲宗即位,司马光重新执掌相位,尽废新法。生性耿直的苏轼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到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此后的日子,贬谪对于苏轼来说,简直如影随形,最高纪录是两个月连贬三次,最远被贬到了海南儋州,为古代儋州的文化教育做出卓越的贡献。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享年六十六岁,御赐号文忠(公)。
故有“历典八州,行程万里”的荣誉之称。
师:看完苏轼的资料,你想说点什么?
生1:我觉得苏轼是一个生性耿直的人,他上书反对当权派,其实他知道反对的结果必然是被贬,但是,他还是这样做了。他是耿直到有一点傻的人。
师:而且,是一次又一次,所以,他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两边都不是人。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惟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太耿直,不懂得见风使舵,曲意逢迎,所以不合时宜。
生2:我补充一点,我觉得苏轼的不合时宜,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想法有担当的人,他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为人民着想,所以才仗义执言。
师:我想起一句话,用来形容苏轼——人,生两个肩膀,是用来担当的。这就是苏东坡。我们平常了解苏东坡,大多是从是从诗词中了解的,而《记承天寺夜游》这本书选自《东坡志林》,(出示实物),这本书类似于苏轼写的日记。日记,是文人眼中的另一个世界,也我们眼中的另一个文人。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知道苏东坡的生活细节,感知苏东坡的喜怒哀乐,可以听到到一千年前,苏东坡夜游承天寺的感慨和叹息!
二、说夜游之事
1、 自由朗读课文,按照屏幕的提示,用原文说说:那个有月亮的晚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投影: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师:从这六要素看,这篇文章体裁是——
生:记叙文。
师:记,就是记叙的意思,我们还学过类似一篇,《桃花源记》,如此看来,这篇文章的标题和《桃花源记》的标题还可以换一种说法——
生:承天寺夜游记——记桃花源。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投影: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苏轼 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事情的经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事情的结果:看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自然美景,悟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人生哲理。
2、 体味文章的字约义丰
师:全文不过84个字,却把一件事情记叙得清清楚楚,而且有记叙,有描写,有议论,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种写作特点?
生:言简意赅。
师:其实,还有一个词语也是表达同样的意思。
投影:
字约义丰
师:作者是如何让最少的文字发挥最大的表意功能的,请同学们用“咬文嚼字”的方法,重点品味文章的记叙部分,体会本文“字约义丰”的特点。你也可以以这样的句式说话:
投影:
从“ ”一词,我品味出 。
生:从“欣然”一词,我可以知道苏轼的心情很愉快,他并没有为睡不着而气恼。
师:在月夜里醒着的人,都是诗意而高贵的灵魂。苏轼不忍心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所以欣然起行。苏轼欣然起行,我们在月色与入户之间加一个带“然”字的词语,变成六个字,仍然使这个句子具有对称美。
生:月色悄然入户,苏轼欣然起行。
生:从“念”字,我可以品味出苏轼当时的心理变化。他在想,这么美丽的月色,被贬后的我,到底可以和谁一起共赏呢?他肯定想了很久,想来想去想到了张怀民。
生:从一个“亦”字,我可以知道张怀民和苏轼很合得来。
师:用成语,成语是最言简意赅的。
生:心心相通,志同道合,心心相映,心意相投,惺惺惜惺惺。
生:我觉得“寻”字,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因为苏轼是去寻找的张怀民,而不是事先约好的,可见他们两个人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师:这就叫心有灵犀——
生:心有灵犀一点通!
师:不如叫心有灵犀,不点自通!提示一下,还有两个词语,他们长得有点像,但是意思完全不同。找找看!
生:无与和相与。从“无与”到“相与”两个词,我还能体会出苏轼的心情从失落到欣喜的变化,开始是没有人一起享受月色,后来是和张怀民和并肩漫步。
三、赏夜游之景
师:念,亦,寻,无与,相与,这都是很普通的词语,可是,在苏轼的笔下,却有了丰富的意蕴。可见文字在苏轼的笔下,真的就是一群听话的绵羊,而苏轼就是那个指挥若定的牧羊人。他只不过把普通的文字重新排列组合一下,就立即显出与众不同的味道。
再读课文,用原文说说:在那个有月亮的晚上,苏轼和张怀民看到了什么景物?
投影: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请一位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生:院子中的水清澈透明,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师:大家对他的翻译有什么意见?
生:院子中并不是真的有水,而是月色如水,他忽略了一个“如”字,如,是好像的意思。
师: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他把苏轼给骗了,他太清澈了,使苏轼误以为,地上的竹柏影,是水中的水草。请问这位苏轼同学,你在水中游泳的感觉怎么样?
生笑。
师:按照平常的说法,这个句子还可以怎么说?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也如水中藻荇交横。
师:注意,也作为一个语气组词,只在句末出现,这里就可以省略,变成这样:
投影:
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师:月色如水,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比喻,并不是苏轼的独创。早就有人写过,唐朝的赵嘏《江楼感旧》就是一首流传很广的诗歌。
投影: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师:苏轼这个写月亮的句子有何妙处?
生:我觉得显得月色很皎洁很轻柔,像水一样。
师:但是,这不是苏轼的首创,最起码唐朝就有人写过了,苏轼不可能没有读到过赵嘏这首诗。
生:我觉得是这样的,月色如水,地上的摇曳的影子给了苏轼一种藻荇交横的错觉,然后他抬头看看天,发现一轮明月高悬,立刻恍然大悟,哦,原来这是竹柏的影子啊。所以,“盖”字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味道,说明苏轼当时真的被月亮骗了,也说明月色太像水了。
师:说得真是太好了!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恍然大悟的味道。
生读。
师:把“盖”字读得长一点,似乎在思考一样。
生再读。
师:一个盖字,就传达出一种恍然大悟的意味。
投影:
一字传神——盖
“盖”作虚词用,属副词类。常用来表示对事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者表示对原由的解释,一般翻译成“原来是”。
师:你还在以往学过的文言文中见过这种用法?
生说。
投影: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师:老师给个情境,同学们来做个文言文仿句练习。陶傲文上课看小说正入迷,我来了,把手一伸,陶傲文就乖乖地把小说送到我手里了。请同学们用文言文把这个情境描述出来,要求用到“盖”字。谁来?
陶傲文:还是我自己来吧。余上课看小说,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悄然而来,盖卢老师也。手一伸而小说被没收也。
众笑。
师:“盖”字从词性上来讲,是一个副词,但是,词义虽副,却有实实在在的作用,我刚才的讲述是否使同学们联想起一个词语?
生:名副其实!
师:思维敏捷!文言文的副词,往往都具有这样名副其实的效果,用得好,就能达到“只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我们刚才分析的“亦”也是这样一个副词,一个“亦”字,就写出了张怀民和苏轼彼此心意相通,是真正的朋友。事实也确是如此,我们来了解一下张怀民。
投影:
张怀民,名梦得。宋神宗元丰六年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曾筑亭于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苏轼之弟苏辙亦有《黄州快哉亭记》,谓张怀民虽屈居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低级事务官)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罣碍(guà ài佛教语。谓凡心因迷成障,未能悟脱)于迁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有过人自制力和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四、品夜游之悟
师:请用原文说说:在那个有月亮的晚上,这两位心意相通同病相怜的文人,明白了什么道理?
投影: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以苏轼和张怀民的当时的心境和处境为出发点,用“闲”字组词,说说,闲人是什么样的人?你从“闲人”这两个字里品味出了苏轼的什么心情?
生:清闲的人,他当一个小官,没有什么事情做。
生:空闲的人,团练副使嘛。
师:清闲和空闲,其实都是因为他是一个贬官,贬官用一个带闲字的词语来说,就是赋闲。从赋闲的人,你品出了苏轼什么样的心情?
生:悲凉,他其实并不想这么闲。
生:有闲情逸致的人。他在有月亮的晚上,半夜里跑出来和朋友赏月。
师:半夜,你们一般在做什么?
生:睡觉。看电视。上网。做梦......
师:而且是深秋的晚上,按农历来说,也就是星期天的晚上,如果那天有月亮,你们一定要出来看看,而且要想一想苏轼。所以,老师给你一个建议,有月亮的晚上,不要总是睡得太早,以免辜负了如水的月色。
生:我觉得说成是闲情雅致更好。我认为半夜赏月,是一件很高雅很文雅的事情。
生:悠闲的人,他们在庭中散步,可能还边走边聊文学啊,人生啊的话题呢。
生:我觉得苏轼在庭中散步的时候,可能觉得自己就和那轮月亮一样,不管有没有人欣赏,都没有关系。即使被贬官了,也觉得很快乐。就像我们学《老王》时候说过的一样,无论怎么样,日子都要过得像鲜花,一朵一朵绽放!
生鼓掌。
师:在221班上课,最让我期待的一点就是,我常常能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是啊,做人,就该像月亮一样,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也要放射出最皎洁的光芒;做人,就该像苏轼一样,不管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活出最精彩的人生。这样一种人生的态度,就是闲淡,淡泊名利,淡泊明志!我们把刚才的讨论总结一下,就会发现,闲人是一个无比丰富的内涵。
投影:
赋闲之人——贬谪的悲凉;
悠闲之人——漫步的自在;
闲适之人——赏月的欣喜;
闲淡之人——人生的感慨。
师:我们前面说过,苏轼是最有才华然而最倒霉的文人。
投影:
最有才
最倒霉
师:不过,历史上有才华而倒霉的文人,屡见不鲜。杜甫不得志,哀歌致死;李白不得志,转而求仙访道;但是,苏轼与他们都不同,苏轼是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况中,始终都活泼泼华丽丽地生活着。所以,苏轼还应该添上一最——他是中国文人里边最乐观豁达人。
投影:
最豁达
师:他被贬在岭南这样的蛮荒之地,随时有可能感染瘴气,却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再比如,有一天晚上他在山间行走,已经十分疲劳,而离家还很远,他突然悟到,人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何处不能歇息?于是倒地就睡,感到自己像挂在钩子上的鱼,忽然得到了解脱。这个最有才,最倒霉,最豁达的人,自己称自己是一个——
投影:
闲人
五、寻人生之美
师:当然,谁也不希望摊上苏轼那样一个倒霉的人生,我也是。但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我们像苏轼那样,拥有一种“闲人”的心态,那就能在最寻常的地方发现最称意的风景,在最不幸的日子里品咂幸福的味道了。我们凡人怎样才能拥有这种“闲”的心态呢?
投影:
凡人怎样拥有闲人的心态?
师:老师给出四则探究材料,都是苏轼贬居黄州时的作品,请同学们任选一则材料,小组合作探究,说说你们的感悟。
投影:
材料一:苏轼《临皋闲题》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材料二:苏轼《浣溪沙》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材料三:苏轼《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材料四:苏轼《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生:我们组探究的是第二则材料,休将白发唱黄鸡,我觉得要有闲人的心态,就要像苏轼一样,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即使年纪很大了,也要很乐观很豁达地生活。
师:这也类似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味道。
生:我们组探究的是第一则材料,闲者便是主人,对于江山风月,我们要抱着一种闲的心态,而不是一种占有的心态,这样就能欣赏到更多美景。
师:想想,我们以前学过一篇什么类似的文章。
生: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当白兔占有了月亮,心情就不再闲适了。
师:是啊,不占有,也就不会失去,也就不会患得患失了,就能得闲了。
生:我们组探究的是第一则材料,我觉得,要拥有闲人的心态,必须“自闲”,也就是把自己的心放空,才能心容天地!
师:这种感觉,就是庄子所说的“独往天地精神相往来”!
生:我又想起了周国平的一篇文章,他说,现在的人,总是很忙,没有一刻空闲的时间,喝茶也忙,吃饭也忙,喝咖啡也忙,我觉得,拥有闲者的心态,必须有自己独自的生活空间,有自己放松的地方。
师:是的,忙这个字,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忘心啊。拥有闲者的心态,必须有自由的时间,以及由自由的时间所决定的自由的心灵。
生:我们组探究是是第三则材料的最后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诗既是对这首诗的总结,也是苏轼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他觉得,在以后看起来,人生现在的风风雨雨,贬官也好,升官也好,都是过眼云烟。
师:这,会过去;这,也会过去,一切都会过去,不必太在乎,这就是闲淡,这就是淡定。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思考都很深入,而这些思考,都是由“闲人”苏轼引发的。我们来做一个选词填空,进一步理解苏轼,理解闲人。
投影:
清闲 空闲 闲逸 安闲 闲淡 闲情
其实,苏轼一点都不闲:他是中国文学史罕见的全才,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他肯定不空闲;他一生数次被贬,历典八州,辗转万里,他肯定不安闲;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肯定不 清闲 ;但是,在这样坎坷不平的人生之中,面对仕途得失,他闲淡处之;一生辗转万里,他不辍 闲情 ;生活穷困不堪,他闲逸自在;这样的人,命运打不到,挫折折不弯,即使时间的流转千年万年,也黯淡不了他的熠熠光辉。921年前的昨天晚上,也就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那个有月亮的晚上,苏轼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篇字约义丰的日记,更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师:有了这样的审美态度,即使在茫茫黑夜,我们也能在俯仰之间,独独在乎那一缕月色,而忽略那无边的黑暗!
投影:
春江月色图,画面明亮。
闲——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总是相通的!
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作品是永生的!
《记承天寺夜游》的艺术魅力在此,
所有文学作品永恒的生命活力也在此!
师:今天,是公元2012年11月22日,一个普通的日子,我们在岳阳县第八中学多媒体教室上了这样一堂课。这个时空坐标系上的这一点,也会成为历史,那么,这一点,将会成为你人生中的重点,拐点,还是焦点,还是什么也没有留下,这些,留给你自己思考!。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04-20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04-11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10-23
记承天寺夜游课程实录04-08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实录03-24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实录04-20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12-28
记承天寺夜游02-20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