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作品描写的场景是他所熟悉的农村,主要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在三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不仅完整地复原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种原生态叙事中,深入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贾平凹中短篇作品《奕人》,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棋文化在中国久矣,最早应该是脱胎于古代的行军、打、仗布阵的原型,渐渐演化成如今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有时候在巷口里弄,摆上棋盘,很多人一杀就是一天,时间渐渐流逝而浑然不觉,在方寸之间,恍如经历了几个世纪,虽不见硝烟,但已大战了几百回合,那种痛快淋漓,只有对弈之人才深有体会。
贾平凹说,在我国十个人中有六七个都是会下象棋的人,对于一般人来说,偶尔闲来无事,消磨消磨时间,可是对于一些棋迷来说,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用贾平凹的话来说“一日不下瘾发,二日不下手痒,三日不下肉酒无味,四五日不下则坐卧不宁”,笔者就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参加各种单位的象棋比赛,在这种环境这,笔者很小就对棋理略知一二。
他说下棋的人好理解,可是那些观棋的人就很难理解了,经常可以看到一群人围在路灯下观棋,有家不归,对棋子的亲密度远远大于对妻子儿女的亲近,贾平凹调侃道“借公家的不掏电费的路灯,借夜晚不扣工资的时间,大摆擂台”,在描写这些观棋着表情时,更是惟妙惟肖,“伸长脖子,双目圆睁,嘶声叫嚷着自己的见解。弈者每走一步妙招,锐声叫好,若一步走坏,懊丧连天,都企图垂帘听政”。
在他笔下,又分别描述了乡下的弈人和城市的弈人,象棋的历史没有围棋早,成了“贵贱咸宜”的国粹,在这里他写了围棋和象棋的区别,认为围棋就是普通的棋子,而象棋中每个棋子等级分明,人们喜欢在其中体会调兵遣将的快感,可谓在小小的棋盘中施展自己的抱负,过一把瘾。
贾平凹说中国人喜欢谦让,但是唯有在两件事上露了真相,其中之一就是喝酒,另一个就是下棋,因为很少有人会夸对方棋艺高明,更多的是嘲笑对方是“臭棋篓子”,年长者对弈年少者,输了,会说:我怎么会去赢年轻人,男的和女的对弈,输了,会说:男不跟女斗。种种说辞,充分暴露了人的真相。
而对于那些棋艺不对称的人来说,高人往往喜欢让对方一棋半子,甚至有时喜欢在棋局中故意软磨硬施,并不急于赢掉对方,而是喜欢把对方杀的片甲不留,以此作为乐趣者也大有人在。
被电子产品充斥的现代,在街头对弈的人越来越少了,多少年后,说不定,我们会怀念曾经的那一幕。
作者简介
贾平凹(jiǎ píng wā),本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中国当代作家,第九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起,从事专业创作。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浮躁》。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商州》。1988年,凭借《浮躁》获得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1992年,创刊《美文》。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怀念狼》。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病相报告》。2003年,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秦腔》。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高兴》;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出版长篇小说《古炉》。2014年,出版长篇小说《老生》。2018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山本》;同年,当选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秦腔》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20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暂坐》和《酱豆》。
- 相关推荐
【贾平凹中短篇作品《奕人》】相关文章:
贾平凹中短篇作品欣赏04-13
贾平凹中短篇作品《笑口常开》08-29
贾平凹简介及作品11-24
贾平凹主要作品07-21
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色01-24
贾平凹作品《祭父》01-14
贾平凹短篇散文《溪流》赏析04-28
贾平凹作品经典语录摘抄03-21
贾平凹的短篇小说《猎手》赏析08-30
贾平凹作品《高兴》简介及其赏析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