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

2024-08-27 将进酒

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1

  师:诗歌是文学之母、语言的珍珠,而我国是诗的国度,有“诗国”之称,请问什么朝代诗歌达到了顶峰?

  生:唐朝。

  师:没错。在唐朝的“诗峰”上有两棵挺立的青松,一棵是现实主义,其代表是有“诗圣”之称的杜甫,另一棵是——?

  生:浪漫主义。

  师:其代表是——?

  生:李白。

  师:李白被誉为“诗仙”(板书),他还有另一个雅称,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杜甫的诗: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请齐读——(生读)。李白又被称为是“酒仙”(板书)。现在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板书课题,“酒”字呈酒坛状)。“酒是陈的香”,这坛窖藏了一千二百多年的美酒,我们读后,肯定会满口生香,陶醉于中,下面我们先来“朗读”(板书)这首诗,要求读准、读顺、读懂。下面请借助课末注释自由读一遍。(学生自由读)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师:大家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音不准。

  生:太差了……

  师:我个人倒认为他读得还是不错的,因为他是第一位第一次读这首诗,以前没有学过这首诗,现在第一次读能读到这样的水平,应该说还是差强人意的。(生笑)

  师:不过刚才有同学提出意见了,(问学生)你认为读音不准的地方是哪些?

  生:“将进酒”的“将”字……

  (师生共同纠正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读音)

  师:(面对一生)你指出了同学读音的错误,那现在就请你来读一遍这首诗。

  (生读)

  师:不错。比刚才那位同学读得流利了。不过还有没有读音的问题呢?

  生:有。

  师:哪个?

  (师生共同指出刚才那位同学在读音上的错误。)

  师:刚才两位同学读了这首诗。朗读首先要读准,然后读顺。下面听老师来朗读一遍。(老师朗读,学生听完后热烈鼓掌。)

  师:下面同学们齐读一遍这首诗。

  (生齐读)

  师:读得不错。那么好的“美酒”诗写于什么时候?

  生:写于天宝十年。

  师:对,也就是公元752年,距离现在已经1200多年了。同学们知道酒是怎么样的最香?

  生:陈年的酒最香。

  师:对,酒是陈的香,窖藏了一千二百多年的美酒,你不品一品、尝一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沁人心脾的香醇。下面我们转入“品读”(板书),慢慢品味这坛美酒。先来品尝这坛美酒的上半部分。请男同学齐读第一小节,女同学读第二节。

  师:好。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了这句之后在你脑子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生:气势雄壮的画面,有种势不可挡的感觉。

  师:不错。黄河的水好象是从天上奔涌而下,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很有挟天风海雨的气势。同学们读的时候的眼神应该是自上而下的。我们知道,自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我们中国人只要看到流水一去不复返很自然就会想到——

  生:时光的流逝

  师:诗人接下来就写到这一方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想想,诗人为何悲?悲什么?请大家踊跃发言

  生:李白怀才不遇,青春就这样浪费了。

  师:对。李白怀才不遇,青春不在而壮志难酬,功业未成,所以悲从中来。

  师:其他同学再来说说,多角度来阐述为何而“悲”,可以从李白的经历、抱负等等方面来谈谈。

  生:(默然)

  师:同学们现在正在进行唐诗宋词研究,对诗词应该有很多话说。这首诗没有选入大家的现在所用的教材,现在我们学这首诗等于开启一坛陈封千年的美酒,好酒共品尝,大家来品,要品出其中香醇美滋味。(鼓励的口气说)大家说说他为何而悲?

  生:(默然)

  师:同学们都知道李白有远大抱负,有“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壮志,他在30岁时第一次到长安,但是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四处碰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当他离开长安时写下了一首诗《行路难》,最后一句是——

  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师:这是他第一次进京。42岁时他第二次进长安,这次是“奉诏入朝”,当然是很高兴的,因为是唐玄宗召他进京,因此,他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但他进京后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充当为唐玄宗装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因此,他失望了。最后李白由于受到排挤,被“赐金放还”。第二次离开长安后,他也写了一首诗《蜀道难》,最后一句是——

  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这是他第二次进京,理想再次破灭,不能施展抱负。而《将进酒》这首诗是他在第二次离京后八年后写的,那时李白大概50岁。那这悲就容易理解了,这悲就是——

  生:抱负不能施展,理想不能实现。

  师:对。李白悲的是壮志难酬,而现在青春不在了,美好的时光流逝了,头上已经满是银发。所以他悲从中来,而这种悲是慷慨生悲。首句从空间写,次句从时间写,用了夸张的`手法,大自然的伟大永恒和人类生命的短暂渺小形成强烈的对比。

  师:大家看第二节。刚才说了悲从中来,壮志难酬,而且慨叹人生苦短。人生苦短怎么办?何不及时行乐?所以李白接着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么这个“必有用”说明这时他没有被重用。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李白得意了吗?

  生:没有。从他的经历就可以看出。

  师:那么这个“欢”是什么样的“欢”?

  生:这“欢”是借酒浇愁的“欢”,是暂时的“欢”。

  师:李白的情感是这样变化的:由“悲”转向“欢”(板书后小结)。

  师:我们品尝了酒的上半部分。接下来我们来品尝剩下的半坛酒。男同学读第一小节,女同学读第二小节,全班同学读第三小节。

  (生按老师的要求齐读)

  师:读得不错。“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是劝酒。“将进酒”其实是劝酒歌。“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后面是冒号说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劝酒辞。

  师:我们着重看看这劝酒辞。“钟鼓馔玉不足贵”,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陆续发表意见)

  师:“钟鼓馔玉”是什么意思?

  生: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师:这代表哪类人?

  生:权贵们。

  师:谁来说说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蔑视权贵。

  师:说得很好。蔑视权贵,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这就是李白。课前说了,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更何况这些大官们?李白的狂傲不羁大家是知道的,有很多故事都是说李白玩弄权贵于股掌的。诸如让高力士脱靴、叫杨贵妃研墨等,这就是“钟鼓馔玉不足贵”。

  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大家能否列举古代的一些“圣贤”?

  生:孔子、孟子、贾谊……

  师:这些人都很寂寞,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怀才不遇。

  师:没错,也就是说,至高至上如孔子、孟子他们都得不到重用,洪钟毁弃,自己从中也得到某些慰藉。李白是看清了统治者的本质的,不重用人才。所以李白是“但愿长醉不复醒”。为什么不愿醒?

  生:因为他憎恨世事,对现实不满。所以李白只好逃到酒乡里去,不满现实,喝醉不愿醒来。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看“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句。那么多古代圣贤中为何只是列举了一个陈王呢?陈王是谁?

  生:曹植。

  师:为何只是列举了一个曹植呢?

  生:因为曹植很有才华,而且好喝酒。

  师:小学我们学过曹植的《七步诗》,“煮豆——

  生:(接着齐背)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师:曹植很有才能,但是他——

  生:受到他哥哥的迫害,同样怀才不遇。

  师:因此李白在这里列举曹植是自比自况,曹植也和自己一样怀才不遇。大家知道曹植才高八斗,那么有才能的人同样受到迫害,同样的怀才不遇,同样的壮志难酬。第三小节在情感上是——

  生:愤慨

  师:对。作者是“愤激”的(板书)。那这种情感发展到后来是怎样的?我们看最后一节。

  师:在这最后一节里,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李白是什么的样子?

  生:喝醉了。

  师:对。他在这时发出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呼叫。可见李白此时的情感达到“狂傲”(板书)的地步。那么这“狂”其实就是“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深的集中体现。李白此时是发狂吟了。(板书连线)这是这首诗的情感:先是悲,然后是欢,继之是愤,随后是狂。诗人的感情大起大落,诗情跌宕多姿。诗的最后发出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狂吟。那这“愁”为什么是“万古愁”?(生默然)

  师:因为这“愁”不只是古代有,现在有,以后还会有。“万古”使得这“愁”的内涵显得更加深广。(师小结)

  师:整坛美酒同学们已经喝完了。同学们现在有没有醉意?怎样的醉呢?

  生:是沉醉,是陶醉,陶醉在诗意当中。

  师:既然大家“醉”了,下面趁着这醉意进入第三个环节:诵读(板书)。这诵读就是古人说的吟诵。吟诵就是根据诗的情感来吟诵。下面同学们来吟诵这首诗,吟诵时要注意节奏、重音、快慢、强弱,要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哪位同学来试一下?(让几位同学诵读)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师:读得还算不错,但还没有达到诵读、吟诵的层次。注意要“披文而入情”,做到心与李白共鸣,思与李白共舞,身与李白共醉,要读得有“醉”意、“狂”味,也就是“吾将醉兮发狂吟”,下面我来试着吟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热烈鼓掌)

  (师诵读讫,鼓励学生踊跃吟诵,学生一边诵读,师生一边共同点评)

  师:最后同学们一起背诵这首诗。(下课)

  [教学后记]

  古诗文教学要特别重视朗诵,古代文人墨客“情动而辞发”写下千古传诵的优美诗文,今天我们读者就要“披文而入情”走进他们丰富的感情世界,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情诗意。“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诗的情感、气魄、层次、节奏等,不是讲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听出来的,品味出来的。这节课,我用朗诵贯穿始终,我打破一开始就由教师激情范读的模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朗读”,待读准、读顺、读懂后,再“品读”,赏析诗歌内容,最后“诵读”,水到渠成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声情并茂地加以吟诵。整节课,力图使学生沉浸在高雅的审美愉悦当中,受到美的教育、熏陶,认识汉语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热爱母语。

  由于学生基础原因,又是借班上课,教学过程中师生的默契不够,影响了教学流程的通畅,一开头的引课嫌略长,可压缩些时间用于最后一个环节“诵读”,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狂吟”诵此诗。

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2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师:先由诗与酒的关系引出:生死之交一碗酒哇<<好汉歌>>;劝酒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三叠>>.

  师:作者今天要劝朋友喝酒了.

  (师朗诵<<将进酒>>,很有感染力.)

  师: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情感?

  生:怀才不遇.

  生:愤慨.

  师:让我们进入诗歌体会情感.这里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激起共鸣,二是要找出情感语言,三是要找出意象语言.大家看诗歌的前四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情感语言是什么?

  生:悲.

  师:看到这四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的渺小.

  生:我感到时光的流逝.

  师:这里用了比兴的手法.君不见用了两次呼告强调悲.大家运用想象来理解很好.

  (生齐读前四句)

  师:读人生得意......会须一饮三百杯.

  师:情感语言是什么?

  生:欢,乐.

  师:从拿几个字可以看出暂且为乐的情感?

  生:且.

  师:如果背诵这几句采用什么方法?划成三节来背.哪一句难背?是不是烹羊宰牛且为乐?大家可以想象着杀牛羊上桌的美味来背.

  师:看下片怎样劝酒?语气要亲切,岑夫子丹丘生都要连读.在谁家喝酒?

  生:在丹丘生家.

  师既然如此,李白就是反客为主,显出豪放狂达之意.(板书:狂)

  (文字显示: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鳕.)

  师:情感字眼是什么?

  生:寂寞,欢鳕.

  师:皆寂寞仅指权贵吗?

  生:还有李白.

  师:他只愿意长醉吗?只有饮者才留其名吗?体现了李白的什么情感?

  生:愤

  (师板书:愤)

  师:仔细体会愤的情感.(生齐读钟鼓馔玉何足贵......)

  师:这里的背诵思路是藐视权贵----皆寂寞----陈王的例子.

  师:劝酒辞完了吗?

  (多媒体文字画面:李白将进酒图)

  师:指着画面引导学生看图背诵(看图成诵方法的学习)

  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为什么是万古愁?

  生:因为是古来圣贤.

  (:屈原,孔子,韩愈...我们看,李白端起酒杯,怀着古来圣贤都有的愁思.这里万古愁也写出了另外一点是什么?

  师:他愁思的深长.

  (师板书:愁)

  师:我们现在来总体把握一下诗歌的感情基调.

  悲人生易逝

  欢怀才不遇

  乐

  狂蔑视权贵

  愁

  师:回顾诗歌的情感,端起李白人生易逝,怀才不遇,蔑视权贵的情感.

  师:回到局部进行探究思考: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回.为什么要选择黄河这个意象呢?因为它离丹丘生家最近.

  2:与酒有渊源的文人很多,李白为什么独选择了陈思王曹植的例子?

  生:因为天下才十斗,他独自占八斗.

  3,哪一句激励世人奋发向上,虽然历经岁月的风尘而依然大放光彩?

  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何等自信!

  师:我们归纳诗歌的写作手法

  1,风格特点豪放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3,表现方式比兴时空结合夸张呼告用典

  4,语言特点七言为主

  师: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

  了解背景品味诗歌......

  师:我们来解读什么是愁.

  总体评价:一个字---实.课堂的总体设计紧紧扣住文章的内容;以传授学习诗歌的方法,传授背诵诗歌的方法为主线,当堂学生基本能够背诵.对内容的解读扣住诗歌的感情线索,确实是抓住了诗歌学习的内核.

  建议:对内容和思想的解读再深刻些,在深度上进一步挖掘.

  咬文嚼字

  师: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师:朱光潜,是……

  (文字:教学目标领会“咬文嚼字”的实质;学会“咬文嚼字”的方法。)

  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

  师:调整情感。

  生:意义的确立和控制。

  生:一个字也不能放松,谨严的精神。

  师:要有什么态度?(板书:态度----严)实质是调整思想情感(板书:实质----调)

  师:作者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呢?

  (师生讨论五个例子)

  师:角度一样吗?

  (师对比范读,体会由于句式不同而表达效果也不同的情况。“你是(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然后找出每个例子的不同角度:有调整句式,增减字数,品味谴词,生发联想。)

  文字:

  例子一郭沫若改台词(调整句式)

  例子二王若虚改李广射虎(增减字数)

  例子三韩愈推敲(品味谴词)

  例子四苏轼“小团月”诗(生发联想)

  例子五套版反应

  师:让我们对推敲进行“推敲”。

  文字: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无人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为言。

  师:有认为“推”好,有人认为“敲”好。由此分成“推派”和“敲派”两派。“推派”的同学请大声的喊一下。(学生喊)“敲派”的同学请大声的喊一下。(学生喊)。现在两组分别推荐两个同学到台上表演,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敲派”两个同学表演,然后解释:诗歌讲究意境,“敲”字显的有意境,有艺术。)

  (“推派”两个同学表演,然后解释:之所以用“推”字是有道理的。大家看诗句,“闲居无人并,草径入荒园,”“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些词句都什么人很少,几乎就没有人,可能是僧人独自从寺中走出,又回去,自然应该是轻轻的推开自己走的时候虚掩的门,这更能显出孤寂的“幽居”之意。)

  师:结合原诗的意境看,谁赢了?(学生都说自己赢了)

  师:双赢。

  文字:课外拓展《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雾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师:空缺了一个什么字?

  生:“一”字。因为前面说“孤根”,而且显出是早梅。

  生:“连”字。与“万木冻欲折”形成前后对比,非常显眼。

  生:“几”字。

  生:“独”字。与“孤”字照应,与“深”字相对。

  师:是“一”字。它凌寒独自开放,报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行者。

  师:大家看台下的与会老师,他们风尘仆仆来到我们这里。作为郑州的主人,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请说一段欢迎辞,要感情真挚,表达得体。

  生:我们与大家有缘分。佛家语,前生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大家让我们很感动,希望我们的表现能够得到大家的赞同。(老师们掌声雷动)

  生:恁中俺也中。(掌声)

  师:他们的发言简短而自信。

  师:今天我与大家共同品味学习语言非常难忘。但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让我们品美好汉语,过美好人生!

  总体评价:

  整体设计比较紧凑.思路清晰:以关于“咬文嚼字”的名句导入----介绍作者朱光潜和学习目标----解题,对课文进行总体感知,----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局部分析----对课文的例子进行推敲的练习----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结合现场的情况说欢迎辞.值得借鉴的是:1,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例子的不同的表现角度;2,课堂上<<早梅>>诗的填字练习确实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展开了想象和思维,发言很有质量,使咬文嚼字”落到了实处,切实完成了教学的目标;3,课堂结尾学生的现场致欢迎辞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确实抓住了学生喜欢表现的天性,学生的发言都是比较得体的.台下的老师都为他们热烈鼓掌,可以说,台上台下浑然一体,实现了老师,学生,文本,观众四者之间的互动,效果很好.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1,老师让“推派”和“敲派”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声的呼喊,不适合有一定内涵的高中生,有些浅了;2,关于推敲的推敲,学生的发言并没有什么新意,他们说的话基本上课文中的原话.因为课文中对这个典故的分析已经非常到位,学生在见解上基本不可能有新的突破,所以这个环节有些多余.

  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而语文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但瑕不掩瑜,它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应该肯定的。

  •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将进酒》课堂实录07-02

高中语文《雨巷》课堂实录01-07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通用10篇)04-30

《将进酒》04-13

将进酒04-12

《将进酒》经典赏析05-13

《将进酒》诗词11-06

浅析将进酒04-20

《将进酒》学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