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原文赏析

2024-09-05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揣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感受作者描写雪景的手法

  3.赏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1. 赏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走进作者孤傲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一、导入(识字)

  1. 猜谜:雨余山色浑如睡——打一字

  2. 说文解字:雪

  由甲骨文的“雪”字说起

  (1)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雪花雪山

  (2)洗去,除去:报仇雪恨为国雪耻平反昭雪

  (3)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

  3. 猜题:湖心亭看雪

  问:①猜猜课文会写什么内容?

  ②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下雪景

  设计说明:

  以“雪”字作为本堂课的突破口,在猜谜和识甲骨文的游戏活动中,追根溯源,了解“雪”字的含义,为学生进一步掌握并理解课文的内涵和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怀,把握作者的精神世界做铺垫

  二、雪中景(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2.古文里的标点符号都是后人加的,老师把下面句子的标点符号重新修订了一下,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明确:形容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浑然一体

  3.下面文段是老师修改过的写雪景的句子,你觉得原文好,还是老师改的好?为什么?

  教师版:雾凇,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叶、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明确:形容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浑然一体本句量词使用的特点,让人觉察出小船正在夜色中缓缓前进,空间正在不断地位移,这样既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只不过渺如一粟

  设计说明:

  本环节通过断句、改词、文段比较等教学活动的进行,让学生在比较分中发现、鉴赏并感悟作者写景的高妙手法

  4.比较下面两个文段,思考:这两个文段在写作手法有什么区别?哪个更简洁?

  A.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田野空阔,雪好似扫尽了地面上的一切多余的东西丘垄、渠坝、沟沿、高耸的树枝……所有带棱角的地方,都变得异常光洁而圆润,并且长着如天鹅绒般的茸毛,仿佛晴空下的雪原不是寒冷的,而是温暖的,总使我不由得想把自己的脸颊贴在上面

  展示两幅国画,一幅白描,一幅工笔

  设计说明:

  通过文字和图画的鉴赏比较,了解白描手法的特点

  5.问题设计小组对抗赛:

  比赛规则:

  A.每个小组针对课文设计一些问题,其他小组回答把小组设计的问题写在横线上

  问题设计点:重点字词、难句译、记叙文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景物及其特点等

  B.问题设计好的,给加分对抗小组回答正确的给加分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问题四:

  设计说明:

  小组对抗赛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问题设计,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在一问一答的对抗赛中,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雪中事(学习课文第二段)

  1. 读文章第二段,译纠错:(抢答)

  下面译,有的是错译,有的是漏译,共三处,请找出来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高兴地说:“湖中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这里做客等我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啊!”

  ① ② ③

  设计说明:

  此活动,打破让学生直接译课文活动的沉闷和枯燥,让学生在找错中明确重点字词的含义这三个错误,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点

  2.闯关题:

  规则:闯关一道题,得币一次

  1、作者写作本文,似乎漏洞百出,本文是他晚年写《陶庵梦忆》,当时明朝已亡,纪年却仍用“崇”文章开头交代“独”往湖心亭看雪,可文中却出现了几个人,是作者写错了吗?为什么?

  2、共赏奇景品雅趣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在观赏这样的奇景的时候,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情呢?请你把文中能表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找出来并加以分

  明确:“独”、“喜”和“痴”(也允许学生说其他的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在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作者宁可披着皮袍、带着炉火也要一人独往,不愿看见人,也不愿被人看见,这在常人的眼中当然是一种痴举,但这个“痴”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愤和孤傲的情怀啊!叵料此时此刻却有两人铺对坐,“喜”字写出了作者的惊喜,但作者并不说自己大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实为作者自己的心声作者在这里表现的是一种“孤高自赏”、“落寞孤傲”的情怀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作者情感的变化,合理设计全文诵读,并展示

  设计说明:

  两个闯关题,有一定的难度,课堂在这里已经进入最难的地方,属于难点突破所以名之为闯关意图让学生在貌似错误的文本中去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养成质疑书本,并认真研读书本的学习习惯最后在诵读的过程,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天人合一,随性的孤傲情怀

  四、雪中意(整体研读课文)

  活动:冥想

  冥想语:雪花、洁白、融化……

  雪落在冬天的西湖上,落在远处的白堤上,落在湖心亭上,落在张岱的衣服上,落在他的心灵上……大地一片苍茫,这洁白的雪花掩盖了春夏的斑,还世界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思考:根据刚刚的冥想和雪的特征,你能赋予雪一些思想文化意义吗?

  设计说明:

  本环节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教师通过缓慢的冥想语,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思维,通过由感性到理性的思考,理解雪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摘录描写雪景的优美段落和诗句

  资料链接:

  附一:白描手法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附二:

  几千年来,“雪”字的形体虽在变化,温柔可人却始终如一

  风霜雨雪,同为自然现象,雪是最宜入诗者古往今来,留下了多少咏雪的名篇佳作

  《诗经》中的“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雪”成了情感的象征;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又成了高洁的衬托;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充满了哲理的机智;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则让我们领略到了想象的大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是何等险恶的环境,然而到了诗人岑参的笔下,却化作了一片浪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附三:《湖心亭看雪》赏

  《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文章第一段,“崇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用语朴素,平实,意蕴却很深远第一句既点明时间、地点,又巧妙地利用明朝纪年表明自己不忘故国,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第二句“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雪,一个“绝”字写出了雪之大作者虽未具体描写雪景,但这个“绝”字,让人看到的却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景象,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种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画出了大雪的威严,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第二段重点写湖中雪景“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使得“湖中人、鸟声俱绝”正是在这样的天气里,竟有人深更半夜,独自一人去湖中赏雪,足以显现作者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气质正是这种“雅兴”和“气质”,才使作者笔下的“湖中雪景”如此生动,形象“雾淞,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第一句从总体形象入手,叠用三个“与”字,写雾写云写山写水一气呵成,毫无重复之感“上下一白”中的这个“一”字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第二句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朦胧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量词的提炼可谓精妙绝伦,“痕”、“点”、“芥”、“粒”一个小似一个,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徐徐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内涵丰富,不露斧凿之痕,是炼字的典范

  第三段写湖心亭上的人,“到亭上,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本来是“独往湖心亭看雪”,不料亭上已有人先到了在深更半夜,“人、鸟声俱绝”的湖心亭上不期而遇,双方的又惊又喜是不难想像的,但作者并不曾有一言半语,只写道“见余,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让亭中人说话,反客为主,不仅写出了亭中人的惊喜,同时也表露了作者的心声笔墨简炼,韵味无穷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作者也因这异外的惊喜才“强饮三大白”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也正因为这样的“兴致”和“感觉”,才有末句的“问其姓氏”可作者在此并未写出他们的“姓氏”,只一句“是金陵人,客此”,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在意外相逢的惊喜、“酒逢知已千杯少”的欢娱过后,才知他们是他乡游子,所面临的现实将是各奔西东今生今世也许相会无期,顿时,作者“人生难得一知己”的怅惆与失意荡漾心中本段虽是平实叙述,表达感情的词语全部弃之不同,却把作者的悲与喜表现得淋漓尽致

  末段“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本来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不料不仅碰到了两位“知己”,而且有“舟子”陪伴那么作者为何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呢?舟子的喃喃之语揭开了谜底原来他们虽然同行,却并不同心,由于志趣不同,“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始终不理解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这个小小的尾声,如轻舟荡浆,使人感到文情摇曳,余味无穷

  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对话,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洋溢着浓郁的诗意,而全文仅一百多字,笔墨精炼含蓄令人惊叹!

  • 相关推荐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湖心亭看雪》原文赏析11-23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赏析11-24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赏析05-14

《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赏析04-12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赏析01-07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04-23

《湖心亭看雪》前言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3-30

《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03-19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