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名家赏析

2024-08-24 湖心亭看雪

  引言: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卷三(《粤雅堂从书》本)。,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湖心亭看雪的赏析,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篇一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人融入了这迷人的雪景之中的痴迷之状描绘的生动逼真。

 

  篇二

  一曲凄婉的西湖梦歌——张岱《湖心亭看雪》欣赏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夏天的湖心亭,我觉得是一个完美,一个和谐的世界。乘着游船,滑行在满湖碧绿的秀水中,远处的青山,西湖秀美的城市,八面来风,炎热里凉凉的空气,叫你的心里也愉悦。晨光染在水的涟漪中,跳动着潋滟的光彩,叫人的心里润泽、温馨、明亮。坐在湖心亭上,那到处栽种的香樟、皂荚的树木,枝枝叶叶,相互交通,彼此交通,点点叶子稠密、碧翠,斑斑驳驳细碎的阳光,满目的繁荣,叫你感到生命的勃勃生机。走进湖边,那从远处青山上倾泻下来的风儿,贴着湖面,像你的身体,阵阵袭来,那是什么感觉?感觉到你的身体,你的血肉,是在这风中沐浴,你的抑郁烦闷的心,也在这风中透彻的清洗。遥望远处,那青山的郁郁葱葱,那青山底处的竹林,高处的松柏绿色构建的郁郁葱葱。那山外青山,又是烟雨迷朦,让你的思绪,飘飞到遥远的天边。离开湖心岛,回望,那岸边堆着浓浓的绿意的杨柳依依,又笼罩着湖心梦幻的世界。西湖,是一个现实的美丽,又是一个梦的浪漫。。。。。。

  构建和谐中国,就是要寻找人性中本来有的东西,比如这民心,是否像西湖的水? 这次,泛舟西湖,等上一个叫“三潭印月”的地方,也陶醉在优美的诗一般的意境里。这天,这山,这湖水,这湖心岛,这湖心岛上的香樟、皂荚的树木,和谐的融为一体。水天一色,水山相连,成为一个空明清澈的世界,四面来风,叫你的心里,充满着凉意。那香樟、皂荚的树木,因了这阳光,这空气,还有这水的滋润,而格外的繁荣,郁郁葱葱,那湖中有岛,岛里有湖,湖岛层层的沟连,这样的紧紧相依像偎,真会让你想到美好的情感的所在。”

  明的遗民张岱,也来寻梦了。不知张岱其人为何乖僻邪谬,几乎有点太不合乎常理。他选择游西湖的季节,不是苏堤春晓,阳光明媚的阳春三月,也不是荷叶田田,莲花红艳的夏天,也不是一湖秋水,平湖秋月的秋夜,而是寒冬腊月,大雪初霁的冬夜,来西湖了。于是,也来读张岱的文章,看看到底能读出什么来?仔细的阅读,我深深的感悟,有四个字,在震撼着我的灵魂:一“绝”,一“独”,一“白”,一“粒”,一“痴”。真正把握这五个文字,也许,我们能真正把握张岱到西湖,寻找的梦了!

  首先,这一“绝”,一“独”构架了一个精妙的意境。“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本来,茫茫的红尘,游人如织的西湖,然而,鸟儿没有了踪影,人们没有了痕迹,大自然也失去了生机,一切变得萧条冷落,这到底是因为什么?爱的人间,一切却变得冷漠,这精神家园的心灵,也成了一片空寂,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张岱,本来是出身于明朝官宦之家,一直生活在繁华的温柔乡里,过着锦衣玉食,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的生活,茶楼酒肆,也曾经留下他的身影。杭州,这个人间天堂城市,也容留了他许多的美好。但是,这一切,转眼之间,都成了过往的眼云。清兵入关,大明王朝的虚假的繁荣,一切化为乌有。28年过去,张岱,这个浪迹湖海的游子,重回故园,又看到了什么哪?曾经美好的家园,现在已经是断壁残垣,草木丛生;名胜古迹,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一片瓦砾。人民流离失所,百业凋敝。

  “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已、壬午洊饥,民强半饿死。壬午虏鲠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辛已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做忭州。”----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是的,一个人的命运,常常和社会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社会稳定了,社会发展了,社会和谐了,才有个人家庭的平安,幸福,快乐,红红火火的日子。一旦社会混乱,民不聊生,那我们又怎么能够幸福安宁了自己?于是,寒冬腊月的深夜,孤独里,张岱执着里,到西湖来看雪了。到西湖来寻寻觅觅了。但是,我们看到,他忧伤的琴弦上,弹奏的也只能是凄凄切切的音乐: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地上,是白雪;树上,是雾凇;天地之间,是白茫茫的雾气;天,地,山,水,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整个西湖,像笼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轻纱。只有点、线的几个亭子、长堤、舟的几何图形,还有粟米的几粒的影影绰绰的活动。

  好一个一“白”,一“粒”!是的,人生,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短暂的一瞬,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沧海一粟。物欲横流里,我们感到无奈;情天恨海里,我们会感到无奈;人生的浮沉,我们会感到无奈。人生,我们可能会有许多的无奈,许多的遗憾,难怪,许多孤独的心灵,只能在寂寞的世界,到处飘飞了。但是,西湖,好象永远是人们寻梦的地方,好象永远是人们的心灵家园。人们在这里总能够寻找到许多美好,许多善美,许多人生的真谛,像岳飞的“还我河山”的凛然正气,像西子的美丽、温柔和善良,像苏小小向天地之间撒播的真存的爱,还有西湖天地水脉脉撒播的灵气。即使这一切都已经不存在,还有西湖“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的洁白的存在。

  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写到:“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螳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是的,西湖,也许有着佛的博爱。作者来到西湖,是在对自己一直生活在繁华的温柔乡里,过着锦衣玉食,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的生活,忏悔吗?匆匆行走的心

  灵,当停顿下来,我们往往觉得自己丢失了什么。是心灵中存在的善良吗?是人生本来应该具有的美丽吗?没有了善良,没有了美丽的人生风采,我们的人生,自然会有了遗憾,有了无奈,有了孤独。

  现在,我终于明白柳宗元“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的意境的深刻内涵了。那独钓的“寒江雪”是社会应该具有的和谐,秩序,公平,正义吗?:“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是舟子下船时,喃喃的自语。他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作者在寻找什么。但我也沉思,人性的善美,人类的爱,好象永远是我们怀念,永远追寻的东西。我们还能够怪张岱痴吗?

  张岱有了一部《西湖梦寻》,后来,清朝又出现了一部《红楼梦》。我想,这不可能仅仅的历史巧合,而是历史的必然。

  • 相关推荐

【《湖心亭看雪》 名家赏析】相关文章:

《湖心亭看雪》赏析03-25

湖心亭看雪赏析09-25

湖心亭看雪优秀赏析04-16

《湖心亭看雪》主旨及赏析06-11

《湖心亭看雪》原文赏析11-23

赏析鉴赏《湖心亭看雪》03-29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赏析11-24

《湖心亭看雪》赏析及译文10-21

《湖心亭看雪》作者简介及名家点评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