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古诗

2022-12-28 浣溪沙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摊破浣溪沙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摊破浣溪沙古诗1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译文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赏析

  李?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春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人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平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李廷机评论过这首词是“字字佳,含秋思极妙”(《全唐五代词》四四一页)。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摊破浣溪沙古诗2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古诗简介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最早收录在《乐府雅词》中。

  从此词的词情来看是李清照大病渐愈时所作。上阕描写黎明前病中室内生活,下阕描写白天里室外景物,作者抓住大病渐愈这一生活片断,从身心感受运笔,无论写病中生活细事,还是写病中所见景物,不受物所束,不为病所苦,无不流露出女词人病中清静闲适的心情;而身卧病床,鬓发斑白,卧看残月,煎药忌茶,又无不蕴含着病中孤苦哀愁的心境。此词笔致淡雅,情调直切,意境清朗,含蕴耐味。

  译文

  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注释

  ①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在唐五代时即将《浣溪沙》的上下片,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成为“七、七、七、三”字格式,名曰《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又因南唐李璟词“菡萏香销”之下片“细雨梦回”两句颇有名,故又有《南唐浣溪沙》之称。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②萧萧:这里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③豆蔻:药物名,其性能行气、化湿、温中、和胃……豆蔻连梢:语见于张良臣《西江月》:“蛮江豆蔻影连梢。”熟:《天籁轩词选》、《历代诗余》作“热”。熟水:当时的一种药用饮料。陈元靓《事林广记》别集卷七之《豆蔻熟水》:“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盏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倍矣……白豆蔻壳拣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每次用七个足矣。不可多用,多则香浊。”《百草正义》则说:“白豆蔻气味皆极浓厚,咀嚼久之,又有一种清澈冷洌之气,隐隐然沁入心脾。则先升后降,所以又能下气。”

  ④分茶: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有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由此可见,“分茶”是一种巧妙高雅的茶戏。其方法是用茶匙取茶汤分别注入盏中饮食。

  ⑤书:《历代诗余》作“篇”字。

  ⑥酝藉:宽和有涵容。《汉书·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

  ⑦木犀花:即桂花。

  赏析/鉴赏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上弦月,此时入夜还浅。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

  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摊破浣溪沙古诗3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山花子”,是“浣溪沙”的变式。

  菡萏(h鄋d鄋):荷花的别名。

  韶光:美好的时光

  梦回鸡塞:梦回,梦醒。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今在内蒙古西部。此泛指塞外。

  吹彻:吹到最后一曲。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倚:凭靠。

  满塘鲜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愁人的秋风吹起了绿色的波纹,使人产生无限的哀愁。这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叫人不愿再看。

  梦中想着国家边塞的战事,醒来时却正淅淅沥沥地下着秋雨。小楼上传来玉笙那哀婉幽怨的吹奏之声,使人感到秋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么愁苦,又流了多少泪水啊!

  李璟(916-961),初名景通,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五代南唐中主。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其词仅存四首,风格凄婉。

  这首词是南唐中主李璟的一篇得意之作,历来备受名家推崇。据说,一次词人戏谓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这是真心话,决非奉承之辞?词人通过秋景写心中忧愁,写出了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开端“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从词语的选用上,便已达成了一种深微的感受。“菡萏”即“荷花”,亦称“莲花”,后两者较为浅近通俗,而“菡萏”则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翠叶”即“荷叶”,而“翠”字又表现了一种情感上的珍美。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销”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一“残”字,诗人虽未明白叙写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对如此珍贵芬芳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次句继之用“西风愁起绿波间”,便是写珍美的生命在充满萧瑟悲伤的环境中重现。“西风”二字原已代表了秋季的萧杀凄清,其下又接“愁起绿波间”,便造成多种不同的'联想和效果:一则就人而言,满眼风波,使人想见其一片动荡凄凉的景象;再则就花而言,“绿波”原为其托身之所在,而今则绿波风起,当然便更有一种惊心的悲感和惶惧,故曰“愁起”。“愁起”者,既是愁随风起,也是风起之堪愁。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一般指“春光”,伸引为青春岁月。这里的“韶光”后紧跟“憔悴”,既是美好的景物时节的憔悴,也是美好的人间年华容色的憔悴。所以下面的“不堪看”,才有无限深重的悲慨。

  此词上阕从“菡萏香销”的眼前景物叙写下来,层层引发,直写到所有的景物时光与年华同此凋伤憔悴的下场,并与“韶光”“不堪看”做结,呼应了开端的“菡萏香销”“西风愁起”的景色。

  词的下阕前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是对上阕的呼应。上阕景中虽也有人,但基本上却是以景物之感发为主;下阕则是写已被景物所感发以后的人之情意。“鸡塞”是鸡鹿塞的简称,是汉时一个边塞,原句出自《汉书?匈奴传下》:“又发边郡士马以千数,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因此后人多用“鸡塞”以代指边塞远戍之地。全句寄托着思妇之情,因而才有着“细雨梦回”的情意。

  “小楼吹彻玉笙寒”中“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方能体会到“细雨梦回”“小楼吹彻”之苦想与深悲。这一种意境,一直到“多少泪珠无限恨”,方将前二句所渲染的悲苦之情以极为质直的叙述一泻而出,正好像引满的弓箭,一举中的。然而一发之后,却又戛然而止,把文笔一推,不复再作情语,而只以“倚栏干”三字做了结尾。遂使得前一句之“泪”与“恨”也都更有了一种悠远含蕴的余味。

摊破浣溪沙古诗4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这是一首抒情词。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上片以突出写“病”情为主。“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两句活脱脱地画出了一幅静态图:大病之后方能活动谓之病起,病体初愈显得更加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飞霜;静卧在床对着窗儿,看着那弯缺的弦月发出的淡光渐渐地洒满纱窗。接下两句“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则是写病后仍需细心调理,所饮用的是用连枝带梢的豆蔻煎成的熟水,以及放上姜、盐一齐煮成的茶。豆蔻,植物名,为多年生草本;其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果实呈扁球形如石榴子,气味芳香,性温味辛,可入中药,去湿、和脾胃。“分茶”一词在唐宋时具有特殊含义,原来时人饮用之茶通常是放置姜、盐在茶内一齐煎煮而成的;至于“分茶”则专指不放置姜与盐之茶。这里的“莫分茶”显然是病人此时所饮用的不是“分茶”,而是要饮用放置了姜盐的茶。姜性辛辣,可驱寒、和胃,与豆蔻连梢的煎熟水所起的效用是一致的。这里既可知病人的病是长期抑郁、生活颠沛所致,虽能“起”而尚未十分痊愈,仍需将养,也可看到时人生活习性之细节,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片以抒发“闲”情为主。“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两句是说:养病期间闲居无事,可以尽情阅读枕边诗书;门前的风物景象固然优美,但当微风夹着细雨飘洒而下,将树木花草都刷洗得极为明净时,眼前的一切岂不是更加清新诱人!诗书与景物对养病的词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这种最大的精神享受用一个“好”字、一个“佳”字便点足了。同时也衬托出词人澹泊名利、追求善美的情操。

  结尾句“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写的是桂花,但实是自喻。桂花以自己的清纯幽香无私地面向人们,这种只有奉献并无索取,这种以内质动人而不以外形取媚的桂花的品质,恰与清照自身的气质风度相吻合。“酝藉”一词,常用来形容学问渊深、胸怀宽博、待人宽厚的人中表率,如《归唐书·权德舆传》称他“风流酝藉,为缙绅羽仪”。武士爱马、诗人爱花,我们的女词人清照在一首《鹧鸪天》词中对桂花作了“自是花中第一流”、“画栏开处冠中秋”的高誉,为什么对桂花给予了这多的厚爱?答案不就在“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之中吗!这确是画龙点睛之句,有了它,全首词便活了,连那些抒写病态、闲情的寻常句子,都凭添了更进一层的深意。

摊破浣溪沙古诗5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状物,植物花卉,桂花

  【名句】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出处】

  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麄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译注】

  桂花花开万点,金光灿烂,桂叶层层如刀裁,像碧玉一般。

  揉破黄金万点轻:形容桂花色彩的星星点点。轻:四印斋本《漱玉词》作“明”。 按上半阕末句已押“明”字,此句不应重押,应该是“轻”字是。

  剪成碧玉叶层层:桂叶层层有如用碧玉载制而成。“剪成”化用唐贺知章《咏柳》诗意。

  【说明】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是李清照的一首咏物词。李清照在此词中高度赞扬了桂花,首先她从桂花的颜色和形态甚至是“精神”和“风度”程面给予了肯定。然后用桂花与梅花、丁香作对比,在她的眼中梅花和丁香是远远不如桂花的。当词人从桂花香中惊醒过来,词人又反过来嗔怪桂花的无情。

  【赏析】

  这首词本为咏物词,可是词人咏花而意不在花。开篇两句“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写桂花及其枝叶的形与色。桂花那万点耀眼的金花,像是黄金揉破后化成的颗粒,那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也像是碧玉剪出的一样。作者紧紧抓住它的金玉之质,笔触显得深刻、自然。紧接着两句“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把桂花比喻成具有“风度精神”的晋代名士彦辅。彦辅为人“神姿朗彻”、“性冲约”、“寡嗜欲”。而桂花就像名士彦辅一样,它“大鲜明”,美得脱俗,品质高雅,是寻常花朵所不能比的。

  下片以梅花和丁香来衬托桂花,言梅花雕饰太过,俗不可堪,而丁香花相互簇拥,太小家子气,唯有那桂花才是她的最爱。可是桂花真的是毫无瑕疵吗?未必,最后两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一语点破。桂花好是好,可就是香气太重,它熏醒了我千里寻人的美梦,也太过无情。

  全篇读下来,我们可以看到词人内心微妙的心理变化。首先她爱桂花,爱的无法自拔,把它比作自己内心崇尚的雅士。因为如此爱桂花,眼里就容不下别的花,就说梅花、丁香的不是。可是对比过之后,她突然发现,连桂花也不完美了。桂花并没有变,变的是词人的内心情感。作者情感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词中说的很清楚,“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它熏醒了词人千里的美梦。联系作者的生平,我们可以想象到,这首词大概是词人中后期的作品,词人做的梦肯定也是夫妻相聚之梦,但不管如何,最终归结到情感的悲凉。更多有关桂花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词人曾经极其爱梅,这里却贬低梅花,所以有人认为这首词不是词人所做。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漱玉词卷三》:“此词仅见《花草粹编》,词意浅薄,不类清照之作。且清照所作咏梅之词,情意深厚,有‘此花不与群花比’之句,而此词则云‘梅蕊重重何俗甚’,非清照之作明矣。兹不录。”祝诚则说:“……这首《摊破洗溪沙》也是咏桂词,同样给以超乎梅花的评价。这甚至令人对其是否系清照所作产生怀疑(见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其实,同一词人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场合,对同一事物给以不同乃至相反的评价,并无不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也。反之,如若只准此词人有一种单一的固定不变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判断,稍加变化便疑为伪作,这对已故词人意味着什么呢?我以为,这首《摊破洗溪沙》咏桂词,正是易安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出发,给予桂花以全新的观照和透视,从而发掘出了桂花的‘风度精神’,进而体现了女词人独具特色的审美观念。谓予不信,一读此词。”

  • 相关推荐

【摊破浣溪沙古诗】相关文章:

摊破浣溪沙古诗12-27

摊破浣溪沙古诗赏析10-29

《摊破浣溪沙》古诗赏析09-08

摊破浣溪沙古诗5篇12-28

摊破浣溪沙12-22

古诗文摊破浣溪沙赏析11-05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11-29

摊破浣溪沙诗词11-17

摊破浣溪沙李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