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常山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上片通过选取江南农村独具特色的劳动和生活场景,描写了乡村生活的安恬美好,表达了洋溢在作者心头的喜悦;下片通过夏天风雨不定独特天气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的淡定心态。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浣溪沙常山道中》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浣溪沙·常山道中》原文
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前言】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该词描写了夏秋之际,江南独具特色的农村景象,突出了没有战乱骚扰的农村生活的美好安恬,表达了词人心头的喜悦和恬淡情怀。
【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常山:县名,今浙江省常山县。
⑶陇:高地。
⑷踏水:用双脚踏动水车。
⑸禾早:早熟的稻米。
⑹尝新:指品尝新稻。
⑺沽酒:买酒。
⑻纤鳞:小鱼。
⑼更无:绝无。
⑽霎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翻译】
北边高地上很多人辛勤地踏水灌地,人们已经尝过了新收割的西水边上的早稻,隔着墙打来酒,炖上细鳞鱼。忽然间下了一阵雨,使人感到凉爽,可是一会儿连一点云彩也没有了。卖瓜人已走过竹林旁的村庄。
【赏析】
辛弃疾两次罢官居江西上饶郡外的带湖和铅山期思渡旁的瓢泉,有十八年之久。反映农村生活的词,大都写于这两段时间。但也有少数例外,如本篇即作于嘉泰三年(1203)夏,他以朝请大夫集英殿修撰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赴任经常山的路上。常山,县名,在浙江省西部,毗邻江西省。县境内有常山,绝顶有湖,亦曰湖山,为衢、信间往来必经之路。
词上片为所见农家劳动与生活场景:近看北边高地上农民正在猛踏水车,灌溉农田。一个“频”字充分表现出动作的连续不断,暗传出农民的辛勤劳作情景。另一边河溪两岸,农作物成熟较早,农民正品尝着香甜的新收稻米,隔着院墙买来酒,并煮了小鱼。杜甫有“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句;姜夔有“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惜红衣》)句;与这里情趣都不同。既“沽酒”又“煮纤鳞”,洋溢着农家的欢欣,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不为人注意的淳朴的乡风。
从结构看,上片三句一句一景,地点不同,风采各异,似同时(或先后)收入作者的眼帘,构成一幅生动的农民生活画卷。而“北陇”、“西溪”、“隔墙”更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与那许许多多惯写湫隘狭小生活圈子的词,简直是另一个天地。历来人们欣赏稼轩的英气、豪气、霸气,应该说如本词这样具有爽气的作品,在其他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下片换头景象一变:“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七言对起,工稳流利,清新俊爽。忽然凉风吹拂,接着飘来几星细雨;诗人抬头望天,带雨的云一眨眼便无影无踪了!“忽有”、“更见”既见笔势挺峭劲,更觉空灵跳动,生动地表现出夏日多变的山村气象。结以“卖瓜人过竹边村”,余音袅袅,比苏轼的“牛衣古柳卖黄瓜”,更富情趣。
辛弃疾写过“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表示对城市熙熙攘攘生活和官场污浊气氛的厌弃。而总的看来,他笔下的农村生活是和平静穆的,农民是淳厚朴实的,各种人物都自得其乐地生活着。如果抛开宋中叶以后的半壁山河,民不堪命等社会现实,我们会觉得他们生活在幸福的田园里。倘若责备辛弃疾没有写出像苏轼那样的“而今风物那堪,县吏催钱夜打门”(《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或是像南宋陆游“豪吞暗蚀皆逃去,窥户无人草满庐”(《太息》)那样描绘农民疾苦的作品,不如说“诗庄词媚”、词为艳科、词为小道仍桎梏着人们的思想。就农村词这个领域说,我们只要看辛弃疾有没有“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那么回答是肯定的。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夏天。当时朝廷委任外戚韩侂胄用事,欲图北伐,于是起用闲居瓢泉八 九年之久的辛弃疾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当年六月辛弃疾到任。这首词是作者由铅山至绍兴赴任途中,经过常山农村时创作的。
作品鉴赏
此词写途中所见的农村风光。上片通过选取江南农村独具特色的题材和生活场景,描写了乡村生活的安恬美好,表达了洋溢在作者心头的喜悦。先写北陇踏水灌田,西溪收稻尝新。近看北边高地上农民正在猛踏水车,灌溉农田。一个“频”字充分表现出动作的连续不断,暗传出农民的辛勤劳作情景。而另一边河溪两岸,农作物成熟较早,农民正品尝着香甜的新收稻米。继写沽酒煮鱼。既“沽酒”又“煮纤鳞”,洋溢着农家的欢欣,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不为人注意的淳朴的乡风。杜甫《客至》有“隔篱呼取尽余杯”句,姜夔《惜红衣》有“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句:与这里情趣都不同。这三句足见农事辛勤,生活安乐。
下片写忽降微雨,清凉宜人,转眼云影飘散,蓝天当空,卖瓜人在绿竹丛生的村庄推销产品。换头景象一变:“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七言对仗,工稳流利,清新俊爽。忽然凉风吹拂,接着飘来几星细雨;诗人抬头望天,带雨的云一眨眼便无影无踪了。这两句写夏天独特的天气变化,内容倒平常无奇,但表达上有不凡之处,形式上少了几分词的随意灵活,多了几分诗的整饬和表意的含蓄及理趣。“忽有”,“更见”,既见笔势挺峭劲,更觉空灵跳动,生动地表现出夏日多变的山村气象。但此时,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风雨阴晴上,而是在最后一句“卖瓜人过竹边村”上。这个结句余音袅袅,比苏轼的“牛衣古柳卖黄瓜”(《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更富情趣。有了这一句,前面的风雨阴晴变化即是过眼烟云,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的淡定心态。至此,词的境界顿然跃升。
全词通篇清新淳朴,生活气息浓厚,宛如一幅生机盎然的浙西农村图。从结构看,此词上片三句与下片末句一句一景,地点不同,风采各异,先后收入作者的眼帘,构成一幅生动的农民生活画卷。而“北陇”“西溪”“隔墙”“竹边”等词语不仅突出了乡村气息,更暗示出空间的开阔广袤,读来让人思维活跃疏宕,毫无局狭之感。与那许许多多惯写湫隘狭小生活圈子的词,简直是另一个天地。历来人们欣赏稼轩的英气、豪气、霸气,应该说如此词这样具有爽气的作品,在其他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相关推荐
【《浣溪沙常山道中》全词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贺铸《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11-13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06-28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全词翻译赏析06-08
《浣溪沙》姜夔词翻译赏析01-09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全词翻译赏析07-26
浣溪沙·荷花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8-09
浣溪沙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9-28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08-04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02-22
浣溪沙原文的翻译及赏析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