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分析古诗词中所表现的形象、语言、技巧、内容以及思想感情。那么,古诗词鉴赏要怎样去完成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浣溪沙·瓢泉偶作》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浣溪沙·瓢泉偶作》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
新葺茅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去年曾共燕经营。
病怯杯盘甘止酒,老依香火苦翻经。夜来依旧管弦声。
【前言】
《浣溪沙·瓢泉偶作》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是写瓢泉新居的修建情况和自己迁入以后的生活面貌的。虽然题为偶作,表明作此词非出于本心有意为之,却如从肺腑中流出,不炼而炼,浑然天成,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注释】
[1]新葺:新修,新治。茅檐:原指茅屋,这里代指宅第。
[2]止酒:停酒,戒酒。
【翻译】
新建造的茅草房,一步步地完成了。坐在房子里,看见窗子外的青山横卧在那里。这座房子是自从去年与燕子共同建造的。因为有病,酒杯菜盘都甘心情愿的戒了;老年来,无聊的很,依靠着对神仙烧香烧纸,静坐下来,耐心地苦念经文。但是到了夜里,仍然要用管弦的乐声解除忧愁。
【赏析】
这首词是写瓢泉新居的修建情况和自己迁入以后的生活面貌的。虽然题为偶作,表明作此词非出于本心有意为之,却如从肺腑中流出,不炼而炼,浑然天成,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词的上片写新居面貌。起句写其规模初具。新葺,新修,新治。茅檐,原指茅屋,这里代指宅第。这句词是说他的新居已具规模。辛弃疾在《和赵昌父问讯新居之作》诗中说:“畴昔人怜翁失马,只今自喜我知鱼”,对照本句,我们可以窥知在作者平静的叙述背后,涌动着一股喜悦之情。第二句赞颂新居风物如画。作者在上边那首诗的开头曾说:“草堂经始上元初,四面溪山画不如。”此句与之同意,言新居小窗临水而开,登楼远眺,水光山色,尽收眼底。一个“恰”字,把作者的喜悦之情,完全表达出来了。
末句写其经始。“去年”二字,照应起句,说明此居确为新葺茅檐;而“经营”二字,又见出新居为作者经心之作;而“曾共燕经营”,说明在新居建造过程中,燕已巢其堂上,而今物我两忘,友好相处,在心灵上得到极大满足,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喜爱新居之意。词的下片写自己当时的生活。起句写因病止酒。言近来生病,怕见觥筹交错场面,甘心情愿把酒戒了,表现出他对止酒的积极态度。秦观书住僧寺壁诗说:“因循移病依香火,写得弥陀七万言。”香火,香烟灯火,用于祭祀鬼神。“老依”句运用秦观诗意,言年老多病,烧烧香,祭祭神,翻翻佛经,寻求一点超脱和慰藉。多少透露出一点病苦无奈之意。但作为豪士,作者是不甘沉沦的,他对生活仍充满信心与渴望,故于词的结句说:“夜来依旧管弦声”,仍然和平日一样,征歌逐舞,过着快乐的生活,表现了作者的乐观精神和对病苦的超越。
作者简介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1]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文学成就】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
【曲折生涯】
1、初到南方
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2、隐居生活
辛弃疾一向很羡慕笑傲山林的隐逸高人,闲居乡野同他的人生观并非没有契合之处;而且,由于过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尽可以过得颇为奢华。但是,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年被迫离开政治舞台,这又使他难以忍受,“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所以,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在这些词句中,埋藏了他深深的感慨。宁宗嘉泰三年(1203),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当年重回故宅闲居。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享年68岁。
- 相关推荐
【《浣溪沙·瓢泉偶作》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翻译赏析06-15
夏昼偶作柳宗元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6-20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翻译及赏析03-23
偶作寄朗之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4-20
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04-14
浣溪沙原文翻译赏析05-15
浣溪沙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9-28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02-22
浣溪沙原文的翻译及赏析11-03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