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教案及训练题

2024-07-15 浣溪沙

  导语:浣溪沙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其中苏轼所写的浣溪沙就是其中之一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苏轼《浣溪沙》教案及训练题 ,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理解词人情感主线。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

  理清借景抒发人生哲理层次,体味描写的精妙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培养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词,进而把握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想象把无形的意境转化为有形的画面,以此来品味词的妙处;借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积极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苏轼图片、古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并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苏轼及其背景介绍(结合幻灯片);教师配乐范读全词(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1、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 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 (幻灯片出示问题)

  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幻灯片出示总结)

  3、 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 (幻灯片出示问题)

  学生沉思中,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配乐范读全词。

  全体学生初读全词:

  1.播放朗读的音频文件

  2.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体会朗读要领。

  3.由学生推荐朗读较好的同学诵读

  四、整体感知全文:

  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教师提醒重点:

  1、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幻灯片提示)

  2、 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

  1、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

  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下 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朗读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 么。”[上阙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布谷)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下阙转入抒怀:——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 (幻灯片出示图片)

  3、 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六、学生评点词的意境。

  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学生老师共同评点,最后点出这首词的意境是“清淡幽静”。

  全体、个人朗读全词。

  由画面意境引出词人心情:

  1、 教师提问:“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

  学生讨论后答:“平静、宁静。” (出示幻灯片)

  2、 教师紧跟着问:“苏轼面对挫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

  态度?”

  学生答:“旷达乐观。”(出示幻灯片)

  3、 教师再设置疑点:“那么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

  想了呢?”

  学生可在老师的提示下,看词的下片,从而得出答案。

  教师补充:“事实上,苏轼在屡遭贬谪的晚年仍敢怒敢骂,可见他的坚毅执着。” (出

  示幻灯片)

  九、朗读下片,理解含义。

  1、 学生自由畅谈对下片的理解或所受启发。

  2、 教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 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 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出示幻灯片)

  十、全词小结: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出示幻灯片)

  情——宁静自适

  景——清淡幽静 情景理交融

  理——旷达乐观

  十一、学生自由背诵全词:

  十二、拓展练习: (出示幻灯片)

  描述以下句子表现的画面,说出其中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1、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对美好晚景的恋惜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美好事物的留连,对时光易逝的怅惋,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全词。

  2. 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五条。

  教学反思:

  我对传统诗歌教学模式有自己的困惑。传统的诗歌教学基本是一种诵读加教师解读赏析的教学,诗词学习课堂,由教师范读或听朗诵录音开始,接下来分析诗词内容,这中间也有叫学生来赏析,但基本是教师把自己对诗歌的解读讲解给学生,然后再以诵读结束。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等情况,教师都不能清晰地知晓掌握,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效果总是不如人意。

  有了网络教学平台,就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我想在传统诵读的基础上,利用教学平台,让每个学生对诗歌的真实理解得以展现,不管他的理解是到位深刻,还是擦边肤浅,那都是他个人的解读,他在试着走近诗歌。如果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上,他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那么他接下来的进一步鉴赏也必将会成为他个人的主动思考。在这样的学习过程里,学生一直是处在一种主动自发的状态中,学习效果就比只听教师赏析要好。

  上这一课的指导思想有些乱,是两种教学思想在冲撞,既希望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自主,想让他们放开来谈,适当加以引导推进,又没有摆脱自己的旧观念,总想把自己的一些既有结论给学生,拉着学生往自己的设计好模子里走。教什么和引导什么、学什么和还需掌握什么,这两点在课上体现的不明显。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体现充分。

  对于整合后的语文教学,不同文体的教学有什么特点,自己认识不清。比如带思辨性的散文、文学色彩很浓的小说和科学知识偏重的文章的教学,在虚拟和现实课堂里教学的呈现方式和古代诗歌教学一样吗?如何充分的发挥虚拟和现实课堂相连接和优势,达到古代诗歌教学的最佳效果?这个“宋词学习”的教学设计是否充分利用了二者结合的优势,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更多的收获,我现在还没有想明白。

  《浣溪沙》阅读训练

  1.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2.词的上阕,通过写雨中的兰芽、沙路和子规营造了怎样的境界?(3分)

  3.苏轼诗词中常有哲理性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也富含哲理。请说出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4分)

  4.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请简要叙述。(3分)

  5.白居易《醉歌》中写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词和白诗都写道“唱黄鸡”,两者表达的感情一致吗?请简要分析(5分)

  6.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木糙住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7.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

  8.发挥想象,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所展现的画面。(2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0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画面。

  11.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12.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

  1.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2.作者描写了兰芽溪水、沙路无泥和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塑造了一个清新、洁净、幽雅的境界。(3分)

  3.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4分)

  4.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幽美、洁净的山林雨景图。(2分)描写了兰牙、溪水、松树、沙路、子规等意象。(1分)

  5.不一致。(1分)白居易《醉歌》诗中“唱黄鸡”是“嗟老叹衰之词”,感叹人生苦短,表现了“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2分)苏轼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他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贬谪期间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2分)(意思答对即可酌情给分)

  6.C。

  7.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8.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9.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10.“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11.句意:(就是下阕的翻译)哲理: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作者的情感: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12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他诗词曲中的句子,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 相关推荐

【苏轼《浣溪沙》教案及训练题】相关文章:

苏轼《浣溪沙》阅读题及答案01-09

苏轼《浣溪沙》教案设计06-05

浣溪沙苏轼背景04-23

浣溪沙苏轼原文01-28

《浣溪沙》苏轼原文【经典】08-18

浣溪沙苏轼原文11-23

浣溪沙苏轼的古诗01-25

《浣溪沙》苏轼原文07-15

苏轼浣溪沙赏析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