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

2022-06-15 黄庭坚

  导语:在修水县,有一座纪念馆非常的有名。那就是黄庭坚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著名的宋代诗人黄庭坚所建设的。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欢迎阅读!

  为纪念宋代“江西诗派”创始人、书法“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而建立的纪念馆。位于江西省修水县县城南山崖。前身为江西省修水县历史文物陈列室,1984年筹建纪念馆,1985年11月开馆,由已故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馆名,现已是江西省重点名人纪念馆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基本概况

  纪念馆坐落于县城南山崖上,危崖兀立河畔,四周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这儿为黄庭坚少时读书游憩之地,素有“七百里修江第一山”之美誉。南山崖相传为黄庭坚的栖游读书处。现在还存留着他的“佛”、“钓矶”等摩崖石刻及手植薜荔崖等遗迹,还有他的法书碑刻 100多通。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内的临江一侧,依次建起了溪山自在楼、九曲回廊、山谷祠、澄秋阁、顺济亭、一翠亭等造型各异的仿古建筑,另有石门、藏龙洞、钓矶、摩崖题“佛”等名迹。山谷祠内,塑有一尊黄庭坚的全身塑像,山谷老人昂首而立,双目炯炯,直视前方,似在构思美文佳句,又像在忧心人间疾苦。

  2006年,修水县斥资3000万元,实施黄庭坚纪念馆改、扩建工程,使纪念馆占地由原来的9亩扩大到现在的45亩,并复建濂溪书院、兴建松风阁、八贤纪念馆、大型书法廊等建筑。

  馆藏文物

  馆藏文物427件,标本1万多件。其中黄庭坚撰文并书写的《王纯中墓志铭》及《宋故徐纯中墓志铭》均为宋墓出土,所作行楷在传世黄庭坚书法作品中少见。

  该馆基本陈列是《黄庭坚生平陈列》和《修水县历史文物陈列》。该馆还举办地方名人书画陈列等专题陈列。已出版《黄庭坚的传说》一书。

  2006年7月江西修水县发现两座古墓葬,其中出土的一方墓志铭碑经当地文物部门考证,系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撰文并书写,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据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馆长介绍,修水县溪口镇溪口村村民日前在建房时发现了两座古墓葬,墓葬中发现一方青石质墓志铭碑。墓志铭碑高59厘米、宽40厘米,碑文字迹清晰可辨。除标题横排隶书外,正文均为竖排小楷书,共16行321字。伴随出土的还有影青瓜菱形执壶1件、铁壶1件和三脚铁炉1件。

  这是修水县第三次发现黄庭坚撰写的墓志铭碑。据专家介绍,墓志铭叙事清楚,黄氏世系准确无误,碑文字体清劲稳重。目前,这方珍贵的墓志铭碑已由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收藏保护。

  人物资料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修水县人。其父黄庶(字亚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因此黄庶非常喜爱这个孩子。舅父有时亦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庭坚,他能对答如流。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嘉佑三年(1058年),其父黄庶在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任上逝世。由于家境不太富裕,黄庭坚才十五岁,遂跟着舅父李常到淮南游学。嘉佑六年,他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认识诗人孙觉(字莘老)。孙觉推崇杜甫,认为杜甫的《北征》诗胜过韩愈的《南山》诗。而另一诗人王平甫却认为《南山》诗比《北征》诗好,两人反复争论,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值庭坚在座,两位老人征求他的意见,他说:“若论工巧,《北征》不及《南山》。若书一代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范温《潜溪诗眼》)当时庭坚仅十七岁,而他一席之言,使两位前辈心服口服,结束一场争论。从此,孙觉非常赞美这位聪颖少年,后来就把自已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他。

  • 相关推荐

【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相关文章:

黄庭坚名言09-30

牧童黄庭坚02-06

黄庭坚的故事10-10

黄庭坚的简介08-17

黄庭坚趣事11-03

黄庭坚清明04-06

黄庭坚生平02-17

黄庭坚原文及赏析07-26

黄庭坚的清明赏析04-06

黄庭坚名言名句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