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乐曲,看你们从中能联想到什么?
(教师播放《送别》曲)
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想到了什么?
(生说出想到了什么)
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离与相聚切割又弥合着漫漫人生。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一件事。不仅有歌唱离别,更有很多诗咏离别。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极品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提示注意读准题目中的生字)
二、新课
(一)、引导自学
师:很好,都读正确了。诗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个“送”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了。那围绕这个“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谁送谁?
师:真聪明,我把这个问题记下来(板书)。谁接着提?
生:在什么地方送?
师:好的,也记下你的问题。板书:在哪送
生:在什么时候送?
师:也不错,也记下。板书:何时送
生:怎么送?
师:太好了。这是个最棒的问题。板书。
生:送到哪?
生:为什么送?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围绕一个词提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诗文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认真读读诗,把答案找出来了,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两个友情提示,谁给大家读一读: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感,
(2)结合注释插图,读懂诗意,想象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如果有什么收获和困惑了都可以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儿我们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二)、引导汇报
1、检测朗读
师:刚才老师看有的同学边读边把重要的内容画出来,我非常欣赏这些让自己的思考留下记号的同学。那我先来看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谁先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只有认真听,你才能发现别人读的闪光点和不足,你才能进步得飞快。
生:读诗
师:你读的时候注意到了用不同颜色表示出的生字,读音很正确,还注意到了古诗的停顿,相当不错了。
谁还愿意读?
生:读诗
师:你不仅注意了停顿,而且很有板有眼,节奏感鲜明,可以当小老师了。(放课件)
很多同学都想读,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读。
(生齐读)
2、理解前两句
师: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了,那你从中读懂这些问题了么?
(指板书上的问题)谁第一个汇报?
生:我弄明白了“谁送谁”这个问题是李白送孟浩然。
师:其他同学同意吧?(生同意。)等会儿坐下,说说你从哪儿读明白的,好吗?
生:我是从题目中知道是送孟浩然。诗是李白写的,说明是李白送孟浩然。
师:很会读书,做到了边读边想。说得也清楚极了。谁接着来?
生;我读明白了在哪送,是在黄鹤楼。
师:请同学们看,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噪。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谁能接着汇报?
生:我读明白了“送到哪”这个问题,李白送孟浩然去扬州的。
师:你从哪里读懂的呢?
生:我从第二句“下扬州”中知道的。
师:那你知道作者为什么用到了“下”这个字么?
生:我想是顺流而下吧
师:想象很正确。古人有诗云:滚滚长江东逝水,可见长江水是自西向东流的。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也就是上游,从江上走想必一定是顺流而下了,所以用了这个字,也因此在第一句中用到了“西辞”。
生:我读懂了“何时送”这个问题,李白是在三月送孟浩然去扬州的。我是从第二句的中知道的。
师:很好,诗中作者写的是什么样的三月呢?
生:是烟花三月。
师;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你们想知道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扬州三月的图片,你们看看还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描绘这扬州的烟花三月?
生:是百花盛开的三月。
师:百花盛开用得好。谢谢你,我明白了。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三月?读明白这个问题的同学可以继续告诉我。
生:我来,是细雨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
生:是百花齐放的三月。
生:是细雨蒙蒙,花红柳绿的三月。
生:阳光明媚的三月。
生:是细雨绵绵,柳暗花明的三月。
生;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三月。
(板书:烟花三月)
师:烟花三月的景美,你们的语言也很美。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两句诗读得也很美呢?
(出示前两句)(指导朗读,指名读)
3、理解后两句
师:正如同学们所读所感, 三月的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最有诗情画意的季节,也是最该携友同游的季节。可是诗人陶醉于这样的景色当中了么?
生:没有
师:为什么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诗的后两句当中知道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出示后两句)
师:诗人的眼中没有美景,那有什么?看见什么了呢?
生:孤帆 远影 碧空
生:长江
师: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画,长江的江面船只如云,那为何作者看见的是孤帆呢?
生1:好友孟浩然已渐渐远去了,李白依依不舍。
生2:李白的目光追随着好友孟浩然,别的什么都没有在李白眼中停留。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李白看见了好朋友孟浩然乘坐的小船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最后---
生:看不见了
师:朋友的船再也看不见时,他只看见了-----
生:长江水在往天边奔流。
师:你独特的感受力令老师吃惊!那李白为什么如此久久伫立江边送孟浩然呢?
生:因为李白和孟浩然是很好的朋友。
生: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0多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拜见孟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孟浩然大加赞赏李白的诗,而且盛情招待他,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师:说的对。看来李白和孟浩然是志同道合,情谊深厚,是忘年之交。
生:几年以后,两人互相思念,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共同游山玩水,赏月看花半个多月。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李白就在那个时候写下了这首诗。
师:那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李白心情怎么样?
生:伤心 难过 依依不舍
(板书:依依不舍)
师:如果那一时候,站在江边送别那么好的朋友的人是你:朋友登上了孤独的小船,风鼓白帆,由近渐远,最后消失在水天之间。你不忍离去,久久伫立岸边,目送千里。深情地凝视着水天一色的地方。那滚滚的东流江水不正象征着你们的友谊么。那时那地,你将会怎样吟咏出这两句诗呢?(出示后两句)
生:指名诵。
师:是啊!你们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4、指导朗读
师:人们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李白目送“孤帆远影碧空尽”有青山为据,流水为证,茫茫的长江水已为李白的真情所动容。如此的深情厚意李白用仅仅28个字就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字有数而意无穷啊。其实朗读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好方法,你们能把自己从诗中感悟到的情感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么?
(师放课件生在乐曲声中练读,再指名读,评价)
师:刚才我看见好多同学已经熟读能诵了,还没有做到的同学加把油!
(指名背诵)
三、拓展
交流积累
师:背诵得真好,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高兴。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诗词当中,历朝历代的赠别送行的诗文不可胜计。同学们平时是不是也积累了一些送别诗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指名背收集的送别诗)
师 :看来同学们平时有积累的习惯,非常好。有的诗意同学们可能还不太懂,你们可以运用我们这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古诗,如果没有注释,你们可以自己运用字典或者到课外搜集资料,自己做必要的注释,这样就能读懂了。
四、小结
师: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侯。
五、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叙事 情谊深厚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情景交融 依依惜别
唯见长江天际流.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学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学案】相关文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学案04-0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案03-2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03-2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导案03-2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04-2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故事07-1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12-0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读03-2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赏析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