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

2024-03-19 红楼梦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 1

  一、主题: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二、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红楼梦》是汉语言艺术的宝藏,这部小说几乎汇集了古典小说和古典文学的所有语态。其语言大致分为四类:纯粹口语体、白中带文的白话体、浅显的文言体、古典雅致的韵文和散文。四种语体统一为基本体式接近口语的白话

  (1)理解、品味、鉴赏、运用《红楼梦》这一汉语言艺术的宝藏。

  (2)鉴赏凸显个性的人物语言

  (3)学习《红楼梦》的谐音艺术

  (4)体会《红楼梦》的.诗化境界,鉴赏、背诵小说中的古典雅致的诗词曲赋,积累丰富语料和言语经验,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运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

  (1)《红楼梦》最大的创作特色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击首尾应。梳理人物和事件的发展演变,体会作者精密巧妙的构思。

  (2)由表及里,多角度深入认识和分析人物。

  3、审美鉴赏与创造:

  (1)鉴赏《红楼梦》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塑造遵循生活的真实,充分体现人物本真的特点。

  (2)鉴赏《红楼梦》中的审美意象,体会小说妙用象征手法,营造审美意象和神秘色彩的特点。

  (3)鉴赏《红楼梦》艺术手法,尤其是善以对比映衬彰显主题、刻画人物的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红楼梦》留下了中华文化的精神烙印,其可谓是一部文化小说,集中华文化之大成

  (1)小说通过女性悲剧控诉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和对人性的漠视,学习曹雪芹独特而进步的女性观。

  (2)鉴赏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

  (3)鉴赏钟鸣鼎食之家的饮食文化。

  三、框架问题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项目学习阶段清单

  项目阶段相关任务项目里程碑进程建议

  第一阶段:导读阶段

  1、阅读导读学案,激发兴趣。

  2、列表分类、梳理并概括前五回的人物出场和故事情节。

  3、拟定《红楼梦》通读时间表

  4、读完<<红楼梦>>全书

  1、认识《红楼梦》艺术高峰和百科全书的特点,拥有浓厚兴趣。

  2、完成前五回的人物出场和故事情节。找到登堂入室的门径。

  3、红楼梦》通读时间表的拟定与实践

  4、测评试卷(合格、良好、优秀)

  评价教学是否成功首先要学生大致读完全书,兴趣是关键。《红楼梦》偏于写日常生活和人情世故的细腻作品学生缺少兴趣。教学要激发学生兴趣,对经典有一种尊崇和敬畏之心。

  《红楼梦》前五回起到纲领作用。设计任务帮助学生迈过这道坎。

  第二阶段:研读阶段

  1、文本细读比较法研究人物形象塑造及方法

  2、列表梳理回目思考并概括《红楼梦》主旨

  3、文本细读评点法研究《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1、内容提要

  2、红楼评点

  3、文学小评论

  4、红楼小课题

  研读切口要小,从一个小段落入手。

  宝黛钗故事(还泪神话、宝黛初见、黛玉半含酸、静日玉生香、宝玉论亲疏、比戏子事件、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怒摔通灵、宝钗双敲、诉肺腑、互剖金兰语、黛玉之死)

  荣宁府大事(演说荣国府、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理家、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敬之死、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抄检大观园)、大观园琐事

  (小红遗帕、晴雯斯扇、龄官画蔷、海棠结社、香菱学诗、芦雪广联诗、探春理家、紫鹃试玉、平儿行权、湘云醉卧、绣春囊风波、晴雯之死)

  第三阶段:研讨阶段任务1: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任务2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

  任务3: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

  任务4: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任务5:体会《红楼梦》的主题人物评论

  文化评论

  文学评论

  小说续写

  综述

  第四阶段:展示阶段

  (一)书面成果展

  (二)口语表达成果展

  (三)制作与表演成果展

  四、项目学习评价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项目学习阶段评价清单

  项目阶段相关任务项目评价量规项目展示项目等第

  第一阶段:导读阶段

  第二阶段:研读阶段

  第三阶段:研讨阶段

  第四阶段:展示阶段

  学习阶段评价要结合具体任务设计具体评价量规。

  五、学习阶段与活动

  课时安排:9课时

  (一)导读课第1—2课时(面:兴趣)(一个半月)(检视式阅读)

  一、课时学习目标:

  1、设计导读学案,激发兴趣,拟定规划,引导学生读完<<红楼梦>>全书

  2、迈过阅读《红楼梦》的“第一道坎”前五回

  3、设计《红楼梦》的项目化学习及评价方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 2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读《红楼梦》,选取较能体现主要人物性格的章节精读,欣赏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提高语言的鉴赏和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读小说中重要场景及描写,梳理贾宝玉的读书清单、拟出贾宝玉朋友圈成员名单并分别绘制成图表,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物性格的积极、消极方面,从不同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物,培养审美意识,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风土人情、文化精神,从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理解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小说内容,以宝玉为中心,辐射其朋友圈,通过读全书、品细节,探究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学方法

  思维导读图示、讨论交流、展示。

  教学课时

  1课时。

  情境阅读任务

  怡红公子乖张痴狂少“志气”红楼姐妹秀外慧中多才情

  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七八岁的贾宝玉以他的通灵说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般新异、这般骇俗惊世的奇谈怪论。第3回《西江月》二词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让读者未见其人,脑海中就有了一个“纨绔叛逆少年”的印象。请研读相关章回,并联系全书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1略读第3回至第36回,试着梳理宝玉的读书清单,并合作探究:从宝玉的读书单中,你看到了他怎样的思想追求?

  任务2通读全书,精读第2回、第36回、第59回中叙写贾宝玉“女儿观”和“男儿观”的细节,完成以下任务:

  (1)书中人物众多,能得到宝玉青睐的却不多,请你帮贾宝玉拟出其微信朋友圈的成员。并说说你发现了宝玉朋友圈的成员有何特点?

  (2)梳理宝玉对人、对物的态度,你觉得宝玉“情”痴在何处?你喜欢这样的“情痴情种”吗?

  (3)宝玉追求自由平等、尊重不同阶层的人、同情弱小、向往自由,具有人性的阳光之美;但是他痴情于黛玉却仍与袭人关系亲密,做不到“一生一世一双人”,没有阶级之分的思想,却在丫鬟开门时怒气攀升,误给了袭人一个“窝心脚”,拜托不了贵族公子哥的习气。请通读全书,结合细节,尝试合作探究:宝玉复杂性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探究提示: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贾宝玉家庭教育等方面探究,即“知人论世”。)

  ④贾宝玉不爱读书,离经叛道,不重视仕途经济,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真真是“天下无能第一”“于国于家无望”。然而,贾宝玉和大观园的姐妹们组成了一个“美妆团队”进行创业,一年后居然成功了,令世人大跌眼镜。为此,天朝日报准备一个版面来报道他们的励志故事。请你以记者的身份写一篇采访稿。要求:600字以上。

  任务3宝玉自搬进了大观园,“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鬟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有一天,刘姥姥又来了……精读第40回,第41回,第42回,结合全书,完成以下任务。

  (1)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招待。刘姥姥在宴会上的表现让众人捧腹大笑。请你选择一种风格,帮宝玉设计一条朋友圈发出来。

  要求:带上圈内几条来自女性好友的留言评论,评论的语言要言简意赅,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紧贴文本细节,精心制作“金陵十二钗”手绘书签。

  在你心中,十二金钗有着什么样的风姿?请紧贴文中有关十二金钗的细节描写,发挥想象,配上最令你心动的画面,题上你最喜欢的人物诗句,设计一套“金陵十二钗”的手绘书签吗。

  (3)《红楼梦》一书对女性的情感描写最值得关注的是金陵十二钗,虽然作者把她们个个写得光彩照人,但结局都不好,令人惋惜,所以刘姥姥开了一家婚姻介绍所,准备帮他们重新找个意中人,请你帮忙配对。

  要求:为金陵十二钗各找一个合适的伴侣,并简要说明理由.不必拘于她们原来的婚恋情况,优先从《红楼梦》中找,没有合适的,可以在四大名著的另三部中找。如果还没有合适的.,可以从整个古代小说作品中找。找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他们的性格、爱好、气质等,匹配度要高。

  教学过程

  一、导读

  说起《红楼梦》,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往往是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的红楼人物:弱不禁风、才华凄绝的潇湘妃子林黛玉;藏愚守拙、冷香在身的扑蝶女子薛宝钗;游乐于女子群中,“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的贾宝玉……《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座巅峰,与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密不可分。作者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百姓,写了900多个人物,称得上典型人物的就有几十个。这么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绝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一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鲁迅评《红楼梦》也说:“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违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如宝钗和袭人,既写她们满脑旧观念,又写她们身上有许多可爱之处;而称得上是个“奸险”人物的王熙风,身上也有聪明、能干、诙谐等优点;即便对宝玉、黛玉这样倾注了作者理想的人物,也没有落入“叙好人完全是好”的窠臼。

  本专题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精读第2回,第36回,第40回,第59回,略读第3回至第36回,围绕贾宝玉这一中心人物,完成阅读任务,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阅读活动

  根据对学生阅读成果的检查、评价,教师确定两个重点分享成果,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1.任务1:梳理贾宝玉的读书清单绘制成图表,并合作探究:从宝玉的读书单中,你看到了他怎样的思想追求?

  贾宝玉的读书单

  从读书单看宝玉的思想追求:他的阅读包含了课内和课外两种书籍,有着非常明显的偏向,他肯定“四书”等儒家经典,却不喜欢读,更不愿意通过苦读儒家经典走上当时人人认为是正道的仕途之路。他喜欢读的是能表现人的真性情的诗词歌赋和市井文学类的课外书。他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却向往道家的自然人性,并用佛家的出世哲学及道家哲学与儒家对抗,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与家长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彻底否定读书做官的传统道路。对日渐没落的家族而言,宝玉没有责任感,是“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因此,在现代人眼中,宝玉的阅读量很大,但是在当时仍会被说成“不喜读书”。

  2.任务2:(1)拟出贾宝玉朋友圈成员名单并绘制成图表,分析宝玉朋友圈成员的特点。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 3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多角度评析。

  2、透过人物命运深入探究人物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多角度把握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难点:品读诗词,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学生课前准备,通读相关情节和诗词,对人物有自己的初步认识和把握。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大观园里,可谓百花齐放。其中有一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绛珠仙草,还有一位是众人眼中标准的大家闺秀,她们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今天我们就走人大观园,走进黛玉和宝钗的世界。

  (一)学习活动一: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位光彩夺目的女性,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试从她们的出身、日常生活、性格、才华、学识、待人、处事等方面比较评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言行举止来比较分析黛玉和宝钗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活动二:正所谓“诗如其人”,读黛玉和宝钗的诗词,你可以窥见她们各自怎样的性格。设计意图:从情节的浅层次梳理到诗词的深层次解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黛玉和宝钗的性格,走进她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认识到诗歌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载体,品读黛玉和宝钗的诗歌有助于我们更形象具体地把握人物形象。设计依据: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学生活动:诵读诗词,自主解读诗歌,小组交流,相互补充,交流分享。

  (三)学习活动三:假如你是贾宝玉,你更愿意娶谁为妻?你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的情节从恋爱婚姻的角度阐释。

  设计意图:借助语言情境的.设计,试图通过角色代入创设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小说人物的经历、处境、性格、人生追求等方面出发,替人物选择合适的人生伴侣。同时引导学生在被动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和主动选择人生伴侣、为爱结婚和受权势诱惑结婚等的思维碰撞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设计依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

  (四)学习活动四:在曹雪芹的笔下,黛玉和宝钗都是有“行止见识”的女子,最终一个泪尽而逝,一个独守空房,试探究她们悲剧的根源。设计意图:造成二人悲剧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从认为自身到小说中其他人物,进而到社会大背景。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作家对他笔下人物形象的塑造必然有其一定的意图。曹雪芹塑造黛玉和宝钗悲剧形象,正是为了揭露封建社会摧残美好女性的罪恶,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像黛玉和宝钗一样被社会吞噬的女孩还有许许多多,激发学生怀着悲悯的情怀走进文本,去关注她们的喜怒哀乐。设计依据: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

  作业设计:结合本课所学从《红楼梦》中再找一组人物比较分析他们的性格,并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诗词,并有选择性地读懂一些诗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吟诵、鉴赏诗词,进一步把握《红楼梦》中人物性格,提高古代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对比赏读钗黛诗词,体会诗作寄寓的不同思想情感,品味诗词中的音韵美、情感美、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透过意象窥探背后的情感寄托,体会古代诗词优良传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对比

  赏读钗黛诗词,体会诗作寄寓的不同思想情感,进一步把握《红楼梦》中人物性格。

  三、教学难点学习

  透过意象窥探背后的情感寄托,体会《红楼梦》诗词中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底蕴。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听音入境,在回忆诗词中感受诗才

  课前播放音乐《葬花吟》,学生听音感受,教师做如下导入:我们课前聆听了一段歌曲,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吗?《葬花吟》(齐答)。教师点拨:《葬花吟》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全部哀音的代表。诗中写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通过这如泣如诉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在这种处境中所受到的折磨、威胁和摧残,可以体会到这位叛逆者在预感到自己的爱情理想行将破灭时发出的花落人亡的悲痛和哀愁。那么关于《红楼梦》中的诗词,大家还能想到哪些?学生回忆,教师点拨:《枉凝眉》、《好了歌》、《终身误》等等,继续提问:擅于作诗的人能想到哪些?顺势引入:林黛玉、薛宝钗。那么,今天我们就借这两位才女的诗作对比赏读来进行一番研讨。

  (二)感知诗作,初步体悟诗风差异

  1.回忆诗词,思考其作用

  通过刚刚的回忆,之前的专题接触过的歌谣、灯谜、判词等形式,思考《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异彩纷呈的诗词能否去掉?

  学生思考,总结诗词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

  ①烘托意境、增添文化底蕴与古典文学魅力;

  ②透过诗词看作者的创作心境,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性情与思想

  ③诗词作为情感载体,能够表达人物观点,隐喻人物命运。

  2.课前预习,明确阅读回目

  学生回忆相关章节,温故知新,关注诗词,初步感知。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3.透过诗社雅号初探诗风与气质

  教师提问:在第三十七回中偶结海棠社,分别赋予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雅号,学生回忆作答:黛玉被称为:潇湘妃子;宝钗则以蘅芜君冠名。(齐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诗社雅号中思索“妃子”(多愁善感的柔美之风)与“君”(端庄大气的`儒雅之风)称呼背后的寓意与象征,初探二人诗风的差异。

  4.捕捉意象,为诗作的研讨筑基铺路。

  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回忆所研讨的回目中着眼的三个意象:海棠、菊花、柳絮。

  5.交流研讨,汇报交流

  学生结合学案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在组内进行交流研讨,时间5分钟,派代表汇报交流。

  (二)研读交流,透过诗作看人物形象

  1.共咏海棠诗,从诗风赏钗黛形象

  《红楼梦》中有很多水平很高、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诗词曲赋,如黛玉、宝钗等人写的一组“白海棠诗”,就显露出人物的情趣和性格。

  (1)吟诵品诗韵

  此番作诗“菱洲限韵,藕榭监场”,请学生尝试通过诵读吟咏体会韵律的巧妙与美感。

  随机找学生诵读,请其同桌作点评,尝试诵读体会。

  (2)对比赏诗风

  李纨对钗黛二人的诗风各用四字作结,请从原著中找出,结合李纨的评价赏析诗歌。

  林黛玉:风流别致;薛宝钗:含蓄浑厚

  学生任选诗句或意象思考如何体现这一特点?

  经过研讨,学生各抒己见。从炼字、意象、意境等角度进行鉴赏阐述。

  参考:林黛玉:风流别致

  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

  ①看花人由白海棠的高洁白净想象到栽培它的该不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碾冰为土玉为盆”,从侧面烘染白海棠的冰清玉洁,想象别致。

  ②海棠白净如梨蕊,突出了其高贵品格,其有梅的精魂与风韵。“偷来”、“借得”的说法,更增添了诗句的巧妙别致。

  ③白海棠的这种精神品格,其实就是具有诗人气质的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体现。众人看了,感受到的当然是“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

  ④秋天萧瑟,又是深闺怨女,并且在“拭啼痕”,虽仍写海棠的高洁白净,带有愁戚伤感的感情色彩。这当然又是林黛玉的“别一样心肠”。

  薛宝钗:含蓄浑厚

  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①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大家闺秀的矜持心理。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②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③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

  ④“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端庄,“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2.同拟菊花题,从心境探钗黛形象

  学生结合学案上第三十八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薛宝钗所做的《忆菊》、《画菊》,林黛玉所做的《咏菊》、《问菊》、《菊梦》五首诗,体会在相同的意象“菊花”背后寄寓的不同人物心境。

  创设问题情境:此组菊花诗的最大特点是以花写人,托物言志,诗中的看花人都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请任选一首谈谈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充分放给学生选择的和发挥的空间,教师不做限制,只在学生发表见解时予以引导和点拨,从意象的选用、陶潜诗词的化用、典故的运用、首尾联的呼应、画面的描摹等多角度谈感受,若时间允许,尽可能给更多的学生机会,在交流碰撞中汲取思想的精华,各个视角捕捉人物的性情与心境。)

  3.各展咏絮才,从志向悟钗黛形象

  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二人借柳絮这一意象抒发心志,黛玉创作了《唐多令咏柳》,宝钗写就了《临江仙咏柳》,这二首词能够比较鲜明地体现二人的志向与追求,在教学中设置如下研讨问题:

  (1)“钗黛有其德,各展咏絮才。千秋自本色,高下凭君裁。”结合身世背景,试探究两首词中寄寓的钗黛二人思想志向的差异。

  参考:

  黛玉:从“粉堕”、“香残”、“漂泊”、“白头”、“无人收”描写出柳絮堕枝飘残,被东风吹落、飘泊无根的特点,抒发年华易逝又感叹自己寄人篱下、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哀愁。

  宝钗:从“均匀”、“蜂围蝶阵”、“修笑本无根”、“上青云”描绘出柳絮的轻柔美好、自如飞舞、乘风向上的特点,形象地表现了大观园中处事得体、深受众人喜欢的宝钗不会像落絮那样“随逝水”、“委芳尘”,而是要“凭借力”、“上青云”——踌躇满志,意欲攀登封建统治宝座的愿望。

  (2)吟唱诗词,更添意趣。如若由你来为上述两首词谱曲,你会选择怎样风格的旋律呢?请结合原词加以说明。

  由于两首词格调风格比较明显,因此化用古词新唱等形式让学生从更多角度体会,打开审美的多维通道,学生自然联想到黛玉“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的缠绵悱恻与婉转空灵,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坚定大气与高亢激昂。

  (三)总结升华,从诗词中关照人生。

  1.诗为心声,画乃心迹,通过对比总结差异。

  通过钗黛组诗的对比,你能体味到二人的诗风有怎样的差异?

  师生共同总结:

  李纨认为宝钗是“含蓄浑厚”,黛玉是“风流别致”,脂砚斋认为“逸才仙品固让颦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两相比较,可以看出,一个是浑厚稳重,一个是多愁善感;一个是藏愚守拙,一个是锋芒毕露。

  2.发掘隐喻,从诗词角度探究人生追求。

  透过诗词的隐喻,作者的才情,你对林黛玉、薛宝钗二人的性情与人生追求有哪些新的认识?

  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宦家遗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是率直重情的“泪美人”,一个是深沉理智的“冰美人”;一个是飘散着诗意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追求功利的现实主义者;一个冰雪聪明,一个博学多识,;一个孤芳自赏,一个广得人缘;一个成为叛逆者的榜样,一个是为人妻遵守“妇道”的榜样。

  3.温故知新,从诗词角度关照人物命运。

  回忆所学二人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进一步体会和把握其创作才华与悲剧命运的写照。

  在之前的专题学习中,从情节中体会到爱情的不顺、命运的多舛,生活的不幸,感悟其悲剧人生,从本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领略其才华横溢却落得香消玉殒的命运结局,更增其悲。

  4.拓展延伸:解读红楼梦中其他人物的悲剧意味

  《红楼梦》中,不论贵为皇妃,还是贱为奴隶;

  不论愤世嫉俗,还是恪守礼教;

  不论蹈身槛外,还是顺天从命;

  不论温和静淑,还是旷达不羁,最终都逃脱不掉悲剧的结局。

  顺势回归第五回情节,促进学生理解谐音的意味和寓意。

  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

  师生共同总结:《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诗词曲赋不单单是情节发展的点缀之笔,而是与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故事的发展与思想的呈递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四)小结作业,从诗词中读懂人物。

  搜集《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品味诗词对人物心声传达的妙处,以《我读懂了XXX》为题写一篇小作文,400字左右,下节课汇报交流。

  (五)板书设计

  海棠

  潇湘妃子风流别致

  菊花

  蘅芜君含蓄浑厚

  柳絮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 5

  教学目标

  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初读《红楼梦》,复述故事梗概;

  3、能陈述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

  1、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2、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的关系。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

  1、讲述;

  2、阅读指导;

  3、练习。

  教学过程

  一、神话故事导入:

  “木石前盟”:

  传说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毒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爲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以上为“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可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但同时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

  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就是“木石前盟”的来由。

  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即来源于我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本学期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红楼梦》,欣赏中国古典名著的`精美故事,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板书:《红楼梦》标题

  二、《红楼梦》是一部怎样的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王蒙点评说:“《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

  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迄今已有十八种文字六十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发行,它是世界文学第一流的珍品,已经并且必将愈来愈多地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欣赏和赞扬!

  三、如此一部中华瑰宝,你读过吗?你对《红》了解多少?

  617班阅读《红》的状况:

  618班阅读《红》的状况:

  建议:拥有一本《红楼梦》,常读常思。

  四、如此一部奇书,到底是怎样一个才子?如何成就了这部千古名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曹雪芹?了解《红楼梦》的成书过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茅盾的文章——《红楼梦》导言。

  (一)

  1、阅读《导言》第一部分,找出本部分的中心句。

  明确:文末句。

  2、口述曹雪芹的身世背景:

  注意点:不宜过深,以书本为主。曹寅——曹颙——曹——曹雪芹,世代官商,曾显赫一时,但终破落,原因何在?请同学在书中划出:“他一家都爱挥霍……本段末。

  3、《红楼梦》的书名变迁史,请大家详细阅读第一节,理出。

  明确:《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红楼梦》。

  (二)

  1、阅读《导言》第二部分,概括本部分主要内容。

  明确:本部分主要介绍《红楼梦》的版本与“增订补作”的情况。

  2、本部分练习(《学习与评价》第3页“学习”之2):

  《红》的后四十回是怎样出现的?真的是偶于鼓担上得来的吗?

  重点强调:由于《红》是未完之作,有很多蓄泄,其中高鄂续写得后四十回比较好,他大致遵循了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完成了《红》的悲剧主题。一个叫程元伟的出版家把曹雪芹的《红》八十回高鄂的后四十回合在一起出版了两次,从此《红》便在中国流行起来。因此,后四十回并不是“偶于鼓担上得来的”

  (三)那么,曹雪芹写这部《红》有何用意呢?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部分,看看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明确:《红》是“一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本部分重在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四)那么,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红楼梦》与其他三部有何本质的区别呢?它同时又有和艺术特色?

  请同学们阅读第四部分。

  五、做《学习与评价》之一、二、三、四。

  六、阅读《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理清《红》的主要人物关系。

  可以采取大家提问的方式进行,纠正并理清人物关系。

  七、能力提升:(一)(二)

  八、拓展阅读:雪墙

  九、整理文学常识:

  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2、曹雪芹的父亲是__________,祖父是____________,曾祖父是_______。

  十、作业处理:

  1。矛盾认为,《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几个创造是什么?

  提示:一是从中国小说发展的过程上看来,《红楼梦》是一个写实主义新阶段的开始。二是把女子作为独立的个人来描写,也是《红楼梦》创始的。三是《红楼梦》是以描写琐细杂乱的饮食男女细事来获得了生活的真实。

  2.《红楼梦》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同点是什么?

  提示:不同点在于:《红楼梦》中的男主人公是和女子同受旧礼教压迫的可怜人儿,《红》中的那些女子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人物。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中,男人作为主体,是什么“风流教主”、“护花使者”,女子作为附庸,使小说里那些作者想象中的“美人儿”。

  3.作者认为《红楼梦》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红》结构上的特点是宛若天成,出乎自然。每一回书中见没有整齐的“结构”,它只是一段的饮食男女细事,但是愈琐细愈零碎,我们所得的印象却愈深。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 6

  一、导入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

  《诉肺腑》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

  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贾政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父子间的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而宝玉挨打正是这种矛盾发展到对抗地步的鲜明而集中的表现。

  《香菱学诗》

  香菱本来就爱读诗,也想学着作诗,但苦于无人指点;来到大观园以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的境界中了,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

  《抄检大观园》

  大观园里住着“金陵十二钗”中的六位青年女子,只有宝玉是惟一的男子,此外,还有为这些人服务的大群婢女。

  抄检大观园的'起因是,贾母的丫头傻大姐在园内山石背后抢到了一个“绣春囊”——这是当时男女青年表示爱情的一种信物,其实并不足怪,但在持有双重道德标准的荣国府当家人的眼里却如同洪水猛兽,深恐因此而败坏自己的家声,必欲查个水落五出而后已,这是就事情的表象而言。如果往深处追究,还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荣国府内大房和二房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王夫人清除宝玉身边“妖艳”丫头的意图——从王夫人拒绝凤姐“平心静气暗暗察访”的办法,而采取王善保家的抄检之策,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这场旨在整肃荣国府内部秩序、改善人际关系的闹剧,其结果恰恰走向了自身愿望的反面,它使府内的各种矛盾更加激化,从此,不仅大观园失去了往日的平静和安乐,连荣国府也日见其衰颓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探春“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番话,可说是给这场闹剧做了一个精辟的总结,揭示了它的悲剧实质。

  作为这场闹剧的牺牲品的只能是奴才,有些受迫害而死,有些被逐出府,连充当抄检急先锋的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也挨了耳光,成了现世报。

  四、品读鉴赏

  《诉肺腑》提示:

  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朗读人物对话部分和心理描写部分,仔细体味其思想感情。

  方法;点评法

  1.课文第三段,史湘云以及袭人对宝玉规劝的一段对话描写: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得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

  这段对话,充分表现了宝玉厌恶仕途,不愿与士大夫交接,蔑视封建道德伦常规范,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史湘云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但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不及宝钗那样深。史湘云的言词表现了她的娇憨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袭人与湘云一起规劝宝玉,表明了袭人与宝权所遵奉的行为规范是一致的。显然,湘云、宝钗对宝玉的规劝是善意的、真诚的;宝玉的反感,是自然的、真实的,都是无可指责的。

  2.课文第三段,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玉斥为说“混账话”,并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

  袭人道:“……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宝玉视黛王从来不讲“混账话”,显然,这是宝黛爱情的根本。

  3.课文第四段描写了黛玉听了宝玉的知心之语后的内心状态: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烧,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

  “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这八个字,极其准确地概括了黛玉此刻复杂的心理状态。黛王幼年间也曾受过封建教育,但并不严格,封建礼教和功名利禄观念对她的影响微乎其微,因而保持了纯真的天性;又因父母早逝,生活孤单,她只能从寻求知己中获取感情的慰藉。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 7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了解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能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征。

  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力。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2、初步了解《红楼梦》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能结合经典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脑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

  师: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的人生有三恨:一恨鲋鱼有利;二是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真是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二、整体感知、全面了解

  1、请把你了解的有关《红楼梦》及其作者的相关情况向大家介绍。

  2、作家作品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三、精读经典情节,感受人物特点

  1、多媒体显示:宝玉摔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挨打、黛玉焚稿等6个经典故事情节的图片及文字内容的相关介绍。

  2、欣赏视频:宝玉摔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挨打、黛玉焚稿等片段。

  3、你说我说大家说:经典情节复述,要求简明扼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最喜欢或感动的故事情节,然后小组代表向同学汇报。

  四、品读主要人物

  结合刚才《红楼梦》经典情节的再现,你认为贾宝玉、林黛玉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分组讨论:代表回答。(师引导学生主要从这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对人物性格进行品评。)

  师总结: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是个貌美若仙、才智过人、体弱多病、品质高洁的人。(多媒体显示)

  五、欣赏其他人物风采

  1、多媒体显示:宝钗、凤姐、探春、湘云、迎春、晴雯、袭人的人物的图片及文字介绍。

  2、学生欣赏美丽图片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人物作介绍,从而激起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六、艺术成就。(多媒体显示)

  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红楼梦》,就小说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两篇读书笔记。

  2、完成《红楼梦》测试题。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 8

  教学说明:

  此课例为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名著导读课,为笔者原创课例。建议放在必修三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之前教学。望各方家指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掌握《红楼梦》相关常识;

  过程与方法:从人物、文学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古今研读状况四个方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体味中国古典文学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人物形象,挖掘作品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幅画面简单、色彩黯淡的图画,却讲述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爱情故事。请你根据这幅画猜猜这个爱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是谁?并且引用书上的四个字来给它取个标题。

  宝黛爱情的渊源:女娲炼石补天,最后剩了一块石头没有用完,便将这块石头丢在青梗峰下。灵石来到人世之前,曾变身为赤瑕宫神瑛侍者。他每天用甘露浇灌一株瘦弱的绛珠仙草,后来仙草幻化人形,来到人世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

  过渡语:一场凄美绝伦的爱情,曾令多少人扼腕叹息、情迷红楼。几百年来,《红楼梦》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二、情迷红楼梦

  (一)古人痴迷于红楼梦

  “闻有某贾人女,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邑有士人贪看《红楼梦》,每到入情处,必掩卷冥想,或发声长叹,或挥泪悲啼,寝食并废,匝月间连看七遍,遂致神思恍惚,心血耗尽而死。

  ——清·陈镛《樗散斋丛谈》卷二

  京师有陈某者,设书肆于琉璃厂。光绪庚子避难他徙,比归,则家产荡然,懊丧欲死。一日,访友于乡,友言:“乱难之中,不知何人遗书籍两箱于吾室,吾固业此,趣视之,或可货耳。”陈检视其书,乃精楷抄本《红楼梦》全部,每页十三行,三十字。抄之者各注姓名于中缝,则陆润庠等数十人也。乃知为禁中物,亟携之归,而不敢视人。阅半载,由同业某介绍,售于某国公使馆秘书某,陈遂获巨资,不复忧衣食矣。其书每页之上均有细字朱批,知出于孝钦后之手,盖孝钦最喜阅《红楼梦》也。

  ——徐珂《清稗类钞》

  (二)今人研究红楼

  “红学”“曹学”:被称为三大“显学”之一。

  代表研究专家:刘心武、周汝昌、俞平伯、冯其庸、李玄伯、张锦池

  研究派别:索隐派,考证派,评点派,小说批评派。

  三、红楼梦魅力何在

  (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红楼梦》一书共提到人物983人,其中有名有姓有背景的人物有448人,在四百多人中,为后世所熟知的有数十人。其中家喻户晓的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这些都已成为经典人物形象。对于人物的分析,我们将在即将学习的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里面进行,在此不展开详细分析。

  (二)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文学性强

  1、红楼梦中名——谐音双关,蕴含深意

  贾雨村:谐音“假语存”,意即这本书里的内容都是假话,只是用假语村言的形式来敷衍给读者听,切不可当真。

  甄士隐:谐音“真事隐”,也即本书当中真的事情是被隐藏起来了的,读者不能只看表面的假话。这一方面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字狱的严重。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贾府的四位贵族小姐,其名字的第一个字连在一起谐音“原应叹惜”,以此来暗示四人的悲惨命运。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姓氏谐音“淋血史”,作者借这一个比喻来展现她们三人命运之凄惨程度。

  贾王薛史:《红楼梦》里的四大钟鸣鼎食之家。谐音“家亡血史”,调换顺序之后也可以谐音“假史枉写”。再一次强调这个故事的“虚假性”。

  贾赦,邢氏:贾府的长子长媳,但作者给他们取名却蕴含了深意。谐音“假设形式”,体现的是二人在荣国府的地位形同虚设。

  贾政,贾敬:假正经

  贾赦,贾政:涉政

  2、红楼梦中辞——文采出众

  全书共有诗词曲赋数百首。其中著名诗词有:

  林黛玉《葬花吟》,贾宝玉《芙蓉诔》《咏白海棠》以及各种词曲、谶语等。这些诗词曲赋不仅文采出众,而且都蕴含深意,绝不仅仅是一首优秀的诗词曲赋。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全诗使用了两个典故,两处双关。“停机德”赞美宝钗是符合封建统治者要求的女子。

  “咏絮才”暗喻黛玉的才华堪比谢道韫,但她的命运却是值得怜悯的。

  “玉带林中挂”,双关。说林黛玉的文才就像一条精美的'玉带,但造化弄人,她的命运凄惨,诗才完全被众人忽略不计,就像玉带一样最后挂于树枝之上。

  “金簪雪里埋”,双关。金簪指的是宝钗,这句话是说金簪被埋雪中,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雪水冰寒,暗示宝钗后来生活凄凉,生活中没有温情。

  3、红楼梦中言——出色而本色

  兴儿笑道:“奶奶不知道,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叫他‘多病西施。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每常出门或上车,或一时院子里瞥见一眼,我们鬼使神差,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尤二姐笑道:“你们大家规矩,虽然你们小孩子进的去,然遇见小姐们,原该远远藏开。”兴儿摇手道:“不是,不是。那正经大礼,自然远远的藏开,自不必说。就藏开了,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红楼梦》第65回

  总结语言特色:“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

  ——清·刘熙载在《艺概》

  过渡语:《红楼梦》除了文学造诣登峰造极之外,它在历史研究方面也极有价值。它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里细致地记载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社会政治、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大至国家命运、政治决策,小至服装风格、房屋摆设、饮食礼仪、甚至是当时护肤品化妆品的制作,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历史研究

  仅在第1课里,就详细描写了贵族的房屋布局、装修、女子衣饰打扮、吃饭礼仪等。

  示例1:贵族女子衣饰打扮

  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红楼梦》第3回

  示例2:房屋内部装饰风格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红楼梦》第3回

  四、拓展思考

  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张爱玲曾说过,她的一生有三件遗憾之事:

  “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张爱玲

  从张爱玲的人生三憾里,我们可以看出,张爱玲痴迷于红楼梦,但也为红楼梦未完而感到极其遗憾。张爱玲认为,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40回,并不符合曹雪芹本意。红楼梦后40回,历来存在争议,假如由你来给前八十回加一个结尾,你希望给作品加上怎样的结局?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

  师总结:曹雪芹曾在《红楼梦》中预言,四大家族最后结局应该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过曹雪芹已经去世,他的本意如何已经不得而知,高鹗续写的后40回总算是让人物有了最后结局,而且宝黛的爱情悲剧结局也被历来读者所接受。

  一部《红楼梦》,一场人生梦。《红楼梦》是说不尽、品不完的,今天仅选《红楼梦》之一角,用我浅薄的知识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了红楼梦。《红楼梦》中还有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等待大家去徜徉,去探索。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假期闲暇之时,少一些玩乐,多一点阅读,尽力地把《红楼梦》这本我们中华民族的集大成之作传承下去。好书不厌百回读,中华文化我爱护。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红楼梦

  人物:个性鲜明

  文学:底蕴深厚

  语言:出色而本色

  历史:研究价值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 9

  [教材分析]

  《红楼梦》以贾府的衰败为背景,主要写一批贵族子女的生活,特别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客观上展示了传统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通过宝黛爱情悲剧的真实描写,表现人生理想的幻灭。

  [教学目标]

  1.从优秀的古典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理清小说情节上的两条主线:一、贾府的兴衰;二、宝黛的爱情悲剧。

  3.通过阅读分析,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相关情节,开展对主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小说情节上的两条主线:一、贾府的兴衰;二、宝黛的爱情悲剧。

  2.通过阅读分析,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相关情节,展开对主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阅读指导:

  就课堂上讨论的两个问题,推荐学生重点阅读以下章回:

  1.第二回、第三十三回、第五十六回、第七十四回(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录暗示贾府衰败的相关片段并加以点评)

  2.第三回、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回、第三十二回、第三十三回至第三十四回、第九十七至九十八回(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宝黛的爱情过程,并分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空前绝后的文学奇迹,毛泽东把它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人们对它阅读、探究的热情经久不衰。今天,我们就小说的故

  事情节,来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到第80回,贾府还没有抄家,能不能看出这个大家庭行将衰败的迹象?如果能,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揭示的?

  2.宝黛爱情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为什么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二、讨论分析问题一

  1.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谈到贾府面临的危机是什么? 一是经济危机。“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二是人才危机,后继乏人“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2.第三十二回“宝玉挨打”一情节中,贾政前后有三次哭?他为什么会哭? 宝玉挨打的过程中,贾政有三次哭,先是王夫人相劝时“泪如雨下”, 听到王夫人哭唤贾珠之名,更是“泪珠似滚瓜一般滚下来”,见到贾母后“跪下含泪”。三次流泪,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伤心,细究其因,不难理解。宝玉是“光宗耀祖”的惟一希望,却偏偏行为偏邪性情乖张,因而使得贾政对宝玉这个不肖子不仅感到愤怒,而且感到后继无人、家道衰败的悲伤绝望。贾政和宝玉的冲突暗示着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行将败落。宝玉挨打只是悲剧的序幕,挽歌的序曲。)

  3.第五十六回“探春理家”这一情节中,探春“兴利除宿弊”进行了多方的改革,为何最终还是没有挽回整个大家庭走向败亡的命运?

  探春尽管很能干,但是,她的“新政”和“改革”并不能解决贾府内外固有的矛盾。她的“兴利除弊”既没有克服贾府的“经济危机”也改变不了贾府主子们的奢侈腐化、糜烂作恶的生活习惯。反倒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就在她主政期间,相继发生了“贾二舍偷娶尤二姨”“酸凤姐大闹宁国府”等一桩桩丑事儿,闹得宁荣两府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乌烟瘴气。最后终于引发了抄检大观园的闹剧。探春“主政”“改革”的失败越发让人感到,贾府衰落的不可避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4.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一章中,抄检的直接后果是什么?暴露出贾府内部哪些矛盾?

  直接后果:大观园中一大批的丫环女子被逼死或赶走,大观园欢乐美好的生活从此结束,人间仙境大观园由盛转衰情节急转直下,悲剧气氛越来越浓贾府及四大家族也日渐衰微。

  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暴露了贾府内部蕴藏已久的人事不和、乱象丛生、及利益盘根错节的问题,家族内部的明争暗斗才是夜抄大观园的本质。正如探春所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小结:

  贾府衰败的迹象:

  经济上――收入有限,生活奢侈。人口繁多,费用巨大。

  家族内――子孙不肖,荒淫腐败。人事不和,明争暗斗。

  三、讨论分析问题二

  1.学生概述宝黛爱情的产生和发展,并就其中一处情节加以简要点评。 宝黛初见―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倾诉肺腑―宝玉挨打―黛玉归天(学生复述主要情节)

  学生就一处精彩的情节简要点评。

  2.宝黛爱情的基础是什么?

  宝黛爱情是以相互了解和思想一致为基础的,宝黛见面时并非一见倾心,而是一见如故。这是同心同性的表现,倒不是因为“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曾见过”。宝黛爱情基础不在郎才女貌。论貌美,宝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论性情,湘云是“英豪阔大宽宏量”,而宝玉却对黛玉情有独钟,就因为有共同的思想基础。

  举例:(宝玉不愿会贾雨村,湘云劝他“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宝玉听了,大觉逆耳,便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吧,我这里仔细腌胶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 ”使湘云非常难堪。这时袭人告诉她宝钗也遭过此冷遇,反能心地宽大,宝玉倒和她生分,而黛玉赌气不理,他却不知赔了多少不是。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这话直接表明宝黛爱情是以不说“混账话”(志同道合)为基础的。)

  3.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试从社会环境,宝黛思想、性格等方面来

  加以分析。

  第一、从社会文化环境上来说,宝黛爱情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制度。

  第二、贾府的衰败。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

  第三,从思想、性格上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这是当时的社会观念所不能容忍的。封建家庭从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是决不可能允许这种恋爱存在和发展下去。

  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

  [板书设计]

  贾府衰败的迹象:

  经济上――收入有限,生活奢侈。人口繁多,费用巨大。

  家族内――子孙不肖,荒淫腐败。人事不和,明争暗斗。

  宝黛爱情悲剧:社会文化因素

  思想性格因素(悲剧的必然性)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红楼梦》,了解清代社会的生活风貌、人情世故以及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2. 把握《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命运变迁,理解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所传达的深刻思想。

  3. 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如网状结构、生动的人物刻画、丰富的象征手法等。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二、阅读时间与安排

  1. 整本书阅读时间约为两个月,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 在阅读过程中,可安排每周一次的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感受。

  三、阅读方法与指导

  1. 引导学生掌握初读回目以梳理整本书内容及主线的方法。可选择含有贾府环境及运势变化和含有众女儿称呼及命运走向的回目进行品读,把握小说的网状结构和主线。

  2. 注重阅读中的思考与感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感悟,为后续的讨论和交流打下基础。

  四、阅读任务与活动

  1. 阅读前五回,概括情节,理解作者的创作主张和全书的纲领。

  2.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命运变迁,探讨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所传达的思想。

  3. 探讨《红楼梦》中的艺术特色,如网状结构、象征手法等,分析其对整部作品的影响。

  4. 开展主题讨论会,围绕《红楼梦》中的某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享观点和见解。

  5. 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和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五、评价与反馈

  1. 通过课堂讨论、阅读笔记、主题讨论会和读书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见解,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3. 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

  通过以上阅读设计的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深入阅读《红楼梦》,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相关推荐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相关文章:

《红楼梦》阅读心得01-31

阅读《红楼梦》的感悟02-14

《红楼梦》阅读体会04-08

红楼梦阅读心得12-29

红楼梦阅读心得03-14

红楼梦的阅读心得05-29

《红楼梦》阅读答案11-07

《红楼梦》阅读题目及答案05-22

《红楼梦》阅读心得感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