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回读后感

2022-04-10 红楼梦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第三回读后感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第三回读后感3篇1

  《红楼梦》前六回中,林黛玉初入贾府这一段印象很深。

  刚刚失去母亲的林黛玉,离开父亲,只身北上,投靠外祖母。虽说外祖母是因为心疼黛玉,才执意接她入贾府照顾,但对当时的黛玉而言,外祖母是陌生的亲人,从未谋面,只在母亲口中听到些只言片语,心中自然十分忐忑,谨小慎微。

  “这林黛玉常听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小心谨慎地打量着一路所见,后与外祖母及舅母、众姐妹、嫂子相见,“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

  “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也体现了黛玉的谨慎。

  后与宝玉相见时,宝玉见黛玉也没有玉,只自己有,生气要摔玉,众人忙哄劝住,读到这里,我就在想,一路小心谨慎的黛玉该有多自责啊。

  果然下文写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

  听蒋勋老师讲解才知道,林黛玉那时只有十二三岁,就又佩服起她来。

  到贾家这样规矩森严的大家族,礼仪、言谈没出半点错,着实厉害。

  十二三岁的我还是抗拒走亲戚,不知道要说什么,老是躲在妈妈身后的扭捏害羞的小孩子,对比之下实在佩服黛玉。

  后文中讲林姑娘经常暗自落泪,自己看时觉得确实让人觉得厌烦,但想到她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又不免心疼。

  记得我上高一时住校,一个月回家一次,开学前两周特别兴奋,新环境,新朋友,到第三周开始疯狂想家,白天上课,同学说说笑笑,不觉得。到晚上睡觉时,就从枕头底下拿出全家福,默默流泪。

  想黛玉小小年纪就离开家,到全然陌生的环境,着实令人心疼。再看黛玉常常暗自落泪就多了些理解。

红楼梦第三回读后感3篇2

  在第三回中,主要讲的是林黛玉初入荣国府。从这一回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做事细心,谨慎,深知人情世故。

  黛玉入住贾府时,岁数也不大,还算是一个孩子,但她却对身边的事情观察入微,“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试问有哪个孩子会去观察这些,想到这些?从这里看,林如海是小看他女儿了,这哪像是“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的孩子呢?林黛玉的细心在文中多次可见,从"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便可推断出,这是她外祖之长房;还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甚至连所经之处也都仔仔细细地观察。

  除了细致观察,林黛玉的礼数也是很周全的。“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一个孩子能够想到这些已是不容易,还要做到,这更是难。虽然林黛玉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但毕竟年纪还小,又是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要静下心来,不多言不多行实在不易。由此看出,林黛玉很识大体,懂得礼节。到王夫人屋里时,老嬷嬷们让黛玉到炕上坐,“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从细节中再显黛玉礼数周全。当贾赦不来接见,但传回话时,黛玉还是要“连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明明人都没在跟前,但该有的礼数,林黛玉是一点也没拉下。

红楼梦第三回读后感3篇3

  暑假期间我读了《红楼梦》一书,它是由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家喻户晓的四大经典名著之一。这本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的`描绘,深刻而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伦理关系、政治吏治……满腔悲愤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

  这本书在描写人物的技巧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精雕细刻出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是这样的。“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样的外貌描写让我们对王熙凤印象深刻,像刻在脑海里似的。在众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欢薛宝钗了,因为她不仅性格温和,而且长得美丽大方还很会说话,讨人喜欢。书中写道:有一次宝钗生日,院里搭了个戏台,贾母先叫宝钗点,宝钗点了个贾母喜欢的《西游记》,贾母很是喜欢,宝钗不仅善解人意会说话,而且很有才华,有一次元妃来了,她让宝钗、黛玉等姐妹各题一匾一诗,大家看了看觉得还是宝钗和黛玉写得最好。宝钗还提醒宝玉不要和元妃唱对台戏,让宝玉把“绿玉”改作“绿蜡”并把典故讲给他听。书中曹雪芹刻画了许许多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读着读着,我的眼前好像浮现出他们的身影。曹雪芹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最让我喜欢的还是《红楼梦》里的古诗词了,这是有了这些诗词《红楼梦》才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些诗句中我最喜欢“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这首诗是说,黛玉在为宝玉流泪,除了为宝玉还能为谁呢?本来在为宝玉流泪,收到宝玉赠送的手帕,知道宝玉深知她的心意,于是哭得更厉害了。上面这两句话是林黛玉的心声,但是,她之所以会在那个时候将这两句话说出来,正是因为当时的环境,因为那方帕子而引出的感慨。

  我喜欢《红楼梦》,不仅是因为这本书刻画人物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更是因为这本书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百花园。

【红楼梦第三回读后感3篇】相关文章:

红楼梦第三回100字读后感01-27

红楼梦第三回读后感(通用7篇)03-15

红楼梦读书笔记第三回600字范文02-22

阅读红楼梦第三回读书笔记(通用6篇)01-27

读后感《红楼梦》11-19

红楼梦研究之《红楼梦》读后感09-13

红楼梦读后感初中03-11

大学红楼梦读后感02-27

写红楼梦读后感02-09

寒假红楼梦读后感12-02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