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梦教案 1
教学说明:
此课例为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名著导读课。建议放在必修三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之前教学。望各方家指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掌握《红楼梦》相关常识;
过程与方法:从人物、文学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古今研读状况四个方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体味中国古典文学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人物形象,挖掘作品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幅画面简单、色彩黯淡的图画,却讲述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爱情故事。请你根据这幅画猜猜这个爱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是谁?并且引用书上的四个字来给它取个标题。
宝黛爱情的渊源:女娲炼石补天,最后剩了一块石头没有用完,便将这块石头丢在青梗峰下。灵石来到人世之前,曾变身为赤瑕宫神瑛侍者。他每天用甘露浇灌一株瘦弱的绛珠仙草,后来仙草幻化人形,来到人世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
过渡语:一场凄美绝伦的爱情,曾令多少人扼腕叹息、情迷红楼。几百年来,《红楼梦》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二、情迷红楼梦
(一)古人痴迷于红楼梦
“闻有某贾人女,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邑有士人贪看《红楼梦》,每到入情处,必掩卷冥想,或发声长叹,或挥泪悲啼,寝食并废,匝月间连看七遍,遂致神思恍惚,心血耗尽而死。
——清·陈镛《樗散斋丛谈》卷二
京师有陈某者,设书肆于琉璃厂。光绪庚子避难他徙,比归,则家产荡然,懊丧欲死。一日,访友于乡,友言:“乱难之中,不知何人遗书籍两箱于吾室,吾固业此,趣视之,或可货耳。”陈检视其书,乃精楷抄本《红楼梦》全部,每页十三行,三十字。抄之者各注姓名于中缝,则陆润庠等数十人也。乃知为禁中物,亟携之归,而不敢视人。阅半载,由同业某介绍,售于某国公使馆秘书某,陈遂获巨资,不复忧衣食矣。其书每页之上均有细字朱批,知出于孝钦后之手,盖孝钦最喜阅《红楼梦》也。
——徐珂《清稗类钞》
(二)今人研究红楼
“红学”“曹学”:被称为三大“显学”之一。
代表研究专家:刘心武、周汝昌、俞平伯、冯其庸、李玄伯、张锦池
研究派别:索隐派,考证派,评点派,小说批评派。
三、红楼梦魅力何在
(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红楼梦》一书共提到人物983人,其中有名有姓有背景的人物有448人,在四百多人中,为后世所熟知的有数十人。其中家喻户晓的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这些都已成为经典人物形象。对于人物的分析,我们将在即将学习的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里面进行,在此不展开详细分析。
(二)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文学性强
1、红楼梦中名——谐音双关,蕴含深意
贾雨村:谐音“假语存”,意即这本书里的内容都是假话,只是用假语村言的形式来敷衍给读者听,切不可当真。
甄士隐:谐音“真事隐”,也即本书当中真的事情是被隐藏起来了的,读者不能只看表面的假话。这一方面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字狱的严重。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贾府的四位贵族小姐,其名字的第一个字连在一起谐音“原应叹惜”,以此来暗示四人的悲惨命运。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姓氏谐音“淋血史”,作者借这一个比喻来展现她们三人命运之凄惨程度。
贾王薛史:《红楼梦》里的四大钟鸣鼎食之家。谐音“家亡血史”,调换顺序之后也可以谐音“假史枉写”。再一次强调这个故事的“虚假性”。
贾赦,邢氏:贾府的长子长媳,但作者给他们取名却蕴含了深意。谐音“假设形式”,体现的是二人在荣国府的地位形同虚设。
贾政,贾敬:假正经
贾赦,贾政:涉政
2、红楼梦中辞——文采出众
全书共有诗词曲赋数百首。其中著名诗词有:
林黛玉《葬花吟》,贾宝玉《芙蓉诔》《咏白海棠》以及各种词曲、谶语等。这些诗词曲赋不仅文采出众,而且都蕴含深意,绝不仅仅是一首优秀的诗词曲赋。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全诗使用了两个典故,两处双关。“停机德”赞美宝钗是符合封建统治者要求的女子。
“咏絮才”暗喻黛玉的才华堪比谢道韫,但她的命运却是值得怜悯的。
“玉带林中挂”,双关。说林黛玉的文才就像一条精美的玉带,但造化弄人,她的命运凄惨,诗才完全被众人忽略不计,就像玉带一样最后挂于树枝之上。
“金簪雪里埋”,双关。金簪指的.是宝钗,这句话是说金簪被埋雪中,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雪水冰寒,暗示宝钗后来生活凄凉,生活中没有温情。
3、红楼梦中言——出色而本色
兴儿笑道:“奶奶不知道,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我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叫他‘多病西施。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每常出门或上车,或一时院子里瞥见一眼,我们鬼使神差,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尤二姐笑道:“你们大家规矩,虽然你们小孩子进的去,然遇见小姐们,原该远远藏开。”兴儿摇手道:“不是,不是。那正经大礼,自然远远的藏开,自不必说。就藏开了,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红楼梦》第65回
总结语言特色:“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
——清·刘熙载在《艺概》
过渡语:《红楼梦》除了文学造诣登峰造极之外,它在历史研究方面也极有价值。它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里细致地记载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社会政治、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大至国家命运、政治决策,小至服装风格、房屋摆设、饮食礼仪、甚至是当时护肤品化妆品的制作,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历史研究
仅在第1课里,就详细描写了贵族的房屋布局、装修、女子衣饰打扮、吃饭礼仪等。
示例1:贵族女子衣饰打扮
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红楼梦》第3回
示例2:房屋内部装饰风格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红楼梦》第3回
四、拓展思考
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张爱玲曾说过,她的一生有三件遗憾之事:
“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张爱玲
从张爱玲的人生三憾里,我们可以看出,张爱玲痴迷于红楼梦,但也为红楼梦未完而感到极其遗憾。张爱玲认为,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40回,并不符合曹雪芹本意。红楼梦后40回,历来存在争议,假如由你来给前八十回加一个结尾,你希望给作品加上怎样的结局?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
师总结:曹雪芹曾在《红楼梦》中预言,四大家族最后结局应该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过曹雪芹已经去世,他的本意如何已经不得而知,高鹗续写的后40回总算是让人物有了最后结局,而且宝黛的爱情悲剧结局也被历来读者所接受。
一部《红楼梦》,一场人生梦。《红楼梦》是说不尽、品不完的,今天仅选《红楼梦》之一角,用我浅薄的知识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了红楼梦。《红楼梦》中还有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等待大家去徜徉,去探索。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假期闲暇之时,少一些玩乐,多一点阅读,尽力地把《红楼梦》这本我们中华民族的集大成之作传承下去。好书不厌百回读,中华文化我爱护。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红楼梦
人物:个性鲜明
文学:底蕴深厚
语言:出色而本色
历史:研究价值
红楼梦教案 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了解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能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征。
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力。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2、初步了解《红楼梦》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能结合经典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脑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
师: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的人生有三恨:一恨鲋鱼有利;二是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真是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二、整体感知、全面了解
1、请把你了解的有关《红楼梦》及其作者的相关情况向大家介绍。
2、作家作品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三、精读经典情节,感受人物特点
1、多媒体显示:宝玉摔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挨打、黛玉焚稿等6个经典故事情节的图片及文字内容的相关介绍。
2、欣赏视频:宝玉摔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挨打、黛玉焚稿等片段。
3、你说我说大家说:经典情节复述,要求简明扼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最喜欢或感动的故事情节,然后小组代表向同学汇报。
四、品读主要人物
结合刚才《红楼梦》经典情节的再现,你认为贾宝玉、林黛玉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分组讨论:代表回答。(师引导学生主要从这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对人物性格进行品评。)
师总结: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是个貌美若仙、才智过人、体弱多病、品质高洁的人。(多媒体显示)
五、欣赏其他人物风采
1、多媒体显示:宝钗、凤姐、探春、湘云、迎春、晴雯、袭人的人物的图片及文字介绍。
2、学生欣赏美丽图片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人物作介绍,从而激起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六、艺术成就。(多媒体显示)
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红楼梦》,就小说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两篇读书笔记。
2、完成《红楼梦》测试题。
红楼梦教案 3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多角度评析。
2、通过人物命运深入探究人物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多角度把握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难点:品读诗词,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通读相关情节和诗词,对人物有自己的初步认识和把握。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大观园里,可谓百花齐放。其中有一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绛珠仙草,还有一位是众人眼中标准的大家闺秀,她们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今天我们就走人大观园,走进黛玉和宝钗的世界。
(一)学习活动一: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位光彩夺目的女性,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试从她们的出身、日常生活、性格、才华、学识、待人、处事等方面比较评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言行举止来比较分析黛玉和宝钗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活动二:正所谓“诗如其人”,读黛玉和宝钗的诗词,你可以窥见她们各自怎样的性格。设计意图:从情节的浅层次梳理到诗词的深层次解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黛玉和宝钗的性格,走进她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认识到诗歌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载体,品读黛玉和宝钗的诗歌有助于我们更形象具体地把握人物形象。设计依据: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学生活动:诵读诗词,自主解读诗歌,小组交流,相互补充,交流分享。
(三)学习活动三:假如你是贾宝玉,你更愿意娶谁为妻?你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的情节从恋爱婚姻的角度阐释。
设计意图:借助语言情境的设计,试图通过角色代入创设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小说人物的经历、处境、性格、人生追求等方面出发,替人物选择合适的人生伴侣。同时引导学生在被动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和主动选择人生伴侣、为爱结婚和受权势诱惑结婚等的思维碰撞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设计依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
(四)学习活动四:在曹雪芹的笔下,黛玉和宝钗都是有“行止见识”的女子,最终一个泪尽而逝,一个独守空房,试探究她们悲剧的根源。设计意图:造成二人悲剧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从认为自身到小说中其他人物,进而到社会大背景。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作家对他笔下人物形象的塑造必然有其一定的意图。曹雪芹塑造黛玉和宝钗悲剧形象,正是为了揭露封建社会摧残美好女性的罪恶,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像黛玉和宝钗一样被社会吞噬的女孩还有许许多多,激发学生怀着悲悯的情怀走进文本,去关注她们的喜怒哀乐。设计依据: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
作业设计:结合本课所学从《红楼梦》中再找一组人物比较分析他们的性格,并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红楼梦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诗词,并有选择性地读懂一些诗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吟诵、鉴赏诗词,进一步把握《红楼梦》中人物性格,提高古代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对比赏读钗黛诗词,体会诗作寄寓的不同思想情感,品味诗词中的音韵美、情感美、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通过意象窥探背后的情感寄托,体会古代诗词优良传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对比
赏读钗黛诗词,体会诗作寄寓的不同思想情感,进一步把握《红楼梦》中人物性格。
三、教学难点学习
通过意象窥探背后的情感寄托,体会《红楼梦》诗词中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底蕴。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听音入境,在回忆诗词中感受诗才
课前播放音乐《葬花吟》,学生听音感受,教师做如下导入:我们课前聆听了一段歌曲,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吗?《葬花吟》(齐答)。教师点拨:《葬花吟》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全部哀音的代表。诗中写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通过这如泣如诉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在这种处境中所受到的折磨、威胁和摧残,可以体会到这位叛逆者在预感到自己的爱情理想行将破灭时发出的花落人亡的悲痛和哀愁。那么关于《红楼梦》中的诗词,大家还能想到哪些?学生回忆,教师点拨:《枉凝眉》、《好了歌》、《终身误》等等,继续提问:擅于作诗的人能想到哪些?顺势引入:林黛玉、薛宝钗。那么,今天我们就借这两位才女的诗作对比赏读来进行一番研讨。
(二)感知诗作,初步体悟诗风差异
1.回忆诗词,思考其作用
通过刚刚的回忆,之前的专题接触过的歌谣、灯谜、判词等形式,思考《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异彩纷呈的诗词能否去掉?
学生思考,总结诗词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
①烘托意境、增添文化底蕴与古典文学魅力;
②通过诗词看作者的创作心境,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性情与思想
③诗词作为情感载体,能够表达人物观点,隐喻人物命运。
2.课前预习,明确阅读回目
学生回忆相关章节,温故知新,关注诗词,初步感知。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3.通过诗社雅号初探诗风与气质
教师提问:在第三十七回中偶结海棠社,分别赋予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雅号,学生回忆作答:黛玉被称为:潇湘妃子;宝钗则以蘅芜君冠名。(齐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诗社雅号中思索“妃子”(多愁善感的柔美之风)与“君”(端庄大气的儒雅之风)称呼背后的寓意与象征,初探二人诗风的差异。
4.捕捉意象,为诗作的研讨筑基铺路。
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回忆所研讨的回目中着眼的三个意象:海棠、菊花、柳絮。
5.交流研讨,汇报交流
学生结合学案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在组内进行交流研讨,时间5分钟,派代表汇报交流。
(二)研读交流,通过诗作看人物形象
1.共咏海棠诗,从诗风赏钗黛形象
《红楼梦》中有很多水平很高、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诗词曲赋,如黛玉、宝钗等人写的一组“白海棠诗”,就显露出人物的情趣和性格。
(1)吟诵品诗韵
此番作诗“菱洲限韵,藕榭监场”,请学生尝试通过诵读吟咏体会韵律的巧妙与美感。
随机找学生诵读,请其同桌作点评,尝试诵读体会。
(2)对比赏诗风
李纨对钗黛二人的诗风各用四字作结,请从原著中找出,结合李纨的评价赏析诗歌。
林黛玉:风流别致;薛宝钗:含蓄浑厚
学生任选诗句或意象思考如何体现这一特点?
经过研讨,学生各抒己见。从炼字、意象、意境等角度进行鉴赏阐述。
参考:林黛玉:风流别致
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
①看花人由白海棠的高洁白净想象到栽培它的该不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碾冰为土玉为盆”,从侧面烘染白海棠的冰清玉洁,想象别致。
②海棠白净如梨蕊,突出了其高贵品格,其有梅的精魂与风韵。“偷来”、“借得”的说法,更增添了诗句的巧妙别致。
③白海棠的这种精神品格,其实就是具有诗人气质的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体现。众人看了,感受到的当然是“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
④秋天萧瑟,又是深闺怨女,并且在“拭啼痕”,虽仍写海棠的高洁白净,带有愁戚伤感的感情色彩。这当然又是林黛玉的“别一样心肠”。
薛宝钗:含蓄浑厚
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①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己,刻画出大家闺秀的矜持心理。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己的一种表现。
②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己写照。“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③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实写自己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
④“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端庄,“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2.同拟菊花题,从心境探钗黛形象
学生结合学案上第三十八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薛宝钗所做的《忆菊》、《画菊》,林黛玉所做的《咏菊》、《问菊》、《菊梦》五首诗,体会在相同的意象“菊花”背后寄寓的不同人物心境。
创设问题情境:此组菊花诗的最大特点是以花写人,托物言志,诗中的看花人都是作者的自己写照。请任选一首谈谈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充分放给学生选择的和发挥的空间,教师不做限制,只在学生发表见解时予以引导和点拨,从意象的选用、陶潜诗词的化用、典故的运用、首尾联的呼应、画面的描摹等多角度谈感受,若时间允许,尽可能给更多的学生机会,在交流碰撞中汲取思想的精华,各个视角捕捉人物的性情与心境。)
3.各展咏絮才,从志向悟钗黛形象
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二人借柳絮这一意象抒发心志,黛玉创作了《唐多令咏柳》,宝钗写就了《临江仙咏柳》,这二首词能够比较鲜明地体现二人的志向与追求,在教学中设置如下研讨问题:
(1)“钗黛有其德,各展咏絮才。千秋自本色,高下凭君裁。”结合身世背景,试探究两首词中寄寓的钗黛二人思想志向的差异。
参考:
黛玉:从“粉堕”、“香残”、“漂泊”、“白头”、“无人收”描写出柳絮堕枝飘残,被东风吹落、飘泊无根的特点,抒发年华易逝又感叹自己寄人篱下、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哀愁。
宝钗:从“均匀”、“蜂围蝶阵”、“修笑本无根”、“上青云”描绘出柳絮的轻柔美好、自如飞舞、乘风向上的特点,形象地表现了大观园中处事得体、深受众人喜欢的宝钗不会像落絮那样“随逝水”、“委芳尘”,而是要“凭借力”、“上青云”——踌躇满志,意欲攀登封建统治宝座的愿望。
(2)吟唱诗词,更添意趣。如若由你来为上述两首词谱曲,你会选择怎样风格的旋律呢?请结合原词加以说明。
由于两首词格调风格比较明显,因此化用古词新唱等形式让学生从更多角度体会,打开审美的多维通道,学生自然联想到黛玉“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的缠绵悱恻与婉转空灵,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坚定大气与高亢激昂。
(三)总结升华,从诗词中关照人生。
1.诗为心声,画乃心迹,通过对比总结差异。
通过钗黛组诗的对比,你能体味到二人的诗风有怎样的差异?
师生共同总结:
李纨认为宝钗是“含蓄浑厚”,黛玉是“风流别致”,脂砚斋认为“逸才仙品固让颦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两相比较,可以看出,一个是浑厚稳重,一个是多愁善感;一个是藏愚守拙,一个是锋芒毕露。
2.发掘隐喻,从诗词角度探究人生追求。
通过诗词的隐喻,作者的才情,你对林黛玉、薛宝钗二人的性情与人生追求有哪些新的认识?
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宦家遗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是率直重情的“泪美人”,一个是深沉理智的“冰美人”;一个是飘散着诗意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追求功利的现实主义者;一个冰雪聪明,一个博学多识,;一个孤芳自赏,一个广得人缘;一个成为叛逆者的榜样,一个是为人妻遵守“妇道”的榜样。
3.温故知新,从诗词角度关照人物命运。
回忆所学二人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进一步体会和把握其创作才华与悲剧命运的写照。
在之前的专题学习中,从情节中体会到爱情的不顺、命运的多舛,生活的不幸,感悟其悲剧人生,从本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领略其才华横溢却落得香消玉殒的命运结局,更增其悲。
4.拓展延伸:解读红楼梦中其他人物的悲剧意味
《红楼梦》中,
不论贵为皇妃,还是贱为奴隶;
不论愤世嫉俗,还是恪守礼教;
不论蹈身槛外,还是顺天从命;
不论温和静淑,还是旷达不羁,
最终都逃脱不掉悲剧的结局。
顺势回归第五回情节,促进学生理解谐音的意味和寓意。
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
师生共同总结:《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诗词曲赋不单单是情节发展的点缀之笔,而是与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故事的发展与思想的呈递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四)小结作业,从诗词中读懂人物。
搜集《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品味诗词对人物心声传达的妙处,以《我读懂了XXX》为题写一篇小作文,400字左右,下节课汇报交流。
(五)板书设计
海棠
潇湘妃子风流别致
菊花
蘅芜君含蓄浑厚
柳絮
红楼梦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美”
2、学习如何评述文学作品的“美”(初步学习写作书评)
【教学设想】
1、合理进行教材整合: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一文安排在第二单元(议论文单元部分),笔者将之安排于授完第三单元的《宝玉挨打》一文后,原因有三:
①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较严密的文学鉴赏思维,这必须立足于对鉴赏对象有较深了解的基础之上;
②从学段学习整体设计思考:可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进行,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教授第一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时评;教授第二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短论;教授第三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书评。
③结合第三单元的“点击链接”(《采尽百花细酿蜜》《奇文共赏写书评》)共同学习。
2、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课内学习: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总结文章写作手法
课外延伸:①研讨《抄检大观园》,进一步鉴赏《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成就;
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习写作书评的一些方法;
③引导学生走入《红楼梦》的艺术殿堂。
课内外结合,体现“阅读探究——评价总结——学习借鉴——反思发展”的学习过程。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学重点】
1、学习“如何赏析”(结合本文,重点学习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情节设计)
2、学习“如何写作”(结合本文,重点学习例证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
(注:此时已进行了《宝玉挨打》一文的整体阅读及人物形象分析,转而分析其情节波澜的设计。)(此环节可安排在《宝玉挨打》一课中进行)
1、思考《宝玉挨打》一文的情节波澜设计:
①学生简述课文情节,明确“宝玉挨打”的原因及过程
②学生阅读思考:
A读完此文,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其情节设计的评述。
B哪一个情节你最感兴趣?为什么?
2、学习小组交流思考结果,并作汇总记录。
3、阅读《采尽百花细酿蜜》《奇文共赏写书评》二文,作圈画点评。
第一课时
一、由《宝玉挨打》一文的学习导入:
各学习小组派代表交流组员的思考结果,教师及学生均不急于评述,而是记录各学习小组好的思路,丰富对课文情节特点的认识。
引导学生阅读吴功正的《〈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一文,看专家学者是如何评述的。
二、读懂课文,整体把握:
目的:理清思路,提炼观点
要求:初读课文,划出关键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本文探讨曹雪芹安排情节波澜的经验,作者认为《红楼梦》情节设计的总特点是什么?
2、以“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为例,作者重点论述了“宝玉挨打”情节设计的什么特点?具体由哪几方面进行阐述?请简述这几方面的观点。
〖参考理解〗
1、《红楼梦》情节安排的总特点: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
2、“宝玉挨打”情节设计的'主要特点:层层铺垫,推举高潮。
具体由三方面阐述:
①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有社会的必然性;有情节的必然性)
②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情节波澜起伏隐显,脉络分明,渐次而又迭进地推举上去)
③高潮的发生有偶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的高潮到来发挥了很大作用)
三、品读课文,探究借鉴:
目的:探究鉴赏经验,借鉴写作技巧
过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探究,之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再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分两个步骤进行探究,探究应立足文本)
探究点:
第一步(重在探究如何鉴赏):
1、结合你对《宝玉挨打》一文情节特点的分析,对此文的评价,你有何见解?
①哪一部分的分析你比较欣赏?对你鉴赏《宝玉挨打》一文的情节有何启示?
②对《宝玉挨打》一文的情节分析,你有无补充意见?
2、结合《采尽百花细酿蜜》一文的学习,请你谈谈学完此文后,你对鉴赏文学作品有
何心得体会?
第二步(重在探究如何写作):
3、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例证法证明论点。请找出文中运用例证法的文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引述例子的,并想想有哪些写作经验值得学习。(可结合《奇文共赏写书评》一文进行思考)
4、除此之外,此文在写作上还有哪些你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参考分析〗
(注:以下分析仅供参考,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探究理解。且应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作灵活处理:如学生有更好的见解或不同的意见,应对以下分析作相应补充或作适时点拨;授课过程中不强求涉及全部分析点,应视学生的学习反馈作相应调整。)
1、有关此文的分析评价:
①作者抓住了《红楼梦》叙事艺术中最具创造性的突出特点和优点进行阐述。
这与作者对作品的精心研读和扎实的鉴赏基础、广泛的材料积累是分不开的。
具体体现在鉴赏情节时,应反复思考:情节波澜是怎样组织、准备、形成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情节,有何好处或不足等。
②补充观点:
如:“宝玉挨打”是一个疾风骤雨式的大场面,情节设计有层次,而又紧凑急速,极有气氛;矛盾冲突的形成和转化极富戏剧性(如最后贾母的出场);
以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出发点,通过人物的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特点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示;等等。
2、总结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和方法:
①要有一定的文学鉴赏基础和占有较丰富的材料
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应作细品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形成独到见解
③选好鉴赏点
3、总结如何运用例证法进行论证:
精读第六段,分析其中的例子分析:
①论据典型,有力支撑论点
②概括引述(对导因、诱因、发因的复述)和具体引述(对贾政神色变化的引述)相结合
③叙议结合
4、其他值得学习鉴赏的地方:
如:比喻论证手法的运用;严密的论证逻辑、语言的运用等。
〖布置课后作业〗
1、反复阅读《抄检大观园》一文,认真思考其情节设计的特点,作眉批。
2、积累有关文学作品情节安排的鉴赏知识(如相关术语、鉴赏常识等)
第二课时
四、小试牛刀,实践学习:
目的:举一反三,进一步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情节设计
(一)整体把握:
“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这两起重大事件分别是《红楼梦》前半部和后半部
的“高潮”。大观园曾是宝玉和少女们的人间乐园,而对其的抄检,是毁灭的开始。
1、依照提纲内容(抄检的起因——主要抄检对象及结果)简要复述文章内容。
2、抄检大观园是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重大事件,主要矛盾有哪些?
〖参考分析〗
有以刑王二夫人代表的妯娌矛盾,以邢凤代表的婆媳矛盾,以凤姐与王善保家的为代表的主奴矛盾以及以王夫人与晴雯为代表的另类主奴矛盾,还有王善保家的与晴雯为代表的奴仆间的矛盾等。
(二)鉴赏情节:
1、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
交流内容:①有关文学作品情节安排的鉴赏知识的交流
②对文中情节设计的点评欣赏交流
③对文中情节设计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讨论
2、围绕以下几个探究点展开深入研讨(注意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研讨,举出实例分析)
探究点:
第一步:以已学知识带动理解
①《〈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一文中的哪些观点在这篇文章中也有典型体现?
第二步:通过对比拓展理解
②对比两篇文章,《抄检大观园》一文在情节设计上还有什么突出特点?
〖参考分析〗
①《抄检大观园》一文同样体现出《红楼梦》“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的特点,情节设计“层层铺垫”,情节发展亦体现出“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特点:
“层层铺垫”更多体现于该章节之前,如王夫人对宝玉不肖的担忧、金钏儿事件、大观园的混乱无序等(考虑学生的阅读面,可不提及)
“偶然性”的体现:如“傻大姐误拾绣春囊”
“必然性”的体现:“抄检大观园”在本质上是贾府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这些矛盾由来已久,抄检的结果是必然的。如王夫人对宝玉的担心、对奴才的忌恨;王善保家的谗言等,均体现出矛盾的激化。
值得注意的是探春关于“自家自杀自灭”的一番痛诉,又为贾府的必然倾颓作了铺垫。
②相对《宝玉挨打》来说,《抄检大观园》一文涉及的人物众多、矛盾复杂,必然要作不同的处理。
可由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探究:
A为表现复杂众多的矛盾,《抄检大观园》一文采取什么方式设计情节?
〖参考分析〗
采取“分镜头”的艺术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一处处被抄的情景逐次突现出来,使每一镜头均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B对抄检事件本身,作者重点设计了哪些人的反应?园中主人主要写了谁?丫鬟又主要写了谁?这样设计有何作用?
〖参考分析〗
园中主人主要写了探春、惜春;丫鬟主要写了晴雯、入画、司棋。这样设计的作用之一是在对比中形成波澜起伏的动人情节。
如探春,反应激烈,无所畏惧,义正严辞,坚决对抗,表现出敢作敢当的勇气,且相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事件对家族的影响。而惜春,则年幼执拗,始则惧怕,继则无情,二人形成鲜明对比。
其中刻画最突出的是探春和晴雯,二人均强烈反抗,但反抗实质不同。晴雯的反抗体现出一个奴才的清白无辜,自尊自重,大胆无畏,其悲剧更显示出封建大家庭的无情;探春的反抗则突出了贾府必然走向没落的悲剧。
由此可见,这种“分镜头”的艺术手法,强烈地突出了七处抄检的特色,使整个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这种设置最根本的依据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又在对比鲜明的情节发展中得到更深刻的体现。
课后交流学习
五、写作书评:
1、写作准备:
搜集有关文学作品鉴赏的资料(如鉴赏人物、情节、主题等的知识、方法等)。
2、写作要求:
阅读《红楼梦》,在其中选择最欣赏或最有心得的一段章节,任选角度进行鉴赏评价。
(也可就《抄检大观园》自选角度进行写作)
要求:要有实例分析
附:对初读《红楼梦》的学生,可提供一些经典章节以供其精读鉴赏:
推荐章节:
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贾元春归省庆元宵、
诉肺腑、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香菱学诗、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六、教学反思:
1、自评:
方法:为自己的文章设计作文评分细则
可由观点(是否准确、独到、深刻),论据(是否丰富、是否典型、引述是否精当、叙议结合是否合理等),论证(论证方法的运用、论证结构的安排),语言等几方面列出细则。具体细则应结合自己文章的写作角度设计,体现出本次作文训练重点希望提升的方面。
2、学习小组交流:
先补充完善其评分细则;再根据评分细则,对作文进行评定分析,并提出修改建议。
3、互评之后,修改文章。
红楼梦教案 6
教学目的:
1、通过自测题检验本学期(暑假)以来学生对经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掌握情况;
2、通过对07年省质检卷和高考卷文学名著阅读题中对《红楼梦》一书的考题设置的讲析,谈谈针对文学经典名著考试的设题与解题思路。
教学设想:
2007年福建语文高考首次把《红楼梦》等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以及《论语》等文化经典著作列入考试范围,即新增加了文化经典著作阅读和文学名著阅读两个部分,共计20分。因为是第一次将名著的专门考查引入高考试卷,所以命卷者不敢将步伐迈得过大,从2007年福建省《考试说明》提供的题型以及省质检卷和高考卷中的题型看,主要是简述某一名著的主要情节,如质检试题中的“简要叙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这两件事”和高考试题中的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这种考法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刚好也与我们的'第一轮基础阅读的设想相吻合。
我们计划利用高一、二这两年将07年高考大纲所要求的这十几部名著能先过一轮,即先进行基础阅读,了解并熟悉文章的内容,待新课程高考大纲出台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强化阅读与训练。目前,我们的学生在高一年时已阅读了《家》、《子夜》、《欧也妮葛朗台》、《边城》、《雷雨》这五部著作,并且每次的学段考试中我们都会加入该学段所要求的阅读书目的考试内容。本学期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的是《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和文化经典著作《论语》。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学生课前讲话
二、通过练习来检测学生对《红楼梦》一书的掌握程度。
三、通过2007年省质检卷、高考卷中的题型,谈谈针对文学经典名著考试的设题与解题思路。
四、学生自主设题与解读文本(也可参考教师所提供题型)。
题型示例:
1、简述“木石前盟”由来。(07年10月月考试题,同类题还有“金玉良缘”、“风月宝鉴”、“太虚幻境”等。)
2、“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话是哪个人物所说的,简述与这句话相关的故事。(同类题还有冷子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香菱:“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等。)
3、“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则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两个女子的命运,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同类题还有其他十二钗的判词及身世命运等。)
4、简述《红楼梦》中某位人物的的出场方式。
5、《红楼梦》一书中,有许多通过梦境来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暗示情节主题的场景描写,请复述其中一个梦境,并简要述说这个梦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6、《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a)自选或从教案所提供题型中选择一个话题完成今天的阅读作业。
b)结合本节课内容,继续深入阅读《红楼梦》及《巴黎圣母院》,迎接两周后的学段考试。
红楼梦教案 7
教学目标
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初读《红楼梦》,复述故事梗概;
3、能陈述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1、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2、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的关系。
教学难点:
概括《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学法指导自读、研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神话故事“木石前盟”导入:(学生概况)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即来源于我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本学期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红楼梦》,欣赏中国古典名著的精美故事,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二、名人对《红楼梦》的评价。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王蒙点评说:“《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
三、文本探讨:
1、概括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介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第二部分介绍《红楼梦》的版本与"增订补作"的小史;第三部分指出《红楼梦》"是一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重在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第四部分指出《红楼梦》"是一位作家有意地应用了写实主义的作品",重在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2.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有什么关系?
明确: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小时侯的'贵族家庭生活有助于他创作出自叙传性质的《红楼梦》;曹雪芹的家庭还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家庭,小时侯受到的文学素养的熏陶使他能够创作出精美的《红楼梦》来。
3.《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怎么出现的?
明确:由于《红楼梦》没有完成,有很多人顺着曹雪芹的思路续写,其中高鹗续写的后40回比较好。他大体遵循了曹雪芹创作,完成了《红楼梦》悲剧的主题。一个叫程伟元的出版家把曹雪芹的《红楼梦》80回与高鹗续写的后40回合在一起出版了两次,从此《红楼梦》便在中国流行起来。
4.茅盾认为《红楼梦》的中心思想是写婚姻不自由的痛苦,你赞成他的观点吗?
明确:不太赞成。《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但它以爱情故事为中心,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言之有理就行)
5.矛盾认为,《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几个创造是什么?
明确:一是从中国小说发展的过程上看来,《红楼梦》是一个写实主义新阶段的开始。二是把女子作为独立的个人来描写,也是《红楼梦》创始的。三是《红楼梦》是以描写琐细杂乱的饮食男女细事来获得了生活的真实。
6.《红楼梦》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同点是什么?
明确:不同点在于:《红楼梦》中的男主人公是和女子同受旧礼教压迫的可怜人儿,《红楼梦》中的那些女子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人物。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中,男人作为主体,是什么“风流教主”、“护花使者”,女子作为附庸,使小说里那些作者想象中的“美人儿”。
7.作者认为《红楼梦》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红楼梦》结构上的特点是宛若天成,出乎自然。每一回书中见没有整齐的“结构”,它只是一段的饮食男女细事,但是愈琐细愈零碎,我们所得的印象却愈深。
四、阅读《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理清《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关系。
可以采取大家提问的方式进行,纠正并理清人物关系。
五、完成“巩固案”。
红楼梦教案 8
[教材分析]
《红楼梦》以贾府的衰败为背景,主要写一批贵族子女的生活,特别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客观上展示了传统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通过宝黛爱情悲剧的真实描写,表现人生理想的幻灭。
[教学目标]
1.从优秀的古典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理清小说情节上的两条主线:
一、贾府的兴衰;
二、宝黛的爱情悲剧。
3.通过阅读分析,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相关情节,开展对主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小说情节上的两条主线:
一、贾府的兴衰;
二、宝黛的爱情悲剧。
2.通过阅读分析,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相关情节,展开对主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阅读指导:
就课堂上讨论的两个问题,推荐学生重点阅读以下章回:
1.第二回、第三十三回、第五十六回、第七十四回(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录暗示贾府衰败的相关片段并加以点评)
2.第三回、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回、第三十二回、第三十三回至第三十四回、第九十七至九十八回(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宝黛的爱情过程,并分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空前绝后的文学奇迹,毛泽东把它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人们对它阅读、探究的热情经久不衰。今天,我们就小说的故
事情节,来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到第80回,贾府还没有抄家,能不能看出这个大家庭行将衰败的迹象?如果能,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揭示的?
2.宝黛爱情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为什么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二、讨论分析问题一
1.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谈到贾府面临的危机是什么? 一是经济危机。“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二是人才危机,后继乏人“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2.第三十二回“宝玉挨打”一情节中,贾政前后有三次哭?他为什么会哭? 宝玉挨打的过程中,贾政有三次哭,先是王夫人相劝时“泪如雨下”, 听到王夫人哭唤贾珠之名,更是“泪珠似滚瓜一般滚下来”,见到贾母后“跪下含泪”。三次流泪,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伤心,细究其因,不难理解。宝玉是“光宗耀祖”的惟一希望,却偏偏行为偏邪性情乖张,因而使得贾政对宝玉这个不肖子不仅感到愤怒,而且感到后继无人、家道衰败的悲伤绝望。贾政和宝玉的冲突暗示着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行将败落。宝玉挨打只是悲剧的序幕,挽歌的序曲。)
3.第五十六回“探春理家”这一情节中,探春“兴利除宿弊”进行了多方的改革,为何最终还是没有挽回整个大家庭走向败亡的'命运?
探春尽管很能干,但是,她的“新政”和“改革”并不能解决贾府内外固有的矛盾。她的“兴利除弊”既没有克服贾府的“经济危机”也改变不了贾府主子们的奢侈腐化、糜烂作恶的生活习惯。反倒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就在她主政期间,相继发生了“贾二舍偷娶尤二姨”“酸凤姐大闹宁国府”等一桩桩丑事儿,闹得宁荣两府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乌烟瘴气。最后终于引发了抄检大观园的闹剧。探春“主政”“改革”的失败越发让人感到,贾府衰落的不可避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4.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一章中,抄检的直接后果是什么?暴露出贾府内部哪些矛盾?
直接后果:大观园中一大批的丫环女子被逼死或赶走,大观园欢乐美好的生活从此结束,人间仙境大观园由盛转衰情节急转直下,悲剧气氛越来越浓贾府及四大家族也日渐衰微。
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暴露了贾府内部蕴藏已久的人事不和、乱象丛生、及利益盘根错节的问题,家族内部的明争暗斗才是夜抄大观园的本质。正如探春所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小结:
贾府衰败的迹象:
经济上――收入有限,生活奢侈。人口繁多,费用巨大。
家族内――子孙不肖,荒淫腐败。人事不和,明争暗斗。
三、讨论分析问题二
1.学生概述宝黛爱情的产生和发展,并就其中一处情节加以简要点评。 宝黛初见―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倾诉肺腑―宝玉挨打―黛玉归天(学生复述主要情节)
学生就一处精彩的情节简要点评。
2.宝黛爱情的基础是什么?
宝黛爱情是以相互了解和思想一致为基础的,宝黛见面时并非一见倾心,而是一见如故。这是同心同性的表现,倒不是因为“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曾见过”。宝黛爱情基础不在郎才女貌。论貌美,宝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论性情,湘云是“英豪阔大宽宏量”,而宝玉却对黛玉情有独钟,就因为有共同的思想基础。
举例:(宝玉不愿会贾雨村,湘云劝他“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宝玉听了,大觉逆耳,便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吧,我这里仔细腌胶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 ”使湘云非常难堪。这时袭人告诉她宝钗也遭过此冷遇,反能心地宽大,宝玉倒和她生分,而黛玉赌气不理,他却不知赔了多少不是。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这话直接表明宝黛爱情是以不说“混账话”(志同道合)为基础的。)
3.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试从社会环境,宝黛思想、性格等方面来
加以分析。
第一、从社会文化环境上来说,宝黛爱情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制度。
第二、贾府的衰败。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
第三,从思想、性格上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这是当时的社会观念所不能容忍的。封建家庭从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是决不可能允许这种恋爱存在和发展下去。
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
[板书设计]
贾府衰败的迹象:
经济上――收入有限,生活奢侈。人口繁多,费用巨大。
家族内――子孙不肖,荒淫腐败。人事不和,明争暗斗。
宝黛爱情悲剧:社会文化因素
思想性格因素(悲剧的必然性)
红楼梦教案 9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曹雪芹以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2.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情节主线,初步品味和欣赏小说精巧的构思和语言,学习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
3.理清人物关系,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主要人物复杂的性格,初步探究作品的内涵和主旨,感受《红楼梦》的永恒魅力。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知人论世,初悟魅力
1.“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部红楼梦,半个中国史。”“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些美誉都来自一部巨著——《红楼梦》。它到底有何魔力,让无数人一入红楼再难出梦呢?结合《红楼春趣》一课,谈谈你对它的了解吧。
2.说起红楼梦,绕不开的一定是作者曹雪芹,你对他了解多少呢?
3.学生分享,补充资料: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曹雪芹多才多艺,曹家遭贬以后,逐渐衰落,成为一个落魄潦倒的文人。曹雪芹五十岁方得一子,因生活穷困,儿子得病夭折。雪芹伤感成疾,在贫病交迫中,于大年三十搁笔长逝。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巨大的生活变化让他对人生有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如果你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这部长篇巨著的内容,可以读一读以下这段故事梗概;《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着重叙述了贾家荣、宁两府逐渐衰败的过程,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矛盾,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全书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是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峰。 5.了解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它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我们阅读章回小说,经常可看到“话说”“且说”和“各位看官”字样。
任务二:提炼方法,整体感知
1.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该怎样读长篇小说呢?
阅读目录,了解作者和背景;做笔记,列提纲制作思维导图等等;回目梳理内容。
2.根据阅读方法,制定通读任务。
3.巧读回目,理清主线
《红楼梦》是章回体作品,其回目犹如小说的“眼睛”,简练工整,精要地概括了各回的主要内容。在整本书阅读之前,我们可先浏览小说的回目,挑选其中含有贾府环境及运势变化,或含有众女性称呼及命运走向的回目,品读关键词,从而把握小说的网状结构,理清其主线———是家道中落的纵向主线,小说以贾府为中心,叙述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是人物聚散的横向主线,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了众多女性的不幸命运。
4.重点阅读前五回,用表格的形式梳理前五回的故事情节。并思考:前五回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图片
总结:作为这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总纲,这五回尽管内容繁复,头绪交错,但一脉而下地道出了“炼石补天”“绛珠还泪”的'神话故事、甄家荣枯甄士隐出世入道、冷子兴演说宁荣两府及主要人物、主人公宝黛登场,以及“太虚幻境”暗示一大批人物的命运和结局等内容。前5回是序幕,为全书定下架构。
4.《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事件关系错综复杂,为了方便阅读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形象直观地呈现人物的关联。
任务三:主题研读,赏析品味
1.《红楼梦》是一座巨型的文学矿山,矿藏丰富,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阅读中不可能全部领悟它的精髓。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主题研读,有的放矢。
2.关注语言,体味神韵:根据以下摘录的人物语言,猜猜她们的身份、个性及说话对象。
A:_再看了一看,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替我道谢罢!”
“嗳哟,我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要来时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总结:林黛玉说话聪慧灵巧,尖酸善谑,语无忌惮,比较悲观,她比较直率、“小性儿”,不过尖酸中蕴含深情,嗔怪中透露娇憨。林黛玉的语言你还能找出一处来谈谈吗?
B:贾母这边说声“请”, 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老,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总结:刘姥姥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为了让大观园少爷、姑娘们高兴,外表笨拙的刘姥姥一番乡里乡气的酒令,透着新奇的乡村气息,尽管有失高雅,却体现了刘姥姥的真实、淳朴的话语,更让大观园笑声不断。这份快乐,其实需要智者多么诙谐而又通透的慧心,才能营造这样和谐愉悦的氛围!
C:“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交流:对着贾母赞美黛玉,又奉迎了迎春等“嫡亲孙女”,最终讨好了老祖宗,一箭三雕。王熙凤的八面玲珑可见一斑。
3.探究谐音,感受妙思
(1)谐音双关是《红楼梦》语言的一大特色,你能想到《红楼梦》中哪些谐音双关的地方?
图片
(2)交流:谐音往往暗含小说的主题与背景,隐喻人物的遭遇及命运,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4.解谜判词,关联命运
(1)金陵十二钗是曹雪芹着力塑造的女性群像,最富有特色的是作者将她们的命运提前剧透,隐含在每人的判词当中,如果你读懂了这几首判词你也就读懂了她们的命运。
(2)结合判词和故事的情节,你能说说对判词的理解吗?
图片
(3)《红楼梦》是一本奇书,里面包罗万象,而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又折射出许多人性的光辉,希望我们都可以从这本属于中国人的奇书中获益良多。
任务四:纵深阅读,深味其美
1.《红楼梦》是一部值得一辈子去读的书,每一遍阅读都有新滋味。这一次交流之后,我们可以从人物、情节、主旨、手法等角度有目的地再读作品,在细节处驻足,在迷惑处深思,继续感受、挖掘、探索这部奇书!
2.延伸作业:假如你可以穿越古今,对话曹雪芹,你准备和他畅聊写什么?准备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者写一写你对这本书的理解。
红楼梦教案 10
教学目标:
阅读与鉴赏: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典型事件感知人物形象;抓住关键信息,梳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贾探春等人物的命运走向。
表达与交流:感受作者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尝试用这样的语言写一写人物的性格和价值观、命运等。通过班级读书会与同学分享《红楼梦》的阅读体会和阅读方法。
梳理与探究:根据表格梳理人物关系及小说的情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中蕴含哲理、启迪智慧的词句。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1.2017 年,曾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起一次名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评选。最终,《红楼梦》位居榜首。你认为《红楼梦》当选的原因是什么?网络上大家吐槽最多的是《红楼梦》人物关系太复杂。正所谓“《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吴世昌)。《红楼》这个世界里描绘了大大小小四百多个人物,确实太过复杂。你认为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是什么?
2.默读序言,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地位。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相传为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高鹗所续。《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任务二:知识竞赛,扩充知
以“红楼知识竞赛”形式展开,制定规则:全班共分为四个大组,每组12人,各组初始为10分。
具体细则:
任务三:目录细读,当红者迷。
请各大组运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目录中与目标人物相关的章回,组内讨论,整合归纳,完成相应任务。
任务四. 以文观人,琼楼悲音
1.每大组分为四小组,分别探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价值观、悲剧的`原因。
2.第一组:贾宝玉
(1)读第三回,看贾宝玉性格特征。
(2)读第七十三回,分析贾宝玉的价值观。
(3)读第三回,探究贾宝玉悲剧原因。
第二组:林黛玉
(1)读第三回,看林黛玉性格特征。
(2)读第三十二回,分析林黛玉的价值观。
(3)读第九十八回,探究林黛玉悲剧原因。
第三组:王熙凤
(1)读第三回,看王熙凤性格特征。
(2)读第六回,分析王熙凤价值观。
(3)读第五回《聪明累》,探究王熙凤悲剧成因。
第四组:贾探春
(1)读第五十五回,看贾探春性格特征。
(2)读第五十五回,分析贾探春价值观。
(3)读第五十五回,探究贾探春悲剧成因。
3.每组请一位代表上台展示探究成果。
任务五:群芳争艳,浮生若梦
1.我们看到了四个人物的命运悲剧,又从文本探索了他们的悲剧成因。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红楼梦》中,还有众多鲜活精彩的人物,回顾目录、文本,除了以上四个人物,说一说还有谁吸引了你?
2.欣赏《红楼梦》人物群像视频。
3.说一说自己对《红楼梦》这本书的感受。
任务六:布置作业
观书,我们识得《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都以悲剧收场;思今,我们应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避免悲剧发生。试从一位红楼人物视角,撰写一份人生规划,以此改写人物结局,避免悲剧发生。
板书设计:
《红楼梦》导读
红→人楼→悲梦→美
戴元蔚,新沂市北京路小学教师,自2014年任教以来,获新沂市优质课二等奖,新沂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新沂市优秀教案一等奖等。
红楼梦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
2. 引导学生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分析。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难点
理解《红楼梦》的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红楼梦》的电视剧片段或展示一些与《红楼梦》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作者及成书背景介绍
(1)介绍曹雪芹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红楼梦》的背景。
(2)讲解《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和版本情况。
3. 主要内容概述
(1)简要介绍《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包括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
(2)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如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人性的探索等。
4. 人物形象分析
(1)选取《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3)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意义。
5. 艺术成就赏析
(1)讲解《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如细腻的人物描写、复杂的情节结构、深刻的心理刻画等。
(2)分析《红楼梦》中的诗词、对联等文学元素,体会其艺术价值。
(3)展示一些《红楼梦》的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
6. 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红楼梦》的重要性和价值。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红楼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7. 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红楼梦》中某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
(2)阅读《红楼梦》的相关评论文章,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红楼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红楼梦教案 12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基本信息及文学地位。
通过故事片段的阅读,激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
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红楼梦》青少年版或简化版书籍
人物图片或卡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PPT和视频片段)
《红楼梦》相关故事片段的PPT或打印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开场白:教师简述中国四大名著的概念,引出《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的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封面:利用多媒体展示《红楼梦》的封面,简要介绍作者曹雪芹及创作背景。
二、新课讲授(25分钟)
《红楼梦》概览(5分钟)
简要介绍《红楼梦》的故事背景,强调它是一部描绘封建大家族兴衰史的小说。
强调《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主要人物介绍(10分钟)
贾宝玉:展示贾宝玉的`图片,讲述他的身世、性格特点及在故事中的重要性(如叛逆、多情)。
林黛玉:展示林黛玉的图片,分析其性格特征(如敏感、才情出众),并讲述她与贾宝玉的关系。
薛宝钗:展示薛宝钗的图片,介绍她的性格特点(如稳重、贤淑),对比她与林黛玉的不同。
故事片段阅读(10分钟)
选择一个简单易懂、情节生动的故事片段(如“黛玉进贾府”),分发打印材料或利用PPT展示,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后,引导学生讨论片段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表现,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三、互动环节(10分钟)
角色扮演:鼓励学生分组,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简短的角色扮演,通过动作、语言展现人物性格。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人物,并说明理由,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红楼梦》的价值和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红楼梦》的另一个故事片段,写下自己对其中一个人物的看法,准备在下次课上分享。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激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因此教学材料的选择应贴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互动环节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活动内容和时间。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课堂所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红楼梦教案 13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概况、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节分析、角色讨论、文学手法鉴赏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理解复杂人性的价值观。
课程内容安排:
一、课程导入(10分钟)
活动设计:播放一段《红楼梦》电视剧的经典片段(如林黛玉进贾府),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作品的历史地位,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作品概览(15分钟)
讲授内容:
背景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成书过程及版本流传。
结构框架:简述全书的主要章节划分,如“荣宁二族兴衰史”、“宝黛爱情悲剧”等。
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蕴含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人性深刻的洞察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三、人物分析(2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要求学生分析该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汇报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评,补充深化人物分析。
四、情节解析与艺术特色(25分钟)
情节解析:选取几个关键情节(如“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分析其在全书中的作用,探讨情节背后的深层含义。
艺术特色:讲解《红楼梦》的叙事技巧(如多线索交织、伏笔与照应)、语言风格(如诗化语言、方言运用)、人物形象塑造等艺术特色。
五、思考与讨论(15分钟)
开放式问题:提出如“你认为《红楼梦》中哪个人物最具有现代意义?”、“《红楼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是什么?”等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
课程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强调《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巅峰之作的`价值。
课后作业:
阅读《红楼梦》中感兴趣的章节,写一篇读后感,要求结合课堂所学分析人物或情节。
搜集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资料或评论文章,准备下节课的小组分享。
教学资源准备:
《红楼梦》原著或节选、相关电视剧片段、人物分析表格、研究资料链接等。
教学策略与评估:
教学策略: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评估方式:通过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质量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旨在让学生不仅了解《红楼梦》的基本知识,更能深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红楼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红楼梦教案】相关文章:
红楼梦教案(精选6篇)03-29
红楼梦03-24
红楼梦09-06
红楼梦句子06-24
(优)红楼梦09-27
《红楼梦》浅谈10-03
经典红楼梦对联02-01
品读《红楼梦》05-17
感悟《红楼梦》04-20
曹雪芹与《红楼梦》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