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语言品味札记 1
同义词的交替运用
《红楼梦》的语言精妙无比,作者语汇丰富,选词精湛,佳例随处可见。下面是一则同义词交替运用的例子,选自第十三回。
(贾珍)当下正(为秦可卿丧事恐被人笑话)忧虑时,因宝玉在侧,便问道:“事事都算安贴(贴)了,大哥哥还愁什么?贾珍便将里面无人的话告诉了他。宝玉听说,笑道:“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与你,权理这一个月的事,管保妥当!”贾珍忙问:“是谁?”宝玉见座间还有许多亲友,不便明言,走向贾珍耳边说了两句。贾珍听了,喜不自胜,笑道:“这果然妥贴(帖)。……
一段话时,先用“安贴(帖)”次用“妥当”,后用“妥贴(帖)”,灵活地交替使用,既把意思表达清楚了,又不显得重复呆板。如果这三处反复用同一个词,读起来的语感就很不相同。从这类细小处,最能体悉作者的匠心。
俗语的引用
《红楼梦》的语言之所以生动,还在于大量吸收了人民群众的俗语。你看,凤姐的言辞何等辛辣,十句里头倒有两三句是引用了俗语来代替自己说话,特别是第十六回中,在诉说治家之苦时,凤姐排举了一连串俗语指责别人:
……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儿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本事……
这位大观园里“铁女人”思维的迅疾,言语的尖利,脾性的刻薄,从一口气排用六个俗语(其中五个是同义俗语),就可见一斑。
《红楼梦》引用俗语,处处能符合讲话者的身份。凤姐的话,刘姥姥的话,各个人的话,都有其个性,从这些恰当运用的俗语,不但能形象地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还可以很具体的感受到当时的世态人情。
《红楼梦》语言品味札记 2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语言之精妙,如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一、诗词之美
《红楼梦》中的诗词,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细腻的情感世界。“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以花喻人,将林黛玉的敏感、孤独与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诗词不仅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增色添彩,还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如“金陵十二钗”的判词,简洁而深刻地概括了她们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结局。
二、人物语言个性化
书中人物的语言各具特色,鲜活生动。王熙凤的语言泼辣犀利,“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尽显其精明能干、八面玲珑的性格。林黛玉的语言则充满诗意和才情,同时又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而贾宝玉的语言天真率性,充满对封建礼教的叛逆。通过这些个性化的语言,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三、细节描写生动
《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极为生动,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比如对服饰、饮食、建筑等方面的描写,细腻入微。王熙凤出场时的服饰描写,“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贾府的奢华与富贵。
四、雅俗共赏
《红楼梦》的语言既有着高雅的诗词歌赋,又有通俗易懂的白话。这种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得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同时,书中还运用了大量的俗语、歇后语等民间语言,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品味《红楼梦》的语言,如同在艺术的海洋中畅游。它的诗词之美、人物语言个性化、细节描写生动以及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每一次阅读,都能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无尽魅力。
- 相关推荐
【《红楼梦》语言品味札记】相关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札记03-24
《观潮》教学设计及札记04-17
梁实秋 读书札记01-30
《滕王阁序》教学札记01-29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札记03-23
骆驼祥子读书札记(精选30篇)04-17
品味《边城》03-22
《老人与海》读书札记(精选34篇)02-2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札记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