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欣赏琐拾之二

2024-09-12 红楼梦

  引导语:大家对《红楼梦》中的琐拾了解多少呢?下文是《红楼梦》欣赏琐拾之二,欢迎大家阅读!

  《红楼梦》欣赏琐拾之二

  林黛玉、刘老老贾府门前所见

  《红楼梦》第三回中的林黛玉、第六回中的刘老老都是初进贾府。由于她们出身、地位、阅历的不同,在贾府门前所见也就有同异之分。

  林黛玉到了贾府门前,从轿子的纱窗里首先看到了什么呢?

  忽见北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刘老老进荣国府之前,在大门口又看到了什么呢?

  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

  林黛玉母亲生前曾对她说过:“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她近日见到的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天亲临贾府,而且又是在母亲死后来过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所以她特别小心谨慎,给自己定下了座右铭:“都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无怪这位心情紧张、忐忑不安多病孤弱的少女临到贾府大门时,看到的是两个“大石狮子”。三个“兽头”。而且是“忽见”。“忽见”反映了她心情的极度紧张。“狮子”和“兽头”像突然拉近的电影镜头一样,向林黛玉迎面扑来。未进贾府,却在她心理上已造成了一种巨大的压力。

  对刘老老来说,这对石狮子并没引起她特别注意,也不过是作为贾府的标志存在的。她还到石狮子旁边,窥探了荣府。“大石狮子”的“大”不见了,失去了它的威严。这种石狮子在大户人家的门前、寺庙门前是经常出现的,对于识多见广的刘老老不会感到它的可怕和好奇。相反,她却注意到了“满门口的轿马”。刘老老生活在农村,农村富贵阔绰的标志之一就是轿马的多少,地主豪绅也往往以此骄人。刘老老对这些东西感到兴趣是很自然的。

  对林黛玉来说又不然。她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出门都是以轿马代步,这些交通工具已经司空见惯,所以在贾府门前林小姐就没看到这些,林黛玉看到了“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的人”,只觉得他们穿着华丽考究,并不感到他们威严可怕。林黛玉终究是小姐,来到贾家虽是客居,对贾家奴仆来说她仍是主子,所以对于比自己地位低下的守门奴仆自然不会有畏惧心理。

  在刘老老眼中这帮人又是另外一种形象:他们“挺胸叠肚”“指手画脚”“说东道西”,显得威风凛凛,令人望而生畏。这些人都是豪门大户的爪牙,直接危害百姓的鹰犬。下层劳动人民最痛恨最害怕他们。在刘老老看来这些人自然是趾高气扬,气使颐指的一副神态了。林黛玉、刘老老在荣国府门前所见有同有异,同中有异,这些都反映了她们各自不同的心理状态。

  人物眼中景 因人有详略

  林黛玉初到荣府,到荣禧堂拜见贾政、王夫人,作者是这样写的;进入堂屋,抬头迎面先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上边写着斗大三个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多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錾金彝,一边是玻璃盆,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要?圈椅,又有一幅对联,乃是乌术联髀镶着錾金字迹,道是:

  座上珠巩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是“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林黛玉在荣府的所见所闻都是详纲描写。通过她的眼睛介绍了贾家的房舍屋宇、花鸟树木、室内陈设、人物穿戴、交接礼仪等等。荣禧堂的描写即是一例。这种详尽的描绘,反映了林黛玉精明细心,过目不忘。她是小姐出身,读过书,对古玩字画如数家珍,对匾额对联兴趣浓厚。所以作者对林黛玉的所见用了详写。这是符合人物的文化教养的。刘老老第一次到荣府,先到了凤姐住处,她的感受作者是这样写的:

  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竞不知是何气味,身子就像在云端里一般。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刘老老此时只有点头咂嘴念佛而已。

  刘老老之所见作者用了概括描写。屋子的陈设只用了四个字:“耀眼争光”。对屋子里的东西也不能像林黛玉那样指出这是楠木的,那是乌木的。刘老老对贾母房间的赞词也不过是“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她着眼于大、实用,但是要让她说出这些家俱是什么木料的,就难为她了。她说潇湘馆“满屋里东西都只好看,可不知叫什么。”既然叫不上名字,所以对荣府高贵华丽的各种用品陈设也只有“耀眼争光”的感觉了。根据刘老老的文化修养、生活境遇,不可能指出各种器物的名字,所以作者在写到刘老老眼中的凤姐居室时,多用概括的叙述,使用了不确定的词句:“不知是何气味”、“像在云端里一般”。至于字画、古董和刘老老更是绝缘,作者不通过刘老老来写这些东西(即令写到,也都像那个挂钟一样变了形,走了样),否则,就不符合人物身份,损害了人物形象。

  “放大”的自鸣钟

  艺术上的表现手法,有时可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画龙点睛,才能神气全出,眼睛好点,贵在如何点法。《红楼梦》中刘老老第一次进大观园看到的一个挂钟,就是渲染贾府豪华生活的画龙点睛之笔,而且点得好。书中是这样写的:

  刘老老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锣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似的,却不住的乱晃,刘老老心中想着:“这是什么东西?有煞用处呢?”正发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接着一连又是八九下,欲待问时,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贾府不少外国贡物,自鸣钟并不算太稀奇的东西。可是对刘老老来说,先前听都没听说过,不要说亲眼目睹了。在她看来无人拨动而自动,无人敲打而自鸣,简直不可思议。通过刘老老眼睛的“折射”,这座自鸣钟好像“放大”了,有了生命。又是晃动,又是鸣响,她像是进入了迷魂阵,四处都有活机关,周遭尽是危险的信号,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陷阱。刘老老醉卧怡红院同样如此。这里的一切都使她迷惘、惊奇,离她的生活太远了。按照她的生活知识,贾府的一切都走了样,变了形,失了常规。她把画中美人当作真人,把自己在穿衣镜中的影像认作了亲家母。正像《子夜》的吴老太爷到了上海滩一样,头昏目眩。

  在反映贾府锦衣鼎食的生活上,以刘老老的跟来对自鸣钟作放大式的描写,这是《红楼梦》成功的点睛之笔。如果避开刘老老,作者写:堂屋中柱民?子上挂着一个自鸣钟。即使工笔细描,摹写得详而又详,也不会有现在的艺术效果。作者的高明之处是让刘老老来为“龙”点“睛”。通这样一个生活在下层的农村妇女对自鸣钟的感受,自鸣钟给予她心理上的巨大影响,她在贾府里生活的不谐调、不适应、手足无措等等,把“吃穿用度都是外人没见过的”“天上人间诸事备”“比画还强十倍”的贾府骄奢淫逸的生活生动、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这样一座没有经过作者以客观描写作细致“加工”的自鸣钟,对渲染贾府富贵的作用胜过写一篇洋洋万言的钟赋。少量的笔墨,巧妙的表现方法,会收到巨大的艺术效果,艺术不徒以多胜。

  [知识拓展]

  篇一:红楼梦读后感800字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篇二:红楼梦读后感800字

  《红楼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戏,《红楼梦》所呈现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不朽的人生悲剧。

  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琢磨着《红楼梦》,虽然几个月就把它给看完了,但我还有许多看不懂的地方,便一句一句地理解。

  《红楼梦》主要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家荣、宁国府之间,表现在婚姻、建筑、文化、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中最让我羡慕的则是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比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就连作者寥寥几笔勾勒的晴雯、紫鹃、雪雁等丫鬟,都成为了我国文学画廊中的著名艺术典型。

  《红楼梦》所讲述的,是一个令人称羡的大家庭,原本荣华富贵,后来因家庭成员获罪以致被抄家,逐渐走向没落,终于繁华成空的大悲剧。

  因此,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作为主力呈现,也适度传出了《红楼梦》的主要精神。

  黛玉和宝玉的悲剧,肇始于封建社会中,婚姻大事向来由父母决定,子女本身并没有资格决定。贾宝玉的父亲命他娶薛宝钗,他就非娶不可,尽管实际上他心里喜欢林黛玉。婚姻大事他无法自主,最终导致了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悲剧。

  当我看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和《苦绛珠魂悲伤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时,听着悲伤的音乐。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那不争气的眼泪始终还是把那页给模糊了呢!傻傻的我本以为结局会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啊!王子与公主生活只是童话故事而已,然而,这么悲惨的结局我却怎么也想不到。

  当黛玉听完傻大姐的话后,就直吐鲜血。不住地流泪。因为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黛玉她恨宝玉,恨他为什么不理解自己。她把宝玉送给她的那绢子往火上一撂,顿时化为灰烬。熬了一天,黛玉已经奄奄一息。突然,她高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狠心两个字还没来得及说,只见黛玉两眼一翻,一缕芳魂就这样随风而逝。

  黛玉死的时候,正是宝玉娶宝钗的同一个时辰。只因潇湘馆离新房很远,听不到潇湘馆这边悲恸的哭声。

  这真的是个不朽的悲剧啊!

  我为黛玉和宝玉感到悲哀,宝玉最后竟然出家当了和尚,因为他知道林妹妹是为自己而死的。便在灵柩前放声大哭。

  一个风光显赫的大家族,就这么没落了!不知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们,是否都和我一样,为他们感到悲哀、痛心?

  • 相关推荐

【《红楼梦》欣赏琐拾之二】相关文章:

《红楼梦》的名句欣赏09-07

《红楼梦》的诗词精华欣赏08-07

红楼梦咏海棠诗词欣赏06-29

红楼梦中的人名拾趣11-02

八四琐忆散文07-13

琐窗寒·玉兰07-26

季羡林散文之二月兰09-15

张中行《负暄琐话-忆朱自清》练习08-30

经典对联欣赏09-21

经典诗词欣赏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