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文言文及翻译

2024-08-19 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和方法,告诉人们:实践出真知。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河中石兽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河中石兽文言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文章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jǐ yún)(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虑问题时,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它说明了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2.实践出真知。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同时也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河中石兽》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实词,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实词,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学法指导:

  自主、朗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这个故事启发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学家一样的笑话。让我们一起走近文本吧!

  一、检查预习。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圮于河(pǐ)棹数小舟(zhào)曳铁钯(yè)

  为暴涨携之去(zhǎng)啮沙为坎穴(niè)

  倒掷(zhì)溯流逆上(shuò)]

  2.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____干:__

  (2)山门圮于河。圮:

  (3)阅十余岁。阅:______岁: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4.了解作者:

  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死后谥文达。纪昀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间辑修《四库全书》,他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200卷,论述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为代表清代目录学成就的巨著。

  二、问题导学。

  1.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三种: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三、达标训练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

  为暴涨携之去()啮沙为坎穴()

  2.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____干:__

  (2)阅十余岁。阅:______岁:____

  3.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学者、文学家________。字________。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纪昀(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本文选自他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该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

  一、问题导学

  1.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想想这一个关于找石兽的故事中,有哪些人物。用“谁…找石兽”的形式说说每段的意思。(僧、讲学家、老河兵)

  3.请学生一段一段的读,想想这些人都用啥方法在找石兽。用“谁怎么样找石兽”的形式说说。

  三种: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二、训练达标

  1.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

  古义:______今义: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今义:

  (3)但知其一

  古义:_______今义: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

  三、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勇于实践的名言:

  (1)百闻不如一见---班固

  (2)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

  (3)实践是思想的真理。-----车尔尼雪夫斯基

  四、达标训练

  1.本文主旨句

  ———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

  3.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补充:

  《河中石兽》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教材中新加的一篇文章,让学生去预习,程度好的学生告诉我,他们读不懂,也能理解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原是高中练习册所选的习题,可见,这篇文章的难度。

  我在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我改变了我的教学策略,我原打算让学生合作来学习这篇文章。一个学生读,另一个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进行翻译。但是看来是不行的,一是由生生合作变成了师生合作。我带着大家逐字逐句的翻译,当然是结合课下注解,学生知道由他们说,他们不会的由我来引导他们。这样一节课下来,领着学生读翻译背诵,感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中下等学生都能跟着思路走。并且能够记一些知识点。看来这种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在做练习的时候,我采取的是小组竞赛形式,同学们充满了斗志,通过检验学生掌握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通过这篇文言文教学使我明白,对于难度比较大的文章,老师还是要领着学生借助课下注解,逐字逐句的翻译的,这样学生掌握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学生自己动了脑,然后老师又引导他们进行自己总结,应该说课堂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对于简单的文言文教学,老师可以学生合作,老师引导帮助他们完成。

  在带领学生翻译完之后,引导学生思索这篇文章围绕着什么写了什么,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但是我发现学生说全的很少,这样我领着学生看文章的标题,标题告诉我们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在写的过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最后作者通过他们的事情想要告诉我们读者什么观点。经过我帮助学生一步步的梳理,同学们终于概括了出文章所写的内容,但是作者借此要表达什么思想呢,学生还是茫然,最后我引导孩子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几种,最后引导学生找出本篇文章议论的句子,探究文章的主旨。自我感觉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效果还可以的。

  通过本节课,我明白,要想取得好得教学效果,教师必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依据学情选择教学方法然后,创设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学习得开心,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老师一定要敢于创新,这样你的学生才会敢于创造。

  • 相关推荐

【河中石兽文言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河中石兽的全文翻译08-24

河中石兽翻译及注释10-11

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10-19

河中石兽的翻译简短01-23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01-25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01-26

《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01-27

河中石兽翻译原文07-06

河中石兽全文翻译06-19

河中石兽单字翻译08-19

文章
代写

  《河中石兽》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和方法,告诉人们:实践出真知。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河中石兽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河中石兽文言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文章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jǐ yún)(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虑问题时,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它说明了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2.实践出真知。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同时也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河中石兽》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实词,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实词,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学法指导:

  自主、朗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这个故事启发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学家一样的笑话。让我们一起走近文本吧!

  一、检查预习。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圮于河(pǐ)棹数小舟(zhào)曳铁钯(yè)

  为暴涨携之去(zhǎng)啮沙为坎穴(niè)

  倒掷(zhì)溯流逆上(shuò)]

  2.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____干:__

  (2)山门圮于河。圮:

  (3)阅十余岁。阅:______岁: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4.了解作者:

  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死后谥文达。纪昀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间辑修《四库全书》,他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200卷,论述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为代表清代目录学成就的巨著。

  二、问题导学。

  1.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三种: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三、达标训练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

  为暴涨携之去()啮沙为坎穴()

  2.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____干:__

  (2)阅十余岁。阅:______岁:____

  3.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学者、文学家________。字________。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纪昀(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本文选自他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该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

  一、问题导学

  1.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想想这一个关于找石兽的故事中,有哪些人物。用“谁…找石兽”的形式说说每段的意思。(僧、讲学家、老河兵)

  3.请学生一段一段的读,想想这些人都用啥方法在找石兽。用“谁怎么样找石兽”的形式说说。

  三种: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二、训练达标

  1.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

  古义:______今义: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今义:

  (3)但知其一

  古义:_______今义: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

  三、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勇于实践的名言:

  (1)百闻不如一见---班固

  (2)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

  (3)实践是思想的真理。-----车尔尼雪夫斯基

  四、达标训练

  1.本文主旨句

  ———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

  3.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补充:

  《河中石兽》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教材中新加的一篇文章,让学生去预习,程度好的学生告诉我,他们读不懂,也能理解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原是高中练习册所选的习题,可见,这篇文章的难度。

  我在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我改变了我的教学策略,我原打算让学生合作来学习这篇文章。一个学生读,另一个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进行翻译。但是看来是不行的,一是由生生合作变成了师生合作。我带着大家逐字逐句的翻译,当然是结合课下注解,学生知道由他们说,他们不会的由我来引导他们。这样一节课下来,领着学生读翻译背诵,感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中下等学生都能跟着思路走。并且能够记一些知识点。看来这种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在做练习的时候,我采取的是小组竞赛形式,同学们充满了斗志,通过检验学生掌握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通过这篇文言文教学使我明白,对于难度比较大的文章,老师还是要领着学生借助课下注解,逐字逐句的翻译的,这样学生掌握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学生自己动了脑,然后老师又引导他们进行自己总结,应该说课堂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对于简单的文言文教学,老师可以学生合作,老师引导帮助他们完成。

  在带领学生翻译完之后,引导学生思索这篇文章围绕着什么写了什么,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但是我发现学生说全的很少,这样我领着学生看文章的标题,标题告诉我们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在写的过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最后作者通过他们的事情想要告诉我们读者什么观点。经过我帮助学生一步步的梳理,同学们终于概括了出文章所写的内容,但是作者借此要表达什么思想呢,学生还是茫然,最后我引导孩子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几种,最后引导学生找出本篇文章议论的句子,探究文章的主旨。自我感觉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效果还可以的。

  通过本节课,我明白,要想取得好得教学效果,教师必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依据学情选择教学方法然后,创设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学习得开心,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老师一定要敢于创新,这样你的学生才会敢于创造。

【河中石兽文言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河中石兽的全文翻译08-24

河中石兽翻译及注释10-11

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10-19

河中石兽的翻译简短01-23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01-25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01-26

《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01-27

河中石兽翻译原文07-06

河中石兽全文翻译06-19

河中石兽单字翻译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