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jǐ yún)(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编加的)。清代学者、文学家,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晚年自号白云,乾隆年间进士。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和其他人编撰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
这篇说理短文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和方法,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臆断。
河中石兽翻译校对: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经历了十多年,僧人募集到金钱重新修建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认为它们顺流到下游去了。他们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客观规律。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那石头的性质坚硬而沉重,沙子的性质松软,它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你们顺着河流向下游寻找,不也是颠倒了吗?”大家信服它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老河兵听说了这件事,又笑着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在上游寻找它们。这是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而沉重,沙子的性质松软,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激沙子形成陷坑。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的地步,石头一定倒在陷坑里。像这样再冲激,石头再转移。转移不停止,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颠倒;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了吗?”像他说的那样,僧人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个方面,不知另外已方面的例子很多,怎么可以根据常理就主观推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