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的故事

2020-12-08 故事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足阳明胃经的第36穴足三里,它是人体的强壮穴和长寿穴。今天,我们继续沿胃经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其第37穴上巨虚,它是治疗腹泻的要穴,咱们还是先来说文解字。

  一、上骨缝中存量不足的经水

  上,上部也。

  巨,范围巨大也。

  虚,虚少也。

  上巨虚,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处于较低的天部层次,较高的天部层次气血物质虚少。本穴物质为足三里穴传来的气化之气,因其气水湿较多而滞重,至本穴后所处为较低的天部层次,天之上部的气血相对处于空虚之状,故名上巨虚。巨虚上廉等其余穴名之名意与上巨虚同,上廉,指上部气血物质虚少、廉洁之意。

  手、足阳明在命名上,还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手阳明大肠经肘关节下来,先遇到的是手三里,然后是上廉、下廉;而足阳明膝关节下来,先遇到的是足三里,然后是上巨虚、下巨虚。虽然大肠经的循行方向是向心方向,而胃经的循行方向是离心方向,但二者标注的上、下(廉或巨虚),均是以直立的人体为坐标参照系的,所以,你也就能很好地判断穴位所处的位置了,如下图:

  实际上,廉和虚,都是少的意思,但有那么一句话,胳膊拧不过大腿,手臂怎么可能比腿粗呢?所以,虽然都是“少”,那位于腿上的“少”,相比胳膊来说经水量还是大的,所以,在“少”的前面加了一个“巨”,这个巨,不是一个程度副词,不代表量上的绝对值“更”少的意思,而是比“廉”这种“少”的范围更多更广一些,也就由此解释了“巨虚”之意。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廉”还是“巨虚”,都位于骨缝里,前者,是位于尺骨和桡骨的骨缝里,而后者,是位于胫骨和腓骨的骨缝里,而“廉”和“巨虚”的位置,刚好都是在骨缝相对宽的地方。如果你不好理解啥是骨缝,吃过炸鸡翅的中段吗?想一想就明白了。

  为何在上巨虚处经水为缺少呢?因为它的上游足三里那是一个深坑,存的经水太多了,只有当经水漫过这个坑,下游经水才会充足。所以,艾灸足三里,就是将这深坑里存的经水加速的气化,以便及时补充下游经水的不足。将沉积和多余的.经水激活了,供给到不足的地方,以使全身各处的气血均匀分布,这就是为何刺激足三里能长寿的原因。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在命名上,以“上”命名的穴位还真不少:涉及到了5条经脉的9个穴位(含4个经外奇穴)。而如果把“上”当作方位词来看,则只有7个穴位。

  胃经:上巨虚  膀胱经:上髎  胆经:上关  督脉:上星  任脉:上脘  经外奇穴头顶部:上迎香、上廉泉  经外奇穴胸腹部:胃上  经外奇穴上肢部:臑上

  而以“巨虚”命名的穴位,则只有上巨虚和下巨虚两个。

  二、六腑大肠下合穴

  这是我们第二次遇到六腑下合穴,上一个穴,是足三里。这里再重申一下下合穴的定义。  因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居于腹部,与足经关系密切,所以在足三阳经上各有其合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胃合于三里(足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委中),胆合入于阳陵泉”。  其中,胃的合穴足三里,膀胱的合穴委中,胆的合穴阳陵泉,都在本经。大肠的下合穴上巨虚,小肠的下合穴下巨虚,都在足三里的下方。《灵枢·本输》说:“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所以二合穴均在胃经上。《灵枢·本输》:“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故其下合穴在膀胱经。

  下合穴,是六腑气血汇聚于下肢三阳经的部位,六腑下合穴是脉气从足三阳经上分出注入六腑的部位,所以和六腑的关系密切。下合穴的异常感觉可以反映六腑病变,如小肠的下合穴在胃经的下巨虚穴,如有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可以推知小肠病、阑尾炎等。

  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证的主要穴位,临证时,常用下合穴以通降腑气,多获良效。如足三里治疗胃脘痛;下巨虚治疗小腹痛;上巨虚治疗肠痈、痢疾;阳陵泉治厥;委阳、委中治疗三焦气化失常而引起的癃闭等。

  和其他的特定穴大都在本经上不同,大、小肠的下合穴(上、下巨虚),并不在其本经上,而是在胃经上,这点需要提请大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三、治疗腹泻的要穴

  在我们以往的解读过的穴位当中,二间+三间、天枢,都是治疗腹泻的要穴,并且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而上巨虚治疗腹泻,则基本上是单向的,就是止泻,这点和前面那几个穴位还是不同的。因为上巨虚是位于胃经上的,但它又是六腑之一大肠的合穴,因而,它对全消化系统引起的腹泻止泻作用就更明显。

  不过,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上巨虚究竟适合哪些呢?中医认为,腹泻多由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或兼受寒湿暑热之邪,容于胃肠,邪滞交阻,气机不和,清浊不分所致(比如痢疾)。而取上巨虚穴,则因其能通调大肠腑气,使气调而湿化滞行。

  刺激上巨虚,最好的方法是拔罐,既然此穴处缺经水(巨虚),利用拔罐的负压作用,可将周边的经水吸过来。当经水充足了

  ,气血旺盛了,因其是大肠的合穴,对大肠的约束力就加强了,从而达到止泻的效果。

  四、功效和主治

  【功效】

  汇聚天部浊气冷降下行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

  五、总结

  1、上骨缝中存量不足的经水

  2、六腑大肠下合穴

  3、治疗腹泻的要穴

  这正是:小腿骨缝经水乏,只因三里贮水洼,腹泻肚痛难忍耐,上巨虚里拔罐拿!

【穴位的故事】相关文章:

儿童故事改编的故事08-26

苏轼的故事名人故事11-15

骆驼的故事童话故事10-08

《季羡林抄书的故事》历史故事01-30

鱼目混珠的故事寓言故事11-30

金鱼的故事童话故事05-07

《老狼的故事》寓言故事03-13

兔子的脚的故事寓言故事11-24

童话故事:爱丽丝女王的故事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