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牛顿与万有引力与光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顿与万有引力与光的故事 1
牛顿二十三岁时,鼠疫流行于伦敦。剑桥大学为预防学生受传染,通告学生休学回家避疫,学校暂时关闭。牛顿回到故乡林肯郡乡下。在乡下度过的休学日子里,他从没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万有引力、微积分、光的分析等发明的基础工作,都是这个期间完成的。
那时,乡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几个转转之后,把石抛得很远。他们还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从头上转过,而牛奶不掉下来。
这些事实使他怀疑起来:什么力量使投石器里面的石头,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来呢?对于这个问题,他曾想到刻卜勒和伽利略的思想。他从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广寒的月球,直至庞大的地球,进而想到这些庞然大物之间力的.相互作用。这时,牛顿一头扎进引力的计算和验证中了。牛顿计划用这个原理验证太阳系各行星的行动规律。他首先推求月球距
地球的距离,由于引用的资料数据不正确,计算的结果错了。因为依理推算月球围绕地球转,每分钟的向心加速度应是十六英尺,但据推算仅得十三点九英尺。在失败的困境中,牛顿毫不灰心和气馁,反而以更大的努力进行辛勤地研究。整整经过了七个春秋寒暑,到三十岁时终于把举世闻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全面证明出来,奠定了理论天文学、天体力学的基础。
这时期牛顿还对光学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颜色的根源。一次,他在用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时,无论怎样调整镜片,视点总是不清楚。他想,这可能与光线的折光有关。接着就实验起来。他在暗室的窗户上留一个小圆孔用来透光,在室内窗孔后放一个三棱镜,在三棱镜后挂好白屏接受通过三棱镜折进的光。结果,大出意外,牛顿惊异地看到,白屏上所接受的折光呈椭圆形,两端现出多彩的颜色来。
对这个奇异的现象,牛顿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得知光受折射后,太阳的白光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因此,白光(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线汇合而成。自然界雨后天晴,阳光经过天空中余围的雨滴的折射、反射,形成五彩缤纷的虹霓,正是这个道理。
经过进一步研究,牛顿指出世界万物所以有颜色,并非其自身有颜色。太阳普照万物,各物体只吸收它所接受的颜色,而将它所不能接受的颜色反射出来。这反射出来的颜色就是人们见到的各种物体的颜色。这一学说准确地道出颜色的根源,世界上自古以来所出现的各种颜色学说都被它所推翻。
牛顿与万有引力与光的故事 2
发现背景:
牛顿在23岁时,因伦敦鼠疫流行,剑桥大学关闭,他回到故乡林肯郡乡下。在乡下的休学日子里,他从没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万有引力的基础工作就是在这个期间完成的。
发现过程:
牛顿观察到乡下的孩子用投石器抛石和转动装满牛奶的水桶时,石头和牛奶都不会掉下来,这引发了他的思考。
他联想到刻卜勒和伽利略的思想,开始思考宇宙间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牛顿计划用这个原理验证太阳系各行星的行动规律,但在计算月球距地球的距离时,由于引用的资料数据不正确,计算结果出错。
在失败的困境中,牛顿毫不灰心,反而以更大的努力进行辛勤研究。经过七个春秋的寒暑,他终于在30岁时全面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理论天文学、天体力学的基础。
万有引力定律:
全称为“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为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
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表示为:F=(Gm1m2)/r,其中F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
牛顿与光的研究
发现背景:
牛顿在对天体进行观察时,发现无论如何调整镜片,视点总是不清楚,他猜测这可能与光线的折光有关。
发现过程:
牛顿在暗室的窗户上留一个小圆孔用来透光,在室内窗孔后放一个三棱镜,在三棱镜后挂好白屏接受通过三棱镜折进的`光。
他发现白屏上所接受的折光呈椭圆形,两端现出多彩的颜色。
经过深入研究,牛顿得出光受折射后,太阳的白光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光的色散原理:
牛顿指出白光(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线汇合而成。
自然界雨后天晴,阳光经过天空中雨滴的折射、反射,形成五彩缤纷的虹霓,正是这个原理的体现。
综上所述,牛顿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深入的思考,不仅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还揭示了光的色散原理,为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相关推荐
【牛顿与万有引力与光的故事】相关文章:
数学故事小牛顿07-01
牛顿小时候的故事(通用12篇)10-12
寓言故事:蜡烛发的光10-08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英语07-06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英文11-03
陶渊明的光08-27
关于光散文10-14
迷雾里的光诗歌06-19
描写光的优美句子07-04
要有光散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