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古诗词鉴赏

2022-08-30 古诗

  《采桑子·重阳》是现代革命家毛泽东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桑子·重阳》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廖廓江天万里霜。

  作品赏析

  【注释】: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黄花:指菊花。

  不似:不类似,不象。

  廖廓:空阔远大。

  【题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拓展

  赏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古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作品是太多了。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里着重说的是天难老。其次,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就是片段,难老就是指发展变化的过程无穷无尽。这三个字简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诗的说明,必须注意。再次,明白了天难老的涵义,也就明白了人生易老的说法,不但不是慨叹人命朝露,而且恰恰相反,在这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地发些光和热,但这又何妨?天是难老的呀。这意义是丰富的',这情绪是昂扬的。它揭示出不朽的历史发展规律,它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象格言一样精警,真是耐人寻味。在这壮大,它是由岁岁重阳这一自然现象或客观现实生发出来,是通过具体感性而显现的抽象理念。所以,前主后宾,后句是前句的申说,却不意味着后句较之前句不重要;因为,从另一角度着眼,便又看到:前虚后实,诗意乃是由岁岁重阳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则是升华,两句是有机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只有毛泽东此词不达意,意趣横生,戛然独造。假如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横扫千古了。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战地播种着英雄的头颅,灌溉着烈士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野菊挺立开放,绽黄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假如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毛泽东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处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诗的形象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1929年的重阳节(10月11日)。此时距离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也有两年了。而此一阶段毛泽东过得并不舒心: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落选,丢掉了前委书记的职务,前委书记的职务由陈毅同志代替,他的游击战术被冠以“流寇主义”,被指会像黄巢和李自成一样难成大器,而他在会上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必须加强,又被冠以有“形成家长制度的倾向”,遭到部下的反对;身染疟疾,缺乏科学的医治,并且在上杭县苏家坡养病期间差一点儿被捕;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他被担架抬到上杭县城继续养病,却没有恢复前委书记的职务。当时,毛泽东在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上养病,重阳佳节来到,院子里的黄花如散金般盛开。重阳,一个秋高气爽、登高壮观天地间的日子,一个把酒临风、月下赏菊、遍插茱萸怀念先人的节日,毛泽东的梦想和现实再一次发生了位移,因而作了此词。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采桑子·重阳》古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古诗词鉴赏《采桑子·彭浪矶》12-15

定风波·重阳古诗词鉴赏07-22

《采桑子》诗词鉴赏07-14

重阳席上赋白菊古诗词鉴赏07-27

欧阳修采桑子的鉴赏10-30

《采桑子》诗词鉴赏11篇07-23

鉴赏古诗词11-26

古诗词鉴赏11-18

经典古诗词鉴赏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