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从军行古诗

2024-10-15 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昌龄的从军行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前言】

  《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数写军队的战斗生活。唐代以来,王昌龄等都有以此为名的诗篇流传,表达一种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鉴赏】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拓展阅读】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王昌龄生平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

  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王昌龄成就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评价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六月》等)。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以高适、岑参与王昌龄为主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的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名句

  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

  2、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从军行七首》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7、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柴侍御》

  8、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寄驩州》

  9、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芙蓉楼送辛渐》

  10、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送魏二》

  11、所见同袍者,相逢尽衰老。——《长歌行》

  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

  14、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15、青山明月梦中看。

  16、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8、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从军行七首》

  19、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塞上曲》

  20、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答武陵田太守》

  21、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塞下曲四首》

  22、莫道弦歌愁远滴,青山明月不曾空。

  23、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4、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西宫秋怨》

  25、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26、所见同袍者,相逢尽衰老——《从军行》

  27、前军夜战洮河北,巳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

  28、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29、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代扶风主人答》

  30、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王昌龄爱国诗:

  【篇一:《xx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篇二:《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篇三:《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篇四:《秋兴》】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着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篇五:《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篇六:《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王昌龄古诗:

  1、《悲哉行》

  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

  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

  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

  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

  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2、《听弹风入松赠杨补阙》

  商风入我弦,夜竹深有露。

  弦悲与林寂,清景不可度。

  寥落幽居心,飕飗青松树。

  松风吹草白,溪水寒日暮。

  声意去复还,九变待一顾。

  空山多雨雪,独立君始悟。

  3、《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州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乘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4、《秋山寄陈谠言》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

  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

  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

  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

  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

  5、《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

  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

  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

  岂唯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6、《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

  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

  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

  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

  不叹携手稀,常思著鞭速。

  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7、《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

  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8、《别刘諝》

  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

  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

  倚仗不可料,悲欢岂易寻。

  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駸駸。

  9、《岳阳别李十六越宾》

  相逢楚水寒,舟在洞庭驿。

  具陈江波事,不异沦弃迹。

  杉上秋雨声,悲切蒹葭夕。

  弹琴收馀响,来送千里客。

  平明孤帆心,岁晚济代策。

  时在身未充,潇湘不盈画。

  湖小洲渚联,澹淡烟景碧。

  鱼鳖自有性,龟龙无能易。

  谴黜同所安,风土任所适。

  闭门观玄化,携手遗损益。

  10、《留别岑参兄弟》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

  副职守兹县,东南棹孤舟。

  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

  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

  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

  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

  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

  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

  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

  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11、《独游》

  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

  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

  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

  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

  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

  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

  12、《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13、《诸官游招隐寺》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14、《灞上闲居》

  鸿都有归客,偃卧滋阳村。

  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

  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

  廓落时得意,怀哉莫与言。

  庭前有孤鹤,欲啄常翩翻。

  为我衔素书,吊彼颜与原。

  二君既不朽,所以慰其魂。

  15、《风凉原上作》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

  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

  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

  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

  关门阻天下,信是帝王宅。

  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

  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

  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

  16、《江上闻笛》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

  声长楚山外,曲绕胡关深。

  相去万馀里,遥传此夜心。

  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

  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

  17、《赵十四兄见访》

  客来舒长簟,开阁延清风。

  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

  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

  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忽忆鲈鱼□,扁舟往江东。

  18、《过华阴》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19、《途中作》

  游人愁岁晏,早起遵王畿。

  坠叶吹未晓,疏林月微微。

  惊禽栖不定,寒兽相因依。

  叹此霜露下,复闻鸿雁飞。

  渺然江南意,惜与中途违。

  羁旅悲壮发,别离念征衣。

  永图岂劳止,明节期所归。

  宁厌楚山曲,无人长掩扉。

  20、《山行入泾州》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

  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

  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

  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

  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王昌龄的从军行古诗】相关文章:

从军行王昌龄古诗09-18

王昌龄从军行古诗06-13

从军行唐王昌龄古诗06-26

古诗从军行唐王昌龄09-14

王昌龄古诗《从军行》赏析08-26

教案古诗从军行王昌龄赏析09-13

从军行之一古诗王昌龄06-16

从军行古诗王昌龄其三翻译09-27

古诗从军行其一王昌龄赏析07-10

从军行王昌龄其一古诗赏析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