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代最为出名的小说家,蒲松龄的大名因为他潜心创作的《聊斋志异》等作品而家喻户晓。
郭沫若评价蒲松龄的这幅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写下这幅对联的契机就是郭沫若在参观蒲松龄故居时偶发灵感写下的,这幅对联不仅仅表达出郭沫若对蒲松龄在文学创作的创作手法上高人一等的技巧的赞赏,而且郭沫若的对联中还包含了他对蒲松龄在抨击社会现象的创作上的鞭辟入里和勇敢的精神的赞赏。
除了郭沫若评价蒲松龄的一副对联比较出名之外,鲁迅对蒲松龄作品的评价也是经常为人所熟知的。鲁迅在自己的一本《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提到过,“《聊斋志异》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这一评价包含了鲁迅对《聊斋志异》的题材、人物形象以及创作风格的欣赏。鲁迅评价这部作品的题材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描写的都是鬼妖之间的事情,但是作品中的创作形象却并非都是恐怖的妖怪,而更多是都是一些接近“人”却又高出“人”的形象,蒲松龄在创作风格上则是通过写这些妖魔之事来讽刺当时贪官横行的社会现状。
蒲松龄一生都想进体制内
蒲松龄是我国清朝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家,他完成的巨著《聊斋志异》是现存的我国最著名的古代短篇小说,其中很多故事到现在还广为流传,在影视作品中也有很多改编,深受人们的喜爱。
蒲松龄一生都想进体制内,也就是一生都想通过自己的考试为官,为此他用了一生时间去考试,但是中期一生都没有考中,一直到最后才是一个优贡,也没有因为考试而成为官员。
蒲松龄之所以这样热衷于考试,是因为他受到父亲的影响比较深远,他的父亲一生只是一个秀才,但是一生也在为考取功名而努力,但是因为自己没有考上,所以就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他亲自教导蒲松龄,将这一思想深深的刻在了蒲松龄的身体里。
蒲松龄也有过辉煌,他在考取秀才的时候三项第一,一时间成为人们熟知的人物,名气也由此开始传播。但是他后来不知为何,屡试不中,在后来的五十年中,他参加了多次考试,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就是不能中举。这让蒲松龄的内心十分郁闷,他一生都想进体制内,但是一生都没有如愿。
虽然蒲松龄一生都想进体制内而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才气是有目共睹的,在当时他的才名也被当时的人熟知。尤其是他后来写成的《聊斋志异》更是使他名流千古,到现在还影响着人们,成为一代伟大的小说家,这项成就比进体制内更为吸引人。
蒲松龄自号
蒲松龄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家,他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现存的最为出色的文言文小说,其中的很多故事得到现代公众的喜爱,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还经常能够看到。
蒲松龄自号是“柳泉居士”,这就是蒲松龄自己取的号,关于蒲松龄为何给自己取这个号,还有一个故事。
蒲松龄一生都想通过科举获取功名,所以他年轻时候就开始在科场上努力,但是天不遂人愿屡试不第,这对蒲松龄是很大的.打击。对文学特别喜爱的蒲松龄决定写一部“孤愤之书”,通过谈狐说鬼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之情。
但是他自己的阅历有限,听说过的鬼怪小说很多,但是并不能形成一本书,所以他就决定要去“采风”,而他选择的“采风”之地就是柳泉。因为这个地方距离蒲松龄的家很近,还有一个大柳树,可供路过的人乘凉。
柳泉这个地方风景优美,也是南北往来过客的必经之路,在这里拥有大批的人流,对于蒲松龄来说,这个地方是最合适的地方。因为蒲松龄家境贫寒,没有多余的钱在这里做好招待,所以他只能一边讲课一边采风。
因为柳泉这个地方为他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为他的最终成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所以为了纪念这个地方,蒲松龄自号“柳泉居士”,以此来纪念这个对自己帮助甚大的地方。
【郭沫若对蒲松龄的评价】相关文章:
对《离骚》的评价11-09
对梁实秋的评价06-06
郭沫若的名言10-21
郭沫若的《天狗》11-12
郭沫若的诗歌11-05
郭沫若的诗集11-04
郭沫若名言09-25
郭沫若语录12-23
郭沫若作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