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2024-08-11 归园田居

  【教学背景】

  2012年11月6日,李宗玲名师工作室在我校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围绕古诗词教学,我选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归园田居》其三上了一节研讨课。课标上讲: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位。”虽然课标给出了古诗词教学的定位,但操作性不够。何况大部分老师教学的重点只停留在读读、写写、背背层面,只是迎合考试而为,也没有注重初中与高中这两个学段的有效衔接,我感觉这也是李宗玲老师开展古诗词教学研讨的初衷。明确初中学段古诗词应怎样教,既能达到课标的要求,又能注重学生的长远效用。这首诗是陶渊明田园式的代表作。描绘了诗人劳动中纯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自然流露。学生很容易读懂,难点在于诗人想表达的心境。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我必须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巧妙结构教学框架,精心设计教学细节,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参与互动,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把这首诗定位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感受诗的语言美,给学生以画面感;让学生学会对话,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难点辅以多媒体出示诗人背景及诗歌要求。一节课,学生读书、思考、积累、感悟有机地融为一体,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又达到了学生考试的要求。同时学生还得到了思想的启迪。达到了课标的要求,其乐融融。

  导入新课:

  师: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千万富翁,叱咤商界多年,有一天,你累了,你关掉手机和电脑,离开办公室,带着至亲去“隐居”,请问此时你最大的追求是什么?你如何设计自己的隐居生活?

  生:

  师归纳:

  《归园田居》其三板书课题

  一、朗读诗歌,积累字词,学法指导。

  一、通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畅;(自由读)

  二、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个人读)

  三、再读: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

  【出示幻灯片】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荷:扛着。

  沾:(露水)打湿。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

  二、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

  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而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月亮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享受其中的乐趣。

  赏诗歌:

  三、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淳朴自然、恬静淡远、宁静闲适。

  赏诗歌:

  四、品味诗歌的意境美。(结合作者背景资料)

  【幻灯片】五斗米的故事: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幻灯片】东晋时代背景

  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

  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

  陶渊明 :早年: “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明确:

  洁身自好、安贫乐道

  向往田园、淡泊名利

  师明确:

  他是真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是对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和逃避现实不一样。

  意境: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意象)结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你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黑暗官场的弃厌恶,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摆脱官场绊的欣喜愉悦 。

  师: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那么你怎么看?

  【幻灯片】教师提供专家的看法: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

  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 。

  ——张锡《陶渊明的悲剧及其诗的思想和风格》

  我的看法是: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保持自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择。因为当时的陶渊明面对的是腐败透顶的官场,物欲横流的世俗,我相信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时代,陶渊明一定会坚持他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造福一方吧。

  他是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因为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

  五、小结:陶渊明先生的作法不一定值得效仿,但是他点明了一种人生态度,引起我们的思考。这已经足够了!对于诗歌的学习,西方有句名言:“诗歌是不可以译的”,但是乔布斯的一句话却能体现我们对于诗歌学习的态度: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g it.(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六、作业:改写成记叙文

  附板书:归园田居

  陶渊明

  意象 意境

  景、 情 、境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07-05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08-16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06-03

《归园田居》其三10-30

归园田居其三11-29

归园田居·其三06-14

《归园田居 其三》10-03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08-01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4篇07-13

《归园田居其三》课文教学设计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