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睛》是朦胧派诗人顾城所作的一首诗,是中国20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顾城现代诗作品《黑眼睛》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作品原文】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作品英文译文】
Black night gives me the black eyes
but I will use it to find the light
【3、作品鉴赏】
顾城的诗友称他为童话诗人,他总是用儿童那样单纯的眼睛看世界。他称安徒生为“我的尊师”,他说安徒生的童话是种子,播种在他幼小的心灵,经过埋葬之后,有了生机。而当他长大之后,仍然热爱这些童话,视之为花朵和露水,在这里,他将重新找到儿时丢失的情感。顾城诗里有优美童话里那样单纯明净的世界,和丰富自然的想象。
在早期的诗里,他这样写烟囱:“不断地吸着烟卷,/思索着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烟囱》)他幻想把他的幻影和梦放在贝壳船里开航,而太阳是纤夫,用强光做绳索。黑夜来了,驶进银河的港湾,而抛下的锚是新月。他还幻想用麦秸编成摇篮,把灵感和心放在里边,用纽扣做车轮,“让时间拖着/去问候世界”。说顾城是童话诗人,并不是说他完全不懂时事。写于1979年的《一代人》是他的名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就很有现实性,而且概括深刻。而在《远和近》这首诗里,也有对于别人心态的敏感观察:“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些诗都比较短小、单纯,但顾城也写过一些较长的诗和组诗。他有一些诗,并不很长,但却有些复杂和丰富,看得出艺术家的匠心,例如《硬币中的女王》。硬币,谁都见过,因此也就能欣赏顾城在这首诗里高超的艺术想象和想象的展开。顾城想象,这位女王一直坐在大海中央,不能随船儿去远航,“她被一个小小的咒语所禁锢/一个数字般卷曲的舌头”,就这样写了女王的被禁锢,数字与硬币也连了起来。诗在最后一节写道:“她一直在想/那个爱她的人正在砍一棵杨树/树被抬进船场,鸟大声地叫着/枪响着/酒柜上的梦叮叮当当/有人当场输给了死亡”。由于硬币上女王头像周围是海水,也由于诗人在开头说女王被禁锢,无法远航,因此,在结束时诗人想象:女王一直在想那个爱她的人会为她造船,会为她带来自由。诗人的想象从树想到鸟,又从鸟想到猎鸟人的枪,立即,这枪又幻化成枪,于是场面也就转到赌场在酒柜上叮叮当当响的,是硬币,但听起来是赌徒发财的梦想。赌输了,破产了,绝望了,于是开枪自杀。
从这样一首诗看,顾城的诗,不仅是想象的,而且是流体的。这流动性是顾城诗很大的一个特征。这部分地是因为他开始了对潜意识的探讨。对顾城来说将现实转化成梦境是创作的开始。这种转化既是心理的,也是艺术的。让意识倒流入无意识的洞穴是顾城的尝试。这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童话和梦幻。对自我无意识的探寻是后现代主义的特征。顾城将自己的现实经验都转换成梦境,让梦的恍惚突破物的坚实轮廓和现实的框架。他的诗在最佳情况下能像透露隐秘的契机一样泛出他潜意识的微光,使诗获得一个神秘的层次。他十分重视发现超我以外的真“我”,初“我”,他是将写诗和一些他的神秘直观活动相连。这样一些诗行对于顾城是典型的:“在回村的路上/我变成了狗,不知疲倦地/恫吓海洋,不许/它走近,谁都睡了/我还在叫/制造着回声”(《我不知道怎样爱你》)。又例如:“听时间在木纹中行走/听水纹渐渐地扩展”,“我被雨水涂在树上/听着时间,这些时间/像吐出的树胶/充满了晶莹的痛苦/时间,那支会嘘气的枪/就在身后”(《倾听时间》)。
顾城的诗有很多非理性的东西,但同时也具有理性的成分,是“白日的自我”与“梦境的自我”的文汇,意识与无意识的混合,心理现实与外在现实的叠加。例如在《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里他写:“他注意鲜艳的亲吻/像花朵一样摇动/像花朵一样摆脱蜜里的昆虫,”在这里,有诗人清晰而清醒的意识。
创作背景
顾城在参加天安门广场的"四五"集会后,对诗歌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一味地歌颂小花小草,而是开始了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在随后的两年中,顾城开始多方面地锻炼和深入思考,终于在1979年4月写下了《黑眼睛》。
作者简介
顾城,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名家点评
王干《透明的红萝卜——我读顾城的<黑眼睛>》:在我看来,这两句诗的悲剧性意义首先体现在环境的非历史性非正常性上。“黑夜”,这一意象笼括了广阔而无定性的时空,隐喻一种不正常、不人道的年月与环境,这本身便是一种历史进程发展中的悲剧,“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正是这一悲剧性向前发展的结果,悲剧的承受者是“我”,因为在“黑夜”与“黑色的眼睛”(“黑夜”的派生意象)之间是由“我”来连接,而“我”则被动地成为这场灾难的承受者,“黑色的眼睛”实际是一种“异化”的具象形式,这已经深入到人与环境的不可调和的悲剧之中。但更为深刻的悲剧意味在于“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这里似乎“我”处于主动地位,也无疑有着一种敢于向“黑夜”叛逆、寻找光明的精神,恪守,所使用的武器——“它”竟然是“黑夜”的派生物。这似乎预示了这种寻找势必又会陷入一种新的悲剧之中。这一悲剧性的循环揭示了人能够发现自我,人不能够实现自我这种规律背反。这几乎已成为人类精神生活中一个永恒的悲剧情结所在。
唐晓渡:顾城的这首诗只有两句,但是却在当代诗歌史上具有相当重的分量,以其高度的历史概括性和辩证思维的哲理之光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烈的艺术力量。
- 相关推荐
【顾城现代诗作品《黑眼睛》鉴赏】相关文章:
顾城:黑眼睛07-20
顾城的诗黑眼睛11-25
顾城现代诗歌优秀作品09-16
顾城的作品07-02
顾城黑眼睛原文赏析10-26
顾城的诗《黑眼睛》全诗赏析11-17
顾城作品《石壁》赏析07-23
顾城作品《感觉》赏析10-26
顾城作品《弧线》赏析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