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巷》赏析顾城,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巷》赏析顾城 篇1
《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顾城《小巷》赏析一
诗题是“小巷”,由此,我们不妨做这样的猜测:这条深深弯进诗人生命里的小巷,肯定发生过什么。对于一贯唯美的顾城来说,小巷里发生的,肯定是一个美丽而伤感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致使诗人,多年后,还魂牵梦绕,难以忘怀。
然而,这是一条“没有门/没有窗”的小巷。
有门,诗人可以用钥匙打开。有窗,诗人可以破窗而入。但是,随着时光的流失,这些对于诗人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了。绝望的情绪,首次流露。
但是,诗人并没有死心,仍然在绝望中抱有一丝渴望。于是,“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本来,用钥匙敲墙,就有驴唇不对马嘴之嫌,属于一个人绝望之际的愚蠢之举,何况还是一把“旧钥匙”呢?短短两行,就将诗人伤感绝望的情绪推向极至,不愧为大家之作。
顾城多短诗,但大多小诗不小:灵气,节制,层次感强,张力十足。《小巷》同样体现了他的这一艺术特色。
顾城《小巷》赏析二
被历史抛入黑暗中的一代青年,一旦站在陽光下,自然会有一种恍恍惚惚的感觉,这种迷惘,这种失落感,在北岛的诗中表现为“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着你”(《迷途》),在舒婷的.诗中表现为“隔着永恒的距离/他们怅然相望”(《船》),在梁小斌的诗中表现为“我的钥匙丢了”(《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顾城没有叹息,也没有去寻找钥匙,而是拿起钥匙寻找自己的房间,寻找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小巷”是“又弯又长”的,“墙”是“厚厚的”,要寻找,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也可能要走很长的路;然而抒情主人公是坚定的,那个“我”在顽强地敲着,边走边敲。
诗人只选择了几个简单意象:“小巷”、“钥匙”、“墙”,构成了一个象征意味很强的流动画面,画面中那个敲墙的主人公,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不,也包括中年、老年。这个世界上的许许多多人不是终生都在寻找吗?
《小巷》赏析顾城 篇2
当我重回那条充满记忆的小巷时,那棵年迈的枇杷树依旧等在那里,只是树上的枇杷因为无人采摘,正寂寞地烂去。
好像当年不是这样的景象吧。我们这群顽皮的小孩又怎么能忍住自己的馋意,每天上学放学两次的“探望”必不可少。只是结了一个小小的果儿,也会让我们兴奋不已。这棵年迈的树爷爷,似乎在我们的叽叽喳喳中重新焕发了生机。清晨的露珠晶莹透亮,午时的阳光温柔撩人,就连晚上,也有繁星缀空,哄着枇杷果安然入睡。
终于等到了果实累累的那天,黄澄澄的'果子似乎从天而降,像小灯笼似的,点亮了我们这些馋虫的眼睛。
比这枇杷果子更让我暖心的,是巷中渐渐亮起的灯光。
我放学回家,正能赶上各家各户烧起了晚饭。油烟在灯光中朦胧地飘出窗子,飘进巷子,飘到我心里,似乎一点也不呛人,反而是满街的温情。
而我在回家之前,总能找到东西垫垫肚子。不远处的木门“吱呀”的一开,李婆婆就会招呼我:“姑娘,来呀!”不等我跑过,她就会笑眯眯地递出点好吃的。
我至今仍能记得她脸上的皱纹是如何和蔼地攒成一朵花的。相比之下,她儿子接她去新家时,她笑得一点也不安心。她留恋这巷中的亲密无间,尽管斑驳的墙角略显破旧;她留恋黄昏时分的灯光,尽管幢幢灯光更显寂静。
我又何尝不是呢?搬出这巷子之后,谁来亲切地唤我一声“姑娘”,端我一碗甜蜜的银耳汤?谁来轻轻地打我一下,却转身为我摘下树上的枇杷?谁家的灯光,能伴我走完回家的路?
我本来天真地以为,这小巷中的柔情,定会养孕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我走了,还会有人住进去。可是当四周高楼耸立之时,这一片古巷缠绕的地方,却成为了孤岛,人迹罕至。车鸣声四起,谁又听见了枇杷树微弱的叹息?小巷中流淌着城市最初的血脉,如今却被无情地抽干。
那些淳朴的感情再也无处栖息了,它们躲到了小巷的深胡同里,它们躲到了人心不见天日的角落中。惟有那里的干净无扰,才能保住这人与人之间单纯的关爱。
- 相关推荐
【《小巷》赏析顾城】相关文章:
顾城的短诗赏析04-26
顾城《安慰》赏析05-18
顾城《生日》赏析04-09
顾城的诗《回家》赏析04-08
顾城诗歌《弧线》赏析04-03
顾城作品《弧线》赏析02-03
顾城诗歌赏析《感觉》01-14
顾城诗歌《简历》赏析04-15
顾城《回归》原文赏析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