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观潮的教学记录

2024-06-09 观潮

  9月4日,星期四,上午第一节,语文课,我安排的是师生见面会。通过介绍自己,了解学生,拉近彼此的距离,加强新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现在的班级情况是这样的:原屠家埠小学学生21人,原蒋林小学学生20人,另有4位插班生,共45人,男女比例均衡,健康活泼。我喜欢这班新学生。

  9月5日,星期五,上午第一节,语文课,我安排了说写训练。为了迅速了解自己给学生留了怎样的印象,为了多一点了解他们的过去,特别是与以前语文老师的生活学习往事,为了了解目前看来不太爱开口的原蒋林小学学生真实想法,我不仅安排了有目的的说话训练,还安排了练笔的机会。我暗示学生,有些深藏心底的话,如果不适合面对面说,我们可以选择一种很好的方式——最后,我们共同决定完成一篇以“老老师、新老师”为题的日记。结果当天收到了45份日记。通过学生日记的阅读,我肯定学生接受了我这位与老老师很不一样的语文老师,包括那位说我长得不好看的楼竹安同学。这让我很高兴,甚至激动,好比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我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为与这班新学生见面,我想过很多,也把并不认为太长的头发剪短了。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总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另外,学生日记的阅读不仅让我略窥了他们过去学习生活的影子,还让我明白了他们学习的现状,书写和表达的问题暴露出来了,四十多篇日记只有丁晋飞、徐丽红、宓鑫凯等的日记稍具章法,文辞较为老练,一半以上同学不重视书写,表达混乱。但是我能理解,这是一班刚从三年级过来的孩子呀,我不能忘了自己是刚教完四年级下来的,现在再教四年级,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千万不要定位太高,同时,也让我明确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任务有多艰巨。

  9月8日,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语文课,学习第一组第一课《观潮》。熟悉和理解课文我组织了课前交流预习收获,两次指名朗读展示,重点段齐读,屹立、山崩地裂”等词语以及个别字的书写。读书习惯方面,我提出了几点朗读要求:第一,姿势。站姿,坐姿都不能拘谨,要全身舒展自然,双手捧书,视线距离要适度,神情放松;第二,声音。多少音量适合朗读展示,多少音量适合齐声朗读,多少音量适合自由朗读,要注意区别,任何时候不要让人听着吃力。这堂课,我记住了一个人——宓鑫凯。他有学习的自觉,3、4两段几乎会背,我让他介绍了他的自学方法。但这位同学明显属于不适合多夸的一类人,要努力帮助他变得稳重些。

  9月9日,星期二,上午第一节、第二节,语文课,结束第一课《观潮》,完成课堂作业。这一课,除了宓鑫凯我又认识了一个人——赵民权。课一开始,我说:“昨天,同学们读了《观潮》,一定觉得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但是,除了这篇课文,有关钱塘江大潮,你还知道什么?”宓鑫凯说:“2007年某一天,一些人在钱塘江边游泳,被潮水卷死了”大家一致认为卷死一词用得不好,后改为卷走。但我却吃惊于他在不能实指时间、地点、人数、伤亡情况等重要内容的情况下,能如此绝妙地采用虚指表达他想要传递的信息,“某一天”、“一些人”,后生可畏呀。我不禁多说了一句:“储老师不反对电视、电脑、网络,好多时候我们甚至离不开它们,所以,我们不能只知道读课文、做作业,要擦亮眼睛、竖起耳朵关心身边的所有事。”接着,赵民权说:“我知道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这么壮观,有一次我看到了专家讨论这件事的电视……”说到了杭州湾入海口的喇叭形,说到了特定的维度,北纬33度,说到了喜马拉雅山,说到了月球的引力,说到了吴越争霸的传说,所有这些,再一次令我叹为观止,也更坚定了我以后继续以这种方式上课的决心,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是创造性的,现实生成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刺激学生读更多的书,关心更多的事。

  • 相关推荐

【课文观潮的教学记录】相关文章:

课文《观潮》赏析06-08

《观潮》课文翻译10-14

语文课文《观潮》精品教学设计07-16

观潮课文的主要内容09-28

观潮课文的内容是什么09-06

观潮课文主要内容09-01

《观潮》小学课文解读参考09-09

《观潮》课文的主要内容11-02

《观潮》课文疑难解析07-12

《观潮》课文词语句子解析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