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分享了《观潮》教学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本课重点的文言词句。
2.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本文精炼生动的语言,感受文章多描写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重点的文言词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南宋的国都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今天,我们和周密一道去体味一下南宋都城的生活风俗吧!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霆(tíng) 斋(zhāi) 艨艟(méng chōng) 履(lǚ) 倏(shū)
舸(gě) 泅(qiú) 僦赁 (jiù lìn) 仞(rèn) 绮(qǐ)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方:
①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②方出神(正)
③方七百里(面积)
观:
①观潮(观看,动词)
②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
仅:
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仅)
②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为:
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
②海涌银为郭(成为)
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
以:
①以此夸能(凭借)
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助词)
势:
①势极雄豪(气势)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
能:
①以此夸能(本领)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
(2)词类活用
①天下之伟观也。(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③皆披发文身。(通“纹”,原指花纹,名词作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
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名词作动词,树立,举。)
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形容词作动词,高过。)
(3)古今异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古义:当……时;今义:方形等。)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古义:接近、连接;今义:边际。)
③吞天沃日(古义:用水淋洗;今义:肥沃。)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古义:两个词,意为疾驶和腾起;今义:跳跃着奔跑。)
⑤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古义:举枪;今义:一种体育器械。)
⑥人物略不相睹(古义:人和物;今义:特指人。)
⑦皆披发文身(古义:画花纹;今义:文字、文章等。)
⑧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古义:名词,长官,官名;今义:一般作姓氏。)
⑨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古义:上游到下游,指地域,区域,名词;今义:用来表示大约数目。)
3.作者链接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朝代)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颇有成就,又能书画。著有《武林旧事》、《草窗词》、《齐东野语》。《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作。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整体感知
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作者围绕“观潮”刻画了哪几幅图画?
【交流点拨】1.写海潮的雄伟壮观。——潮水汹涌图;
2.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水军演习图;
3.写弄潮健儿的英姿。——吴儿善泅图;
4.写观潮人众之多。——游人观潮图。
(二)文本探究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交流点拨】从形(仅如银线)、色(玉城雪岭)、声(声如雷霆)、势(吞天沃日)几个方面由远及近。雄伟壮观。
2.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
【交流点拨】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又浓墨重彩描绘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3.阅读下面这首词,说说词中的哪些句子与课文的描写相吻合。
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交流点拨】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三)语言赏析
本文语言生动而形象,运用了准确的动词和比喻、夸张等修辞,试举例说明。
【交流点拨】
1.能准确地运用动词。
如“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
2.文中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
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中,“玉城雪岭”是比喻,“际天”则是夸张,“大声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则用夸张,使读者对钱塘江潮的气势如同亲见,感受很深。
课后小结
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而且以前三幅为主,正面描写,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课后习题
1.整理文章重点实词、虚词,翻译文章第三段。
2.积累有关钱塘江潮的名诗句。
板书
海潮图——-雄伟壮观 正面描
观潮 演习图——-场面宏伟 写与侧
弄潮图——-身怀绝技 面烘托
观潮图——-盛况空前 相结合
教学反思:
《观潮》这篇课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的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
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主体参与。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通过学生实践活动而慢慢培养出来的,
不是完全依赖老师教会的,所以,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环节中,我特意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同学们跟着作者一起去钱塘江大堤上去观潮,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兴趣,然后图文并茂,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如:学生看完“潮来时”课件后,很快就能从课文中找到描写潮水声音和样子变化的句子,在老师和图画的引领下,抓住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领悟文美的蕴意。印象最深的是部分学生在看到潮水的图片和听到潮水的声音时,发出阵阵惊叫声,从而学习注意力也相对集中了一点。
- 相关推荐
【《观潮》教学方案设计】相关文章:
观潮教学实录05-12
观潮教学实录11-02
《观潮》教学实录04-09
《观潮》教学实录02-04
关于观潮的教学谈06-17
《观潮》教学计划06-10
《观潮》教学实录(精)07-04
《观潮》教学实录名师04-23
《观潮》教学实录(精选12篇)05-25
《观潮》教学反思(精选16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