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考试真题及赏析

2024-10-12 观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试题,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潮》考试真题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潮》考试真题及赏析试题 1

  一、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吞天日(    )    ②如平地(    ) ③一无迹(   )

  ④鲸波万(    )    ⑤珠翠罗(    ) ⑥艟数百(   )

  二、解释加粗的虚词

  ①浙江潮________        ②方其远出门________

  ③此夸能________        ④舞刀水面________

  三、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不相睹________        ②弄旗、标________

  ③吴儿泅________        ④披发身________

  ⑤溯而上________        ⑥鲸波万________

  ⑦僦看幕________        ⑧席地不________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文答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________________”者是也。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既望(    )  ②际天(    )

  ③既而(    )  ④沃日(    )

  2.翻译句子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潮的描写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①(wo4)  ②(lv4)  ③(ge3)  ④(ren4)  ⑤(qi3)  ⑥(meng2) (chong1)

  二、①助词,的 ②代海潮 ③介词,凭 ④介词,在

  三、1、一点也不 2、举枪 3、擅长游泳 4、身上画着文彩

  5、逆流迎着潮水 6、形容浪头极高 7、租用 8、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四、(见注解)

  五、1.农历十六日 2、连接着天 3、不久 4、冲荡太阳

  2.略

  3.江横玉系腰 4.(第1句) 5.由远及近。 6.状写海潮气势。

  《观潮》赏析

  本篇选自《武林旧事》卷三。《武林旧事》一书系周密于宋亡之后所写,内容主要追记南宋岁时风俗、市井琐细,兼及游观之盛、娱乐之资,相当详备细致;而渗透于其中的,又是一种“恻恻兴亡”的盛衰感慨。

  本篇主要描绘“钱塘观潮”的盛况。对此,另外几部杭州的风俗志(《都域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和《梦粱录》)都先已有过记述,不过都远不如此文生动形象。全文可分四层:

  第一层写潮来之状。它用动态的“镜头摄像法”描写了初来之状(“仅如银线”)、既来之状(“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又配之以“音响效果”(“大声如雷霆”),收到了文字尽管简约而令人视听不暇应接的艺术功效。

  第二层写教阅水军的场面。其中的“场景”又多次转换:先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和乘骑弄旗、舞刀弄枪于水面的雄伟场面;接着写两军(假设的军事演习)交战、硝烟弥漫的场面,最后写烟消波静、“敌船”匿迹的场面。使人如同亲眼目睹这一番水战那样,感到十分真切。

  第三层写“弄潮儿”的竞技,他们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相逆潮而上;虽于鲸波万顷之中,却能不湿旗尾!读后使人为之咋舌鼓掌。

  第四层写杭州市民和皇室的观潮情景,其中突出描写了杭州城的豪奢:请看,江岸十余里间,触处珠翠罗绮;而皇帝在“天开图画台”上观潮,远望去简直就像是在神仙台上那般。读到这里,虽然文字嘎然而止,但作者在提笔追忆往事时的那种“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的兴亡盛衰之感,却又“言在纸外”地悄然升起矣。

  总观全篇,尽管篇幅不长,而场面热闹、内容丰富,这大大得力于作者善于剪裁、善于描绘的文字功力。首先,它剪裁得当,叙写井然,给人以场面多变而层次井然的印象,其次,它语言简练,却又描绘细致,又给人以“尺幅之中层千里之势”的艺术享受。应该感谢周密,他给我们留下了这幅13世纪南宋优美的杭城风俗图画。

  《观潮》考试真题及赏析试题 2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选出加粗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

  A、天下之观也势极

  B、则一无迹仅有“敌”为火所焚

  C、吴儿善者数百迎而上

  D、分列两上下十余里间

  2、选出加粗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盛仅有“敌船”火所焚

  B、天:下之伟观也吞沃日

  C、百:艨艟数腾身

  D、而:溯迎僦赁看幕

  3、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 )②每岁京尹( )

  ③为火所焚( )④四马塞途(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履平地:

  ②黄烟四起:

  ③略不相睹:

  ④随波而逝:

  5、简答

  ①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是:

  ②第一段中写潮水的顺序是:

  ③第二段中表现教阅场面宏伟的句子是:

  ④侧面烘托江潮之盛的句子是:

  周密《观潮》翻译

  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时候)。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看上去)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渐渐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色的烟雾四面腾空而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等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却连一条船的踪迹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游泳的吴中健儿,都披头散发,浑身画着花纹,手里拿着用丝绸缝制的十面大彩旗,争相奋力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沉浮,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首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几倍。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周密《观潮》作品赏析

  ①美点赏析

  (1)清晰的层次之美全文语言精练,共有四个段落,可分为两个清晰的层次。第一层为前三段,描绘江中壮美之景;第二层为第四段,记述江边盛况。江中壮美之景分为三个典型场景:浙江怒涛、水军演习、吴儿弄潮。三个场景既各自独立、各具特色,又相互连贯、相互映衬,组成了一曲层次分明、气势磅礴的钱塘大潮交响曲。文章的层次之美不仅表现在整体构架的思路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局部的描述层次上。以“水军演习”一段为例:先写教阅场面宏大——继而写指挥调度灵活,后写江面上战火密布,最后写战争胜利,活现出一支训练有素、骁勇善战的水军的赫赫声势。

  (2)精彩的描摹之美全文以描写为主,作者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大师,极善抓拍典型场景和特写镜头。作者笔下的浙江怒涛:登城越岭,浪涛排空,如玉似雪,如雷似霆。水军云集的场景:巨舰数百,分列布阵,旌旗刀枪,森严壁垒。江面激战场面:黄烟弥漫,炮声隆隆,声如崩山,势如破竹。吴儿弄潮则突出其踩波踏浪的姿势:“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其勇猛之态,阳刚之气,技艺之精,令人拍案称奇。写江边观潮的壮观场面则用简笔勾勒:“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席地不容闲”,观潮的热烈火爆场面,一览无余。文中无论是江中奇景还是江岸盛况,均描摹得气势恢宏,酣畅淋漓。

  (3)精妙的映衬之美作者于多处运用映衬手法表现江潮的壮丽雄伟、水军的骁勇善战和吴儿的刚健勇猛。第二段中,描写交战场面“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接着笔峰陡转,“烟消波静”“一舸无迹”,以倏然而至的静态反衬先前攻势的猛烈,蕴含着对水军行进速度之快、变化之奇的高强本领的赞誉之情。最后一段写江岸上人山人海,车马塞途,水泄不通,席地难闲,与江中的奇景互相映衬,更展示了观潮的无穷魅力,将一幅宋代历史风情画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②总体赏析

  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精彩,观潮者人数众多,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精练的结果。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描写的惟妙惟肖,十分精彩。

  • 相关推荐

【《观潮》考试真题及赏析】相关文章:

《观潮》阅读题及赏析04-17

《观潮》赏析03-23

《望岳》赏析及中考真题06-13

课文《观潮》赏析03-25

观潮片断赏析09-10

苏轼《观潮》赏析04-24

《观潮》全文赏析07-19

观潮翻译及赏析07-24

《观潮》原文赏析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