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沧海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沧海的教学反思1
今天我们学习了曹操的《观沧海》一诗,被诗人那种开阔的胸襟深深地感染着。此诗可谓是: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些从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背诵之后,我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立刻找出了文中的诗句。可是分析的不够到位。
老师分析:
全诗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诗人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寥寥16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气派。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实在是壮观极了。“星汉”就是天上的银河。这四句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升起和降落,好象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象发源于沧海一样。太阳、月亮和银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辉煌、最伟大的物象了,可是诗人觉得它们的运行仍然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种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诗里是并不多见的。
“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诗人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境界: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勾画出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和波澜壮阔的气势。这不正是诗人那开阔胸襟的体现。
观沧海的教学反思2
上完《观沧海》这一课后,我觉得自己收获颇多,在反复的修改调整中,我就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总结出如下规律:
1、讲解知识要从形象到抽象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为了解“意象”和“意境”这两个概念,同时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一开始我是从抽象到形象来讲授这一知识点的,结果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知道记笔记,后来在大家的建议下我改动原有方式,授课的效果就大大提高。
2、要把握好时间
在上完课后,我感觉这次课最不尽任意的地方就是有点头重脚轻,前松后紧,前半部分花的'时间太多,结果到最后该解决的问题没完成,只能放到课后完成。
3、备课要充分
充分的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观沧海》这首古诗,从传统的观点看,认为都是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但是我在备课时,在翻阅背景材料时,感觉这种说法有点偏颇,不过我想可能学生不会提到,也没仔细考究,结果在上课时思维活跃的同学却想到了,此时我凭借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给了这位学生适当的合理的引导。
4、要激发学生积极性
说的激发学生积极性,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在实际中怎么做,做得如何等等,就又另当别论了。此次开完课后我对这一问题起先也没考虑,直到有一天一位同学气乎乎的跑到我办公室,跟我说那次上课打击了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当时我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天他准备好了问题我没问他,由此事情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上课的时候我的眼光应该跟同学进行不时的交流,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及时的收集反馈学生的信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观沧海的教学反思3
就语文本身来说,语言文字是形式,思想感情是内容。就语文教学来讲,只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指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思维,使课文描述的人、事、景、物等在头脑中浮现出来,产生真切的感受,进而感知课文的思内容,使情感得到共鸣。感受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诵读,通过诵读,耳朵可以具体感受语言抑扬有致的音韵,缓急合宜的节奏,眼睛可以把语言文字化为生动的画面,鲜明的形象,以实现再造想象,激发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情感。为激起学生阅读的热情,在《观沧海》这篇诗歌的教学中,我用诵读贯穿了整节课堂。
在课前的导入过程中,我重点向学生介绍了曹操的'赫赫战功和显赫的军事、文学地位以及本诗创作的历史背景,接下来就进行诵读教学环节。
首先是通过有感情的范读使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本诗,体会作者在诗作中表达的感情。第三步是赏析诗歌。让学生通过诵读,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诵读的效果作出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内涵。
除了整段的诵读外,我特意挑选了某些句子来让学生体味诵读,比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诵读过程中,有几位学生能够饱含感情地诵读。对于学生读得不够味的地方,我及时加以指点,使学生很快得到了提高。但在这个环节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我要求学生个别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我认为。
1、教师长期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觉得诵读是没多大意义。
2、对诗歌语言的品味不够细致,使学生无法准确地把握诗作中所蕴含的感情。
总的来说,通过对这次课的反思,我认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品的情感是以语言为依托的,离开语言去分析情感如同隔靴搔痒。
2、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课堂语言过于书面化,与学生的交流有隔膜。
今后在教学中我想做这样的改进。
1、教学上仍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但要以理解、投入感情为基础。
2、加强指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主动思考发言。
观沧海的教学反思4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是:
一、学生结合画面表达的过程中,多数学生表达得很概括,不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画面。这使得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先想象,再构思,后表达的思维不到位。这一点与学生们的积累、语感、想象思维的训练不到位也有很大的关系。
二、学生们对古诗歌的`认识还很粗浅,甚至是基本的律诗、绝句的格式都不知晓。致使不能很好的去理解诗歌的内容。这一点也和学生们刚刚接触到诗歌有很大的关系。
三、这节教学实践活动中,还表现出学生们对诗歌的朗读不够深入。学生们的个性化朗读与朗读体验表现得不好,没有良好的语感、节奏、韵律对于理解诗句和对联都要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今后的诗歌教学活动中还应更多的去培养学生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为学生们打开一扇思维的窗,去走近诗人的心田;还应该多朗诵,多学习诗歌的基础知识。
观沧海的教学反思5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是:
一、学生结合画面表达的过程中,多数学生表达得很概括,不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画面。这使得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先想象再构思,后表达的思维不到位。这一点与学生们的积累语想想思维的训练不到位也有很大的`关系。
二、学生们对古诗歌的认识还很粗浅,甚至是基本的律诗、绝句的格式都不知晓。致使不能很好的去理解诗歌的内容。这一点也和学生们刚刚接触到诗歌有很大的关系。
三、这节教学实践活动中,还表现出学生们对诗歌的朗读不够深入。学生们的个性化朗读与朗读体验表现得不好。
因此,在今后的诗歌教学活动中还应更多的去培养学生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为学生们打开一扇思维的窗,去走近诗人的心田;还应该多朗诵,多学习诗歌的基础知识。
【观沧海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观沧海》教学反思08-30
观沧海教学反思08-17
观沧海的教学反思09-03
【精】《观沧海》教学反思09-07
《观沧海》教学反思5篇05-31
《观沧海》教学反思12篇08-14
观沧海的教学反思12篇10-09
《观沧海》教学反思9篇10-04
《观沧海》教学反思精选9篇08-02
《观沧海》教学反思(9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