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依韵酬邠州通判王稷太博》

2024-09-14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依韵酬邠州通判王稷太博

  作者:范仲淹

  南豳日日接英标,公外追随岂待招。

  恶劝酒时图共醉,痛赢棋处肯相饶。

  一抛言笑如何遣,频得音书似不遥。

  独上西楼为君久,满城明月会云销。

  范仲淹其他作品集赏析

  剔银灯

  与欧陽公席上分题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騃、老成玌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鉴赏】

  范仲淹的这首词写的是对历史的评价、对人生的看法,是为词之别调。然而,作者尚未完全摆脱词为“小道”、“末技”的世俗之见的影响,这就决定了本篇的风格必然是戏谑的。

  上片大意是,昨天夜里读《三志》,不禁笑话起曹操、孙权、刘备来。他们用尽权谋机巧,不过是枉费心力,只闹了个天下鼎足三分的局面。与其像这样瞎折腾,还不如什么也别干,索性和刘伶一块儿喝他个醺醺大醉呢。下片则化用了白居易《狂歌词》的诗意,人生一世,总没有活到一百岁的'。小的时候不懂事,老了又衰弱不堪。只有中间一点点青年时代最可宝贵,怎忍心用来追求功名利禄呢!就算作到了一品大官、百万富翁,难辞白发老年将至的命运!全篇纯用口语写成,笔调很诙谐,似乎是赤裸裸宣扬消极无为的历史观、及时行乐的人生观和一派颓废情绪。实际上它是词人因政治改革徒劳无功而极度苦闷之心境的一个雪泥鸿爪式的记录。胸中块垒难去,故须用酒浇之。愤激之际,酒酣耳热,对老友发牢騷、说醉话,颇有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难言况味。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鉴赏】

  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 融。

  写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都变黄飘落。树叶纷纷飘坠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静,并非说一片阒寂,声还是有的,但是寒声,即秋声。这声音不树间,却来自树间,原来是树上飘来的黄叶坠阶上,沙沙作响。

  这里写“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听觉,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感知到叶坠香阶的。“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 ,由秋声而感知寒意。这个“寒”字下得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真珠帘卷玉楼空”,空寂的'高楼之上,卷起珠帘,观看夜色。这段玉楼观月的描写,感情细腻,色泽绮丽,有花间词人的遗风,更有一股清刚之气。

  这里写玉楼之上,将珠帘高高卷起,环视天宇,显得奔放。“天淡银河垂地”,评点家视为佳句,皆因这六个字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实不减杜甫“星垂平野阔”之气势。因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写相思便成为古诗词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写的也是这种意境,其声情顿挫,骨力遒劲。珠帘、银河、月色都写得奔放雄壮,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个“愁”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形态毕肖。古来借酒解忧解愁成了诗词中常咏的题材。范仲淹写酒化为泪,不仅反用其意,而且翻进一层,别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苏幕遮》中就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里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比起入肠化泪,又添一折,又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自《诗经。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古诗词便多以卧不安席来表现愁态。范仲淹这里说“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枕头欹斜,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谙尽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铺垫,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来此事”,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愁,内为愁肠愁心,外为愁眉愁脸。古人写愁情,设想愁象人体 中的“气”,气能行于体内体外,故或写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范仲淹这首词则说“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两者兼而有之,比较全面,不失为入情入理的佳句。

  • 相关推荐

【范仲淹《依韵酬邠州通判王稷太博》】相关文章:

《依韵答提刑张太博尝新醖》原文范仲淹06-24

范仲淹《依韵酬吴春卿二首其一·鹤》10-22

依韵答提刑张太博尝新醖的诗词10-31

范仲淹《酬和黄太博》诗文相关方介绍06-24

范仲淹《依韵答贾黯监丞贺雪》诗文相关介绍11-13

《密州通判厅题名记》阅读答案及译文08-13

王安石《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阅读练习及答案03-11

密州通判厅题名记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10-29

水调歌头·依韵和归来子09-15

范仲淹《酬滕子京同年》介绍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