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作文

2022-04-10 对联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联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联作文 篇1

  大家听到这个标题,相信都会觉得十分的奇怪吧!但我确实就在前几天经历了一次卖春联的经历,令我感触颇深。

  春节期间,我们有了一项新的活动,那就是卖春联。过年之前,带我们上街卖春联。初听此讯,我有点怕:如果写不好怎么办?如果卖不出去怎么办?大街上人来人往,万一碰上内行,对着我的字说一通毛病,岂不是尴尬?

  终于到了年末,我们师徒五人拎着笔墨纸砚来到了聚新小区门口。这天恰遇集市,所以来围观的人特多,少说始终也有三十来个人,把我们挤得气都喘不过。好不容易才提起笔来写字。先开始是写,三十四条春联必须全会写。我们共去了五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十岁孩子--张芃。他身个儿特小,一米左右,却练了三年书法,最拿手的是隶书了,围观的人也是最多,都超过了师兄了。我们边写,边听着别人的赞叹:这一点点小孩写到这样不容易呀!他们写得比我都要好,我们比不上他们喽……我们听了,才觉得这五、六年的辛苦没白费。有的人还帮我们打衬工,每当我们写一个字,他就帮我把纸向前拉一点,当我写完最后一个字时,他就迫不及待地抽去,面对着太阳,把字晒干。

  同去的大人们也没闲着,在一旁为我们卖春联。我们的生意可好了!人们争先恐后,我们写一幅卖一幅,有的人为了快点抢到好春联,就直接到我们这儿预约。身后,许多人在买春联,也时常听到谈价声:“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发财就来买,5元!”“5元?这太贵,3元!”“好,好,就3元!”多么简短的对话,就完成了一次买卖。

  太阳渐渐西沉,但是“抢”春联的人还源源不断。最后我们决定收摊!

  到了家,开始点钱了:“2元、5元、8元、15元……120元!平均每人卖了20多呀!”我们开心地叫出声来。

  第一次卖春联的经历,不仅刺激,而且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付出汗水,就终将会得到回报。

春联作文 篇2

  鞭炮响声由远及近传来,过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红色已经渐渐的映入我的眼帘。家家户户的人的脸上早已经泛起了层层笑容,他们微微泛红的脸就仿佛在告诉我们——春节来了!

  我想每家过年时,门上总会少不了几张红纸黑字吧!这个春节,我就参加了一个特别的活动——下乡送春联。我一共去了两个村,古郑村和大洋镇前村。

  古郑村

  这是我练字以来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写毛笔字,我的心也有些许忐忑不安。我们的场地是村里的露天大会堂,阳光蜂拥而入,暖意瞬间涌上心头。地上已经有许多被石头压着的春联了,那一张张被阳光照着的鲜红的春联,那一个个苍劲有力的毛笔字,都包含了满满的祝福,以及对新年的希望。大会堂里已经有许多人再写了,不过都是大人。我迅速找到纸和笔,坐了下来,开始写了。也许是第一次太紧张了吧,手抖得厉害。终于平复了心情,手也稳了许多,我越写越顺,写了五副摆在了身边的地上,等着他们被阳光晒,便去看那些大人写了。

  那些大人似乎也有些功底,笔画一笔就到位,无论是笔的提按还是整体字的结构都是不错的。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有一位年旬近百的老爷爷,他年纪算大了却也和蔼,笑眯眯的坐在那儿写,他手抖得十分厉害,也许是年纪大吧!可从他那一笔一划中却深深地感受到了岁月的沉积,想必他年轻时也是大师级别的人吧!

  回到我的春联前,竟有一位老婆婆在我的春联前驻足了许久。终于,她伸出了一双颤颤巍巍的手,把其中一副细心地叠好,拿在手上就走了。我先是奇怪,后是开心与激动,我明白了,她把我那副带回家了!只是对我写字信心的一次极大的鼓励啊!心中的暖意渐渐泛荡开来……

  大洋镇前村

  这里是我的奶奶家,刚好我要在这过年。我已经写了一次春联了,就没有那么的紧张了我充满了信心,脸上也没有第一次那么的紧绷,而是放松,露出了微笑,我走上了台,在台上的桌子上写了起来,我手也不抖了,而是稳稳的,一笔一划地写着,越写越顺溜甚至有几位老者都走到了我身边若有所思地看我写字,我却丝毫也不慌张,还是慢慢的来。

  一副又一副居然都被乡亲父老们拿走了,他们的脸上的笑容让我的心暖了起来,我十分开心。还有几位警察叔叔托付我也给他们写两副,看着我的字一副副被拿走,我真激动的无语轮次了。

  下午,我们还接着写,现在,有好几位父老乡亲们拿着纸让我给他们写,自豪感不禁涌上心头。一直写到了下午四点,人们肚子饿了,活动组要走了,我才停手放开毛笔,伸了伸懒腰,感到浑身酸痛,这是我第一次写字,写到了腰酸背痛,可是心间的那种暖意却在我心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过年了,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春联作文 篇3

  我等了又等,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又一个春节。在每年的春节,有一样工序是必不可少的——贴春联。在城里,贴春联这活很简单,在春联上粘上双面胶,再往墙上一贴,就搞定了。但在乡下,贴春联可不简单。这不,除夕那天一大早,爸爸就带着我上爷爷家帮忙贴春联。在乡村里贴春联,是不用双面胶的,而是用面糊来沾春联的。因为乡下房子大,门多,柱子多,门上,柱子上都要帖上春联。你瞧,爷爷正端着一碗厚厚的面糊走过来。这时爸爸对我说:“工作马上要开始了,我先来分配任务。爷爷是老将,由他来涂面糊和沾春联。你呢就在一旁递春联,和端那碗面糊就行了!

  ”我一听,所有的活都让我和爷爷干了,那爸爸做什么哩?“我身强力壮,自然是干体力活了。爷爷贴春联得爬上梯子,我就要扶住梯子,防止爷爷摔下来。”分配完了任务,我们马上开工在大门上贴出联。首先,爸爸扶住梯子,爷爷小心翼翼地爬上梯子,然后熟练地在墙上刷了一层厚厚的面糊。该我出动了,我迅速的捡起地上的春联,接过爷爷手里的面糊,又递上春联。我们这样反复做了三次,才把一幅春联贴好。正当我喜滋滋的看着三人合作,顺利完成的“作品”时,爷爷拿了一块抹布,在贴好的春联上擦了又擦。我不解得问爸爸:“爷爷这是干嘛呐?”爸爸笑了笑,说:“你这爷爷还真是精益求精啊!

  他这是在把有些翘起来的部分压压平,免的让风给吹破了。”贴完了大门,我和爸爸这两个新手有了经验,贴起春联来变得得心应手。不一会儿,便贴了四幅春联,只剩下最后一个门没有贴了。我迫不及待地冲上前去,撕起旧的春联来。可刚撕了一点,就遇到麻烦了——墙上贴了不只一幅对联,而且最下面的旧春联似乎是和墙壁融为一体了,不论我怎么撕,都不能将它们和墙分开。这时爷爷拿来了一把小刀,说:“你用刀把它撬出来吧”。我按照爷爷的意思尝试了一遍,可是老天爷就是爱和我们开玩笑,还是撬不出来。就在我和爸爸苦思冥想,爷爷“发威了”。只见他扛着一把大菜刀,爬上梯子,将菜刀的最顶端对着墙上的旧对联就是一阵猛擦。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爷爷的努力下,旧春联终于屈服了。看着红得发亮的春联乖乖地站在墙上,我们老中少三代都乐滋滋地笑了。再瞧瞧自己——手上抹满了春联上的红粉,衣服也沾上厚厚的面糊,我想这是预示着在20xx年里,好运会粘着我,生活过得越来越美好。

春联作文 篇4

  大年三十到了,家家户户忙得不可开交。中午12:00左右我们急着赶到了奶奶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贴春联。

  我,爸爸和叔叔兴高采烈地找到爷爷早已准备好的浆糊和刷子,手捧春联,扛起梯子来到堂屋贴春联。“我们先贴大柱子吧!”我说。爸爸和叔叔听了就像军人一样齐声立正,说了声:“是!司令官!”我像一只小鸟一样蹦蹦跳跳地来到柱子前。先贴右边柱子的上联,叔叔架起了梯子,向着柱子的上方爬去,我喊了声:“停!就贴这里。”爸爸递上浆糊,叔叔拿起刷子往柱子上刷了一翻,然后我打开春联,顺着递给叔叔,叔叔拿起春联就往柱子上贴,我仔细看了看,喊了一声:“不行,太高了,低点,往左点,再往右点……”我在梯子下,抬着头,指挥了一番,贴好了上联。再贴左边柱子上的下联,下联的位置要和上联对齐,叔叔顺着拿起下联,找了适当的位置就贴上,爸爸说:“太低了,高点。”叔叔说:“好了吗?”我喊道:“还不行,高了点,再低点,往左”。三人颇费周折,终于贴好柱子上的上联。堂屋正中梁上贴上横批。

  我试着从屋外走进堂屋,往右看上联:喜炮齐鸣迎春节。往左看下联:彩灯高照庆丰年。往上看横批:喜气盈门。我看了后一蹦三尺高,欢呼着:成功了!这时爷爷也连声叫道:“好!好!好!”我和爸爸叔叔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拓展阅读】

  对春联

  马:作一个相声演员可不容易──首先说口齿要清晰、嗓音得好。

  赵:脑筋啊还得快。

  马:对,另外呀,还得有文化。当然了,相声演员不必有太高的文化。

  赵:我们说相声的也没有多高的文化呀。

  马:可是也需要多认识几个字。有好处,你就不错呀,你的学问就不小啊!

  赵:嗨,我有什么学问啊。差的远呐。

  马:哎——客气、客气,他们所有这些个相声演员当中,赵佩茹,高。

  赵:嗨——高什么呀?您别捧我了。

  马:哎──不是捧,在所有说相声的人里面,他们谁也比不了您。

  赵:您知道。

  马:......当然啦,比我那还......差点儿。

  赵:不、不、不,您先等会儿吧——你是捧我呀是捧你自己呀?!——相声演员里我的学问最高,可比他还差点儿,这么说你比我们全高了?

  马:其实高也高不到哪儿去,也就高那么一点儿。

  赵:从哪儿看出来高呢?再者说了有学问没学问得别人说呀,有自己说的么?

  马:哎——认‘ZHER’多、知道‘SIR’多。

  赵:知道还‘SIR’多?

  马:你到天津你打听打听——我们这名写家“华、马、严、赵”,你打听打听……

  赵:你先等会儿,你说天津谁?谁?

  马:你不懂啊,我们——“华、马、严、赵”,写字儿的...

  赵:我不懂?我要是几岁的小孩你能把我唬住了,没经过、家大人也没告诉过,我在天津住几十年了我不知道?天津的四大名写家,华、孟、严、赵──华世魁、孟广惠、严修、赵元礼,这里哪儿有你呀?

  马:我就说华、孟、严、赵啊。

  赵:刚才你不是说华、马、严、赵吗?

  马:我...我说错了,说错了还新鲜?是华...华、孟、严、赵啊。华、孟、严、赵、马──后续的我,华世魁、孟广惠、严修、赵元礼、甘绵阳、杜小岑、刘道元...这都是名写家...马三立...我们这些位都是名写家。

  赵:您说那老几位我都知道,就您这马三立我没听说过。

  马:没听说过?你是没见过我写的字儿啊,我那会儿写字儿我学华世魁华老,他那个叫什么——颜体儿啊...知道他的字么?

  赵:知道啊──劝业场那块匾那不就华世魁写的么。

  马:对呀,那叫颜体么,我照那个练呐...我有那什么呀,那什么呀...就那玩意...

  赵:你有什么呀?你有贴饽饽呀是怎么着?

  马:就...就是那个...白底儿黑字的那个...那...这么厚的一本儿...折子啊...

  赵:那叫折子吗?他连帖都不懂!

  马:我说帖我怕你不懂,有帖。我那会儿写字我净学...学张伯扬...

  赵:谁?!

  马:张伯扬啊!

  赵:张伯扬?那你就不如学石慧茹了,石慧茹那艺术多好啊?

  马:我学石慧茹干吗?

  赵:唱单弦啊。

  马:我唱单弦干吗?我是说写字──学张伯扬。

  赵:张伯扬会写字吗?

  马:少见多怪么,你根本没见过他老人家写的字么──北京琉璃厂,两边那字号挂的匾差不多全是张伯扬写的。

  赵:对吗?你看清楚了再说──写琉璃厂那些个匾的那叫张伯英──前清的八顾,名写家张伯英。

  马:张伯英?我记得有个张伯扬来着?

  赵:张伯扬唱单弦的。

  马:噢──对、对、对,张伯英,我跟他学呀,我要叩他么...

  赵:我不懂什么叫叩他啊?

  马:叩头嘛,叩头拜师嘛!

  赵:你就说你拜他不就完了吗,还叩他?学这么一嘴炉灰渣子。

  马:就是叩头嘛,拜师嘛,人家也看得起咱、愿意教咱──咱说膀的立的啊......

  赵:你这什么词汇啊?膀的立的?大伙您听听,哪个有学问的一张嘴膀的立的?

  马:我跟你转文干吗?我跟你转文你听的懂吗?这可不就大白话么。我们写字的时候得...得这样,胳膊肘不能粘桌子,这叫悬肘你懂吗?

  赵:哪只手?这只手,右手知道不知道?他连哪只手写字都不知道。

  马:......我这只手也行,俩手都行。

  赵:我还没听说过俩手写字的呢。

  马:哎,我就行啊──“双手能写梅花篆字,太后老佛爷十分宠爱,封为御儿干殿下,加封九千岁之职...”

  赵:你说的这是刘瑾啊。

  马:对呀,我们就是要学他老人家,他是我们上辈,我们老祖先。

  赵:你怎么滥认祖先这不没有的事吗?你不姓马、你不马大学问吗?刘瑾姓刘啊,怎么会是你的祖先呐?你们祖先是马寡妇──开店的。

  马:你少理我,少理我!打这儿你别理我,我告你说你赵佩如你算完了,你哪点儿都好你冲这点儿你就完了──不尊重老前辈。

  赵:你算哪门子的老前辈呀?

  马:我没见过你这么当面耍笑的──“你呀、你呀?”,我给人写字那会儿人家甭提多客气了──“哟嗬,您来啦?请坐!”那么多人都站着呢单给我找一座,“请坐,快、快,倒茶...给对碗热的...”

  赵:还对碗热的?真够渴的。

  马:“端面去!”

  赵:您瞧这吃喝吧──端面去?当初请华士魁写字的时候没一个端面的啊!人家都是酒席,到他这儿一碗单勾卤全打发了。

  马:我不在乎那碗面,我主要在乎人这心──“端面、端面!快,给包蒜...”大个的、整头的紫皮儿蒜随便吃、不限制!

  赵:嗬──您瞧您这口儿,包蒜...弄一嘴蒜气哄哄的?这什么写字的呀?

  马:你甭管吃什么啦,就说我给人买卖家开张写的那副对联,好──北京,四九城轰动啦──“了不得啦!马大学问呐,这词儿

春联作文 篇5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经是农历二十八了,今年我要“承包”家里的春联。

  准备好了纸墨笔砚,先写“福字”。在下笔之前,我已经练了好多遍。姐姐一直在旁边叽叽喳喳,老说不好看,一会儿说福字的横笔画不够粗,一会儿又说上面的竖和横又太细。我觉得姐姐的建议也很不错,接受她的意见。练了几张纸之后,写起来就十分顺手了。

  接下来该真正写春联了。

  第一句是“一年好景同春到”。我认真地读了读帖,蘸了点墨水,站好姿势,果断挥毫。我一横一竖又一撇,认认真真地写着。这些字本来毫无生命,可是墨笔一挥,好像瞬间焕发了青春。虽然他们是黑色的`,可是在我眼中已好像经穿上了彩色的裙子,在纸张上跳起了美丽的舞,让这张红纸变得热闹活泼起来了。

  下一联是“四季财源顺时来”。我写着写着,写到了“顺”字时,发现这个字的三竖连着很像英文字母m,顿时觉得很有意思,原来书法也和英文“有关系”呀!

  不知不觉终于写完了两副春联,我重重舒了一口气。之前我有点害怕写不好,因为平时写的是行书,行书的“行”与气势都要抓得很稳。我怕抓不准,但结果却是让我惊喜,嘿嘿,我写得还是挺好的,就连姐姐也说不错呢,要知道得到这个“刁姐姐”认可可是很难得的。哼哼,她整天挑剔我,又自以为是。

  能把自己学到的书法为家里写对联,我觉得是这个寒假里非常有意义又快乐的一件事情。

春联作文 篇6

  20xx年春节即将来临,我们要回老家过年,寒假里在爷爷、爸爸的帮助下我写了好多对联,腊月二十九我等待已久的贴对联时刻终于快到了,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因为马上要贴我亲自写的对联了。

  中午饭后,我迫不及待的拿着对联和爸爸先去老爷爷家贴,天气虽然寒冷,我们依然干得热火朝天的,我和爸爸分好工,我清理门上的旧对联,爸爸打浆糊,八十对岁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坐在旁边眉开眼笑说我今年长大了,能贴对联了,我和爸爸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一门门的贴,想到去年我只能给爸爸打下手,今年我成主力军了,心里挺高兴,我和爸爸密切配合由内屋到大门口井然有序,每个门口都有正联、横匾、大福字,大门口的正联是“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顺一门有百福”横匾是“福寿双全”,床前贴上“身体健康”出去大门口正对的地方贴“出门见喜”养家禽的地方贴上“六畜兴旺”,我就这样别贴别念给老爷爷、老奶奶听,他们高兴地合不拢嘴,一直不停的夸奖我呢,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不知不觉中我们都贴完了,看着贴好的对联我的心情十分高兴,心想明年我一定要认真地好好写。

春联作文 篇7

  这个春节对我来说很有意义,因为我们家的春联是我写的。

  贴春联,是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家家户户在过年前都要贴春联。

  以前,我家的春联不是买的,就是一个姓兰的伯伯给我们写的。老爸说这个伯伯写了三十年的字,他的字很漂亮、很有功底。

  我已经上了一年的书法班了,所以老爸想在这个春节考考我毛笔字到底写得怎么样,决定让我写今年的春联。我既高兴又紧张,心里一直在想:我能写好吗?能和伯伯比吗?

  一月三十一日晚上,写春联行动轰轰烈烈的开始了。我快速地去书房拿毛笔和抄手砚,老爸忙着将红纸裁好,并用钢笔在纸上写出想好的春联。我定睛一看,只见那上联是”慈孝福寿喜事多“,下联是”静定安乐明行足“,横批是”佛光普照“。这幅春联是老爸凌晨五点突发灵感想出来的。

  写春联时我非常紧张,手心都出汗了,手也有些抖。老爸老妈一直在旁边鼓励我,我慢慢放松下来,手不抖了,也写的自如了。

  我不仅写了春联,还写了一条祝福语和两个大”福“字,祝福语是:出门见喜大吉大利!写大”福“字可没那么轻松,因为我从来没有写过这么大的字,所以第一个”福“写歪了,我有些懊恼,突然,我灵光一闪,加上了两个字,就变成了”福到了“;写第二个”福“字时,我吸取了经验,写正了,贴到了我家大门上。

  这次写春联真快乐!

春联作文 篇8

  过春节的时候,人们都穿着干净整洁的新衣服。你发现了吗?家家户户的大门也穿上了红彤彤“新衣服”——春联。春联在我的眼中是高雅、博才的象征,着浓厚的含义。说到贴春联,我更是喜欢,因为我喜欢两只手被春联染得红红的。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和我的爸爸、、弟弟一起贴春联,我不仅见识了一幅幅有着深刻含义的春联,还知道了一些关于春联的知识。

  天快黑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准备贴春联。“好多的春联啊!”我的爸爸、让我先帮他们分类。我在那分类,我的爸爸、一本正经的说:“来我给你们讲讲关于春联的知识吧!”他接着说:“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在唐诗中有许多对联,但对联成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964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春联的种类可多啦,有街门对、屋门对、大春条、短春联。每一副春联都有横批和一个“福”字,还有斗方和隐蔽单贴、门心和抱柱。”我的爸爸、得意扬扬地说完这些,机灵一动,又说,“就有你帮对联找家吧!”我信心十足地说:“没问题!”

  春联找家开始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肯定是贴在灶王爷旁的。“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一定是书房联“烹调应从俭,包涵莫铺张”这是哪的呢?哦,是厨房的。“招财进宝”应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没过多久,我帮全部的春联都找到家了。

  今天贴春联,真把快乐和知识都“一网打尽”呀!

春联作文 篇9

  过年了,在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大红春联,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幸福安康。我问妈妈为什么大家要贴春联,妈妈说她也不知道,让我上网去查。于是我去查百度,找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联”一词的出现,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知道了春联的来历,我顿时对春联产生了兴趣。于是自告奋勇的要求今年让我来写对联。我去街上买来红纸,裁剪成合适的尺寸,准备好笔和墨,选好了要写的对联和横批,就开始写了。

  刚开始时,我还没完全适应,有些字不是这一横歪了就是那一竖斜了。我去请教常常写大字的外公。他看了我写的字,说:“你的字写的很好,只是平时没有在这样大小的红纸上写过,把握不好比例。不如你先不要把纸裁开,等写完了这一副对联,然后再裁剪。”听了外公的话,我决定试一试,找了一张没有裁剪的红纸,开始写了起来。果然,这一次在一张大红纸上我写起来熟悉多了,加上外公在一旁的指导,我最后终于把这幅“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写好了。虽然这些字都很简单,我写的也不是很好,可外公看了很开心,立刻把春联裁剪开,贴在了大门外。外公说:“以后咱们家不买春联了,都交给李炳灿写!”

  我听了,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春联作文 篇10

  “噼哩啪啦……”一阵鞭炮声把我从美梦中吵醒,我一骨碌爬了起来,穿好衣服,兴奋地奔出房去,你们要问我干什么这么兴奋,因为今天是鼠年的最后一天。

  吃完早饭,父亲乐呵呵地对我说:“儿子,今天是大年三十,咱们一起去贴对联吧!”“好呀!”我高兴地回答道。

  我拿出春联,在背面贴上双面胶,这时父亲拿起春联对我说:“你知道那张是上联,那张是下联吗?”我想了一会儿说:“判上下联是按照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上联是仄声,下联是平声,那么上联是‘合家欢乐迎新岁’,下联是‘内外平安好运来’对不对?”“呵呵,完全正确!父亲笑着说。

  于是,父亲忙把旧春联揭下,帖上了新春联,我呢则在帮助父亲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父亲连忙阻止我说:“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我一听顿时恍然大悟。最后,在门的正上方贴上横批“福星高照”。

  这大红底儿黄金字的春联一贴,我家门口立刻变得喜气洋洋,年味十足,看!春节的脚步已经来到大门口了!

【【精华】春联作文合集十篇】相关文章:

【精华】春联作文合集九篇02-25

有关春联作文合集十篇04-04

小学春联作文合集十篇03-21

【热门】春联作文合集十篇02-23

【精华】小学春联作文合集5篇02-06

【精华】春节春联作文合集5篇02-04

【精华】小学春联作文合集六篇04-09

【精华】春节春联作文合集10篇04-01

【精华】小学春联作文合集九篇03-30

【精华】春联作文合集七篇03-22

春联作文600字 春联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