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词

2024-05-08 杜甫

杜甫的诗词1

  遣兴

  [唐] 杜甫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此亦陷贼时所作。

  骥子好男儿①,前年学语时②。问知人客姓③,诵得老夫诗。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④。鹿门携不遂⑤,雁足系难期⑥。天地军麾满⑦,山河战角悲⑧。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此诗遥忆幼子也。上四忆从前,中四叹现在,末四思将来。知客、诵诗,承学语业。鹿门句,伤妻子相隔。雁足句,慨音信不通。《杜臆》:世乱二句,爱隔情深。傥归一结,语宽心急。)

  ①《晋书·张后传》:“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②陶潜诗:“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③《国语》:宜为人客。

  ④洙曰:嵇叔夜母凡鞠育有慈无威。

  ⑤《后汉书》: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道口,俗因以名庙,并名其山。

  ⑥《苏武传》:汉使者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知武所在。

  ⑦《汉·高帝纪》:“诸侯罢戏下。”颜师古注:“戏谓军之旌麾。”杜审言诗:“军麾动洛城。”

  ⑧《晋书》:蚩尤氏帅师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帝乃命吹角为龙吟以御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2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杜甫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是被敌人俘获,被困长安城之时。基于这样的创作背景,所以诗中满是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春望》有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和寓情于事等。关键是化情思为景物,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虽山河依旧,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为全诗营造了气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是这首诗最为人熟悉的句子,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春望”时,目之所及,后四句则转入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对亲人的思念。自安史叛乱以来,战事不断,“烽火连三月”即是对战争的描绘,透露了一种厌恶之情。此时,诗人的'妻子儿女正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诗人心急如焚,故有“家书抵万金”的感慨。末两句写的正是诗人苦等家人消息的表现,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禁于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杜甫的诗词3

  寄邛州崔录事

  [唐]杜甫

  邛州崔录事,闻在果园坊。久待无消息,终朝有底忙。

  应愁江树远,怯见野亭荒。浩荡风尘外,谁知酒熟香。

  【鹤注】此当是广德二年归草堂时作。【邵注】邛州,即今四川嘉定府邛县。

  邛州崔录事,闻在果园坊①。久待无消息,终朝有底忙。应愁江树远②怯见野亭荒③。浩荡风尘际,谁知酒熟香。

  (《杜臆》:崔与公必素狎,故(,)憾其不至,而半谑半嘲如此。应愁、怯见,俱用倒跌语。束句讥其奔走风尘,而不知酒熟之香,诚俗物也。)

  ①果园坊,在成都。②江树、野亭,即草堂。谢脁诗:“江树云中青。”③谢惠连诗:“饮饯野亭馆。”

  -----------仇兆鳌《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4

  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四、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五、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树,濯锦江边未满园。

  六、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柳拂波涛。

  七、少年行

  立刻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蹋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素酒尝。

  八、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九、惠义寺园送辛员外

  朱樱此日垂朱实,郭外谁家负郭田。

  万里相逢贪握手,高才仰望足离筵。

  十、得房公池鹅

  房相西池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十一、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十二、武侯庙

  遗庙丹青古,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十三、答杨梓州

  闷到杨公池水头,坐逢杨子镇东州。

  却向青溪不相见,回船应载阿戎游。

  十四、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的诗词5

  园[唐]杜甫

  仲夏流多水,清晨向小园。碧溪摇艇阔,朱果烂枝繁。

  始为江山静,终防市井喧。畦蔬绕茅屋,自足媚盘餐。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6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杜甫的诗词7

  杜甫,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创作了大量的“忧国爱民”的诗歌。这首《去蜀》是诗人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这年四月,杜甫的朋友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他在蜀中失去依靠,于五月离开成都。乘船东下,写了这首以“去蜀”为题的诗。“去”即离开。全是如下: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萧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首联“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五载客蜀郡”,“蜀”即指四川。“蜀郡”即四川的成都。这一联诗是说,我(诗人)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时间,其中一年还是在梓州(四川三台)度过的。其中,一个“客”字,暗示了诗人酸辛的心理,蕴含着极为复杂的情感。首联形成对偶,上句的“五载”与下句的“一年”相对照,不但写出了“客居”的时间之长,也表现出了诗人的无奈之感。

  颔联“如何关塞阻,转作萧湘游?”“潇湘”是指湖南两条重要河流,即“潇水”和“湘水”,这里泛指湖南地区。这一联是说,当前到处兵慌马乱,关山交通阻塞的境况下,我为什么反要远去潇湘作客呢?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反问的语气,强调了自己心中的难言的隐衷。其实,在杜甫才到蜀地,是因为当时时局动荡,加上严武又在蜀地当政,为了照顾生活,作起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然而,由于诗人杜甫的本性忠直,做事认真,却被当时的群僚不容,时时遭受嘲笑,受到一些人的妒忌与讥讽,特别是自己的靠山严武去世以后,职位也被卸了,不但生活更加贫困了,而且像杜甫这样的为国真诚,为民担忧的人还能在蜀地,在成都还呆的下吗?所以,诗中的“转作萧湘游”就暗示“去蜀”不是自己本意,而是迫不得已。

  颈联“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黄发”指年纪大了。“白鸥”喻示漂泊、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我(诗人)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头上发丝已由白转黄,年纪大了,身衰体弱了,而今只能以抱病残生像江上白鸥一样到处飘泊了。这一联两句相对,上句写自己虽然做了很多事,但如今也年老了体弱了;下句接着写自己一生中剩余的时间不多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事,只能过着无聊的漂泊生活。诗人抚今追昔的感慨,在叹息自己年老力衰的同时,流露出了无比的酸辛,也表现出“去蜀”的无奈,更为重要的是诗人通过述说自己的衰老而来深深表达了自己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真是表现出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情怀。

  尾联“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对于一个“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诗人来说,自己“残生随白鸥”,确实很无奈的,也很伤感。而现实就是如此,所以诗人说,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老泪长流呢!对于这两句,就表层意义来说,表面是在自我解脱,其深层意义确实是发出了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诗人就是知道朝内这些人只能以权谋私,承担不起国家顶梁柱的重任,所以,往往是给予鄙视的。比如,杜甫对朝廷重用诸如鱼朝恩等一批宦官就大骂:“关中小儿坏纲纪。”在《寄贺兰恬》中也说:“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而如今,自己“致君尧舜”的理想就因此惨遭扼杀,所以,诗人面对国家如此混乱的局面,内心是极其愤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对朝廷失去了信心,也没有报多大的希望。所以,清人蒋士铨在《南池杜少陵祠堂》中称赞杜甫说:“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可以说,这正是赞扬了诗人杜甫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的抱负。

  总而言之,对于“穷年忧黎元”(《赴奉先咏怀》)的诗人来说,多么希望“尚思未朽古,复睹耕桑民”(《别蔡十四著作》),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是矛盾的。这首五言律诗,诗人杜甫就总结了自己在蜀五年来的全部生活,不但表现了诗人面对国家混乱的局面而无奈,也表现出诗人杜甫难以实现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而忧虑。在艺术上,首联对偶,不但开启了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诗人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同时,诗歌中,诗人运用反问和反语,不但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语气,而且也使诗歌更具含蓄性和讽刺意味,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感和批判性。

杜甫的诗词8

  雨

  [唐] 杜甫

  峡云行清晓,烟雾相裴回。风吹苍江树,雨洒石壁来。

  凄凄生馀寒,殷殷兼出雷。白谷变气候,朱炎安在哉。

  高鸟湿不下,居人门未开。楚宫久已灭,幽佩为谁哀。

  侍臣书王梦,赋有冠古才。冥冥翠龙驾,多自巫山台。

  此言旱后得雨,当在“行云递崇高”之前,且云“白谷变气候”,知为夔州作也。旧编前后互错。

  峡云行清晓,烟雾相徘徊①。风吹苍江树②,雨洒石壁来。

  (此章喜旱后得雨,即下章所云“前雨伤卒暴”也。云雾先兴,风雨并作,此晓时骤雨之势。)

  ①《汉书》:《天马歌》:“神徘徊,若留放。”②此乃古诗,作树字本合,言风先吹树而继以雨来也。《朱文公语录》:杜诗最多误字,如“风吹苍江树,雨洒石壁来”,树字无意思,当作去,正对来字。又如蜀有漏天,以其西极阴盛常雨,如天之漏也。故云“鼓角漏天东”、后人不晓其义,遂改漏为满,似此类极多,董斯张曰:峡中波浪险绝,长风吹江,涛惊沫溅,势如暴雨之澍。《洞萧赋》:声盖盖而澍渊。李善云:“澍,古注通。”

  凄凉生余寒,殷殷兼出雷。白谷变气候①,朱炎安在哉②。高鸟湿不下,居人门未开③。

  (此写雨中之景。雨久则寒生,兼雷则雨大,故暑气乍销,而人鸟俱寂。)

  ①【邵注】白谷,巫山之谷,历法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谢灵运诗:“旦昏变气候。”②《景福殿赋》:“开建阳则朱炎艳。”③鲍照诗:“居人掩闼卧。”

  楚宫久已灭,幽珮为谁哀①。侍臣书王梦,赋有冠古才②。冥冥翠龙驾③多自巫山台④。

  (此归功行雨之神。楚襄久没,神女更为谁哀乎?彼巫山行(,) 雨,特才人托梦以讽成赋耳。今之乘龙洒雨者,岂真阳台神力耶。此章四句起,下二段各六句。)

  ①《神女赋》:“摇珮饰,鸣玉驾。”②《陆机传赞》:“言论慷慨,冠乎终古。”③《河东赋》:“乘翠龙而超河兮。”师古曰:“翠龙,穆天子所乘马。”④胡夏客曰:多当读章移切。《论语》:“多见其不知量也。”古音如是。今按:多乃大都之意、恐不必解作祗。同是咏雨,此章说得奇而空。下章说得正而实。

  朱子改“树”为“去”,言风吹苍江而去,雨洒石壁而来,去来指风雨。董氏改为“苍江谢”,却是说风吹而江澍矣,岂可云雨洒而壁来乎?犹觉未安。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9

  清明二首

  [唐] 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

  红颜骑竹我无缘。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虚沾焦举为寒食,

  实藉严君卖卜钱。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

  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

  汉主山河锦绣中。风水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

  清明节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10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唐]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潼关吏

  [唐]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唐]杜甫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晚晴

  [唐]杜甫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书乱谁能帙,怀干可自添。时闻有馀论,未怪老夫潜。

  晚晴

  [唐]杜甫

  高唐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复似尘埃。崖沉谷没白皑皑,江石缺裂青枫摧。南天三旬苦雾开,赤日照耀从西来,六龙寒急光裴回。照我衰颜忽落地,口虽吟咏心中哀。

  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黄金台。洎乎吾生何飘零,支离委绝同死灰。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赠李白

  [唐]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赠李白

  [唐]杜甫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唐]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杜甫的诗词11

  送灵州李判官

  [唐] 杜甫

  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

  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材良。

  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词语解析

  犬戎:一作羯胡

  黄鹤及朱、顾诸家,俱编在乾元二年。玩诗中羯胡血战等语,及近贺中兴一句,当是安史正猖獗,灵武初即位时,盖至德二载,在凤翔时所作。当从《杜臆》。

  《唐书·地理志》:灵州,灵武郡。夏州,朔方郡。

  羯胡腥四海,回首一茫茫①。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将军专策略②,幕府盛才良。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上四记当时之乱,下望其乘时建功也。血战氛迷,正言四海腥膻。策略称其主将,才良美李判官。兵动朔方,盖将大举兴复也。按《唐书》:禄山反,以郭子仪为灵武太守,充朔方军节度使。陈涛斜之败,帝惟倚朔方军为根本。此章言“专策略”,又言“动朔方”,当指郭子仪。黄鹤谓王思礼,恐误。)

  ①古诗:“四顾何茫茫。”

  ②《后汉·袁绍传》:“参咨策略。”曹植《征蜀论》:“以谟谋为剑戟,以策略为旌旂。”

  ③张协《七命》:“希代之神兵。”北齐裴让之诗:“皇威奋武略,上将总神兵。”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12

  1、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2、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3、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5、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6、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7、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8、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春日忆李白》

  9、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10、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11、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杜甫《孤雁》

  12、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3、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杜甫《夏夜叹》

  1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

  15、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杜甫《柏学士茅屋》

  16、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杜甫《春远》

  17、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杜甫《九日寄岑参》

  18、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杜甫《曲江对雨》

  19、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20、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杜甫《九日寄岑参》

杜甫的诗词13

  古诗原文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译文翻译

  我来这里终究是为了什么事?高枕安卧在沙丘城。

  沙丘城边有苍老古树,白日黑夜沙沙有声与秋声相连。

  鲁地酒薄难使人醉,齐歌情浓徒然向谁。

  我思念您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荡荡向南流去寄托着我的深情。

  注释解释

  沙丘:指唐代兖州治城瑕丘。沙丘城一说为位于今山东肥城市汶阳镇东、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对岸。而根据1993年出土于兖州城东南泗河中的北齐沙丘城造像残碑(又名沙丘碑),兖州古地名为沙丘,又名瑕丘,于唐代为鲁西南重要治所,李白应于此居住。由于此重大考古发现,学术界基本上认同兖州为李白居住之沙丘城。

  来:将来,引申为某一时间以后,这里意指自从你走了以后。竟:究竟,终究。

  高卧:高枕而卧,这里指闲居。《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夕:傍晚,日落的时候。连:连续不断。秋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

  “鲁酒”两句:古来有鲁国酒薄之称。《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皆因无共赏之人。鲁、齐:均指山东一带。空复情:徒有情意。

  汶水:鲁地河流名,河的正流今称大汶河,其源有三:一发泰山之旁仙台岭,一发莱芜县原山之阳,一发莱芜县寨子村,流经兖州瑕丘县北,西南行,入大野泽。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参见《百家唐宋诗新话》)。

  浩荡:广阔、浩大的样子。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创作背景

  根据裴斐编制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时李白四十五岁。天宝四载秋,杜甫李白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后,南游江东之前,曾一度旅居沙丘城。因怀念杜甫,写下此诗寄赠。

  诗文赏析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在李白传世的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烟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

  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诗人不来沙丘“高卧”,原因就在于怀念杜甫这位友人。这凌空而来的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

  一二句偏于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则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像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诗人愁思难解。“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在的山东。“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诗人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这种绵绵不绝的思情,和那种“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的开阔洒脱的胸襟,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彩。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中,古体先于律体。但是,律体的盛行对于古诗的写作也不无影响。例如李白的这首五古,全诗八句,中间四句虽然不是工整的对仗,但其中部分词语的对仗以及整个的格式,却可以见到律诗的痕迹。这种散中有对、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风格。

杜甫的诗词14

  可叹[唐]杜甫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

  人生万事无不有。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

  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群书万卷常暗诵,

  孝经一通看在手。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

  豫章太守高帝孙,引为宾客敬颇久。闻道三年未曾语,

  小心恐惧闭其口。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丑。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时危可仗真豪俊,

  二人得置君侧否。太守顷者领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

  王生早曾拜颜色,高山之外皆培塿。用为羲和天为成,

  用平水土地为厚。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旷前后。

  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吾辈碌碌饱饭行,

  风后力牧长回首。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15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梦李白二首·其二》

  [唐]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客至》

  [唐]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赠卫八处士》

  [唐]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杜甫的诗词】相关文章:

杜甫经典诗词03-24

杜甫经典诗词11-04

杜甫的诗词11-08

杜甫的的诗词全集03-24

《晚》杜甫的诗词12-27

关于杜甫的诗词11-07

有关杜甫的诗词11-10

杜甫的诗词赏析12-12

杜甫-诗词《古柏行》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