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哀王孙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哀王孙原文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宫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郊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注释】:
①九马:九匹骏马,指皇帝的御马。
②头白乌:白头乌鸦。旧时以乌鸦为不祥之物。
③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出此门可由咸阳大道至马嵬驿。
④隆准:高鼻。两句借汉喻唐,写王孙具有皇族的特征。
⑤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⑥龙在野:指唐玄宗出奔在蜀。
⑦橐驼:骆驼。
⑧避胡:指逃避安禄山叛军。
⑨窜荆棘:流窜在荆棘之中,指处境艰难。
⑩剺面:古代某些少数民族割面流血,表示忠诚哀痛。依匈奴风俗,在宣誓仪式上割面流血以示诚意。
【译文】:
无数只白头乌鸦栖息在长安城垣,夜晚来飞到延秋门上不住悲鸣;又落向高门大户人家频频乱啄,屋主人逃亡四散躲避胡兵。累死了骏马、折断了金鞭,亲骨肉也顾不上相携逃难。玉佩珊瑚还悬挂腰间,可怜这些王孙哭泣在路边。路人询问姓名,死活不肯吐露。只说历经困苦,甘愿作仆为奴;百来天逃窜在荆棘丛里,折磨受尽,体无完肤。高帝的子孙全都是鼻梁高出,龙种相传自有不同寻常的仪容。豺狼盘踞都邑,真龙逃奔在野,王孙您要把千金之躯善自保重。哪敢在交通道口与您长谈,只说上三言两语此刻稍停。昨夜里东风吹过血腥阵阵,东来的骆驼队挤满京城。朔方健儿本是好身手,先前何等勇锐,这回却多么迟钝。听说天子已经传位给新君,圣德仁恩使异族都感动。回纥割面宣誓,正请求讨伐叛军。您可要处处说话留神,提防被坏人捕获难以脱身。王孙呵,切莫疏忽千万谨慎,要知道五陵佳气终久是郁郁葱葱不会中断。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玄宗奔蜀,仅携贵妃姊妹几人,其余妃嫔、皇孙、公主皆不及逃走。七月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攻陷长安,先后杀戮霍国长公主等李唐宗室一百余人。诗先追忆安史祸乱发生前的征兆;接着写明皇抛弃王孙匆促出奔,王孙流落的痛苦;最后密告王孙内外的形势,叮咛王孙自珍,不要丧失信心,等待河山光复,对唐玄宗弃王孙于不顾仓皇出逃给予委婉而辛辣的讽刺。全诗写景写情,皆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
本诗作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犯长安后几个月。自七月安的部将孙孝哲占领长安后,杀戮了唐宗室霍国长公主以下百余人,诗里所哀的王孙是侥幸逃出来的。诗中既写了唐宗室逃离长安时连子弟都不能相顾的惊恐和王孙流落生的哀伤,也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切同情和对肃宗的希望。诗人当时还没有从长安逃出,因而其景其情能写得这样逼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玄宗奔蜀,仅带着杨贵妃姐妹几人,其余妃嫔、皇孙、公主都来不及逃走。七月,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攻陷长安,先后杀戮霍长公主以下百余人。此诗即作于此时。诗中所指“王孙”,应是大难中的幸存者。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长安城中看到了往日娇生惯养的黄金之躯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在安史叛军占领长安城之后的凄惨遭遇。
诗中情感十分复杂,既有“龙种自与常人殊”的庸俗忠君思想,又有对处于特殊历史境况下“但道困苦乞为奴”的弱者的悲悯之情。联系杜甫平常对锦衣玉食的纨挎子弟的厌恶情绪看,此际应是出于一种人道的同情。
原来居住在华堂高殿中的王孙贵族们已经纷纷逃出长安,“走避胡”,一路逃亡出去。“金鞭断折九马死”,慌忙的逃命,以至于把金子装饰的马鞭都打断了、打死了九匹马,这是一种夸张,说明奔逃时候的惶恐之状,而且他们在逃跑的时候因为特别急、特别快,以至于他们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能够完全带走,所以就有一些“可怜王孙泣路隅”,因为失去了父母,被父母遗弃在长安城中,在路边哭泣。杜甫问这些王孙们,“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这些昔日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不敢说出自己的姓名,生怕被胡兵知道被抓去做俘虏,只是告诉诗人他现在是困苦交加,哪怕做别人家的奴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够活命。再看他身上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这个孩子已经在荆棘中躲藏了好多天了,身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了,到处都是伤。但就是这样,诗人还是要安慰这些孩子们,让他们善保千金躯,相信唐兵一定会打回来的。长安城里的王气依然存在,国家不会亡。那种昔日的繁华一定会再回来。可见杜甫虽然身处乱中,身作长安,仍然心系国家,仍然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而且诗人在长安城里虽然被封锁在长安城中,但是诗人仍然通过不同的渠道很多关系关心着当时战争的时局。
作者在诗中极言王子王孙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遭受种种苦楚,既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又含蓄地规劝统治者应居安思危,不可一味贪图享乐,致使子孙也无法遮顾,可悲可叹。
全诗词色古泽,气魄宏大。写景写情,皆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叙事明净利索,语气真实亲切。写同情处见其神,写对话处见其情,写议论处见其真,写希望处见其切。杜诗之所以称“诗史”者,盖在于此也。
- 相关推荐
【杜甫哀王孙原文及注释】相关文章:
《哀王孙》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11-03
杜甫《哀王孙》赏析09-17
杜甫《哀王孙》赏析09-26
哀王孙古诗原文04-28
杜甫作品《哀江头》原文鉴赏12-26
杜甫《登高》原文及注释04-22
杜甫的春运原文及注释04-11
春望杜甫原文、注释10-14
杜甫《幽人》原文翻译注释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