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武侯庙》阅读答案及赏析

2024-09-13 杜甫

  武侯庙①

  (唐)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注释]①武侯庙:在州,祭祀诸葛亮(武乡侯)。②丹青:两种颜料,此指诸葛亮绘像。

  (1)在《武侯庙》和《春望》中,诗人都写到了“草木”,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⑴(2分)借景抒情,都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林苍苍的景象,反衬出人迹之罕见。

  ⑵(2分)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也抒发了诗人不能实现远大抱负的抑郁之情。

  (3)诗中作者借草木的 ▲ ,写出了武侯庙 ▲ 。

  答:茂盛 人迹稀少,荒凉冷落

  (4)诗的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也抒发了诗人不能实现远大抱负的抑郁之情。

  题解:

  武侯:指诸葛亮。诸葛亮于后主建兴元年(223年),封为武乡侯,省称武侯。武侯庙:指祭祀诸葛亮的庙。其庙有多处,如阳、成都、南阳、州等地都有武侯庙。这里指州武侯庙,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西。张震《武侯祠堂记》:“唐州治白帝,武侯祠在西郊。”

  赏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这两句写诗人仰武侯庙所看到的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上句写庙。诗中“丹青”,指庙中的壁画;“落”,剥落、脱落。从“遗”字和“落”字可想而知,前来祭拜的人很少。想当年诸葛亮为蜀汉的创建和巩固,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而诸葛亮的遗庙竟是这样的景象,诗人顿生感慨。再看下句,诗人站在武侯庙放眼四望,周遭环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凉。“空山”,指白帝山。诗人用一个“空”字,似乎是说这山上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说明人迹稀少;一个“长”字,说明草木无忧无顾地生长,倒很茂盛,进一步反衬出武侯庙位于一片荒山野草之中,是多么的令人感伤!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这两句由武侯庙写到诸葛亮,对诸葛亮的出山辅刘备以及后主,赞叹有加。诗人似乎还能听到诸葛亮作《出师表》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在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啊!上句“犹闻辞后主”,“后主”,指刘禅,刘备之子,小名“阿斗”,刘备去世后接任蜀帝,在位41年(223-263年),诸葛亮死后,他任用宦官黄皓、周而亡国。“犹闻”二字,写出诗人仰诸葛亮遗庙,思绪万千,诸葛亮的所行所为,在诗人的脑海里腾,一下子拉近了诗人与诸葛亮的时空距离。诗人感到,诸葛亮真是伟大,走出南阳,辅了先帝,又辅后主;一生操劳,最后病死北伐军中。于是诗人认为诸葛亮衷心辅后主,是最值得大树特树的,于是写下了这两句千古名句。“辞后主”,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兵汉中,实行伐魏,临行上《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辞行,告诫后主要亲君子,远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贞之心。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在《后出师表》中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忠义之心,溢于言表。下句“不复卧南阳”是上句的继续,由于诸葛亮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在也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阳了。“南阳”,郡名,在今湖北省南阳市,市西有卧龙岗,诸葛亮曾躬耕于此。“不复”二字,既写出了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之情,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的伟大功业和奋斗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赞叹之情和无法功成身退返故乡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虚实相生,融情于景。诗的前两句写武侯庙的荒凉破败,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也为后两句的抒怀作铺垫;后两句触景生情,感叹诸葛亮大业未成,而长眠他乡,诚如诗人在《蜀相》诗中所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首诗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相关推荐

【杜甫《武侯庙》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文章:

杜甫《武侯庙》09-20

杜甫武侯庙翻译和赏析06-13

武侯庙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7-29

杜甫的《蜀相》与杨慎的《武侯庙》的对比赏析07-27

武侯庙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9-07

武侯庙古诗词鉴赏10-03

杜甫《夜》的阅读答案与赏析11-20

杜甫《野老》阅读答案附赏析07-26

杜甫《岁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6-08

杜甫《南征》阅读答案附赏析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