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原文带拼音

2024-07-26 短歌行

  《短歌行二首》,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下面是小编整理了短歌行原文带拼音,欢迎大家阅读学习参考!

  拼音版

  duǎn gē háng

  短歌行

  cáo cāo

  曹操

  其一

  duì jiǔ dāng gē , rén shēng jǐ hé ! pì rú zhāo lù , qù rì kǔ duō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kǎi dāng yǐ kāng , yōu sī nán wàng 。 hé yǐ jiě yōu ? wéi yǒu dù kāng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qīng qīng zǐ jīn , yōu yōu wǒ xīn 。 dàn wéi jūn gù , chén yín zhì jīn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yōu yōu lù míng , shí yě zhī píng 。 wǒ yǒu jiā bīn , gǔ sè chuī shēng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míng míng rú yuè , hé shí kě duō ? yōu cóng zhōng lái , bù kě duàn jué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yuè mò dù qiān , wǎng yòng xiāng cún 。 qì kuò tán yàn , xīn niàn jiù ēn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yuè míng xīng xī , wū què nán fēi 。 rào shù sān zā , hé zhī kě yī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shān bù yàn gāo , hǎi bù yàn shēn 。 zhōu gōng tǔ bǔ , tiān xià guī xīn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

  zhōu xī bó chāng , huái cǐ shèng dé 。 sān fēn tiān xià , ér yǒu qí èr 。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xiū fèng gòng xiàn , chén jié bù zhuì 。 chóng hóu chán zhī , shì yǐ jū xì 。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hòu jiàn shè yuán , cì zhī fǔ yuè , dé shǐ zhuān zhēng , wéi zhòng ní suǒ chēng 。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

  dá jí dé xíng , yóu fèng shì yīn , lùn xù qí měi 。 qí huán zhī gōng , wéi bà zhī dào 。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jiǔ hé zhū hóu , yī kuāng tiān xià 。 yī kuāng tiān xià , bù yǐ bīng chē 。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zhèng ér bù jué , qí dé chuán chēng 。 kǒng zǐ suǒ tàn , bìng chēng yí wú 。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

  mín shòu qí ēn , cì yǔ miào zuò , mìng wú xià bài , xiǎo bái bù gǎn ěr , tiān wēi zài yán zhǐ chǐ 。

  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jìn wén yì bà , gōng fèng tiān wáng 。 shòu cì guī zàn , jù chàng tóng gōng 。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lú gōng shǐ qiān , hǔ bēn sān bǎi rén 。 wēi fú zhū hóu , shī zhī suǒ zūn 。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bā fāng wén zhī , míng yà qí huán 。 hé yáng zhī huì , zhà chēng zhōu wáng , shì qí míng fēn pā 。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词句注释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对着。一说是应当的意思。

  2、几何:指岁月有多少。

  3、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又已甚多,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苦,患。

  4、慨当以慷:犹言“当慨而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是“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二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jīn),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7、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8、“呦呦”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yōu)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鼓,弹。

  9、掇(duō):拾取,摘取。一说掇为通假字,通“辍(chuò)”,即停止的意思。

  10、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11、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12、契阔: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yàn):通“宴”或“讌”,宴饮。

  13、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14、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15、“周公”二句:引周公自比,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哺(bǔ),口中咀嚼的食物。《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16、周西伯昌:即周文王,名昌,姬姓。殷商时居于岐山之下,被封为西伯,即西方诸侯的首领。

  17、“三分”二句:相传当时天下分为九州,周文王统辖六州,所以孔子有“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之说。曹操在此亦说“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是说献帝之世,之所以尚能保持刘汉统绪,是他在不遗余力而努力维护的结果。

  18、“修奉”二句:谓当周文王三分天下,已有其二的情势下,仍遵命唯谨,持守臣礼,毫无不臣行为,应给朝廷供给的所需物资,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奉献。贡献,谓进奉,进贡。《荀子·正论》谓“夫是之谓视形势而制械用,称远近而等贡献。”臣节,臣子的礼节、职分。隆,一作“坠”。

  19、“崇侯”二句:商纣王听信崇侯虎谗言,把西伯姬昌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这两句即指此事。但曹操在此并非一般性的用典,而是暗示他觉察出献帝皇后伏氏及其父屯骑校尉伏完曾勾结董承计诛曹操事。

  20、见:被。赦原:赦免原谅其过。商纣王欲证姬昌是否有圣人之能,便杀质于殷的姬昌长子伯邑考,并烹为羹以赐之。姬昌知纣王意,忍悲喜而食羹。纣王据此以为西伯并无圣能,便生赦意。又经西伯之臣闳夭、散宜生等人营救,于是西伯被赦。

  21、“赐之”二句:西伯姬昌被释放后,向纣王献出洛西之地,以表示效忠,并请求废除炮烙之刑。纣王以为姬昌诚信,许其所请,且赐弓、矢、斧、钺,授专征之权。《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三年:“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建安十八年(213)五月汉献帝曾下诏“君(曹操)纠虔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不诛殛”。曹操在此举文王故事,实为自赞献帝诏己得专征伐甚宜。钺(yuè),古代兵器,形状像板斧而较大。征伐,一作“专征”,古代帝王授予诸侯,将帅掌握军旅的特权,不待天子之命,得自专征伐。

  22、为仲尼所称:指孔子赞美周文王。仲尼,孔子字。

  23、达:显贵。曹操举文王例以证明他自己正在效法周文王,也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而能忠心事汉,喻自德足堪与周文王相伯仲。

  24、殷:朝代名,即商。商的第十代君王盘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邑(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称为殷。

  25、“齐桓”二句:齐桓公的功绩,就在于创造了“为霸之道”。齐桓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在位时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并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帮助燕国打败北戎,营救邢卫两国,制止了戎狄对中原的进攻,联合中原诸侯进攻蔡楚,和楚国会盟于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还安定东周王室的内乱,多次大会诸侯,订立盟约,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称赞齐桓公的“为霸之道”,就是看重“尊王攘夷”之道。可以说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就是对齐桓公“尊王攘夷”谋略的发挥和发展。

  26、“九合”二句:春秋时齐桓公根据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取信诸侯”的宏观图霸方略,曾采取了八条措施。在此八项措施的基础上围绕解决团结中原诸侯,与楚争斗,稳定周室等大的国际政治军事争端。先后组织举行了十五次会盟。其中意义重大的有九次,即“九合诸侯”。周襄王二年(前650),王子带勾结戎狄攻入王城(今河南洛阳),焚东门。齐桓公使管仲会秦、晋伐戎之师并戍守周室。此即“一匡天下”。一说“一匡天下”指定周太子位事。

  27、不以兵车:指齐桓公称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主要靠的完全落实了取信于诸侯和周室的如前所述的八条得力措施。

  28、“正而”二句:《中国历代战争史·齐桓公之霸业》:“中原诸侯皆崇信齐桓公,怀德畏威。”“在周室衰歇以后,中原得免陷于崩溃者,实皆由于齐桓公创导霸业之力。”又“桓公为人,豁达有大度。”管仲评齐桓公:“无小智惕而有大虑。”诸论即是曹操所指的“正而不谲”意。“归鲁之侵地常潜。归卫之侵地吉台,原始、柒里。归燕之侵地柴夫,吠狗。”此皆齐桓公“正而不谲”之重大史实。谲(jué),诡诈。

  29、“孔子”二句:夷吾,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论语·宪问》:“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谓:“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这是孔子在纂修春秋史时,唯独推崇齐桓公与管仲之功的赞词。

  30、庙胙(zuò):祭祀用的肉。胙,古代祭祀时供的肉。《左传·僖公四年》:“太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

  31、小白:齐桓公名。吕世安《中华全史演义》:“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襄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下拜登受。”此即曹操所指的齐桓公虽有大功于周,却不敢受周襄王所赐之大礼事。尔:这样。

  32、天威在颜咫尺:写自己对刘汉皇帝诚惶诚恐,遵命唯谨貌,表示虽有功而不失臣节,表示要像齐桓公一样维护周王的尊严。天威,天子的威严。《尚书·泰誓上》:“肃将天威。”引申指帝王的威严。在颜,即不违颜意,即特别亲切地感受到了天子的威严。咫尺,指距离很近。《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

  33、“晋文”二句:晋文即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曾出奔在外十九年,六十二岁时由秦送回即位。即位后整顿内政,增强军队,使国力强盛,又平定周的内乱,迎接周襄王复位,以“尊王”相号召。城濮之战,大胜楚军并在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34、“受赐”二句:珪瓒(zàn),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彤弓,朱红色的弓。古代诸侯有大功时,天子赏赐弓矢,使“专征伐”,彤弓就是其中之一。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四月六日至四月十日五天之内以晋、秦、齐、宋多国部队九万人,一举击溃楚军十一万人,大获全胜。周襄王为嘉奖其劳,于五月十六日在践土王宫接受朝觐时,赐给晋文公如下奖品: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百,玄弓一,矢一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

  35、庐弓:形似戟的一种弓。矢千:一千支箭。矢,即箭。

  36、虎贲(bēn):勇士,武士。

  37、“威服”二句: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胜楚军,于周襄王二十年(前632)五月十四日以战楚得胜之师率晋、宋、齐、鲁、郑、陈、蔡、邾、莒等国在践土会盟,并向周襄王献上楚国的战车和俘虏。周襄王命尹氏、王子虎、内史叔兴父,以策命晋侯为侯伯,即为诸侯之长。周襄王慰劳道:“自伯舅(齐桓公)即世,荆楚复强,凭陵中夏,得叔父仗仪翦伐以尊王室,自文武以下皆赖叔父之休,岂惟朕躬。”又慰嘱:“王请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各国诸侯亦公认晋文公为霸主。

  38、“八方”二句:《中国历代战争史·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一战定霸,业绩辉煌,盖自齐桓公殂谢以来未有之盛也。”亚,次于。

  39、“河阳”二句:河阳,古县名,春秋晋邑(今河南孟县西)。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十月,因许国附楚,晋文公率晋、宋、齐、鲁、郑、陈、蔡、邾、莒、秦诸侯盟于温(古国名,建都于温)即河阳(今河南孟州西)。晋文公这次大会诸侯,并召请周王到河阳之举,名为朝见周王,实际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40、是:一作“是以”。纷葩(pā):亦作“芬葩”。多貌,盛貌。葩,花。马融《长笛赋》:“纷葩料漫,诚可喜也。”此处用“纷葩”意在形容晋文公河阳之会后,因诸侯召天子,谲而不正,致使舆论哗然,沸沸扬扬,批评其导致的不良社会效应。

  原文翻译

  其一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其二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的两份。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蒙冤受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力。

  他被孔子所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百姓深受恩惠。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也非常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

  佯称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赏析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的唱法已经失传。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短歌行二首》。

  其一

  《对酒当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而这首《对酒当歌》按照诗意可分为四节。

  开头八句,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愁的原因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为求贤而发愁,其宣传作用不言而喻。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这八句表面上看很像《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这里曹操似乎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贤才”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他那里施展抱负。因此,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对此诗的评价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这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接着八句情味则更加缠绵深长。“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十分周到,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这首《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沉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三个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诗歌表达的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因为曹操不断地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或许会顾虑“人满为患”;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像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说这种话也是作者用心周到的表现。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最后八句的前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像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说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有些夸张。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总起来说,这首《对酒当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那个时代,曹操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其二

  《周西伯昌》是一首咏史诗,诗人意在借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的史事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通篇以时间先后为序,结构层次分明:开头“周西伯昌”十五句写周文王,中间“齐桓之功”十五句写齐桓公,最后“晋文亦霸”十三句写晋文公。曹操写他们,强调了他们的功业和德行。此外还特别突出了他们虽然有盖世的功业,但始终尊奉天子的史事。

  在诗中,曹操赞颂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成就伟业的历史人物,实际上是借他们来抒发自己的雄伟志向。周文王姬昌在殷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势下,犹能奉事殷纣,故孔子盛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但纣王亲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纣王前还要谗毁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举此史实,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谨慎惕惧,向来无愧于献帝之所赏;并大谈西伯姬昌、齐桓公、晋文公皆曾受命“专使征伐”,意在表明当时天下形势与当年西伯、齐桓、晋文之际颇相类似,天子命他“专使征伐”以讨不臣,乃英明之举。他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不想代汉称帝,他要效法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终守臣节的事迹。

  汉献帝曾下诏《册魏公九锡文》,全篇尽叙曹操之功,以为其功高于伊、周,而其奖却低于齐、晋,故赐爵赐土,又加九锡,奖励空前。当时汉献帝已成为傀儡,曹操大权在握。是否废帝篡汉,成为当时政治上的一件大事。有支持者,有反对者,也有以支持为名而其实是想让曹操成为众矢之的者。对此,曹操心里非常清楚。他在五十六岁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谓“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能发挥。鉴于齐桓、晋文当初虽能率诸侯以尊周,但终未能如西伯姬昌终其身而不代商纣,只是为儿子武王姬发创造条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备,那就瓜熟蒂落了,不必操之过急而速招恶名。曹操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义,亦终其身奉事汉帝而不称孤道寡,故对孙权伺机上表称臣之用心,便洞若观火,使其计谋无所逞。当自己的臣下如陈群、桓阶、夏侯惇等亦诚意敦请曹操称帝时,曹操亦坚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遵循既定方针,实为曹操施政运筹之要略。

  这首《周西伯昌》是诗人从《史记·殷本纪》中采辑西伯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尊奉殷室“臣节不隆”的美德,从《左传》中掬取齐桓公“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晋文公“躬奉天王”“威服诸侯”的史迹,加以裁剪,成为诗章,既是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具体阐释,又是对内外敌对者“妄相忖度”疑其有篡汉自立之心的有力回击。

  曹操的四言诗,在《诗经》之后独树一帜。他的四言诗,句式整齐,有明显的节奏感。而这第二首《短歌行》不同,诗中主要主要用四言句式,但又有变化,如有少量的五言、六言句式,还有不少散文句式。这说明曹操在诗歌形式上,并不拘泥,而能灵活地根据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随时变化。

  曹操的《短歌行二首》,《对酒当歌》是咏怀,在对酒当歌的燕礼现场,就事兴感,即景抒情,心苞天下,思接千载,在沉郁悠长的忧思中,激荡着抗志任事的慷慨之气,抒发了为重建大汉王业而求贤若渴的情怀;《周西伯昌》是咏史,文笔质直,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以大事小而造福天下的大德,申明自己只有殚精竭虑扶佐汉室之志,而决无代汉自立之心。两诗珠联璧合,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雄深雅健为其诗品。

  创作背景

  关于第一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至于第二首诗,学术界也难以确定其具体创作时间,只能大致推断为建安十七年(212)至二十二年(217)之间。自建安十六年(211)春正月汉献帝命曹操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后,又封曹植等诸子为侯;建安十七年(212)献帝特命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建安十九年(214)三月献帝七命魏公曹操位在诸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献帝又加封曹操为魏王;建安二十二(217)夏四月,献帝又命魏王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冬十月,天子命王(曹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随着权势的壮大,地盘的拓展,曹氏集团之外的人多疑曹操有代汉自立之心。当时东吴孙权瞅准时机遣使上表大说天命而称臣,意在促使曹操代,但曹操机敏地警觉到这是孙权的一个阴谋,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曹操深知功高震主之危,故赋这首《周西伯昌》表明心迹。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2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导入新课

  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有这样一个人,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功过成败至今还令人评说不尽。他就是——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乐府诗《短歌行》(幻灯片1)

  二、知人论世

  下面我们先走进作者,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

  (幻灯片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点评: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今天语文课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解题: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幻灯片3)

  2、李白边喝酒边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他在《将进酒》中更是高歌“与尔同销万古愁”,可谓是豪气酒气冲天。喝酒的时候诗人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我们先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放录音(幻灯片4)

  3、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

  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4、下面就让大家自读这首诗。(学生自读)

  5、请二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诗。

  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诗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我想现在一定很多人都想跃跃欲试吧,想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现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下的曹操,你该怎么去读?其他同学先自己酝酿一下。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几句。(请一学生朗读完后,肯定他的优点:如声音洪亮,有激情,普通话很标准。但没有起伏变化、抑昂扬顿。作者那种慷慨的情感还欠缺些点)

  四、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过渡: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其实,诗歌也有眼睛,即诗眼。诗眼就是最难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词、句。

  1、我们讨论一下,从全诗来看,大家认为哪个字可以用来做全诗的“诗眼”呢?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幻灯片)

  明确: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全诗当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我们一起来分析诗歌,体味诗人的情感。

  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齐读)(幻灯片)

  ⑴第一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忧”的是什么?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所以“朝露”是比喻什么的?(幻灯片)

  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一忧人生短暂

  作者用什么解忧呢?

  作者借酒浇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是中国发明造酒的第一人,这里采用了借代的手法。

  作者借酒忧的是人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的短暂、时光易逝,而自己功业未成。

  ⑵中国诗人自古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借着酒尽情挥洒着诗兴,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幻灯片)

  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思乡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______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

  此时明明只有作者一个,他却说是“三人”之众。这正是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醉了的人经常说自己没醉”,我们也可以说“孤独的人往往说自己不孤单。”

  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_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由此可见,中国的诗酒文化源远流长。

  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诗歌中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李白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要解忧只有找出“忧”的源头,诗人还在忧什么呢?我们来看第二节。

  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幻灯片11)

  1、这一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大家找出是那两句?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那么其它诗句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用这些诗句诗人是要表明什么?

  (幻灯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其后还有两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纵然我没有主动到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跟我保持联系,给我个音信呢?表达的是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由思慕情人变为思慕贤才,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样思慕你们贤才啊!

  (幻灯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

  这句意思是“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高贵宾客,吹笙鼓瑟使宾朋欢悦。”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礼遇嘉宾。

  3、这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幻灯片14)

  用典。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还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第二节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思——求贤若渴(齐读第一、二节)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幻灯片15)

  思考:这里运用什么手法?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幻灯片16)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也表达了诗人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师: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没有来归,那么,作者在此吐露的是什么之忧?

  明确:求贤不得之忧。二忧:贤才

  曹操为什么会如此的渴慕人才?我们可以联系写作背景来谈。

  明确: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曹操写作这首诗的时候刚好经历了赤壁之战的失败,而且当时他已经57岁了,在古代这已经是走到了人生暮年了,但自己统一全国的大业仍未完成,而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为要成就一番大业须有更多的贤才相助。

  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追求功业不得,是故“忧从中来”。统一大业首先会忧贤士不至,因为有贤士相助,统一大业自可早日实现。正所谓“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齐读)(幻灯片17)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用了什么修辞?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生:(幻灯片18)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鹊展翅向南而飞。绕树飞了三圈,有哪枝高枝可以栖息。

  师:这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乌鹊南飞图。作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乌鹊”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三匝”是“多圈”的意思,是个概数,不能翻译成“三圈”。“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作者的惋惜之情。

  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幻灯片19)。

  问题:这两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怎样理解?

  比喻、用典(幻灯片20)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周公吐哺”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到这边我们就比较清楚作者真正的忧是什么了

  三忧:功业未就。

  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幻灯片22)

  明确:志————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板书)

  五、朗读

  同学们齐读,我们再次体会和领悟诗人那忧而发奋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点评)

  为了让大家更能走进历史情景,品味三国气息,体会作者内心世界。(幻灯片22)现在我们听下《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在赤壁大战前夕横槊赋诗,演唱的《短歌行》。{《短歌行》这首乐曲在东汉时期是怎么个唱法已经失传了,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现代人根据当时的情景重新谱曲演唱的})(听后我们可以感觉到曹操的思想情感是那么的细腻、深沉且复杂,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这慷慨、苍凉、悲壮的歌声使曹操跨越了历史长河,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来到了我们的身旁。)

  六、拓展延伸

  1、同学们,几年以后,十几年以后,哪个同学成为了一个团队的领导,应该注意怎么样才能吸纳人才?

  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你说曹操,对关羽多么的好。送坐骑,送美女,送官印,有感情有待遇有事业,可是关羽还是走了。为什么,因为他对刘备的感情更深于曹操。当然,以情对人,总不会吃亏的。要不,关羽不会在华容道“义释曹操”,让他的青龙偃月刀,喝西北风了。

  七、作业(幻灯片23)

  学了这首诗,同学们一定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理解。

  短歌行教学反思

  一首《短歌行》让我读懂了曹操,人生虽然短暂,但是人的思想和事业可以穿越时空,在时间的原野上奔跑。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那激荡于胸中的壮志之忧,但是我怎样才能更好的把这种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呢?于是我决定让学生通过读真正的去感受,去领会。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以至于有了贤才难求之忧。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体会作者的情感上,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眼”,再通过读找出诗人的三种忧,并让学生自己试着欣赏三种忧,在学生赏析时,我适当点拨,指导方法,给学生以鼓励。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读,有,学生的齐读,学生的自读,个别学生的美读,共5次,让每次读都带有目的性。使学生在反复读中理解、赏析诗歌,最终背诵全诗。

  在设计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让学生试着来赏析。为了使学生的欣赏有的放矢,我引导学生找出诗眼“忧”,并围绕着这几种忧进行赏析。在赏析中给学生以学法上的指导,如:怎样找诗眼这类问题。

  《短歌行》这首诗的理解上有两大难点。一是用了大量的典故。在学生赏析的时候我进行了适当的点拨,使学生知道典故的含义,更准确的把握全诗的情感。二是诗人变化起伏的情感不易把握。在这方面我引导学生分析诗中三种忧的内在关系,这样对诗人情感的脉搏就可以准确的把握,并理解它的变化。

  • 相关推荐

【短歌行原文带拼音】相关文章:

离骚原文带拼音02-20

木兰诗原文带拼音07-05

长恨歌原文带拼音04-03

观沧海征原文带拼音05-31

《观沧海》的原文及翻译(带拼音)03-15

短歌行翻译拼音08-17

苏轼《后赤壁赋》原文带拼音01-17

岳阳楼记原文带拼音05-13

醉翁亭记原文带拼音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