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其二赏析

2020-10-05 短歌行

  引导语:《短歌行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第二首诗主要是曹操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

  短歌行 其二

  曹操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钜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赏析

  《短歌行》(“周西伯昌”)主要是曹操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当他翦灭群凶之际,功高震主之时,正所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者,但东吴孙权却瞅准时机竟上表大说天命而称臣,意在促曹操代汉而使其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号召,故曹操机敏地认识到“是儿欲据吾著炉上郁!”故曹操运筹谋略而赋此《短歌行·周西伯昌》。

  西伯姬昌在纣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势下,犹能奉事殷纣,故孔子盛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但纣王亲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纣王前还要谗毁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举此史实,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谨慎惕惧,向来无愧于献帝之所赏。

  并大谈西伯姬昌、齐桓公、晋文公皆曾受命“专使征伐”。而当今天下时势与当年的西伯、齐桓、晋文之际颇相类似,天子如命他“专使征伐”以讨不臣,乃英明之举。但他亦效西伯之德,重齐桓之功,戒晋文之诈。然故作谦恭之辞耳,又谁知岂无更讨封赏之意乎?不然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献帝下诏曰《册魏公九锡文》,其文曰“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其在周成,管、蔡不静,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赐齐太公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世祚太师,以表东海。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职,又命晋文登为侯伯,锡以二辂、虎贲、斧钺、禾巨 鬯、弓矢,大启南阳,世作盟主。故周室之不坏,系二国是赖。”又“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尔龟。”又“加君九锡,其敬听朕命。”

  观汉献帝下诏《册魏公九锡文》全篇,尽叙其功,以为其功高于伊、周,而其奖却低于齐、晋,故赐爵赐土,又加九锡,奖励空前。但曹操被奖愈高,心内愈忧。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岁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谓“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能发挥。鉴于齐桓、晋文当初虽能“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但终未能如西伯姬昌终其身而不代商纣,只是为儿子武王姬发创造条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备,那就瓜熟蒂落了,又何必操之过急而速招恶名呢!

  曹操在此诗中对齐桓、晋文之流贬重褒轻,实际暗讽他们未能深体西伯姬昌“三分天下有其二”“犹奉事殷”之真谛,只学得皮毛,而未入堂奥,他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义,故亦终其身奉事汉帝而不称孤道寡,故对孙权伺机上表称臣之用心,便洞若观火,使其毒计无所逞其能矣。

  观曹操此《短歌行·周西伯昌》其诗,乃一重大的代汉方略无疑。也是对如孙权辈等外内政敌企图把曹操推向高处不胜寒极端阴谋的粉碎措施。但当自己的臣下如陈群、桓阶、夏侯惇等亦诚意敦请曹操称帝时,曹操亦坚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可见曹操谋略之高超,实非常人所能及。遵循既定方针,实为曹操施政运筹之要略。

【曹操《短歌行》其二赏析】相关文章:

曹操《短歌行 其二》赏析10-29

曹操短歌行其二赏析11-02

曹操《短歌行》其二翻译及赏析06-05

曹操《短歌行其二》10-11

曹操短歌行其二鉴赏11-04

曹操短歌行其二翻译06-05

曹操《短歌行其二》历史背景及赏析10-22

赏析曹操《短歌行》10-24

曹操《短歌行》赏析09-05

曹操《短歌行》注音 曹操《短歌行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