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课文教案

2020-11-05 短歌行

  本文短歌行课文精品教案,有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精心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材分

  《短歌行》是人教版新课标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歌。这个单元学习的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曹操的《短歌行》就是建安时期杰出的名作。这首诗情调慷慨激昂,内容庄重典雅,艺术手法灵活多样。学生学习此诗不但在艺术上能得到享受,而且也能从诗中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得到鼓舞的力量,可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

  这一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进入高中学习的时间只有三个多月,现在已经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学习了现代诗歌单元,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但是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学习方式。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他们设置新的学习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

  教学目标:

  1.体会曹操忧愁苦闷与豪情壮志相结合的复杂心情;

  2.理解诗歌用典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3.借反复诵读课堂背下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2.理解用典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林俊杰的歌《曹操》导入,请学生谈谈对曹操的印象。

  二、诵读

  1.听读,正音

  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

  3.学生就不懂的字词提问

  4.老师检查重点字词掌握情况

  对酒当歌:理解“对”“当”的含义,译准确

  何以解忧:句式,宾语前置

  去日苦多:理解“去日”含义,整个句子含义

  忧思难忘:直译与意译的区别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用典,《诗经小雅鹿鸣》,原指欢宴宾客时唱的诗,这里借用表示诗人对招贤纳士的'热情。

  心念旧恩:旧恩指往日的情谊。

  5.齐读,注意体会情感。

  三、探究品味

  1、读了这首诗,你觉得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忧愁苦闷

  豪情壮志

  2、直接表现“忧”的句子是哪几句?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3.(1)这首诗是在什么场合下写的?(宴请群臣。)宴会应该是很欢快的,曹操却在“忧思”,他在“忧”什么呢?结合诗句分

  ①忧人生苦短,功业未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想到人生短暂,就像朝露,转瞬即逝,而自己年纪渐长却功业无成。正所谓乐极生悲。

  (可以拓展一下,古人常常有感叹时光短暂的诗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点出“几何”与“多”两字。)

  怎样才能解忧?借酒消愁。但李白有诗云:“借酒消愁抽更愁”。可想曹操当时内心的忧愁了。

  (点出“忧思”、“解忧”两词)

  齐读这几句诗歌。

  ②忧贤才难得,贤才难求

  要想成就功业,必须有贤才的帮助,所以作者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之情。

  “青青子衿……沉吟至今”

  作者又假设贤才如果来了,我将热烈欢迎的场景。

  “呦呦鹿鸣……鼓瑟吹笙。”

  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这种手法叫用典。

  (点出“青衿”“君”“鹿鸣”“嘉宾”等词)

  齐读这几句诗歌

  (2)第一章写到了对贤才的渴慕,下面照道理要接着这个思路写,但是第二章的开始却写自己看到明月,“忧从中来”,为什么作者看到明月会“忧从中来”呢?

  比兴的手法。月有多种意义。

  良辰美景的象征:秦观的“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美好高尚的象征: “屈原辞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

  离愁别恨的象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

  望远思归的象征: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处作者用明月比喻品行高洁的贤才,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之心。

  (点出“明月”“忧”)

  接下来作者写了自己如何对待贤才前来的态度。

  曹操措辞谦虚,态度诚恳,“越”“度”说明贤才历经艰难前来投奔自己的情形,贤才若来投奔,自己必定宴饮高歌,以表达旧日的情谊没有忘却。

  (点出“越”“度” “谈”“念”)

  齐读这几句诗。

  后面几句同样的手法,比兴和用典。

  先用比兴的手法,说明“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仕”道理。

  (点出“飞”“依”)

  接着运用典故,表明自己对贤才报着来者不拒的态度,最大限度的接纳人才,并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的殷勤接待贤才,是天下贤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自己,从而表达了自己想要一统天下的志向。

  曹操《求贤令》:

  “天下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点出“厌”“吐”“归心”)

  齐读这几句诗。

  4.总观这首诗,作者以“忧”开始,但是,我们通过学习,是不是只能体会到作者的忧愁之情呢?(如果前面学生回答到豪情壮志,此处提问可以省略)

  不是。这首诗与自己的志向结合起来,全诗的后半部分已经摆脱了忧愁苦闷的情绪,融入了自己想一统天下的志向,使全诗显得积极进取,慷慨激昂。起点是“忧”,而落脚点却是“一统天下”的豪情。

  整首诗歌多处运用比兴、用典的艺术手法,可谓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四、走近曹操,背诵诗歌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鲁迅话:“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2.吟唱(视情况而定)

  观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鲍国安饰演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夕吟唱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曹操的复杂情感。

  3.尝试背诵

  把自己当成曹操,背诵这首诗

  五、课后作业

  1.巩固背诵,准备默写

  2.为什么用“乌鹊”来比喻贤才?是不是与整个乐曲的和谐不搭调?

  5、板书设计

  板书

  “几何”、“多” 起点 忧

  “忧思”、“解忧”

  人生苦短,功业未成 “青衿”“君”

  “鹿鸣”“嘉宾”

  贤才难得,贤才难求 “明月”“”“忧”“断绝”

  “越度”“枉” “谈”“念”

  “飞”“绕”“依”

  “厌”“吐”“归心” 落脚点 豪情壮志

【短歌行课文精品教案】相关文章:

短歌行课文解读02-04

短歌行课文翻译12-12

《短歌行》课文原文和译文01-31

短歌行 教案07-02

语文课文短歌行教学反思01-29

短歌行古诗教案12-30

短歌行新课标教案12-26

短歌行优质教案12-25

曹操:《短歌行》教案10-22

曹操短歌行其二翻译 曹操短歌行其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