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感悟

2024-09-21 弟子规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因不同的人和事内心会有所触动,产生不同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写一篇感悟,把自己的感触都记录下来。为了帮助不会写感悟的同学,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的感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规的感悟1

  如果有人问我,《弟子规》是什么?我会告诉他《弟子规》正如这春天里的一条路,沿途都是沁人心脾随手可采撷的花朵,而每次读《弟子规》,都将是一次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生命之旅。

  曾几何时,我们都伫立路口,遥望千年的岁月,而心灵仿佛无所适从。而今,踏上这条心灵的归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字——“首孝悌”。百善孝为先,我们中国人是最讲孝道的,所以古往今来我们对于“孝”的解读极为深入:我们懂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更懂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然而这与“孝”同为重要的“悌”,却如灰姑娘一般,被我们有意无意的遗忘在某个角落里,我们甚至不知道这“悌”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悌呢?就是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以及对长者的敬爱、对幼者的疼爱。所以悌是敬爱,是友爱,是疼爱,悌讲的是人性的博爱。

  大家可知道,在中国古代,古人视“孝”与“悌”同等分量,“悌”的含义亦被古人用行动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古人眼中,为了“悌”为了兄弟姐妹,纵是放弃生命,放弃自己的幸福也在所不惜。于是悌,俨然成了那个时代一种翩翩君子的风度与品质。人们仰望她,追求她,尽一切可能得到她,她宛若一朵吸取了日月精华的仙苑琼花,经久不息的绽放。

  而今天,我们遗憾的看到,这朵琼花败落了,在经历了物欲与贞洁的激烈斗争后黯然失色。它在人们心中的美,正在褪了她的颜色,消了她的芬芳。

  对于父母,古人是“父母命,应勿缓”,今人更多是“子女命,应勿缓”;对于师长,古人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今人更多是“三年为师,路遇侧目”;对于友人,古人是“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今人更多是“同窗整三载,口角时时在”……

  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是我们的本性不如古人了吗?其实,在我看来,这不是人性的变化,而是对于传统美德的'漠视。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意,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悌”的种子就会在我们身边生根发芽,最终枝繁叶茂。见到师长,我们不妨深鞠一躬,道声亲切的“老师您好”;跟同学相处,我们不妨少一些自我为中心,多一些善解人意的体谅;与朋友发生矛盾,我们不妨少一些斤斤计较,多一点宽宏大量。再细致一点,当行色匆匆却看到别人手提重物上楼梯时,我们不妨自觉让开一条通道;当饥肠辘辘排队打饭时,我们不妨多一份耐心等待,止住蜂拥而上的念头;当熄灯休息后,住在楼上的同学不妨体谅下住楼下的同学,自觉放轻自己的脚步……

  看,这些是不是其实很容易很容易?可是容易是否意味着平凡?非也!你可知道,这每一小步都是自己进步的一大步,而每个人的这一小步却能促成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悌不难,只要我们试着去改变自己一个小小的细节,去尝试一种新的举动!

  当你这样做着的时候,你会发现天变蓝了,大地变宽广了,周围的人变得友善了,朋友越来越多了,烦恼越来越少了,身边的废墟上,已悄然生出了一片片生命的芬芳。

  同学们,希望从今天起,我们的心里都埋好一颗“悌”的种子,让我们用心的温度来深深呵护,相信待到明年春天繁花似锦,小树发芽的时候,我们也就真的成长了!更希望我们能在《弟子规》这条遍地繁花的路上越走越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弟子规》漫长生命中行路的游览者,而不只是匆匆过客!

弟子规的感悟2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育儿童如何做人做事的书籍。《弟子规》全文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 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进行了高度概括。通过浅读,使我意识到《弟子规》不仅是教育少年儿童的好教材,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对我们日常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与《弟子规》的内容有相同之处。《弟子规》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身养性、尊老爱幼。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要从小处着手,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个人的形象,也就是维护集体的形象。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与单位同志团结友爱。

  《弟子规》所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揭示了做人做事的根本规律,是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而《弟子规》则是儒家思想的根。我们学习《弟子规》,目的是要扎好中国文化的根。

  《弟子规》规范了人的行为,一句话一个道理,一句话一种思想。它给了我们很多工作中的启示。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马上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心。“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一个人负责的态度,让有条不紊的做事方法扎根。“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讲的就是我们的要养成良好的六常工作习惯。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没能及时跟上。伦理道德沦丧,成风,道德水准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这也是有目共睹的。究其原因,与没学《弟子规》有很大关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环顾全球,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人民,特别是在全民中推行《弟子规》教育,才是出路。

  总之,只有学好《弟子规》,才能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建立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

弟子规的感悟3

  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民族。我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颇受各国的赞扬和尊敬。经过华夏炎黄子孙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与发扬,我国的德教更加深入,更加经典。

  大家是否还记得,在我们幼小的时候,刚刚学会说话,我们的父母就会对我们进行启蒙教育,灌输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在生活中应有的礼貌与德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是这生生不息的依托,才成就了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文明。

  目前,我国掀起了学习《弟子规》的热潮,通过学习,我们真正了解到这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规范的图书,不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本书全文仅360句,1080个字,但是这其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无不渗透着道德教育,我们每天的诵读,逐字品味,我们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思想境界又上升到了一高度。

  我不知道同学们学了《弟子规》有什么收获,我在生活中真正感受到了学习《弟子规》的好处。我应该是一个不算懂事的孩子,但是自从学习了“入则孝”这一部分内容,我在日常生活中对待父母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我不会和父母有什么过多的交谈,总以为我们之间是有代沟的,说了他们也不懂。而现在我会主动和他们聊天,不但能和父母轻松愉快地谈话,有时还能细心地指出父母的错误,用委婉的语言让他们改正。最近我发现爸爸妈妈的笑容多了起来,我知道他们很开心。

  与弟弟妹妹在一起要谦让,互相尊重、爱护。尤其是与朋友相处更不要斤斤计较,发生矛盾要谨慎忍让,不能说过激伤人的话,要尊重他人,这样友谊才能长久,沟通才能无阻碍。

  我非常喜欢《弟子规》,字虽少,但浅显而深刻,它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规》集中了我国道德文化的内涵,综合了人生中应谨记的道德规范,希望全国辛勤努力的学子都能成为一个品行高尚、温文尔雅的优秀公民,不愧 “礼仪之邦”这一美誉。

弟子规的感悟4

  自从学校倡导学习《弟子规》活动以来,我一直都积极参加学习。通过读《弟子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里面有一句话最使我深受教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快不能慢。父母让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仔细听。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顺从。

  回想以前我很任性,都已经晚上十一点钟了我还在看电视,妈妈让我把电视机关掉,可我却像没听见一样,仍然在继续欣赏着电视里的精彩画面。还有一次,妈妈让我去饭店送冷鲜的羊肉片,我在半路上边走边玩,结果到了饭店,羊肉片都化了,全都粘在一起。还有一次,我踢球把别人家的窗户踢碎了,妈妈赔了人家好多钱。回家之后,妈妈把我叫到跟前,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以后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能损坏别人家的`东西,妈妈挣钱很不容易,这些钱够我挣半年的了……”妈妈在一旁苦口婆心的教育,可我的眼睛却盯着电视,把妈妈的话当成耳旁风。

  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之后,老师和爸爸妈妈都说我变得懂事了。比如:在家里吃饭时,主动帮妈妈拿碗筷、盛饭。还把肉夹到爸爸妈妈碗里。每天帮父母放洗脚水,给他们洗脚。每次去帮妈妈送羊肉片,也从不在路上逗留了。在学校里,我也不像以前那样调皮,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每个老师的谆谆教导。大家都说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我也越来越坚自己一定能做得更好。我要让大家都说:“吕景明真是知书懂礼的好孩子,他爸妈真是有福气呀!生了这么一个懂事的孩子!”今后我一定努力努力再努力的!我要年年争当三好学生,让奖状挂满我的小屋!

  做人就是这样,从小就要听父母的话,长大以后孝敬父母。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辛辛苦苦地养育我们,我们一定要尊敬他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等将来自己出息了、挣钱了,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弟子规的感悟5

  以前,爸爸妈妈老是在我耳边唠叨,做人要怎样?做事要怎样?当时,我觉得真烦啊!怎么大人有这么多的道理、规矩啊!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弟子规》里:“父母教,须敬听。”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我们应该恭敬地聆听。

  这时,我心里觉得非常惭愧,因为以前一直认为爸爸妈妈讲的道理是多此一举,把它当做耳边风,继续我行我素。结果,在生活、学校方面碰到很多困难。正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爸爸妈妈把他们丰富的人生经验教导给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勤奋向上,少走弯路,做一个学业优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父母教,须敬听”是我们做子女要遵守的最基本美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听取一切对自己有用的道理,早日成为一个上进,有益社会的人。

  《弟子规》不仅仅告诉我们以上的道理,而且里面还有许多哲人的话,需要我们好好理解、体会、遵守。

  《弟子规》会教导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弟子规的感悟6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弟子规的感悟7

  因为学校要求学生背诵《弟子规》,我也有机会一起和孩子温习了《弟子规》。记得我上学的时候也要求背诵,那时候的我大概和现在的孩子们一样,只是盲目的记忆,根本不去理解其中的意义,而此时再次读《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谈一谈这一代孩子的情况。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基本都是70后和80后,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已有显著成效后。这一代的孩子是大多数出生在21世纪的新新人类。人类迈向新世纪的又一页精彩篇章是他们所属的时代。与出生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人们有着很大不同的是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日渐成熟。同时也迎来了数码时代的革命性变化。所以相信他们会有着不同于前人的开阔视野与属于他们自己的远大理想。他们都是孩子,生活在了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目前还需要前辈们去呵护和引导。别再为了一己之利,一己之私去传播一些有害他们心灵成长的图片和信息。孩子们的叛逆与骄横很大一部分都是长辈们错误引导出来的。然而现在的家长教育孩子最缺少的就是“德”与“信”。而《弟子规》正好能够给现代世人好好的上一课。

  《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如何为人为事的一些基础规范。先从总序说起。总序“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整本书的总纲,取自《论语·学而篇》,可以说《弟子规》一书完全融入了儒家的精髓。总序的译文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诚实无欺。和大众相处的时候要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去好好的学习。”圣人所训,即使在延续到几千后的今天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做人的标准。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入则孝”。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于父母,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并且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抚养长大,所谓“羊有跪乳恩”,为了孩子,父母可以牺牲一切,甚至于自己的一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知恩感恩。而知恩感恩要付诸于行动,从点滴做起,从小做起。“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也就是说父母呼唤,要及时回答,父母差遣要立即去做,父母教诲,应该恭敬的聆听,父母批评,应当顺从的接受。这些都是我们日常行为中遵守孝道的基本规范。古代不乏有孝敬父母的例子,像黄香的扇枕温衾,王祥的卧冰求鲤,王猛的恣蚊饱血,庾黔娄的尝粪忧心等等,个个都是孝感天地的故事。而反观当今社会,有多少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现在却成了“孩子呼,孩子命”,家长惟命是从,孩子在家里是皇帝,父母一切行动听孩子,父母觉得这样对孩子好,这样反而会把孩子惯坏。

  孩子从小就做不到孝敬父母,长大后往往会变本加厉,子女为了自己切身的利益,不愿意敬养父母,兄弟之间相互推扯,让父母居无定所,甚至流落街头,更甚至有的人为了利益与父母反目成仇,将父母告上法庭,这类事情在当今社会可以说比比皆是。那为什么在现在高度文明的社会反而会出现这样寒心的事情呢,根源就是缺少道德的教育。所以道德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至于以后会成为什么的人要看从小是怎么教育的。我们现在教育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德”也是放在首位。所谓“百善孝为先“,而道德教育中,孝德应放到首位,并将这种孝德延伸到对长辈以及老师。

  我们接着再来谈一谈“次谨信”,今天单讲这个“信”字,何为“信”,就是诚实无欺,遵守做人的本分。《弟子规》在“信”一章第一句话就是“凡出言,信为先”,也就是说言出必行,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诈与妄,奚可焉”,欺骗和花言巧语是不可以的。

  孔子经常提到“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信不立”。孟子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墨子也认为:言不信者,行不果。百家争鸣时,虽然各个派别的观点不同,但都信守“诚信”二字,诚信蕴含在所有的社会伦理中,君臣之间,长幼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处处都需要诚信,诚信是做人的本分,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反观当今社会,父母与子女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延伸至商家与客户之间等社会各个角落,这一点又做的怎么样呢,还有多少城信存在?老板拖欠工人工资,下面员工舞弊营私;子女不尽孝道;夫妻动辄外遇婚变;兄弟间为争夺财产反目成仇;朋友间尔虞我诈,争名夺利;商家制售假劣商品欺骗消费者,看看现在的社会还可不可以“夜不闭户”,还有多少人能够“路不拾遗”,有多少人能够以助人为乐,又有谁还敢去助人为乐,看到路边摔伤的老人有几个人敢去扶?看到不道德或者违法的行为又有几人敢站出来去制止?不敢说现在的社会是道德沦丧,但也离得不远了,缺少了什么?就是“诚信”。

  大文学家大仲马说过: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同样,当整个社会群体失去信用的时候,那整个社会便失去了灵魂,距离它的消亡也就不远了。所以建议全社会的人,都好好读读《弟子规》,看看古人是如何做的,而我们又需要怎样去做。

  纵而观之,“德”与“信”是为人做事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一个社会得以持续文明发展的基础保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无德则必然无信,无信便是无德。现在很多家长都忧心忡忡,觉得自己的子女很难教,不晓得如何教起;也很担心社会上有很多诱惑,怕影响到孩子。所以这时候,做家长的要能够自省其身,也来学学《弟子规》,和孩子一起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协同学校教育一起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弟子规的感悟8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里面使我最感动的就是这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仔细地听。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顺从。我想:做人不正要这样吗?想到这里,我就回忆起那件事。在童年时期,我是一个很爱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头在冷冷的铁杆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错,爸爸看见我在弄,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会把舌头弄流血的.。我不听,趁爸爸妈妈午休的时候又那么做,我把舌头的前半部分舔在铁栏杆上,刹时觉得舌头万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刚想缩回舌头,可办不到了,舌头被冻在铁栏杆上了,这时我急了,在那里大哭,爸爸听见了,拿起一杯热水"噗"的一声,浇在我舌头附近的铁栏杆上,冒出了一股热气。我把舌头"摘"下来,弄得满嘴是血,妈妈说:"小纯,爸爸妈妈说过的话以后就要谨记在心了。"这件事都怪我不听爸爸的话。

  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弟子规的感悟9

  学龄前,我和其他小朋友们就一起诵读过《弟子规》很长一段时间,那时候的我是“多了记性,少了悟性”:我虽然把它全背完,但是却并不知其义。妈妈告诉我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的,《弟子规》就是这样一个载体。

  上了小学,我又开始重读《弟子规》,我渐渐感悟了它的涵义,真是受益匪浅。妈妈说现在的我是“多了悟性,少了记性”:从书中让我知道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化,传统美德也需要我们传承。

  《弟子规》不仅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还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我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鞭策自己的行为准则有了尺度、增进了自己为人处世能力。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它还教了我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使我成为有用之才。

  读《弟子规》的同时,我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品位,这才会赢得别人的赏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诵读《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呢?

弟子规的感悟10

  记得有位名人这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进行交流。我爱读书,读各式各样的书,比如《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但给我感受最深地是爸爸最近给我买的新书《弟子规》。

  那天,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那精致的封面吸引住了。我爱不释手地翻开看了起来。爸爸告诉我说:“这是中华传统教育的一本经典好书,好好读读吧,你会有很大收获的。要不咱们一块儿学吧。”我们从总序的“弟子规,圣人训”一直到“有余力,则学文”,又从“父母呼,应勿缓”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

  爸爸一边和我朗读,一边给我讲解。爸爸说,有些古代的思想现在可能已经不适合了,我们就把好的有用的记下来。“首孝悌,次谨信”教会我们从小要懂得孝敬父母,关爱同学,同时要做一个诚实守纪律、有爱心懂礼貌的`好孩子。“居有常,业无变”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早睡早起,平时做事要有一定的规矩,还要有恒心,坚持把每件事做好,这也是对爸爸妈妈和老师最好的回报。“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是说我们读书要心、眼、口 都要一起专心在书上,只有认真去领会,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我和爸爸每天晚上都要坚持读一段,直到能够领会诗意,后来妈妈也被我们感染了,被“俘虏”了,加入了进来。我们仨时而齐声朗诵,时而互相提问,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着读书的快乐,在快乐中共同成长。

  我爱书,书也爱我,我们成了要好的伙伴。读书,自有一分乐趣在其中,一分辛苦自有一分收获。让更多的小朋友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来吧,诵读经典,共同成长吧!

弟子规的感悟11

  《弟子规》学习感悟 “孝悌”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多、善待许多人。而弟子规最初也叫《训蒙文》。它做为传统文化中儿童的启蒙读物的形式出现,虽然形式简单,内容也比较通俗易懂。但是它承载了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孩子教育的作用。它所体现出来的是一些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行为标准和道德理念。

  在我个人初次接触弟子规的时候,我个人觉得是蛮简单的一个东西。但是仔细品味读过之后才发现每一篇,每一段,甚至是每一句都包含了极为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我个人觉得他是一种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一个绝佳范本。对照弟子规的内容,我个人感觉是非常惭愧的。因为一共才七篇,而我个人人呢,几乎是没有一篇是可以完全做到的。所以,很是感叹着二十几年来茫然虚度而不知礼节,甚至连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都不懂。同时,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也感到非常幸运的一件事就是在我大学刚毕业,涉世不深的基础上可以接触到弟子规。让我有一个接触弟子规,改善自己行为规范的机会。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缘分来接触到这个东西。甚至有的人活了一辈子,回头看看,才觉得终生所悟也不过弟子规中之一两句话而已。所以来到孚嘉之后,我觉得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机缘。

  说句实在的话,在接触弟子规之前,我对自己身上的毛病几乎可以说是熟视无睹、甚至可以说是在很多时候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可以称之为错误。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已经存在了,而你却没有意识到。就是诸如此类的一个意思吧,我个人也记不太清原话是怎么讲的。总体来说吧,学完弟子规之后我发现了很多自己身上的缺陷。还有很多之前做事做人的一些错误方法。更多我个人感触比较深刻的就是学完这个东西之后,让我自己变得更加宽容,比以前有一点点格局了。之前的话自己也是一个做事比较不考虑后果,比较叛逆做事情也比较急的那种性格。之前在上大学的时候也因为这个性格也伤害过别人。虽然那时候大家都是很好的哥们儿,朋友。他们也都不会和我计较,但是现在想想真的做的挺不对的。别人都宽容我,而我却肆意妄为,真的是太不应该了。弟子规不是有讲到同是人皆须爱吗。一般的人我们都要去爱她,保持一颗博爱的心,那更何况是对我们好,给我们帮助、爱我们的人呢?受人滴水之恩,甘当涌泉相报,在我们慢慢的人生道路上,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可以获得一个可以什么都不可以和你计较,愿意真心帮助你的人。特别是在这个人情淡漠的年代里。出了学校之后,我真正的理解到了:社会和学校的差距。

  回想这半年上班的时光,感觉自己成长真的蛮大的。但同时也受了很多委屈。或许这就是成长所应该付出的代价吧。或许这些在别人眼中只不过是小儿科,但是对我,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曾经那么叛逆的人来说,或许这种改变真的'是一种很痛的兑变。不过,后来还好,也是比较有缘认识了禹鸿飞老师。后来也正是因为他,我才有这个缘分加入孚嘉的大家庭。有机会接触弟子规,接触国学。所以我一直都很认为,他肯定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或许在别人的眼中,我身上的改变是没有人可以看出来的。只有真正了解我的家人,大学同学,他们现在要是见到我,肯定会感觉到我身上莫大的变化。特别我自己感触是最为深刻的。特别是每当我一个人静下心来独自思考,回想以前的一些事情的时候。我才真正的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变了。变的会容忍,变的会谅解别人,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和别人争执,变得不再觉得坚持自己的观念是多么的有价值,变得不再喜欢为了一件事情和别人喋喋不休。虽然我不知道这种变化对我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我只是单纯的感觉到至少这样我可以不再那么容易去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让我变成一个平和淡定的人。

  在我小的时候,可以说是自己是一个比较犟的那种类型吧。在家里的话,家里人都比较容忍我。以前和老爸吵架什么的都太正常了。一般的话老爸都基本主动给我道歉的那种。虽然那时候心里也满难受的,但是却没有现在,特别是在学完弟子规之后感受来的强烈。有的时候真的很想给老爸他们打个电话道个歉,但是总是觉得那样好像很难为情的样子。所以现在的话呢,我只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给他们多一点关爱。不再像以前那样伤害他们。伤害我们身边爱我在乎我的人。因为也只有这些人才会被我们伤害。别的不在乎我们的人,他们才不在乎我们做错什么事呢。所以呢,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感恩,学会爱身边那些爱自己关系自己的人。特别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人,还有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或者伤害过我们的人。在很久以前一直有一件事情让我内心一直耿耿于怀,一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一个伤害我最深的人。一段时间我是直接把她列为我人生的黑名单。决定永远都不跟她来往了,但是后来吧接触弟子规之后再想想以前发生的那件事情,觉得自己其实也没那个必要了。过去了就过去了吧何必再斤斤计较。即使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恩怨再深又能怎么样?况且过多的在乎这些负面的东西,我们自己也不会过的快乐。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有是转念一想,其实也没什么,不久是一点事儿吗,也落不着怎样,只要有一个宽容仁慈的心,我相信应该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伤害到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的内心已经比别人强大了很多。

  还有就是弟子规中提到的一些日常生活行为中的一些规范。我觉得也挺重要的,虽然说我们现在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对基本的礼仪规范,道德操守等,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是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还是应该去注意的。特别是在我见到我的客户区总之后,更坚定了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一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比我们高多少,而是因为他们在某一方面拥有自己的特质。而区总本人呢就是一个对生活品质要求特别高的人。做事情也特别有条理特别严谨的人。在见到区总之后短短的几个小时的交谈,给我的感受实在是太深刻。我感觉这么多年上学的经历都没有他给我的一席谈话来的实在。

  特别是他给我的两个忠告都是来自孔子的话。第一句是:友直 友谅 友多闻。第二句是关于养成好习惯的勉励。那就孔子的这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同时在此呢,我也想把这句话分享给别人。我们没有生而知之的天分,那么我们学而知之还不晚。所以在此,我希望所有有缘接受到弟子规的同仁们要珍惜上天赐予我们的机缘。认真学习,相信它会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弟子规的感悟12

  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

弟子规的感悟13

  昨天,睿琦放学时说,今天有一个作业是要家长做的:记录孩子的变化,写践行感受。说实话,起初孩子每天回来背几句《弟子规》时,我们并没多加留意,把这看作和以前背的《三字经》一样,毕竟现在社会上正流行着国学热。一直以来,睿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拖拉的.问题,让我们很烦恼。直到开学伊始的家长会上,徐老师把践行《弟子规》作为我们班的教学计划和家长交流时,在被徐老师教学育人的执着精神所感动,庆幸孩子遇上了个好老师同时,也隐约感觉到这或许是一个让睿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践行《弟子规》近两个月来,睿琦确实是有了些进步。写作业时,和家长讨价还价的情况少了,例如他写错字后,让他多订正几遍,他不再嚷嚷着强调老师也只要求订正三遍;当他想玩耍和我们要求他学习时,他也能按要求先学习再玩耍,不再意见很多,有时写作业也能不拖拉;睿琦的运动平衡协调能力弱,以前稍稍锻炼一会儿,他就说累了,不肯练了,现在基本能每天坚持练跳绳、跑步;睿琦是一个心很善的孩子,对长辈很孝顺,有好吃的会主动留给长辈,长辈生病了他会主动关心;在公车上,他也会主动给年长者让座;对社会上的弱者,他也很有同情心,有一次,他非要我给一个常年乞讨者钱,并说,他们其实也很可怜的。当然,睿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他的进步还不是非常明显,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睿琦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的。

弟子规的感悟14

  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的感悟15

  。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弟子规的感悟】相关文章:

弟子规感悟总结05-15

关于弟子规感悟体会04-20

弟子规的感悟(通用25篇)08-15

《弟子规》感悟300字(精选20篇)08-27

《弟子规》03-27

弟子规全文01-20

《弟子规》原文08-08

弟子规标语12-28

《弟子规》心得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