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家长感言

2022-08-29 弟子规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家长感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后感家长感言 篇1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读后脸红心跳,无地自容。我们今天自称是学佛人,学的是出世间法。我扪心自问,反观自己,《弟子规》是世间幼儿学的东西,我们今天学佛人做到了吗?儿童应做的都做不到,想出世间,这玩笑开太了。

  在世间法上儒家讲的做人根本是:三纲、五常、五伦、八德,教人做人是从小学习《弟子规》开始,我们学佛人如果不在《弟子规》上扎根,那我们学佛就是学着玩的、拿佛法消遣的,这样能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答案是「肯定」的,『得不到。』为什么?因为不是善人。经上常提到「善男子善女人」,我们不是呀。所以我们要想当生成就,了脱生死,必须在根上下功夫,扎根要有德行。真正的德行就是严格按弟子规去做,要句句做到,我们道德的根才能扎稳了,我们的毛病习气才会慢慢的淘汰掉。

  在佛法里面,十善业道、净业三福是我们学佛人的根,《弟子规》又是十善业道、净业三福的根,所以说《弟子规》是根本的根本,各位同修要是不信的话,请读一下《弟子规》看看自己能做到几条?应不应该按《弟子规》的标准去做人。

  我说句实话,不管学什么法门,如果不把《弟子规》学好,不先把人做好,你要想做佛,自己想一想,人都不会做,那里能做佛?

  我们今天学佛最大的困难、最大的障碍,是没有做人的基础,从小没有人教,养成许多恶习很难改过来。古人常说:“教子婴孩,教妇初来。”我们在儿童时代没有学过,今天在不从《弟子规》上下功夫,那我们做人的根在那里?

  我们在家学佛人从五戒十善培根,现在可好,世法佛法,根都疏忽了。今天还好,典籍还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现在补习还来的极。《弟子规》、十善业道、净业三福一定要字字句句都做到,点点滴滴落实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因为这是作佛,作菩萨的基础。我们学佛人要不从这奠定基础,佛法学的再好,讲得天花乱堕,没用,假的!像盖大楼一样,没有地基,决不能成就,还想今生了生死、出三界,这是大妄想。要知道,佛讲的诸法实相,是佛靠自已真实的智慧悟出来并发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并不是我们今天拿来作文字想的,是叫我们真干,自己去悟。所以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一定要从真正基础上去奠立,要学,一定要学做一个好人,诸佛、菩萨是好人当中的好人,最究竟、最圆满的好人。

  家长感言:

  孩子学了后有一定的感悟,对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矫正作用,相信对孩子的人生道路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弟子规读后感家长感言 篇2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陪孩子读了《弟子规》,得知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会编成的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如何为人,如何出事的基本规范。通过阅读着本书是孩子也得到了不少启迪,同时,使我们父母也对本人的所作所为,以及教育孩子成长时的种种教育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下面列举其中印象较深的部分。

  “谨而信”,即生活中的言语行为,需要不断地学习修养,不能顺其自然。我们感觉,应当从小开始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规定严格的规范,使其从小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准则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能听任孩子的任性而为,应尽早矫正不正确的言行。

  “入则孝”篇讲述在家对父母孝顺的重要性和如何变成孝顺的之人的方法及心态的养成。进而是孩子在对父母尽孝的过程中,培养会感恩的心态,会体谅他人的心态,进而会得到家人及他人的信任的方法。

  另外,我们做父母的也得到了一些启发。比如,我们认为孩子还小,在和长辈或他人在相处时往往不严格要求他们,如吃的好玩的献给孩子享用,以至于他们认为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礼让长辈及他人,养成了坏的习惯。而《弟子规》指导我们“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还有,对于树立学习与生活的事先计划和提前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事勿忙 忙多错”这句经文绘出了精准的解释。现在的孩子们经常忘带东西或上学迟到,常常是前一天晚上不准备第二天上学的用品,缺少事先计划和准备,以至到时匆匆忙忙,身心慌乱,错误百出。通过熟读、理解这些经文,使孩子们更直观地认识到“事勿忙 忙多错” 的道理,使之少犯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对学习和生活提高很多效率。

  总之,《弟子规》这部经文,不但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理解的好教材,而且还是父母们应该学习、理解,用于孩子们的教育,同时也用于父母自身修养的提高的好教材。

  弟子规读后感家长感言 篇3

  近年来,全国中小学生掀起了一场“弟子规”的教育强风。想想我们这一代人似乎不曾学习过,对于《论语》、《诗歌》等也仅仅是略知一二。今天,全国的孩子们都在学习、诵读《弟子规》,可见我们国人仍未忘记咱们老祖宗的“根”――那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忠孝思想为纲的《弟子规》!

  《弟子规》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全面概括并讲述了如何做人处世,如何对待父母、长辈及亲属。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等习惯;如何修养品德、讲究诚实仁爱;如何承担责任等等。这一切在提倡: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当今社会,看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在的孩子,90后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私、自利的性格太凸显,不知道该如何的对待家长、老师、,不知道如何的为人处世。很多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现在让他们开始学习《弟子规》,或许开始他们还无法读懂其中的含义,但是我想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他们会慢慢的读懂,会渐渐的领悟到其中的真谛。是可以让他们终生受益的东西,也是给我们这些家长在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们的时候给了一盏指路的明灯。在跟孩子一起诵读的时候,家长也会有所收获,可以更好的与孩子沟通,与外人相处,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弟子规》的学习要持之以恒,真正的做到结合实际、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为孩子今后的人生、事业,以及社会的和谐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弟子规读后感家长感言 篇4

  暑假和孩子一起读了《弟子规》,我受益匪浅,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

  《弟子规》可以说学习圣贤文化得到和谐人生乃至超凡入圣是世界上第一幸福的事!人生最难的是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人要成家立业,必须建立家庭道德,才能孝敬父母,夫妇和谐,家庭兴旺。我们常说“百事孝为先”“只要莫教子”,人生第一大事是敬老爱幼,自己一生都要力行,孝养父母,同时一定要教导孩子孝亲尊师,成圣成贤。假如自己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自己就失去了坐人的资格,自己不孝不敬那么孩子也跟着学坏了。孩子没教好,你这一生不会幸福。这一段话给了我深深的`影响到我了,深深地给该我了感触,让我深深明白了我们要先做好自己,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我们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让孩子向学习。

  “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上一代跟下一代。我们时时想着要把孩子教好,但是教育一定要有好的方法即使先从自己做起。“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鼓足叫,性乃迁”今天我们要把自己教好,一定要清楚,要长自己的善,然后要导正自己的过失,很多不对的习惯,我们要尽快改正,不让孩子学坏。我们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当孩子的好榜样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现正其心”。正心就是革除他的物欲,革除他的坏习性。而不耐烦就是坏习性,把这个坏习性转化掉,就是格物致习性,就能诚意正心。所以,大学问都是从小地方开始扎根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要先给孩子看,我们一定要恭恭敬敬去给孩子示范。当我们做出这种行为的时候,这种孝心跟恭敬的气氛就会熏染,就会在家庭形成风气,把孩子慢慢的改变,孩子的这些不好的毛病有绝大多数部分是我们带给孩子的,我们要慢慢的去把孩子慢慢改变,把孩子的缺点改正。

  “德有伤,贻亲羞”告诉我们要让孩子从小不爱慕虚荣,让孩子要有人生的志向,人生充实,人生道德有提升,不会犯下这些“一失足成千古恨”。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父母时时刻刻注意孩子做好的行为,我们要跟孩子引导,对于公物也要爱惜,公务不能私藏,不管重要,不管多小,多么不起眼,都不能随随便便乱拿,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占为己有,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我们应该培养孩子慷慨的一种行为,不能让孩子的心胸越来越狭窄。我们的慷慨和不贪都能给孩子做好的榜样,让孩子向我们学习。

  《 弟子规》这本书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让我和孩子都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弟子规读后感家长感言 篇5

  因为学校要求学生背诵《弟子规》,我也有机会一起和孩子温习了《弟子规》。记得我上学的时候也要求背诵,那时候的我大概和现在的孩子们一样,只是盲目的记忆,根本不去理解其中的意义,而此时再次读《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谈一谈这一代孩子的情况。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基本都是70后和80后,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已有显著成效后。这一代的孩子是大多数出生在21世纪的新新人类。人类迈向新世纪的又一页精彩篇章是他们所属的时代。与出生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人们有着很大不同的是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日渐成熟。同时也迎来了数码时代的革命性变化。所以相信他们会有着不同于前人的开阔视野与属于他们自己的远大理想。他们都是孩子,生活在了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目前还需要前辈们去呵护和引导。别再为了一己之利,一己之私去传播一些有害他们心灵成长的图片和信息。孩子们的叛逆与骄横很大一部分都是长辈们错误引导出来的。然而现在的家长教育孩子最缺少的就是“德”与“信”。而《弟子规》正好能够给现代世人好好的上一课。

  《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如何为人为事的一些基础规范。先从总序说起。总序“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整本书的总纲,取自《论语·学而篇》,可以说《弟子规》一书完全融入了儒家的精髓。总序的译文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诚实无欺。和大众相处的时候要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去好好的学习。”圣人所训,即使在延续到几千后的今天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做人的标准。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入则孝”。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于父母,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并且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抚养长大,所谓“羊有跪乳恩”,为了孩子,父母可以牺牲一切,甚至于自己的一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知恩感恩。而知恩感恩要付诸于行动,从点滴做起,从小做起。“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也就是说父母呼唤,要及时回答,父母差遣要立即去做,父母教诲,应该恭敬的聆听,父母批评,应当顺从的接受。这些都是我们日常行为中遵守孝道的基本规范。古代不乏有孝敬父母的例子,像黄香的扇枕温衾,王祥的卧冰求鲤,王猛的恣蚊饱血,庾黔娄的尝粪忧心等等,个个都是孝感天地的故事。而反观当今社会,有多少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现在却成了“孩子呼,孩子命”,家长惟命是从,孩子在家里是皇帝,父母一切行动听孩子,父母觉得这样对孩子好,这样反而会把孩子惯坏。

  孩子从小就做不到孝敬父母,长大后往往会变本加厉,子女为了自己切身的利益,不愿意敬养父母,兄弟之间相互推扯,让父母居无定所,甚至流落街头,更甚至有的人为了利益与父母反目成仇,将父母告上法庭,这类事情在当今社会可以说比比皆是。那为什么在现在高度文明的社会反而会出现这样寒心的事情呢,根源就是缺少道德的教育。所以道德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至于以后会成为什么的人要看从小是怎么教育的。我们现在教育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德”也是放在首位。所谓“百善孝为先“,而道德教育中,孝德应放到首位,并将这种孝德延伸到对长辈以及老师。

  我们接着再来谈一谈“次谨信”,今天单讲这个“信”字,何为“信”,就是诚实无欺,遵守做人的本分。《弟子规》在“信”一章第一句话就是“凡出言,信为先”,也就是说言出必行,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诈与妄,奚可焉”,欺骗和花言巧语是不可以的。

  孔子经常提到“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信不立”。孟子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墨子也认为:言不信者,行不果。百家争鸣时,虽然各个派别的观点不同,但都信守“诚信”二字,诚信蕴含在所有的社会伦理中,君臣之间,长幼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处处都需要诚信,诚信是做人的本分,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反观当今社会,父母与子女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延伸至商家与客户之间等社会各个角落,这一点又做的怎么样呢,还有多少城信存在?老板拖欠工人工资,下面员工舞弊营私;子女不尽孝道;夫妻动辄外遇婚变;兄弟间为争夺财产反目成仇;朋友间尔虞我诈,争名夺利;商家制售假劣商品欺骗消费者,看看现在的社会还可不可以“夜不闭户”,还有多少人能够“路不拾遗”,有多少人能够以助人为乐,又有谁还敢去助人为乐,看到路边摔伤的老人有几个人敢去扶?看到不道德或者违法的行为又有几人敢站出来去制止?不敢说现在的社会是道德沦丧,但也离得不远了,缺少了什么?就是“诚信”。

  大文学家大仲马说过: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同样,当整个社会群体失去信用的时候,那整个社会便失去了灵魂,距离它的消亡也就不远了。所以建议全社会的人,都好好读读《弟子规》,看看古人是如何做的,而我们又需要怎样去做。

  纵而观之,“德”与“信”是为人做事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一个社会得以持续文明发展的基础保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无德则必然无信,无信便是无德。现在很多家长都忧心忡忡,觉得自己的子女很难教,不晓得如何教起;也很担心社会上有很多诱惑,怕影响到孩子。所以这时候,做家长的要能够自省其身,也来学学《弟子规》,和孩子一起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协同学校教育一起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家长感言 篇6

  不久前儿子带回了一本书《弟子规》,当时只是翻了翻,没有太深的感觉,直到这次学校举办读书节,我才真正仔细研读了这本书,感想很多,深受启发。

  在现今中国物质快速积累,信仰迷失,人心浮躁的社会,如何做人?如何培养孩子?其实是让很多人困惑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中庸和谐之道,这也是近几年国学热的原因。

  想想我们这代人的童年应该还是在物质贫乏思想单纯的时代,提倡的尊老爱幼,友爱互助,学雷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精神不仅仅是口号,我们的父母也基本是这样做的,我们周围的很多人也是这么做的。 如今我已为人母,经常会思考如何教孩子做人。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连环画和动画片,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再看看身边的这些孩子和少年,有多少是对长者不礼貌,不客气的;遇到别人的批评就翻脸恶语相向的;做事只为自己争利,不顾他人感受的;言行一味逞强,轻视他人尊严的。这些孩子如果不及时调整教育可能要经历许多的磕磕绊绊后,才能学会有礼、自敛、尊重,感恩,才能有和谐的生活。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是在日常的零散的生活细节中教育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学会做人做事,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为他们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奉献社会奠定基础。

  《弟子规》就是这样一个指导书,古人已经为我们编好了这本“未成年人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入门”。它以孔子的《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思想中心,用极其通俗易懂的三字文表述,内容广泛而细致的罗列出了未成年人日常行为应遵守的规范。 这些细致的规范,总结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道德精华,又针对少年儿童的年龄特性有所偏重,不愧为我国清代以来重要的儿童启蒙教育读本。

  如何让《弟子规》的精髓真正变为孩子的品行?

  我认为需要家庭,孩子,学校共同的长期的努力才行。首先,家庭父母是对孩子品行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孩子的很多行为很多思想都是在模仿学习父母,“子不教,父之过”已经是千古真理。对比《弟子规》的要求,其实我们自己很多事情都没做到,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自己首先就要改进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身体力行让孩子有实际的参照标准模仿榜样。

  其次,是要求孩子理解日常的行为准则,并按照这些要求去尝试体验或改变,这和我们自己改变一样要付出很多代价,我们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最后,是学校的环境,对孩子的思想认识来说周围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例如,如果我们教育孩子要谦让,但周围的同学都强取豪夺,他老吃亏,那他就会质疑谦让这种品格的正确性,会向其他人学习去争夺占有,如果周围的同学都会谦让,那他就坚信这样是正确的,就会持续的这样做下去,形成谦让的品质。

  最后,感谢学校搞这次活动,树立孩子良好的品格才是教育的根本,我们也会持续努力改进自己教育孩子,坚持就是胜利。

【弟子规读后感家长感言】相关文章:

弟子规学习感言11-11

家长读《弟子规》有感11-12

《弟子规》读后感想11-13

精选《弟子规》读后感11-18

《弟子规》的读后感11-29

弟子规读后感10-28

弟子规的读后感10-29

《弟子规》读后感09-19

弟子规读后感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