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

2021-02-26 登鹳雀楼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鹳雀楼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鹳雀楼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

  目:看。欲:想要。穷:尽。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点指导:

  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登鹳雀楼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画纸,彩笔

  主要板书计划

  16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看)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想)

  更上一层楼。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读读背背,抄写,描笔顺等。

  课外

  背诵古诗。

  第一教时

  任务:

  读通课文。

  策略:

  借助课件展开教学。

  流程:

  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

  1 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2 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3 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 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启发和鼓励学生用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 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 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 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三作业

  1 抄写古诗。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任务:

  阅读感悟。

  策略:

  借助光盘展开教学。

  流程:

  一复习

  读读生字新词。

  二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 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自由读。

  3 指名读。

  4 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 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 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 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 画好再涂上颜色。

  7 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8 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9 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三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 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 师小结。

  四作业

  1 背诵古诗。

  2 阅读补充读物上的古诗。

登鹳雀楼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

  2、写字3个,认识新笔画学习笔顺,先里头后封口。

  3、背诵

  教学重点:

  “山”的书写,背诵《登鹳雀楼》

  教学难点:

  认字

  教学方法:

  引导法、图示法

  学习方法:

  讨论法、自学法、想象法

  教具:

  图片、识字卡、小黑板

  学具:

  生字卡、识字卡、10个*卡

  导学步骤:

  导学步骤老师学生导课

  授新

  读诗

  认字

  写字

  谈话:十月一日国庆节的时候,咱们班的小朋友都去旅游 了好多地方,谁能说一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一个好地方。

  板书《登鹳雀楼》

  放录音:《登鹳雀楼》

  出示黑板 古诗

  指导读

  师范读

  指导画出会认的字

  检查的字

  出示生字

  1、山

  2、日

  抽生画“太阳的形状”

  学习笔画:先里头,后封口

  师用文具盒演示:

  先进入,后关门。

  3、板书“目”

  抽生画“眼睛”

  小结:以后有机会去鹳雀楼看一看。 抽生说

  齐读课题

  整体感悟

  画出节奏

  生自由读,小组读,选出好的生表演读

  生画出会认的字

  同桌互认

  给卡片排队

  同桌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生用△画出来

  生观察图:中间高,两边低

  口头组词

  生画

  口头组词、说话

  生讨论写法

【【必备】登鹳雀楼教案3篇】相关文章:

1.【必备】登鹳雀楼教案四篇

2.【必备】登鹳雀楼教案4篇

3.【必备】登鹳雀楼教案三篇

4.《登鹳雀楼》教案

5.登鹳雀楼教案

6.古诗登鹳雀楼教案

7.中班登鹳雀楼教案

8.幼儿登鹳雀楼教案

上一篇:登鹳雀楼教案 下一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