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2024-09-23 答谢中书书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答谢中书书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1

  课文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一、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

  1、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争着跳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5、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二、翻译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

  答:“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短文是:欲界之仙都

  四、填空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山水相映 之美。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色彩配合 之美。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五、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2

  一、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北朝时期著名作家,著有《陶隐居集》。

  2、要点剖析: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优美凝练的笔触,描绘了山川的秀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川之美”的独特看法,流露出对自然的无比热爱以及对俗世的鄙弃情怀。

  语言凝练生动,优美流畅是这篇散文的主要特点,文章以四言为主,节奏谐婉,极富韵味,读来朗朗上口,对“山川之美”的描绘生动优美,令人神往。

  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为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著有《东坡全集》。本小品文写作者夜游承天寺见到的美景,表现了诗人虽遭贬谪却不以为意的豁达胸襟。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艺术才能和豁达宽广的胸襟。全文只有一段,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写景生动,将月下庭院点染的清辉四溢,如童话世界。篇末议论,又表现了诗人的旷达胸襟,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二、课后题提示:

  1、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答谢中书书》一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纯真的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借谢灵运寄情山水来寄托对黑暗现实、世俗社会的批判与不满。《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则主要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情以及虽遭贬依然豁达的胸襟。

  2、注意下列的词:

  ①歇:消散②竞越:争相跳跃争相跳出水面③念:考虑,想到;遂至:于是到,就到④但:只是

  三、知识点归类:

  1、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季节②晓雾将歇:歇,消散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只是;闲人,悠闲自在的'人。

  2、一词多义:与①未复有能与其者:欣赏②今无与为乐者:同,和③相与步于中亭:共同,一起

  3、词类活用:夕日欲颓:颓,坠落。

  四、中考体验: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怀民亦未寝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4.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答案:1.①遂:于是,就 ②寝:睡觉 ③但: 只 2.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4.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庭下如积水空明

  2.翻译句子。(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答案:1.高兴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2.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3.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三)(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3.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1.①门 2.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甲]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月色的空明,[乙]则概括描绘月色的优美。

  (四)山东省枣庄市卷(6分)

  《记承天寺夜游》)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答案】1.A 2.D 3.C

  (五)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

  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②月色入户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答案】1.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 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B 3.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 4.①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②闲 仙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3

  一、文学常识

  1、陶宏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

  2、谢中书, 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 即谢灵运(385~433)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二、重点字词

  1、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将要。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5、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三、重点句子翻译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主要问题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

  答:“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短文是:欲界之仙都

  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山水相映 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色彩配合 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相关文章: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07-28

《答谢中书书》情感与常考知识点08-30

答谢中书书09-18

《答谢中书书》中的谢中书是谁09-11

《答谢中书书》中书是何官职06-29

答谢中书书的教案07-08

答谢中书书试题09-21

答谢中书书译文08-28

《答谢中书书》的赏析09-22

《答谢中书书》赏析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