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第一诗春江花月夜赏析

2023-06-20 春江花月夜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盛唐第一诗春江花月夜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赏析1:

  《全唐诗》中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在古代众多诗人中毫不起眼,但是他所作的《春江花月夜》,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春江花月夜这个名字,原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昏庸荒淫的陈后主陈叔宝所作,但原词已经失传,而后隋炀帝曾作过此曲,但只有寥寥几句,内容也十分单调。而张若虚的这首是拟题作诗,全诗只有36句,却生动再现了江南春天夜晚的迷人景色,阐述人生哲理的同时也寄托了游子思乡的惆怅情怀。虽然和原先的曲调已经不一样了,但是却是最著名的,有“以孤篇压倒全唐”、“盛唐第一诗”的美誉。清末王闿运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以见得《春江花月夜》在诗坛的地位。

  作者以江南春夜里最美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为中心内容,生动描写了春夜江南扬子江的绝美景色。全诗共分3部分,由景,情,思依次展开。

  第一部分共四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作者开篇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江南春夜的绝美景象:江南春夜,一轮明月高挂空中,江海相连,海天相接,潮水随明月涌生。作者巧用了一个“生”字,仿佛赋予了潮水生命,生动的写出了潮水随明月涌动的动人美景。第二句写水波潋滟,在银白色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月光仿佛随水波流动一样照耀五湖四海,哪一处的江水不在明月映照之下呢?第三句写江水随着田间原野弯弯转转流淌,银色月光照在花木上就像下雪了一般,作者只用一笔“月照花林皆似霰”便勾画出了“春江花月夜”的“花”字。第四句写银白色的月光洒遍神州大地,将整个世界都染成圣洁的银色,因而使得“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作者用短短四句,便为我们勾画了一个童话般圣洁美妙的画面,江南春夜的良辰美景仿佛一幅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春江花月夜因此而显得圣洁神秘。

  第二部分着重勾画了一个“情”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天一色,没有一丝尘埃,夜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映照大地。如此美不胜收的画面,仿佛让人进入了太虚幻境一般,作者因这等美妙的景色引发了无尽的遐想:扬子江畔是谁第一次看见如此美丽的明月?而明月又是何时第一次照耀他人呢?作者由此开始思考人生的哲理与探讨宇宙的奥秘。从而将单纯的写景诗中加入了哲理。古往今来,对宇宙的探索及思考人生的诗句并不少见,中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就有其名作《天问》,但《天问》仅仅是抒发了对宇宙浩瀚无边的感叹,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每个人的生命虽然非常短暂渺小,但是人类的存在是亘古不变的,人生虽短,但是我们并不会因此而颓废,反而要更加珍惜短暂的时光,要学会享受人生。“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承接上一句的“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江月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人一代一代在变,但是江水明月永远不会变化,江水明月送走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不就是所谓的“江月无情人有情”么?由此,作者引发出下篇的“思”第三部分着重写一个“思”字: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白云悠悠荡荡不知飘往何处,站在青枫浦上愁死万千。白云,青枫浦,都是古人用于比喻离别的事物,今夜是谁家的游子?在哪望着明月思念故乡呢?作者用扁舟子比喻游子,“何处相思”表明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可怜水成文”八句则着重渲染了愁妇对于游子的思念之情,最后八句则写出游子在异乡对于家乡、亲人的思念。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不同于以往单纯描写景色的长篇景物诗,它在描写春夜江南扬子江美景的同时也阐述人生哲理、抒发愁思。他将景、情、思、三者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细细品读一遍,仿佛能看到扬子江畔,作者站在江边眺望江水明月,眼中尽是愁思。全篇紧扣春、江、花、月、夜五字主题,且以“月”为主旨,围绕着不同形态不同时间的“月”,从月升写至月落。在描写明月的同时,作者也描绘了“春江”、“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白云”、“扁舟子”、“鸿雁”、“鱼龙”一系列的诗歌形象,通过这些形象的巧妙组合,作者向我们展开了一幅唯美瑰丽的画卷。

  张若虚一生中仅在《全唐诗》中留下了两首诗,一首是《代答闺梦还》,另一首便是这有名的《春江花月夜》。初唐时盛行从南朝流传下来的宫体诗,当时的宫体诗多描写宫廷xx生活,辞藻华丽奢靡,多为艳情诗。而《春江花月夜》言词清丽,曲调悠扬婉转,极富情感,一改初唐艳丽奢靡的诗风,可谓是将唐朝引入诗歌时代的代表作。王夫之说其“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尔成章,令浅人言格局,言提唱,言关锁者,总元下口分在。”中国近代伟大诗人闻一多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又说“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足以见得张若虚对古代诗坛的巨大贡献。

  《春江花月夜》全诗仅36句,张若虚用短短的两百字,便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江南春夜的美妙画卷,诗中没有任何华丽辞藻,诗人仿佛手执画笔,一笔一画,随着月升月落,画出一幅清新淡雅的中国水墨画,将整个春夜扬子江的景色展现在我们面前。锺惺评曰:“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真真是将《春江花月夜》之美之奇描述的淋漓尽致。而张若虚,也因此“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赏析2:

  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民族乐曲中的瑰丽奇葩,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迷人景色,展现在听众面前。它藉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宣之于乐,深刻描述了月夜江上动人美景,给听众以无比的艺术享受。

  《春江花月夜》全曲共分十段,每段都带有小标题,符合我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这十段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棹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不论从总标题,还是从前九个小标题,抑或从乐曲演奏、音乐本身,都充满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意味。意境悠远、镌满诗情、极富画面感、音韵充满想象的张力、诗画乐一体,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照点。而这一切,也都鲜明地体现在了《春江花月夜》这首民族性的乐曲中。

  第一段江楼钟鼓,由琵琶静静地奏出击鼓的节奏,由慢渐快,模仿鼓声。紧接着,幽雅的箫声也加入进来,一时箫鼓齐鸣,飘荡在夕阳残照的平静江面上,古筝奏出流畅的琶音。描绘出夕阳映照江面,熏风拂水涟涟的良辰美景。这一小段起着全曲引子作用的箫鼓之声,仿佛在召唤着人们驾起小舟,来遨游这美丽的春江。乐队齐奏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静谧、低回、婉转如歌。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和。

  第二段月上东山和第三段风回曲水把第一段所呈示的主题作了变化发展,在丝竹奏出的典雅旋律中不时透出领奏乐器琵琶以推、拉指法弹奏出的华丽流畅而摇曳起伏的曲调,犹如微波荡漾,分外多姿。月上东山将第一段主题音乐升高四度,并且做自由模进。由自由模进模拟出徐徐上升的动感,描绘出明月由东山升起,在云影中时隐时现、游移出没的场景。这段曲调优美如歌,旋律线呈现波浪进行。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音色和谐。末尾由洞箫吹奏的旋律如泣如诉,令人情思悠远、浮想联翩。风回曲水可视为变奏之二,只有六小节长度,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旋律引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在层层下旋之后呈上升之势,在上五度自由模进,旋律线起伏增大,极富推动力,恰似江风拂动水面,水波潋滟,徐徐扩散的动感。

  第四段花影层叠。在这一段中,琵琶领奏以突然加快的十六分音符进行与二分音符的长音,组合成先紧后松、逐级向下模进的四个乐句,打破了乐曲的平稳进行,表现出两岸花影摇曳,倒映水中,突然一阵清风拂起微波,弄乱了水中的花影,层层叠起。随后又回到原来的速度,以合尾结束。这一平中出奇的处理,使乐曲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情趣。月夜春江,花木倒影映于江面,忽然一阵风来,水中倒影随波摇曳,纷乱层叠,此段即是刻画了这样一幅场景。

  第五段水云深际。主题旋律基础上的第四变奏,头尾与主题基本相同,音乐在主题的核心材料上展开。首先由阮、大胡等低音乐器在中低音区运行,音色厚重低沉,如同水墨画中的重彩描绘出江面浊浪起伏,江水滚滚的景色。忽而琵琶清越的泛音出现,如同明月拨云骤然一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如同江浪退去,月悬中天。此时,乐队齐奏,古筝以快速的拨弦模仿流水,由洞箫演奏的在一系列后半拍上打音的旋律则好像水鸟在云际飞翔,时而在浪花上飞掠。此景江天一色,动静相宜,幽深壮阔。乐段中间,透出了琵琶清澈的泛音,余音袅袅,使这一段的意境更为深远。

  第六段渔歌唱晚。琵琶与箫领奏出如歌一般的旋律,乐队在句尾加以应和,并在强拍休止时加上木鱼的轻轻一击,使音乐十分生动有趣,犹如白帆片片,渔子晚归,一唱众和,歌声四起的生动情景。这一主题乐句不断向下模进,造成了有规律的动感,也使人联想起渔民们摇橹时的节奏和神态。后半段变换了节奏和速度,同前面形成对比,显得十分丰富,尤其是生动灵活的休止时木鱼敲出的清脆声音,使乐曲大为生色,渔民们怡然自得的情绪,跃然弦中。

  第七段洄澜拍岸。先由琵琶领奏以扫轮的技法由慢渐快、由弱渐强地奏出一串八分音符,顿挫有力,情绪层层推上,生动地表现了风涌波起时轻涛拍岸,水石相击之声。紧接着,乐队乐队全体进入,犹如群舟争先恐后归来以较强的力度和较快的速度承接琵琶,气势宏大开阔,形成了一个小高潮,造成小高潮后情绪回落仍由琵琶独自弹奏,慢弹轻挑,渔舟竞过,水面归于平静。为后面的全曲高潮作了一个铺垫。

  第八段桡鸣远濑和第九段诶乃归舟是全曲的高潮段落。这两段旋律基本相同,主要以两小节一为单位的音型加以递升、递降式的模进,音乐从轻、慢开始,渐渐加快速度、力度,形成一种具有推动力的起伏,情绪也越来越欢快、热烈,最后形成了全曲的高潮,形象地描绘出在月移星稀、夜色深沉之时,江中游舟纷纷尽兴而归,橹声、水声混成一片的此起彼伏的生动情景。高潮以后,这一乐段也以合尾乐句结束。

  第十段尾声,归舟远去,万籁俱寂,由琵琶、二胡、大胡和箫奏出十分优美的旋律,这也是合尾乐句的变化。夜深了,欢乐喧闹的春江现在变得那样地宁静和美丽,惟有那银色的月亮俯视着这青山绿水,随着低音大锣的轻轻一击,乐曲余音袅袅地结束在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之中.......

  • 相关推荐

【盛唐第一诗春江花月夜赏析】相关文章:

盛唐的山水诗09-20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11-09

《春江花月夜》全诗翻译赏析03-14

《春江花月夜》翻译及全诗赏析07-26

《木兰诗》全诗赏析02-01

春江花月夜经典赏析06-08

春江花月夜赏析09-21

杜甫的诗及赏析08-27

唐张若虚诗春江花月夜11-12

《春江花月夜》原文赏析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