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2024-07-07 春江花月夜

  一、导入语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主要是因为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丽图画,表现了一种迥异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师:哪位同学解释一下张若虚?

  生: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

  一生补充:曾任州兵曹。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

  师: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成就了千古美名。他是成功的,也是幸运的!好,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幸运诗人的成功之作,被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称为“孤篇压倒全唐”的唐代绝响《春江花月夜》。

  三、整体感知

  播放配乐配画朗诵课件,进入诗歌意境。

  师:大家初读这首诗就意境和情感整体而言有何见解和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生:春江月夜澄澈空明,情感低沉哀伤、惆怅无奈。

  生:感觉意境幽美而远,情思清苦而不沾泪。

  师结:这就是说作者借“春江”、“花”、“月这几个意象创造了幽美意境,表达了自己的情思。那么这几个意象所象征的意义就非常关键。

  四、赏全诗

  1.自古以来,春、江、花、月、夜就与诗歌结下了解不开的意象情愿,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试想一想这几个意象诗人们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呢?

  生:“月”是思乡、是愁绪,李白的《静夜思》就是明证。

  一生补充:他还是爱情的象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这个意象。生:“江水”从浩渺的宇宙﹙空间﹚衬托出人类的渺小;以悠长的历史长河﹙时间﹚衬出人生的短暂。如: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他还可以指代时光易逝。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生:“落花”可象征时光易逝,红颜易老,生命无常﹙伤春、惜春﹚如:李煜的“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师结:回答准确,文辞精美。

  2.导:我们知道意象是融合了人类情感的物象,而这首诗又是怎样整合这些意象来展现诗的优美意境的呢?下面我们通过“炼字”的方式,试做简要分

  ⑴自由朗读全诗,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品一品。

  ⑵小组讨论后,学生代表发言。

  生一:我想说,第一句中的“连”字不仅仅写出了江水和海水是水平地连接在一起的,更写出了它们是在同一起点上,就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一样,当哨声一响,“海潮”和“江月”就同时起跑。第二句诗中的“共”字写出海潮与江月天然的诗意联系,海潮遮不住江月的光芒,江月也挡不住海潮的雄伟。“生”使明月和大海都鲜活起来,浩的水域在明月的映照下流光溢彩。

  师:好!理解非常到位,而且表述生动、形象。(掌声鼓励)

  生二:“空里流霜不觉飞”这是由花林丝霰,联想到了月光如霜,但虽然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这个“流”字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

  生三:“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中的“待”、“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她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仰望月轮,低头又见长江“送”走一江春水。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的江水“送”走的吗?

  师结:人多情而物本无情,但是诗人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将人的感情移植到物上,使物也饱含了感情。连江月也待人,更何况是思妇呢!诗人驰骋想象,将我们引入一个情思更为浓郁的诗境,感受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生:此时此刻洁白的月光洒满江面,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而在楼台上,孤独的思妇望着这月光思念着远方的游子。诗人把游子比作月光,天上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思妇的妆镜台,照在思妇的妆镜台上,精确体现出了游子虽然身在异乡,但心却不由自主的“徘徊”在家乡的浓浓相思之情。

  生:我想谈谈我对‘徘徊’的理解。诗句中的‘月徘徊’实际指思妇‘心的徘徊’。此时的思妇因为思念相隔千山万水的夫君而心中充满愁怨。因而,在她看来,悬空高挂的孤月也像她一样在徘徊,在待人。

  生:对于“月在徘徊”的理解我觉得不仅仅表示在作者的心在徘徊,情在徘徊,同时也有是因为云在动,这是有关于物理上的参照物问题。

  师明确:解读的好啊!“徘徊”,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上。还有那“卷”、“拂”暗示了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

  这悠悠的“愁”,毕竟是月下清愁,绝不是那生死别绪。没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样的浓烈,可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惆怅和迷惘,倒是一样的难受,“一种相思,两地闲愁”,“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

  3.这些诗句中我们感觉到作者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表现手法。另外,作者还采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不说自己如何相思,而是想象对方是如何思念自己的。把这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表现的淋漓尽致。读下文进一步赏

  ⑴女生齐读: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师:人间挚情,都愿相见相闻,不怕的是不见不闻,最挠心的是相望不相闻,那种相见的愿望自然难抑。而诗人偏偏让让传音信为能事的鱼雁无能为力,让人更难奈。一个“愿”字岂能了得。哪位同学根据意象简一下诗中思妇的心境?

  生: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苦)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看江中,鱼儿在水里跃动,跃也无用,只能激起阵阵波纹。思妇多么希望它们能够传达难耐的私情呵!却做不到,只好愿随月光照在相思人的身旁。

  师评:是啊,难耐的心,难耐的情啊!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缠绕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心上人吗?共望明月却无法相知,只好寄情月华,“流照君”了,“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己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平添几重愁苦!

  男生齐读: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雾,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师:谁来解读一番?

  生:春江花月夜,如此良宵,如此佳辰,人生能有几度逢,而诗人独自异乡,形影相吊,在此情境,诗人的思乡情愁油然而生,萦绕心头,以致在梦中寻觅故乡花落闲潭的痕迹。当诗人醒后,望那江水、斜月,愁情更是加速的滋长,他多么渴望明月能够传情。

  生:把游子阵阵的无奈渲染得淋漓尽致,或许他们相逢的时候只有一方闲潭,一片落花,但对“同心而离居”的人而言,他们裸露在冰冷月光中的梦却在这里找到了归宿,“可怜”一词点出了他们的无奈。诗歌最后两句把所有的情感凝聚在了一句源自内心的扣问上。“到底有多少人能乘月而归呀?”答案是那么令人无奈。他想让月光感动,让他乘月而归,但他却破碎成一片一片的碎片,溶入深深的江底,只留下阵阵涟漪久久荡漾在江面之上,这里把这种无奈定格在“春”“江”“花”“月”“夜”之中,摇落于“满江树”。

  生:我认为“沉沉”二字着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师结:分的都非常精彩!落花流春,江月西沉,却路途遥遥,天隔一方,相会无期,即使落月也会摇情。本来就已难的思情怎经得起诗人这一“摇”啊,情满江树的万般无奈也就不会觉得奇了!

  师评: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脉脉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动神迷。

  五、课堂总结

  一曲《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丹青。月是其吟咏的母题,在诗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一种寄托,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明月松间照”的空灵静寂,“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梦幻神奇;感受到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感受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人生如梦,一樽还江月”的无奈惆怅。从月生到月落融合了自然的景,宇宙的理,人间的情,月在张若虚笔下变得如此妖娆多情,奥妙无穷!

  六、作业

  背诵全诗,以优美的文字再现诗前十句的画意诗情。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11-09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05-24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05-15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06-22

(荐)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06-29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9篇11-10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9篇)11-10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精选12篇)01-27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11篇[经典]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