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艺术特色

2022-12-20 春江花月夜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辉煌灿烂文明的民族,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留下了经过历史积淀的音乐文化。在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与情感的经典古曲,是民族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艺术特色1

  《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阳箫鼓》,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和韵味的名曲,是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曲,在《今乐考证》“江南派琵琶曲目补”中收录了《夕阳箫鼓》的曲名,称为“中曲”。至今据考证最早的曲谱是1843年张兼山手抄琵琶谱中《檀槽集》中的《夕阳箫歌》,《夕阳箫歌》分为三小段,没有标题。鞠士林手抄琵琶谱中的《夕阳箫鼓》分为七小段,也没有标题。李芳园琵琶谱中改名为《浔阳琵琶》分为十小段,有标题。1925年,上海大通乐会的柳尧章将《浔阳月夜》改编为丝竹乐合奏曲。大同乐会会长郑觐文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分十小段,且有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标题向来多有争议,可靠的考证是南朝乐府歌曲曲名或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春江华朝秋月夜”的诗句。也有一些音乐家认为《春江花月夜》是描写黄浦江景色的,“春江”指黄浦江,因为黄浦江又称“春申江”,简称“春江”或“申江”。后经长期多次的整理与改编,日臻完美,流传至今。1982年,著名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黎英海把《春江花月夜》改编为钢琴曲发表于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上。后成为华人钢琴演奏家刘诗昆、殷承宗音乐会的经典曲目,也使这首著名的中国古典乐曲为更多的人所熟知。《春江花月夜》还先后被刘庄改编为木管五重奏,被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

  一、中国古典诗歌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中国的音乐作品以及乐器形式,无论是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是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价值都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缩影。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受多方面的影响。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诗歌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民族文化。诗歌的主题一般是歌颂友情、爱情,赞美自然,抒发个人情感。这些主题都是雅致而有意境美的。诗歌注重塑造的是朦胧美、意境美,着意突出的是意境和气氛,注重写意美。传统的美学观念对中国的绘画、书法、文学、音乐、建筑、手工艺品等各种文化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民族音乐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诗歌的影响。民族音乐特色诗意的音乐形象,旋律雅致、富有情趣,注重写意美、意境美和朦胧美。古典音乐善于形象地描绘美轮美奂的画面。和西方音乐表达的戏剧性冲突和强烈的对比不同,中国民族音乐擅长旋律的温和平静,清新灵动,雅致优美,而略带伤感与诗情画意。

  《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是泛舟夜游的愉悦心情,春江月夜的迷人景致,月色撩人的清雅意境,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生动地描绘了“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水”的优雅景色。明月、花影、江楼、渔歌、春江、归舟,好一幅如诗如画春江的美月夜啊。乐曲旋律色彩柔和、清丽、淡雅,节奏流畅多变,乐曲形象温婉质朴。清丽的旋律和雅致的意境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古曲《春江花月夜》是对自然景象的感悟,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高尚雅致的审美内涵。

  二、富有民族特色的乐曲结构

  中国的艺术文化无论是音乐、书法、绘画都极其重视写意性。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不拘泥于具体的形式与章法,刻画形象但又超脱形象。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所形成的独特文化特点。所以,这一重要的特点也深深地影响了音乐文化。中国的古曲都极其重视写意性,那么固定的乐曲结构是无法表达这一特点的。所以,中国古典乐曲的结构大多都采用了衍展体的手法,一般由散拍子和自由的、缓慢的速度开篇,经过一个过渡逐渐进行到一个中速,再逐渐加快,推向高潮之后,逐渐变慢变弱,回到散拍子结束。《春江花月夜》就采用了这一手法,乐曲结构使音乐形象更具有诗意性与写意性,不拘泥于形式,使音乐形象有一种意犹未尽感。

  在音乐的乐曲结构上这一点上是与西方音乐大不相同的,西方音乐遵循的是A+B+A的结构,或者是A+B+A+C+A+D这样的固定结构,音乐有稳定的拍子。而中国的乐曲是层层推进,一环一环向前发展。中国的乐曲讲究韵味,曲子开头缓慢的散拍子和逐渐变快的主旋律,高潮过后渐渐消失的意境感。这样的结构使乐曲的形象更加灵活多变,灵动自然。

  三、个性化的乐器体现的独特民族风格

  丝竹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乐谱有多种乐曲参与演奏,如:古筝、箫、鼓、琵琶、中胡、木鱼。中国的民族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古筝,它的音色优美华丽,所弹奏的波音如同微波荡漾的江水。箫,箫的音色忧郁唯美,如泣如诉,箫声的儒雅飘逸的气质超凡脱俗。优美的箫声所奏出的主旋律宛如在耳边低声吟唱。鼓,它是中华民族最为悠久的乐器,由弱变强的同音重复的鼓声,如同远处的钟声,悠悠的鼓声由远及近,飘然而至。琵琶,它的声音铿锵有力、清丽华美,琵琶演奏旋律高高低低,娓娓奏来,琵琶奏出的反向琵琶音,描绘的是波光粼粼的江水,琵琶的扫弦增添了热烈欢快的气氛与情绪。琵琶与中胡在低音区齐奏,音色深沉唯美,如泣如诉。箫在琵琶、木鱼的伴奏下奏出主旋律,速度时快时慢,有如江中放歌时远时近,节奏错落有致。旋律轻盈,乐思如流,意境超远,令人心醉。丝竹乐的合奏形式,以完美的编曲,使一首乐曲中表现了多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各种乐器相得益彰。丝竹乐改编曲丰富了音乐的结构织体,多种乐器的合作演奏,既突出了乐器自身的音色特点,乐器的音色和音乐的需求完美结合,使音乐自身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是一首经典的丝竹乐合奏曲目。

  四、富有民族特色的创作手法

  中国的古典音乐大多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旋律也是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的乐曲。《春江花月夜》运用了传统的支声织体手法,乐曲中运用了许多四度、五度和声,加入了很多在主题上作五声音阶的自由模进和变化。例如,乐曲第一段主旋律进行了向上移高四度的模进,第二段主旋律移高模进,转入上方五度的“宫音”,第四段第三次移高,音乐通过节奏的变化,速度加快,时高时低的模进,加强了音乐的活力。第五段,音乐突然变慢,而后由慢及快,节奏大尺度的变化,音乐旋律变得简洁动听,原谱只用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节奏非常规则,两个四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通过速度的加快表现音乐的律动,推动音乐主题的发展。《春江花月夜》在旋律的创作上独具匠心,每一句旋律的末尾音都与下一句的开头音相同,这种乐句首尾相连在创作手法被称为“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增加了乐句的流畅性和趣味性,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创作手法。

  五、现代钢琴改编曲对古典文化的传承

  20世纪30年代,鲁迅在“且介亭文集”中写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来自民族大众的东西,经过千百年提炼升华,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认同。五千年中华文化的魅力灿烂辉煌,民族精神的文化依然光彩耀人。1982年,著名的作曲家黎英海把《春江花月夜》改编为钢琴曲,更名为《夕阳箫鼓》。保留了曲子的原貌,去掉了标题,压缩了篇幅,使音乐更为紧凑。改编后的曲子分为引子加七个变奏加尾声。

  引子用由慢及快,黎英海运用了巧妙的、多变的、灵动的装饰音,把主旋律突显得美轮美奂。

  变奏一,与原谱相同主旋律进行了向上移高四度的模进,但结尾处稍加修改,删减了原谱旋律的再现,改为提高八度的琶音,左手密集的快速琶音如同琵琶的扫弦音,用长颤音作为此段结尾和下一段的开头,承上启下浑然天成,使音乐结构紧凑,改善了原谱的松散感,使两个音乐段落的衔接巧妙自然。

  变奏二,开头颤音结束后,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如箫似筝,左手是分解和弦,如同琵琶的轮指。节奏逐渐加快,运用了很多长颤音、六连音、相叠的琶音、八度重复音增加旋律的动感,展开曲子的'音乐形象。左手的伴奏是五度的和弦,音色如同低沉的琴音,韵味十足。

  变奏三,在旋律不变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上行与下行长琶音与短琶音。音乐音色清澈明亮,精巧多变的装饰音音乐错落有致,活泼跳跃。如同江边清风拂面,江水的浪花嬉戏,歌声四起。

  变奏四,音乐通过节奏的变化,速度加快,时高时低的模进,加强了音乐的活力。钢琴创作手法前半段,右手是优美的旋律,左手精巧的三连音,句尾为长琶音,如同古筝的抚琴,左手用琶音和音阶模仿琵琶的铿锵顿挫感,结尾处右手坚定有力的同音重复的和弦,是音乐形象如同水墨画的浓淡晕染之美,渲染的音乐层次丰富多变。

  变奏五,音乐突然变慢,而后由慢及快,节奏大尺度的变化,音乐旋律变得简洁动听,原谱只用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节奏非常规则,两个四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通过速度的加快表现音乐的律动,推动音乐主题的发展。钢琴改编为大量的长颤音,左手为有力的和弦,增加了旋律的紧张性。

  变奏六,延续了变奏五的手法,进一步加快,把音乐推向高潮。原谱只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节奏也非常规则,两个八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比变奏六整体加快了一倍。为高潮的到来做好铺垫。前附点的节奏,长音用颤音,增加了音乐的紧张感。一长串的六连音琶音,把音乐推向了高潮。

  变奏七,音乐的高潮,钢琴改编曲改为全部是八分音符,八度音与单音的交替出现,增加了厚重感与紧张感,音色错落有致,速度再加快,把上一段一长串的六连音琶音变为九连音,音域加宽,使箫声、鼓声、琵琶声齐鸣,一片欢腾热烈的气氛。

  尾声,音乐慢慢归于平静渐渐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

  黎英海创作的钢琴改编曲,在充分尊重原作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改编,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音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分支。中国的民族音乐是辉煌灿烂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分支。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大量音乐作品都是在民族文化的根基下产生的。在作品中都凝结着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以及本民族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所以,中国的音乐作品以及乐器形式,无论是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是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并在此建立起来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价值都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缩影,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文化财富,我们应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与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许多作曲家、音乐家为了弘扬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把我们的传统音乐进行了改编和再创作,保留了古典音乐的精髓,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经典之作,是每个炎黄子孙应该欣赏和了解的,虽然是古人的作品,但是直至今日也是传唱不衰的经典之作。

  《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艺术特色2

  春江花月夜,中国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以春晚的潮水暴涨,明月升起开头,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潮生明月。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景色动人的生命。月光照耀千万里,哪处的春江没有明月的朗照?江水绕着充满春的气息的原野转过,月光也泻在开满鲜花的树林上,就像是树被撒了一层白雪。我真的很佩服诗人,一开篇便就题发挥。巧妙的把“春江花月夜”五字化为一个神话般的场景,创造了优美恬静的氛围。

  江天一色,澄清的天空只有一轮孤月。诗人陷入了沉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的思绪不仅仅只停留在月亮上,他紧紧地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是永恒的。也正是人类的永恒,人生有穷已的我们才能和年年相似的江月共存。其间不难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短暂的感伤,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透过这两句诗,我们聆听到了初唐盛世的那种昂扬向上之音。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笔锋一转,把年年相似的月亮写成是在等待人的。但月光下,只有大江奔腾而去。月亮有情,选择等待;江水无情,匆匆步履。整篇诗由上半篇的写自然景色转到描绘人生图景,引出了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绪。

  白云,扁舟子,指的都是离人。离人悠悠一去,就如白云飘忽,清风浦上留下的愁有几许!谁家的扁舟子,让明月楼上的人相思不已!“谁家”与“何处”互文,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如此的离愁别绪,诗人才如此设问。

  接下来,诗人用可怜承接何处。用月亮烘托在楼上等待的思妇的悲。徘徊两字极其传神,把拟人的月亮的不忍心,要在楼上徘徊,要与思妇作伴,为她解愁的心思艺术性的放大。岂料,月亮好心干坏事,皎洁的月光令思妇触景生情,思念不减反增。她要赶走这月光,但月光就是不消失。这里的“卷”和“拂”,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内心的惆怅。但是困扰她的月光现在不也正在照着远在他方的离人吗?“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此时的思妇终于想通了,希望月光能把自己的思念遥寄他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其实,何止在家的思妇在想念离人,离人也想念着故乡啊!可惜江水流春,流走的不仅是春,更是离人的青春和梦想。月亮升起又西斜,离人还是远离故乡。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无限。“不知乘月几人归”,离人思忖着。我想离人也是想也乘月而归的,但是一切可能实现吗?只能接月光把他的离情,撒在江边的树林上。

  春江花月夜随笔感悟5

  今年的中秋节,月亮还是那么圆。看着金轮在天边冉冉升起,依旧可以照见你在月轮上的倩影,让我心中不禁溅起了澎湃的浪花。

  牵着你的手,温暖我的梦,因为月中有你,所以,觉得这月亮是宇宙间最美的女人花。

  缕着月色,攀着银河白练,登上月华,揽一怀月色,用天堂的无极水,沏一壶月华金辉,在悠然中与您斟酌,品味月华的清幽,尝一尝明媚的皎洁,感一感月色的鲜嫩,辨一辩月色的`娇媚,赏一赏青春的妩媚,在如梦似幻的思念中,再让那叶梦似的温柔牵系着缕缕微风,约邀来那团绵绵的情意,在含笑的脉脉中,倾诉诗语中的深沉。听那低徊婉转的月色溢出箫音中的情愫,吟几句“风吹云影碎,魂共美人归”的诗句,那还是魂醉神迷的美妙。

  也许,在月华的的附近还有几片淡淡的薄云,在变幻着千姿百态的婀娜情态,我依旧祈愿留驻那柔美娇俏的朦胧,期待倾听你永远停驻在心底的歌吟,回忆那曾经的缠绵。那时,觉得月中莺歌燕舞的广寒仙子舒开了粉色的广袖,她伴着月中韵味悠远的丝竹,履着那迷人的袅袅之音、在缥缈的音韵中在广寒宫里轻歌曼舞。此时,你也会感到沁人心脾的乐音令你痴迷,使你陶醉。那一曲曲缭绕在心头的仙音玉喉的悠韵,就是永恒在你的耳边身旁萦绕的情愫。微风拂耳,那袅袅歌吟依旧没有离开你的耳畔,会在你的耳畔永远跟随着、陪伴着。即或是痴人说梦,但毕竟没有一丝虚假。于我,这,已经足够了。

  “古人未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往今来,文擘诗圣们都对月亮充满着景仰和崇拜。那些崇月爱月的大家巨擘,用最动人的诗词,歌颂月色、赞美月色、寄心于月色、眷恋着月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以他优雅绝妙的诗言,把对明月的挚爱和感怀推崇到极致。他用空灵而玄妙的诗言,从永恒的明月,到代代无已的人生,从男女相思相恋,到深挚的痴情,到不离不弃,赞颂了爱的圣洁与美好。他们常常把对月轮的气质,摄魂夺魄魅力,与明月联系起来,用自己的诗句吟哦、称颂古往今来丽媛俏女们的婀娜妖娆,借以表达对明月的深情挚爱,借以讴歌人们对月色的感怀与赞叹,隐喻对美女的称赞。

  今夜的月色,是我此生永无泯灭的陶醉。而你那人性中永无阻遏的瑰丽,好似沉淀着万载千年的积淀,那高悬在无极飘渺之上,垂照万丈红尘之中的月轮,永远是一曲不朽的红尘恋歌,是一支不息的尘寰乐章,而你的美丽也在月轮中透出,似乎你那一首诗语,也会永恒地光照人间,也是大写在蓝天上天章云锦似的赞歌。是的,你玲珑的魂气、你深蕴的才气,美丽端庄的体态。使人们感受到你的俊靓、真挚、爽朗、质朴和温柔,使人不由把你和月中人联系在一起。

  用心品尝月色,会体察我淋墨的字里行间的心语哝哝,体察出我素笺浅画中的红尘际遇的美妙。因为有你,寂寞也很美丽。对你,我要用心灵呵护,使你的令天地生辉的丽质琼香形象,完美地驻在人们的心海。祝愿你的琼姿玉影象一叶扁舟似的,永远在人们的心海中飘航、荡漾、潇洒、停靠。

  互相斟上满杯的月色,你会感受到青春在生命中无限地延长,使你在生活的道路上感受了青春的精彩,生命的焕发,步履的轻捷,活力的生动。因为,在那斟满杯中的月色里,有着无穷无尽的钟灵毓秀,可供你汲取、吸纳,滋养你的精神、心灵和魂魄。你会感受到月色不仅形态可人、意念含蓄,而且在你嗅觉里缭绕的永远是清新、甘怡与舒爽。

  饮下杯中的月色,你会感受到,生活是多么美好。你会把握住真诚的爱,和你的结缘人一路同行,把你们同行的背影留在大地上,留给时光,留给朝霞和晚黛,留给春风,你会用那一条条晶莹的雨丝串起的一串串美好、感动、情趣、欢畅,将细微的真情和深深的感动都小心地珍存起来,留待今后时时观看。你会时刻用脚步踏着花朵轻轻舒放的节奏前行,你就会在生命每一程都能嗅到鸟语花香的美妙,春花秋月的浪漫,杨柳轻飏的婀娜。每一刻,你都会感受到青春不会老、花香不散、真爱不泯的吉祥。

  饮下杯中的月色,你更会希冀读更多的好书,把自己锤炼成气质高贵、举止雍雅、满腹经纶的心性,让你那动人的诗章生出强劲翅膀,让你的笔笺飞到天的尽头、在白云落脚的地方,在山青水秀的海角天涯,在峰峦峡谷都能看见你的身影,听得到你那青春的美妙乐章。你妙曼的身材、高挑的玉颈、垂腰的长发、炯炯有神的目光、你天真的笑脸,会和你的诗文融汇交织在一起。

  饮下沏在壶中的月色,你会期望把深情种到梦里,你会希冀听着时光的节拍,弹奏起轻绝的回音。在天雨如丝,碧水如玉中丝丝潜入你的心腹,在润物无声中闪烁着你心腹中那份柔婉。那每一息,每一念,都将生成静美瑰丽的山花,在似乎停滞的时光中,迤逦着你清丽、婉转、妩媚、旖旎的温婉,令你悠远的香馨,在辽阔的原野里和摇曳的山花的萦润中,歌吟着红尘里永远迤逦着的你的最美形象。

  饮下这杯中的月色,你也许会懂得,当已逝的丝缕缠绕的往事,已经散洒在云外天际时,就任它带着岁月的叹慨逝去,让别样的安好,陪你在每个日子里。让青春的光鲜,依旧纯净曼妙,让落魄没有归期,让春光驻扎心底,把已经收获了的回忆放在眼前,演绎在文字里,让生命花圃中的一串串故事,尽在笔下笺中化蕾、吐蕊、绽放。你要用““罗衣恣风引,轻带任肩摇”和“娇歌逐软声,薄裙傍日开”的丰采去面对前边的一切。就能扫荡你每一丝暂短的孤独、惆怅、失意与落寞。

  沏一壶月色,会使你掬一帘悠悠心事,摇曳在柳梢上。当那片片朦胧的浮云在飘然间,带你到曾经到过的那遥远的地方,那份牵恋着的痴情会在倥偬的月色里逡巡。尽管山高水远,但在不眠的之夜,总是能感受到彼此的心的牵系、思念、怀恋,会让两颗有灵犀的心越过山长水阔的时空,展开爱的双翼,让潮湿的情隐去心中的荒芜,把自己引向往昔的回忆,让那颗舒爽的心在温媆中轻飏……

  虽然,离我最近的梦,是最遥远的梦,却又是最酣香的梦,有着我最深的情。咫尺天涯,离得越远,思恋越深,爱会更切。朝夕的呼唤,让心中的依恋、期盼的宿愿,那么刻骨铭心。苦涩,也是享受;煎熬,也是甜蜜。因为,爱就是心灵的守候,而思念则是爱的凝聚。

  饮下壶中的月色,是品位,是情趣,是含蓄。把这壶月色品饮,为相逢,可以在中秋月圆时谈叙;为关怀,可以在一勾残月时相互叮嘱;为体谅,可以在繁星满天的无月时相互理解。为理解,需要交流。以月色为佳酿,斟酌品饮,是会有如柳永在《浪淘沙慢》中所说的:“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的感受的。

  晏殊在《木兰花》中的“美酒一杯谁与共?往事旧欢时节动。不如恋取眼前人,免更劳魂兼役梦。”虽有他自己的意味,但终不过是感情的浅薄,心情的落寞,灵魂的孤寂,且有及时行乐的嫌疑,我以为不可取。

  所以,还是留下过去、留下记忆、留下怀念。因为留恋最精彩、是高格调、最香醇、也最美妙。

  • 相关推荐

【《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艺术特色】相关文章:

《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03-26

春江花月夜中名句赏析10-19

《春江花月夜》中写景的句子05-24

分析余光中《乡愁》的艺术特色09-05

对《春江花月夜》中“春”意象的发散赏析08-18

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艺术特色10-22

《醉翁亭记》中“也”字的艺术特色05-26

李清照词中否定词与疑问词的艺术特色01-25

春江花月夜散文06-15

春江花月夜古诗08-03